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河南音乐剧《中国蝴蝶》的音乐创作

2014-09-30 06:59王爱苹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4年7期
关键词:双飞梁山伯祝英台

王爱苹

(濮阳职业技术学院,河南 濮阳 457000)

音乐剧尽管是舶来品,以自身综合性较强的“艺术魅力”在中国发展很快。音乐剧歌舞乐一体,吸引着广大的群众。音乐剧的创作也更加符合现代人的审美追求。

“作品在剧本、音乐及二度创作中均弱化了第一稿的戏曲化倾向,在强化现代气息和时尚感、加快戏剧节奏等方面有所突破。潜心研究音乐剧的居其宏教授所提到的作品则是中原大省河南的第一部原创音乐剧——《中国蝴蝶》。此音乐剧是居其宏教授(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音乐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委员,国家舞台艺术最高奖“文华奖”歌剧、音乐剧专业评委)根据梁山伯和祝英台的故事编创,周雪石(武汉音乐学院作曲系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先生谱曲,为武秀之①教授“三结合”教学模式量身定做的探索性实验剧目。河南大学音乐系歌剧班在1999年首演,《中国歌剧》②前后修改了无数次,修订了三版。2008年历经近10年的磨练,获得了优秀剧目奖(由中国文联、教育部和上海市政府主办的中国首届校园戏剧节)。从2009年连续三年在河南高校巡演,进行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演出,受到广大师生的热烈欢迎,其艺术魅力值得我们去研究和探索,尤其是此部音乐剧音乐创作。

我们大家都知道,在音乐剧中,音乐就是灵魂,是音乐剧的核心部分,是无可替代的部分。“一部剧作可以没有舞蹈,戏剧也可以弱化,但如果没有统领全局的音乐,那么音乐剧也就不能称之为音乐剧,而是话剧了”当我们关注《中国蝴蝶》的一度创作时,笔者认为音乐的创作是研究最核心部分,最值得关注的部分。

一、独特的音乐创作手法

1、贯穿全剧的主题旋律“双飞蝶”

蝴蝶可以说是梁祝的象征,为此开场时为祝英台与银心在祝府后花园里编唱的蝴蝶歌曲《双飞蝶》动机就成为贯穿全剧的一个动机。(例1)

简单的五声旋律作为贯穿全剧的动机出现音乐剧的多处。《双飞蝶》(例2)为蝴蝶编的歌是剧中作为引子第一次出现此旋律。第一幕中当剧情刚刚开始,《芳心坚如铁》(例3)述说了祝英台上学坚定的信念、第二幕梁祝定情时重唱《蝶双飞》(例4)用双飞的蝴蝶来比喻两人的爱情,既揭示了人物的性格和内心情感又与剧情高度吻合。最后一幕四幕混声大合唱的《双飞蝶》(图谱省略),在冬之殇梁祝化作一对斑斓蝴蝶自墓中飞升而出,引来漫天蝴蝶在百花丛中翩翩起舞,热烈传诵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千古佳话。除了例子中的五处,器乐背景音乐部分和舞蹈部分也多次出现次旋律,这在音乐的设计上做到了首尾呼应,起到了统一全曲的作用。

(例2)引子《双飞蝶》:

(例 3)《芳心坚如铁》:

(例4)梁祝重唱《蝶双飞》:

2、五声性旋律为基础,借用歌剧写作方式

雪石先生在音乐剧的音乐创作中,善于用五声性旋律,并以此为基础。笔者以“蝶双飞”(例1)主题旋律为例。该音乐动机建立在F宫上,是一个由F、G、A、C、D这五个音构成的五声性旋律,由两个波浪形旋律线条构成,突出了民族性,呈现出中国风的色彩。再比如银心与四九二重唱《苦藤与苦瓜》(例6),四九的独唱曲《两个秘密》(例7),作品都是建立在五声性民族调式的基础上,巧妙地表现着银心和四九的性格特点。

在坚持本国的五声音乐基础上,还不断地借鉴歌剧的一些表现手法。尤其在运用音乐表现宏大场面问题上,音乐剧《中国蝴蝶》做的比较到位。在几个大的舞蹈和合唱场面,都是以交响乐队烘托气氛为主,突出故事场景。例如在第二幕,祝英台接到速速回家的家书,与梁山伯在郊外依依惜别时,一段侧幕内的女生合唱《别离》(例5)渲染了此时的气氛:

