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信用社改革推进新农村经济建设探讨

2014-09-28 03:52高峰
科技经济市场 2014年6期
关键词:新农村信用社改革

高峰

摘 要:作为农村合作金融组织中的一种,农村信用社是中国金融体系中的一个关键内容与构成部分,其在推进农村社会经济的进步,以及加速新农村经济的建设中,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与价值。因而,进一步强化农村信用社的改革,是极为有必要的,然而,在进行农村信用社改革的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严重阻碍了农村信用社的改革与发展。基于此,文章将对目前农村信用社改革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阐述,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以强化信用社改革,推进新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关键词:信用社;新农村;改革

0 前言

在我国的农村经济领域内,信用社是其中一个关键的构成部分与内容,其不但是农村经济发展中的必不可少的关键支柱之一,同时在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与农村经济的发展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在现今新农村的建设过程中,农村信用社同样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其不仅可对金融领域的发展加以引导,与此同时还可促进自身的全方位发展与进步,从而最终实现新农村建设与自身的共同发展。正是因为农村信用社在加速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因而强化农村信用社的改革,是极为有必要的。

1 目前农村信用社改革中所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虽然我国在总结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经验的前提条件之下,对改革对策与措施进行了不断的改进,且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农村信用社的改革,并获得了不错的成绩。然而,在其改革发展期间,依然存在一些问题阻碍着信用社的进一步发展,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信用社产权不够明确

首先,信用社内的事权、人权以及财产权等,难以相对独立,且法人运作模式不科学。虽然近些年来经由不断的改革,农村信用社已展开了大规模的重组,但是,并未从本质上解决产权、利益以及责任等方面的问题。其次,产权不清晰依然存在。依据中国人民银行所颁布的相关文件,信用社的社员具有自愿入社、退社的权利,入社成员其股份不可高于信用社股本总金额的0.02,这将导致信用社股权的过度分散,其监督成本也将随之增加,从而引发监督不力的发生[1];另外,退社自由可能造成社员对股金的错误认识,即认为股金是存款的一部分,能够任意的取出。上述种种情况导致农村信用社难以实现股权量化,股权被信用社内部人员所享有、操控。除此之外,由于人口自然性变动、原股东名单被丢失等情况,使得信用社清产核资工作难以展开。因此,农村信用社的所有者、所有权以及其它相关权利等,并不清晰。

(2)欠缺健全的人事管理制度,人员素质较低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市场竞争愈来愈激烈,从根本上而言,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无疑就是人才的竞争,企业员工的综合素质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企业的发展情况,农村信用社同样是如此,信用社工作人员的素质影响着其经济效益的发展。二十一世纪是一个信息化的时代,各种新技术、新知识不断推出,这就对人们的素质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作为信用社的金融工作人员,不但需要熟悉掌握各种基础金融知识,同时还必须了解一些其他方面或领域的知识,例如法律知识、计算机技术等。然而,在实际的工作中,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农村信用社缺少一个科学合理的人事制度,其在用人上还存在极为普遍的问题,例如裙带关系、任人唯亲等等。这种情况将致使信用社的经济效益无法得到有效的提升,进而严重阻碍信用社的进一步发展。

(3)利率定价机制不合理,利率偏高

信用社利率方面的问题,将对信用社自身的发展及新农村建设带来一定的影响,其问题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利率定价机制不合理。在市场经济之下,利率一般是由供求两方一同决定的,然而,实际中,信用社贷款利率定价权掌握在联社手中,经由联社对其加以调整,进而给出一致的信用社贷款利率管理办法。当前,我国不同地区利率定价不科学,这是因为我国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并不相同,各种贷款利率的上幅度一般都是实施一刀切的方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放宽了利率的限制,但是其贷款利率依然呈现上升趋势,这无疑增加了农村居民的压力,进而对新农村的建设带来不利影响。第二,信用社利率过高。虽然政府颁布了优惠政策,然因信用社本身的资本较为薄弱,且站在自身贷款需求的角度上,其利率也将呈上升趋势。此外,在贷款利率方面,其与商业银行相比存在显著差异,这也使得信用社处在竞争的劣势。

2 推进农村信用社改革的有效措施

(1)推进产权关系的清晰化

在农村信用社改革过程中,倘若始终未对产权不明的问题进行处理,那么不管是采取何种信用社组织模式,都无法有效的处理妥善法人治理体系的不完整的问题,同时也无法有效的处理好信用社的经营发展问题。因而,对其产权制度进行改革,且明晰信用社的产权关系,是极为关键的。针对这一问题,可从以下两个方面展开。第一,明晰股权结构。针对农村信用社长期遗留的股金予以科学、合理的核算量化,且按照法人的基本运作标准,以便对入社成员的权利与义务加以明确与贯彻落实。第二,对法人治理体系加以改善,且处理好信用社内部人员的操控问题。应当依据现代企业的管理制度,在信用社中构建完善的法人治理体系,对入股成员的所有权加以确定,且确保股东的权利,防止经营人员滥用职权情况的发生;确保全部入股人员和信用社经营人员的责任、权利以及利益的统一性,从而使信用社切实实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经营模式。

(2)构建完善的用人机制,提升人员综合素质

企业员工的综合素质水平,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企业的快速发展,同理,信用社工作人员的素质水平,将影响农村信用社的经济发展与服务水平,所以,提升信用社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水平,是极为关键的。那么,在信用社应如何提升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水平呢?首先,应当加大对高素质人才的引进,且构建高效、合理的信用社用人机制,对人员任用上进行严格把关;另外,应当加强约束机制,针对信用社的重要领导,可采取聘用机制,实施竞争上岗的原则。除此之外,为了能够最大限度的提升信用社工作人员的整体综合素质,应当加大对工作人员业务技能培训的力度,以便有效实现工作人员素质水平的提升,最终达到提升信用社核心竞争力,推进信用社经济效益提升的目标。

(3)构建健全的信用社利率定价机制

信用社应当对贷款利率的浮动改变情况进行机动、灵活的运用,在明确利率浮动水平的过程中,应当充分结合当地农村经济发展的水平与信用社本身的经营效益水平,合理区分贷款的对象[2]。第一,构建健全的利率定价机制,按照利率市场化的基本条件,必须经由当地的竞争需求、货币市场利率,对存款利率予以合理定价;而在贷款利率的定价方面,应当结合当地的经济发展情况、产业结构、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与承受水平等,最终予以确定。第二,应当进一步强化信用社的政策扶持力度。在一些经济水平并不发达的区域,其经济基础较为薄弱,因为受到种种因素的影响,例如农村信用社的规模并不大,工作人员综合素质水平较低,以及创新能力较差,等等,致使农村信用社在新农村的发展中无法发挥有效的作用。针对这一情况,国家与政策应当出台一些相应的优惠政策给信用社,适度减少营业税税率,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信用社支持新农村建设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在政府的扶持之下,信用社不但能够实现自身经济效益的提升,同时还可以推进新农村的建设与发展。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农村信用社改革过程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例如产权不明、利率定价机制不合理以及人员综合素质水平较低等等,其对农村信用社自身经营效益的提高,对农村信用社在推进新农村建设中作用的发挥,都极为不利。因此,积极采取相应的、有效的对策与措施,以进一步深化信用社改革,推进新农村建设,具有极为重大且现实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潘敏.湖北省县域农村信用社改革发展问题与建议[J].商场现代化,2012,(21):147-148.

[2]黄芳艳.农村信用社改革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现代商业,2014,(8):270.

猜你喜欢
新农村信用社改革
河北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
河北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
河北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
改革之路
改革备忘
改革创新(二)
瞧,那些改革推手
河北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