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饥渴症

2014-09-25 20:23朱学东
公务员文萃 2014年9期
关键词:病态常态权利

朱学东

中国社会一直存在着改革饥渴症。公众对于改革力度、广度的期待与实际之间的落差,是改革饥渴症的表象。

社会对改革的强烈渴求,其背后实际上是一个病态社会的存在,这里既有社会转型之痛,也有各种制度的沉疴顽症。

于是,我们看到每一次众所期待的改革,都如临大敌,如履薄冰,思前顾后,小心翼翼,不敢轻启。我们看到每一次改革,常常解决了许多问题,也同样留下了许多尾巴甚至污泥浊水,但没有一次实现了人们所期待的根本性变化而脱胎换骨,从此走上社会正常发展和国家治理的康衢,相反,到下一次改革的时候,任务更重了。

罗马城不是一天建成的,更不是一人之力数人之力能够建成,无论你是凯撒还是奥古斯都。

中国已经走过了政治蒙昧的时代,经历了三十年社会渐次开放的洗礼,在全球化信息化时代,在分享人类文明基础上,今天公众对于社会国家治理和个人权利的认识,早已迥异于前。这是过去改革的一个意外收获,在新的时代,它已经勃发出了自己的生命力,势将在中国社会的发展中越来越彰显出它的重要性来。与过去习惯于被动接受被安排的权利不一样的是,从现在起,攸关他们未来他们权利的任何一项政策,他们开始懂得去关心,去了解,去表达自己的立场,任何无视他们的关切排除他们于外的越俎代庖式改革,已不可能获得支持和成功。

改革饥渴症的另一面,其实就是公众的权利饥渴症。

今天的改革已不再只是政治家们专家们专享的事业,而是所有人的事。也只有如此,执政党全会决议中宣示的改革蓝图才能真正落实执行。国家社会的管理才会建立起常态化的调适机制,最终让改革的饥渴消融于常态调整中,彼时,我们才会从病态社会走向常态社会。

(摘自《中国周刊》)

猜你喜欢
病态常态权利
股东权利知多少(二)
股东权利知多少(一)
乐活人生
智珠二则
“5+2”“白+黑”是否应鼓励?
习近平不要滥用“新常态”
权利套装
两种不同手术方法治疗66例病态性肥胖性糖尿病的疗效比较
心理的病态
爱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