《别离》(例5)

3、用音乐勾勒人物形象

曲作家周雪石先生很擅长用音乐来塑造人物,表现其性格和思想。重唱《蝶双飞》是塑造梁祝形象的代表作品,单三部曲式,中速稍慢,起伏波动大,感染力强,优美动听。除《蝶双飞》音乐主题外还有一系列以爱情故事发展,人物内心独白为线索的爱情歌曲。一见钟情的《他是谁》,梁山伯朝思暮想时的《梦里佳人》,祝英台在回家后思念梁山伯时所唱的《对镜梳妆》,楼台相会时即将别离的《蝴蝶罗帕蝴蝶佩》,梁山伯病榻前的《飞翔》,以及祝英台哭坟时的咏叹调《与君共舞》。在梁祝感情发展的每个阶段都有与之情绪相贴合的爱情歌曲,在创作中都力求做到音乐气氛与舞台剧情发展上的吻合,也完美地体现了主题内容与故事情节的陈述关系,探索用不同情感的音乐语言来塑造人物形象,刻画人物心理,增强了戏剧的表现力。上述作品中由于戏剧张力的需要,作曲家为二人所谱写的旋律风格也各不相同,两人相互爱慕时音符间流淌的满是互诉衷情,别离时却凄美委婉,每一种真情实感的冲击拍打着每一个音符,不断叩击观众的心弦。随着剧情的发展,他们所唱的乐曲难度增加,调性、速度、力度的不断转换,音区扩大,特别是最后的两首咏叹调,最高音都到达c3,歌唱难度相当大。但这些都较好地揭示了剧中人物内心情感,也推动了剧情的发展。

在音乐剧《中国蝴蝶》中另一条爱情线索的两位书童银心和四九,相对于梁祝爱情旋律的委婉,他们的音乐形象就通俗多了,作品旋律易唱易记,朗朗上口,给观众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例如第一幕《春之舞》中银心与四九二重唱《苦藤与苦瓜》(例6),第二幕《夏之梦》中四九的独唱曲《两个秘密》(例7),作品都是建立在五声性民族调式的基础上,节奏简单清晰,曲调轻松愉快,诙谐幽默,加之二人性格活泼好动,总是边跳边唱,载歌载舞,所以每次演到他们时就会引起全场观众欢笑声和热烈掌声,增加了音乐剧的娱乐性的特点,并得到很好的评价。

(例6)《苦藤与苦瓜》:

(例7)《两个秘密》:

二、戏剧角度构思音乐

音乐的结构是根据剧本进行的,在戏剧的发展进行中,合理运用声乐、器乐,处理主要角色的音区,安排独唱、对唱、重唱、合唱等演唱形式,高潮的布局,都是曲作者先要思考的问题。由于多方面的因素,我们并没有采用乐队伴奏,而采用了MIDI制作的形式,优美的旋律,丰富的配器,音源的真实感,大大扩大了乐器音色的表现力,使主奏乐器更为突出。同时自然地融合了民族乐器的音色,使其更具民族性和时代性。

全剧主要演员有祝英台、梁山伯、银心、四九、祝父、祝母,以及由八男八女组成歌舞队。祝英台是第一女高音,梁山伯是第一男高音,银心是第二女高音,四九是第二男高音,祝父是男中音,祝母为女中音,八男八女为合唱队员。作品高、中、低音区齐全,适于音乐戏剧性发展的需要。

周雪石先生在旋律创作时,从戏剧角度出发构思音乐,也颇具匠心。在序曲中运用该剧重唱双飞蝶主题旋律发展而成,音乐的陈述中出现小二度下行旋律,及减三和弦的运用,不协和的色彩也预示了该剧悲剧的发生。在第一幕《春之舞》中有一段歌舞场面《春天里的日头暖洋洋》(例8),作品采用了合唱和重唱的形式,采用F大调,4/4拍,每分钟138拍,以切分节奏推动歌唱旋律发展,男女声合唱两声部此起彼伏,营造出春光明媚的郊外,青年男女踏青嬉戏的热闹景象。这一切与随后出现的《他是谁》中速稍慢(每分钟74拍)抒情的旋律形成的鲜明的对比,起到了调节戏剧节奏,渲染气氛突出了主题的作用,这样的安排更加突出了梁祝一见钟情的情景,增加了音乐的戏剧性。

(例 8)

