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密有致,跌宕生姿

2014-09-22 06:56甘素江
青春岁月·校园版 2014年6期
关键词:酒楼亲情母亲

甘素江

【文题登场】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畜我,长我育我。”在《诗经》的清雅深邃中,亲情是一朵永开不败的鲜花,亲情是一株拨动你心弦的藤萝……人生一世,草木一秋。生命首先接触的总是养育自己的父母,感受的总是绵绵不尽的亲情……

请以“亲情”为话题写一篇记叙文,题目自拟,角度自选,立意自定。不少于800字。

待琢璞玉

和妈妈的一次相遇

山东省郯城第二中学张奇

十月末的天气已有微微的寒意了,然而在只有几平米的小厨房里,他和母亲两个人的额头上却都布满了密密的汗珠。到底是说还是不说呢?父亲生病,母亲下岗,这时候因为请同学吃饭要钱合适吗?怎么开口呢?他一直犹豫不决。

“妈,学校要收资料费。”过度的紧张使他的声音听上去有些沙哑。母亲迟疑了一下,说:“需要多少?我去给你拿。”

看到他略显局促的样子,母亲温柔地安慰他说:“家里的事不用你操心,你只要好好学习就行。妈在你们学校门口的酒楼找到工作了。是服务员,虽然很累,但是钱不少,你放心吧。”

接过母亲手里的钱,他点了点头,然后迅速地转过身去,揉了揉发涩的眼睛,抓起桌上的书包,像一个战败的逃兵一样冲出了家门。

见到同学,他故作轻松地拍了拍口袋:“想去哪儿吃?”“就到咱们学校门口的酒楼吧,听说那里的菜味道不错。”同学回答。他有些慌:“换一家吧……”但最终还是敌不过同学,几个人拉拉扯扯地走进了学校门口的酒楼。

“你真够意思!”同学对他竖起了大拇指。他坐在落地窗旁边的位置上,手托着下巴,看着桌子上摆着的各种精美的食物,勉强地扯了扯嘴角,露出一个僵硬的微笑。“你们尽管吃,不够再要!”他故作豪爽地说道,心中却默默地祈祷:“但愿妈妈今天不上班,如果被同学看到,一定会笑话我的。而且妈妈若知道我要钱是为了请客。也会批评我的。”

“瞧。这家酒楼怎么用这么寒酸的员工啊。”他抬起头,顺着同学们的目光望过去,他看到了母亲。母亲佝偻着身子,正吃力地搬着一个大大的纸箱子,她那磨得发白的袖口和脚上的旧皮鞋看起来的确很寒酸。

突然“嘭”的一声,母亲承受不了箱子的重量,身子一歪摔倒了。她赶忙爬起来,弯下腰去捡从纸箱里滚出来的菜。他想去帮她捡起来。可是又怕同学们笑话他有这样一个寒酸的母亲。

“喂,发什么呆呢?”同学的大嗓门顿时吸引了周围不少人的目光。突然,他感到母亲的目光也停留在他的身上。他不安地揉搓着衣角,看着母亲一步一步朝他走来。母亲的手里不知什么时候多了一件灰色外套,他知道那是母亲的。

“孩子。晚上天气凉,回家时记得穿上。”他抬起头,茫然地看着语气平静、温柔的母亲,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望着母亲远去的身影,他的心里无比后悔……

老师:同学们,读完张奇同学的这篇文章,你们有什么感受?我们先让张奇同学谈谈他写作时的感想吧。

张奇:一看到“亲情”这个话题,我立马想到了母亲,于是就通过自己成长过程中的一次经历来揭示伟大的母爱。为方便全面、客观地展现主题,我选取了第三人称的叙事角度,以原有事件为蓝本,虚构了一个故事。

老师:张奇同学不仅有自己的思考,而且还注意到写作技巧的选择,值得表扬。其他同学谈谈对这篇文章的看法吧!

刘泽元:这篇文章主题鲜明,文笔细致,但最大的不足就是叙事平淡,缺少波澜,让人提不起阅读的兴趣。比如文章开篇不久就明确了母亲的工作——酒楼服务员。文章第五段上来就摆明了要到母亲工作的酒楼吃饭。于是下面的情节就变得不再有悬念了,大致想一下就能猜到后来的故事。

黄姿涵:我赞同刘泽元的说法。这篇文章虽然叙事清楚,语言流畅。但文童通篇都“一平如水”,很多地方处理得太粗糙。尤其是当主人公在酒楼看到自己的母亲,听到同学对自己母亲的嘲笑时,内心一定会有很大的波动,但是文章丝毫没有体现出来。

张伟:的确如此,还有文末母亲给“他”送衣服的情节,处理得也不够细腻。如果能在这里增加一些细节描写,比如人物的动作、神态、心理活动等,一定能使文章波澜起伏,更有看头。

老师:同学们分析得都很好。一篇好的记叙文,应当是波澜起伏、跌宕多姿的,这样才能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倘若平铺直叙,波澜不惊,则很难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那么,如何才能让文章波澜起伏、引人入胜呢?我给大家介绍几种方法。

第一,巧设悬念法。就是在文章的某一部分设置疑团,借以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悬念的设置,一定要符合事件发展的客观规律,要为表现主题服务,这样才能一下子抓住读者的心,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第二,结尾逆转法。前文先蓄势,使人物的情感、行为或事情的结果沿着一定的方向发展,在结尾处突转,打破蓄积已久的定式。揭开真相,从而达到既出乎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的效果,使文章顿生波澜。

第三,抑扬相生法。“抑”是压低、否定。“扬”是抬高、褒扬。如果把抑、扬巧妙结合起来,能使文章在丰富的变化中摇曳生姿,彰显主旨。

第四,设置巧合法。由出人意料的因素造成事件偶合或人物偶遇,称为“巧合”。设置巧合,可以给读者造成判断上的失误,推动情节发展,使文章波澜起伏,富有感染力。

第五,心理波折法。在构思文章情节时,注重描写人物心理的矛盾和斗争。通过展示人物不断发展、变化的心理过程,使文章一波三折,引人入胜。

张奇:谢谢大家的宝贵意见,我会按照大家的意见,结合老师讲的技巧,对文童进行修改。

琢玉成器

巧遇

山东省郯城第二中学张奇

“难道那是……不会的,肯定不会的,怎么可能呢?”

