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高校音乐专业命名的研究

2014-09-22 10:13姜雪
艺术评鉴 2014年15期
关键词:音乐专业民办高校

姜雪

摘要:专业是学校和社会的联系点,专业名称设置是专业建设的第一环节,是学校教育满足社会需求的切入点。民办高校音乐专业名称的设置必须适应当前社会的发展、适应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在注重多元化与本土文化相结合的同时,还要注重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音乐教师素质的提高。确定民办高校音乐专业专业设置和命名要做到:学科专业必须面向市场、适应社会、节约经费;办出自己的专业优势与特色,提高思想,明确认识;在科类结构上不能盲目向公办高校看齐,要认真分析研究自己的办学方向;应具有对社会和市场作出迅速反应的能力。

关键词:民办高校 音乐专业 专业命名

一、我国民办高校音乐专业课程名称设置现状

随着音乐教育的国际化,我国民办高等学校的音乐专业教学不断地受到挑战与冲击,专业教学的课程设置出现了发展 “瓶颈”状况,归纳起来有以下两点:课程名称设置和教学内容与教育目的不吻合,单一的培养目标和培养方式。

民办高等音乐教育的课程内容要根据高素质音乐教师的特点和要求设置,要充分体现出音乐多元化的特征。在市场经济的今天,分配渠道呈多样性,单一的培养目标和由此形成的培养方案已经无法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二、音乐专业名称命名重要性

民办高校课程需要的是一个易写、易读、易记的名称,一个具有可以看得到的专业前景的名称,一个具有现代意识和开拓精神的专业理念的名称。例如,专业名称音乐学(音乐教育)与音乐表演就有很大不同,了解二者的培养目标和专业主干课程方向对高校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授课都至关重要。音乐学(音乐教育)专业培养的是有教育教学研究能力的高素质的音乐教育工作者,而音乐表演专业培养的是从事表演、教学以及研究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音乐学(音乐教育)专业主干课程应该突出师范教育的特点,重点培养学生音乐教育教学能力,相比音乐表演专业的主干课程为表演技能的学习有很大区别。

高考生填报志愿时也常常遇到专业名称混淆的情况,音乐专业名称、内涵、课程和就业前景要展现出专业的特色,并容易理解,这样才能避免在填报志愿中出现决策失误,也能为音乐专业输送优秀的人才。

三、民办高校音乐专业方向命名的确定和方法

(一)如何确定民办高校音乐专业的设置和命名

专业是学校和社会的联系点,专业设置是专业建设的第一环节,是学校教育满足社会需求的切入点。名称的差别只是一个符号的不同,而问题的实质在于,我们在制定教学计划、确定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上也应该与传统的教育有着根本区别。所以,确定民办高校音乐专业的设置和命名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1.民办高校的学科专业必须面向市场、适应社会、节约经费,这是民办高校专业发展的基本方向。2.民办高校要办出自己的专业优势与特色,提高思想,明确认识,在我国这种以国立高校为主体的办学体制下,求得生存和发展空间。3.民办高校在科类结构上不能盲目向公办高校看齐,要认真分析研究自己的办学方向。4.民办高校应具有对社会和市场作出迅速反应的能力,这也是建立现代大学制度的一项重要诉求。

(二)民办高校音乐专业命名方法

1.新型专业的名称设置

目前我国民办高校的音乐类专业还是以声乐表演、器乐表演和音乐教育的传统专业为主,只有少部分重点院校开设了一些边缘的音乐学科,如音乐社会学、音乐考古学、音乐心理学、民族音乐学等。

北京民族大学于1984年创办,其综合实力位居北京市民办高校前列,建校之初就有艺术这一门类,艺术学院的音乐制作(MIDI)专业主要是培养具备较全面的音乐创作知识、能力和专业化水平,要求能制作声乐器乐伴奏谱,并能制作舞蹈音乐作品、影视连续剧音乐作品的专业人才。学生毕业后能够从事专业团体表演工作,也可在企事业单位的文化部门从事演职工作,或从事音乐制作工作,市场调查表明,本专业毕业生就业前景十分看好。北京民族大学走在音乐文化产业市场的前沿,开拓视野,大力发展市场需求的音乐制作专业,力争占先机。

2.推动特色专业名称的定位和升格

在专业设置上,民办高校应针对社会需求和有潜在需要的专业进行设计和命名,重建音乐教育市场边界,全力推动特色专业的定位和升格。

北京现代音乐研修学院把学生的培养目标锁定在传统艺术教育很难跟进的、目前国内极具发展前景的朝阳型专业领域,着眼于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以及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对现代艺术人才的巨大缺口。学院音乐制作专业是专门培养流行音乐创作、制作人才的专业。在教学上,具有明确的学年教学目标,一年级为专业基础教学阶段,二年级为创作、编曲基本能力培养阶段,三年级为创作、编曲技术应用阶段,四年级为作品指导及毕业作品辅导阶段。由于学习课程全面、有序,北京现代音乐研修学院毕业生就业面大、选择性高,相比具有同专业名称的其他大学专业性更强,为学校的发展和招生带来了巨大的正效应。

3.优化现有专业名称设置

民办高校在初创阶段,多以投资少、见效快、弹性大的专业为主,虽然有利于前期的发展,但后劲不足,并且竞争十分激烈。民办高校在后期专业设置和定位需力求不再重复开设与其他民办高校同一类型的专业,即已有的,我们不再跟进,减少资源的浪费。

四、结语

李江源先生说过:“高等学校的自身计划只不过是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的宏观计划的分解,高等学校只需对政府及主管部门的计划负责,从而削弱了高等学校与社会的联系。”与公立高校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民办高校从一诞生就具有很强的社会适应性,从我国民办高等教育对音乐专业的课程设置来看,学科综合和从传授技能到传播文化的理念贯穿于整个过程。民办高校音乐专业的课程设置必须适应当前社会的发展、适应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是学校教育满足社会需求的切入点,民办高校音乐专业命名对音乐专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1]李维民.民办教育的回顾与展望[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10.

[2]李江源.高等教育制度创新不足略论[J].教育与现代化,2001,(02).

猜你喜欢
音乐专业民办高校
三本院校音乐专业学风建设的现状与思考
元认知策略在高师音乐专业学生弹唱训练中的具体运用
普通高校音乐专业器乐选修课的课程设置与教学
关于普通高校音乐专业钢琴教学人才培养方案的思考
试论如何推动音乐专业大学生的创业指导
论高校音乐专业教学中实践教学的应用
关于民办高校人才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研究
民办高校生存风险管理探析——从民办高校资金链断裂出现的生存危机说起
浅谈民办高校中的人才培养模式
民办高校“脱困”要多从自身找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