全剧的高潮部分在第三幕《秋之歌》第二场的抗婚部分,作品运用了四重唱和合唱的形式,来加以渲染梁祝真挚的感情和对现实不满的抗争,突出戏剧冲突。而在第四幕《冬之殇》中则选择了大段的咏叹调《飞翔》、《与君共舞》等来抒发主人翁的情感,使其达到爆发的极限。作品的最后以合唱的形式《双飞蝶》再现了双飞蝶主题,使音乐得到了升华,也给人以无限遐想。

三、用音乐突出戏剧矛盾

为了表现戏剧的情感,表现戏剧的矛盾冲突,表现在某一时刻不同人物的个性与思想感情,作曲家采用了多人重唱这一恰当的表现形式。《中国蝴蝶》在第三幕《秋之歌》中表现“英台抗婚”场景就是采用了多声部重唱的形式。该曲由14人组织起来的重唱,作品建立在c小调上,由四宗罪动机(例9)发展而成。 (例9)

(例10)《四宗罪》:

祝公远是祝英台的父亲,一位封建礼教的捍卫者,年龄大约50岁,作曲家选用宽厚而低沉的男中音音色,所唱音区在(c-f1),下行音列为主,祝公远站在长辈的角度居高临下,对梁祝的情感进行指责、控诉,符合他的地位与口气。作品音乐设计符合剧情发展,随着不同人物的个性及思想感情的刻画,随着剧情的推进,用不断变化的音乐表达人物不断地发展和变化,更好的突出戏剧性。

为增加情节的戏剧性,作品中舞蹈和舞蹈场面音乐的创作更显示了作曲家的独具匠心。在第四幕《冬之殇》中英台闻听山伯去世的噩耗,要求乘花轿先去草桥祭拜梁山伯,再嫁于马家。去山伯墓时有一段轿杆舞,在一个规整的步伐行进音乐中,堆砌了不协和音列,而后加入一段由唢呐和笙构成的传统出嫁音乐,稍后再加入一组管弦乐旋律,各种不协和元素交织,表现了马家逼婚、英台出嫁、山伯离世给英台内心造成的巨大痛苦,各种情绪都在这种不协和中得到宣泄,随后节奏加快,使矛盾升级,烘托出强烈的戏剧气氛。

结语:

音乐剧《中国蝴蝶》独特地创作手法——“蝶双飞”主题旋律贯穿全剧,从音乐的设计上做到了统一和首尾呼应,该剧以五声性旋律为基础,借用歌剧的写作方式,并用音乐勾勒人物性格。《中国蝴蝶》更是从戏剧角度出发构思音乐结构,用音乐突出戏剧矛盾。笔者认为《中国蝴蝶》既有优美清新、琅琅上口的抒情性旋律,又有描写复杂矛盾,紧张激烈的对抗性场面,音乐充满力量、深情。

注释:

①武秀之教授在“假声位置真声唱法”支撑下,大胆将美声、民族、戏曲风格的三结合,进而进行到舞台表现上歌唱、表演、舞蹈的三结合训练。

②音乐剧《中国蝴蝶》修订3版,本文以第3版为例进行分析。

[1].居其宏.本土化探索的曲折历程——中国原创音乐剧之世纪初盘点与思考[J].人民音乐,2005.08.

[2]陆向荣.蝴蝶飞过[J].大理文化.,2011,(09).

[3]汪达明.有了蝴蝶(外二首)[J].泉州文学,2012,(01).

[4]韩玉光.蝴蝶十章[J].五台山,2011,(Z1).

[5]徐澄泉.坐看蝴蝶飞(外三首)[J].草地,2011,(05).

[6]张旭.文硕.音乐剧导论[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284

[7]贺锡德.歌剧《茶花女》诞生记及其作者[J].音响技术,1995,(05).

[8]刘靓.音乐剧热浪后疑有寒潮[J].当代戏剧,2005,(05).

[9]郑晖.中国音乐剧创作与研究的现状分析[J].福建艺术,2005,(06).

猜你喜欢
双飞梁山伯祝英台
梁山伯问路
大型传统黄梅戏《梁山伯与祝英台》
饰演“梁山伯”人物浅析
从舞蹈本体出发的老题新作
今夜星光明,明朝依旧晴
苹果里有五角星
谈《梁祝》中祝英台的人物塑造
传承经典,时尚表达
跨世代双飞本田飞度改装案例(GD&GK)
高考生梁山伯与富二代祝英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