他呆呆地坐在落地窗旁边的位置上,手托着下巴,面前的桌子上摆着各种各样精美的食物。

“你真够意思!”同学对他竖起了大拇指。他勉强地扯了扯嘴角,露出一个僵硬的微笑。“你们尽管吃,不够再要!”他顺手拿起桌上的餐巾纸擦了擦额头上的汗珠。故作豪爽地说道,目光却停留在远处一个正在忙碌的中年妇女身上。脑海里清晰地浮现出清晨厨房的一幕:

“妈……”他看着正在灶台前忙碌的母亲,最终还是开了口。

“哦,等一下,饭马上就好了。”

十月末的天气已有微微的寒意了,可在只有几平米的小厨房里,两个人的额头上却都布满了密密的汗珠。到底是说还是不说呢?父亲还在医院躺着,母亲上个月刚刚下岗,这时候提要钱的事,怎么开口呢?

“妈。学校要收资料费了。”过度的紧张使他的声音听起来有些沙哑。母亲拿筷子的手轻微地颤抖了一下。“多少?我去给你拿。”母亲颤巍巍地站起身,温柔地安慰他说,“家里的事不用你操心,你只要好好学习就行。告诉你个好消息,妈已经找到工作了,又体面,又轻松,挣得还不少。所以你不用担心。”听母亲这么一说,他的心里好受了些。但从母亲手里接过钱时,他依然觉得无法抬头正视母亲。“今晚我在学校食堂吃饭,不用等我了。”他匆忙地交代了一句,便抓起桌上的书包,像一个战败的逃兵一样冲出了家门。

“快看。这酒楼怎么用这么寒酸的员工啊,也不怕影响自己的生意。”同学的声音将他从回忆中拉回现实。他心里一惊,抬起头,顺着同学们的目光望过去。只见那个忙碌的中年妇女正佝偻着身子,吃力地搬着一个很大的纸箱子。看上去箱子不轻,她走路的时候双腿微微颤动,似乎无法掌握平衡。她那磨得发白的袖口和脚上的旧皮鞋看起来的确很寒酸……

“是啊,怎么什么人都要。”他边嚼薯条边附和道,心里的妓却敲得更响了。那件衣服,那双鞋……太像了,早上在厨房,妈妈好像也穿着类似的衣服。可是,她不是说找到又体面、又轻松的工作了吗,怎么可能在这里当服务员?

突然“嘭”的一声,那个妇女承受不了箱子的重量,身子一歪摔倒在地上。她赶紧爬起来,迅速地将纸箱中滚出来的蔬菜一一捡起。那张脸……母亲!

“喂,发什么呆呢?”同学的大嗓门顿时吸引了周围不少人的目光。母亲也抬头看向他们。他感到母亲的目光停留在他的身上。便赶忙把头扭向一边,故作轻松地喊服务员结账。余光中,他仿佛看到母亲正一步一步朝他这边走来,手里好像还拿着什么东西。他不安地揉搓着衣角,惶恐与不安占据了他的内心……

“同学,刚才有位女士让我把这件衣服给你,她让我告诉你,晚上天气凉,记得穿上。”他抬起头,难以置信地看着语气平静、温柔的母亲,心里波涛汹涌。他茫然地接过衣服,呆坐在原地。

等他回过神儿来,母亲已经走了,耳旁是同学们戏谑的声音:“呦。你妈真疼你。”“这衣服是女人的啊,她给你女人的衣服干啥?那女人真逗!”他突然转身抓起书包,朝他们大吼一声“刚才那个女人就是我妈”,然后箭一般地朝母亲离开的方向冲去……

升格总结

老师:升格后的文章构思精巧,以波澜起伏的情节表现出“亲情”这一主题,更能凸显中心,也更能抓住读者的心。文章倒叙入文,开篇即设悬念,随之情节突转,巧合生波,在扣人心弦的“巧遇”中展现出主人公微妙的心理变化,刻画出一位善良、慈祥的母亲形象,讴歌了伟大、无私的母爱。同时,张奇同学还增加了细节描写,比如当“他”向母亲要钱时母亲的反应、母亲搬箱子时的动作,以及“他”看到母亲向自己走来时的心理活动等,形象生动地刻画了人物形象,同时使情节更加真实,更有波澜,达到了引人入胜的效果。

张奇:“文似看山不喜平。”通过这次的写作讲评,我了解到好的记叙文不仅要内容丰富、思想健康、文辞优美,还应波澜起伏,引人入胜。谢谢老师和同学们对我的帮助,在今后的写作中,我一定避免犯类似的错误。

猜你喜欢
酒楼亲情母亲
亲情的滋味
到酒楼就餐车辆被盗,谁该为此负责
酒楼失火案
给母亲的信
增进亲情的项目推荐
爱的内涵
悲惨世界
假如
送给母亲的贴心好礼
北京重庆三峡酒楼创新菜选(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