知音之主

2014-09-22 20:59樊子菡
艺术评鉴 2014年15期
关键词:唐玄宗梨园

樊子菡

摘要:唐玄宗李隆基,世称唐明皇。其在位期间,唐朝经历了从“开元盛世”的鼎盛到“安史之乱”后的急速衰败。这位早年励精图治,晚年迷恋声色的封建帝王,在音乐方面拥有颇深的造诣:在乐器演奏方面,他擅长吹笛,击羯鼓;作曲方面,他才思敏捷,信手拈来;在音乐的排练和指挥方面造诣也颇高。唐玄宗在位期间,设梨园、扩教坊、颁布曲名,对唐代音乐的兴盛和燕乐的发展都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唐玄宗 盛唐音乐 梨园 霓裳羽衣曲

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历史长河中,封建帝王是绝对的主角。他们拥有无上的权利和至高的地位。其中有不少君主在文学艺术方面有很深的造诣,例如在诗歌方面造诣颇深的三国时魏国的曹丕;著名的词人南唐后主李煜;在书法上独创瘦金体,对绘画也极其精通的宋徽宗。而说到音乐,不得不被人称道的就是开创了开元盛世而后又造成了安史之乱,为唐代的高度繁荣起过重大推动作用,但晚年却给人民带来巨大灾难,毁誉参半的唐玄宗李隆基。

唐玄宗李隆基又称唐明皇,是唐睿宗李旦的第三个儿子,唐朝的第六个皇帝。李隆基不仅仅是一代帝王,而且是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杰出的音乐家。他在位44年,经历了唐朝的极度繁荣到衰败,也开创了唐朝音乐的鼎盛时期。唐玄宗的音乐才能从青少年时期便显现了出来。武后久视元年, 15岁的李隆基, 时为楚王, 在为祖母武则天准备的宫廷乐舞演出上,就曾经表演舞蹈《长命女》。值得一提的是,在这表演中他的弟弟妹妹们也都有舞蹈演出,这反映了唐朝统治者们对音乐的喜爱和对艺术教育的重视。在李隆基尚未继位,还是临淄郡主之时,府中业已蓄有散乐一部用以自娱。由此可以看出唐玄宗对音乐的喜爱不是一个偶然,而是受家族影响,从小就对音乐产生了极大的热忱。

唐玄宗具有多方面的音乐才能,不论是在器乐的演奏,作品的排练指挥还是在作曲方面,他都十分精通。他参与创作的音乐作品甚多,包括器乐独奏曲、合奏曲和大型歌舞曲。唐代南卓《羯鼓录》有所记载:“上洞晓音律,由之天纵,凡是丝管,必造其妙。”“若制作曲词,随音即成,不立章度,取适短长,皆应散声,皆中点拍”。

唐玄宗李隆基在其在位的四十多年间,对当时的乐制做了多次重大改革。他曾经扩充了教坊,分别在东都洛阳和西安,各设左右二教坊, 并改由宫廷直接管理, 从而提高了俗乐在宫廷音乐中的地位。《资治通鉴》:“旧制,雅俗之乐,皆隶太常。上精晓音律,以太常礼乐之司,不应典倡优杂伎;乃更置左右教坊以教俗乐,命右骁卫将军范及为之使……又选伎女,置宜春院,给赐其家。”与此同时, 唐玄宗又设“梨园”, 并亲自参与教习, 培养了许多优秀的音乐艺人。《资治通鉴》:“旧制,雅俗之乐,皆隶太常。上精晓音律,以太常礼乐之司,不应典倡优杂伎;……又选乐工数百人,自教法曲于梨园,谓之皇帝梨园弟子,又教宫女使习之。”而“皇帝梨园弟子”之名也由此产生并流传至今。除此之外,唐玄宗又颁布曲名, 把原为汉文音译的少数民族和外国的曲名都改为汉文曲名。这一系列的措施对盛唐音乐的发展和各民族音乐文化的融合起到了十分积极的作用。

