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业营改增的分析与思考

2014-09-28 03:52陈红
科技经济市场 2014年6期
关键词:营改增服务业

陈红

摘 要:服务业营业税改征增值税,简称营改增,是我国十二五规划结构性减税极期重要的内容,也是推动服务业改革与发展的重要措施。随着营改增试点地区的不断扩大,也将逐步在全国范围内推进这一工作,营改增改革也有望于十二五期顺利完成。营改增工作中政策灵活性与针对性要加强,必须具有前瞻性的眼光,重视服务业对于营改增的需求以及对扩大就业的积极效应,促进我国服务业的发展。

关键词:服务业;营改增;积极效应

1 分析营改增对于服务业未来发展的影响

1.1 营改增可很大程度上减轻服务企业税收的负担

目前,营改增的试点企业应用了6%与11%的试点税率,较以前13%与17%的税率明显降低,服务业的各个企业还可抵扣进项税款,通过营改增可以有效降低服务业企业的运营成本以及税收的负担,有利于扩张服务业企业的投资规模,促进服务业的发展。

1.2 服务业营改增可促进社会的分工与专业化发展

分工导向型经济是服务业典型的特点,服务业征收的营业税同征收的增值税相比较,重复征税问题更易发生,这些问题也不利于制造业主辅分离的推进,严重的制约着服务业的发展与社会分工的深化。通过服务业营改增能够使重复征税这一问题有效规避,对于服务业发展环境的优化、加强分工分业以及服务外包、加强服务业专业化发展以及市场化与产业化的进程都是极为有利的。同时,还有利于制造业与农业的分离并发展服务业具有较强核心竞争力的总集成商和总承包商。另外,营改增对于企业内部涉及到混合销售的一些行业将研发设计、市场营销、后勤保障以及运输等服务的分离也非常有利。

1.3 服务业营改增可带动对服务业的需求

企业在增值税的制度下,能够将购买服务的进项税额进行抵扣,能够有效的降低企业的成本,并有效的激励企业扩大服务业需求。营改增还有助于服务业需求扩张机制的完善,推动服务业同三次产业的融合与发展,促进服务业发展方式的转变,最终实现产业结构与需求结构以及就业结构等相关要素的优化与升级。

1.4 通过营改增可有效提升服务业的国际竞争能力

在营改增政策当中,对于试点的企业提供了国际运输服务、设计服务、研发服务的服务贸易出口退税的政策,这对于技术咨询、技术转让等服务贸易的出口实行了免税的政策,这也实现了我国的税制与国际通行税制的对接,有效的降低了服务贸易的运营成本,服务出口企业普遍提升了国际竞争能力,使我国服务业参与到全球性资源配置的能力得到了提高。

2 服务业营改增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分析

2.1 服务业的企业当前可以抵扣的项目较少

服务业企业在缴纳增值税时,进项抵扣项目以及金额越多,出现的频率越高,其税负也相对会越轻。但是,服务业固定资产以及原材料的投入很少,其中人工的成本所占的比重较大,当前营改增实施办法当中是无法抵扣这部分成本的,而服务业也是需要创新人才较多的一个行业,这也使企业的税收负担大大增加。

在交通运输企业纳入到进项抵扣范围的有购置运输工具、燃油以及修理费等,像房屋租金、路桥费、保险费等必须的生产经营成本均未纳入到进项抵扣的范围中。而构成物流业的主要成本燃油费和路桥费大约各占到了30%-40%,人力成本大约占到了20%左右,这部分无法抵扣的燃油、路桥以及人力成本至少占到了企业总运营成本的80%左右,如果执行营改增政策,交通运输行业税收的负担很容易加重。

2.2 营改增试点行业的范围过小

13年8月至今,在全国大范围内的信息技术服务、鉴证咨询服务、物流辅助服务、文化创意服务、交通运输业及其研发与技术服务、有形动产租赁服务等现代化的服务业推行了营改增政策。而以前,因试点范围的影响,非试点企业通过都愿意购买试点地区企业的服务,可以得到试点地区企业给开具的能够作为进项抵扣的增值税发票。

服务业的产业链当中营改增试点有效地衔接相对缺乏,使营改增实际的效果明显降低。试点企业的产业链如果都是试点企业,可顺利开具增值税发票来进行抵扣,使企业的税负降低;而产业链涉及的企业不在试点范围,能够抵扣的进项税额则极为有限,企业的税负在短时期内还有可能会增加,而且像邮电通信、铁路运输以及金融业等服务业企业并未被纳入到营改增的企业范围内。

另外,还有营改增的试点企业中有一部分行业很难取得增值税发票,企业不能进行进项抵扣,导致了企业的税负不仅未降还有所增加。

3 目前的营改增政策带给我们的思考

上述分析的问题随着营改增全国范围内的推行有一部分问题会迎刃而解,还有一部分问题则需要制度安排以及环境的创新才能得以解决。针对难度较大的一些问题,要用前瞻性的眼光以及视角来看待,加快深化营改增的进程。

3.1 注重试点方式,扩大试点范围

相关部门必须加强调研,完善相关的配套方案与政策,扩大营改增的试点范围,给营改增全国范围内的推进创造一定的条件。

在营改增过程中,建议应用不同的试点方法,并加强不同类型试点方式以及地区间的比较,找到最适合各个地区的方式。针对新增的试点地区,根据服务业不同的产业结构,找到其自身的优势,将求同存异作为基本的发展原则,在改革方案相同的前提下,按照当地企业自身产业以及服务业不同的结构,筛选出优势行业作为试点,吸取试点地区的工作经验,给营改增全国范围内的推广与深化奠定基础。

3.2 推动多行业的营改增试点

对于营改增的试点,建议选择典型的、带动性较强的对于服务业以及经济发展影响较大的行业以及产业链在全国范围内同步进行。可选择物流业、信息服务以及检测认证行业等。像物流业,服务的范围较广,其产业链的一体化与网络化发展也较快,这样的分类进行试点能够避免试点与非试点地区的不公平竞争,使产业链的一体化与网络化加快发展。还可以同时应用行业试点与地区试点这两种方式,加快并深化营改增的改革。

3.3 要加强营改增工作中政策灵活性与针对性

高度的异质性是服务业行业具有的共同特点,各企业又具有较大的差异性,因此,对于各企业的政策要具有针对性和灵活性。像一些服务业人工的成本占据较大的比重,要想将人力成本抵扣问题解决难度较大。这就需要按照各类型服务业对于人力资本的质量以及数量的要求和人工成本的比重,进行因类制宜的分类,并根据各行业的需要调整人力资本的数量,有望解决人力资本抵扣这一问题。

另外,营改增还要具有较强的前瞻性,不要因为个别试点企业暂时的税负增加而停滞不前,要看到营改增对于分工分业以及鼓励服务外包而给市场的需求带来的扩张、对于中小企业以及小微企业因税收负担减轻使发展成本降低,还有其促进创业与就业并给民生带来的重大变化等方面的作用,着眼于营改增对我国服务业未来发展的重要意义,积极推进营改增全国范围内的施行。

参考文献:

[1] 潘文轩.“营改增”试点中部分企业税负“不减反增”现象分析[J].财贸研究.2013(01).

[2] 李远慧,王晴晴. “营改增”对铁路运输企业的影响预测[J].税务研究.2013(12).

猜你喜欢
营改增服务业
做好服务业 做强鱼文化
健康服务业:更多关注这个板块
2014上海民营服务业50强
中介服务业
服务业集聚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