唐玄宗精于多种乐器的演奏,在他所钟爱的乐器中,最受他青睐的莫过于被称其为“八音之首”的羯鼓和他颇爱把玩的笛子了。有文记载:玄宗“尤爱羯鼓、玉笛,常云八音之领袖,不可无也”。唐代西域音乐在当时的社会广泛流行,羯鼓正是由西北地区传入中原的少数民族乐器。有关唐玄宗演奏羯鼓的高超技艺,宰相宋璟曾这样形容:“头如青山峰,手如白雨点。”《碧鸡漫志·羯鼓录》中也记载有唐玄宗创作羯鼓曲《春光好》的情景:“明皇尤爱羯鼓、玉笛,为八音之领袖。时春雨始晴,景色明丽,帝曰:‘对此岂可不为判断?命取羯鼓,临轩纵击,曲名《春光好》。”足以说明玄宗对羯鼓演奏的精通和喜爱。唐代杨巨源在他的《吹笛记》中曾经有过这样的记载:“上尝坐朝,以手指上下按其腹。……座朝之际,虑忽遗忘,故怀玉笛,时以手上下寻之,非不安也。”由此可见,唐玄宗在朝堂之上仍然不忘构思笛曲,可见唐玄宗对音乐的痴迷程度。

唐玄宗参与创作的音乐作品众多,《旧唐书·音乐志》有载:“玄宗又制新曲四十余,又新制乐谱。”在他即位之前,为了纪念诛杀韦、武朋党集团的宫廷政变而作了《还京乐》、《夜半乐》。在其统治初期 “开元之治”之时,就创作和改编出了如《圣寿乐》、《小破阵乐》、《光圣乐》、《文成乐》歌颂文治武功和太平盛世的音乐作品。隋唐时期,一种新的音乐形式法曲产生。到了唐玄宗时期,由于他对这一音乐体裁的钟爱,使得这一音乐形式的发展到了最为辉煌的高峰。作为法曲最为经典之作的《霓裳羽衣曲》也是经由玄宗的创作改编而广泛得以流传的。根据西域音乐《婆罗门曲》改编和创作的《霓裳羽衣曲》由玄宗写成后, 在宫廷中由杨贵妃首演,风靡一时。白居易有诗云:“千歌百舞不可数, 就中最爱霓裳舞”。到了唐玄宗执政晚期,由于经历了“安史之乱”,盛唐的局势一去不复还,这一时期他的作品多为思念之作,如追忆马嵬坡之行的《雨霖铃》、《谪仙怨》等。唐玄宗的一生除了年少时期,创作几乎是没有间断的。可见他对作曲的钟爱和作曲技艺的高超。

作为一个音乐家的唐玄宗,他的音乐才华是不能被忽略和否认的,可以说,没有唐玄宗就没有盛唐音乐的高度繁荣。虽说在当时玄宗创作和发展音乐的目的并不单纯,除了对音乐的钟爱之外还夹杂了享乐和某些政治目的。但我们不得不承认的是:作为历史上精通音乐的一代帝王, 知音之主唐玄宗为盛唐音乐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唐]刘肃.《大唐新语》卷十《厘革》第二十二[M].北京:中华书局,1984.

[2][宋]司马光主编.资治通鉴[M].北京:中华书局,1956.

[3][唐]崔令钦著,任半塘撰.教坊记笺订[M].北京:中华书局,1962.

[4]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中国音乐词典》编辑部编.中国音乐词典[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4.

[5]刘再生.中国古代音乐史简述[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6.

[6]杨荫浏.中国古代音乐史稿[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1.

猜你喜欢
唐玄宗梨园
流淌在2500年时光里的南腔北调 “戏韵之河”讲述梨园春秋(上)
唐玄宗戒酒
梨园周年管理历
梨园寻梦淮安缘
“梨园”演变考述
唐玄宗 音乐终极爱好者
《唐玄宗端午宴群臣赐诗探得『神』字》
梨园逐梦人
唐玄宗缘何对安禄山深信不疑
“既菩其始,当慎其终”——唐玄宗晚年思想的蜕变和“安史之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