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技术工人激励制度问题

2014-10-09 02:38李文友
科技经济市场 2014年7期
关键词:激励制度

李文友

摘 要:技术工人一直是工作在企业生产第一线的中坚力量,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但是,技术工人的供求矛盾问题的日益凸显,逐渐成为了抑制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障碍。在这样的环境下,研究技术工人激励制度,缓和技术工人供求矛盾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技术工人;开发培养;激励制度

1 我国技术工人短缺现状

技术工人是指掌握一定的专业技术和操作技能,并在生产第一线从事操作类和重复性劳动的非管理专业技术人员[1]。技术工人其实就是普通劳动者接受职业技术培训的产物,也可以说,技术工人是劳动者人力资本投资的结果。当下,企业提升市场竞争力和发展潜力的主要手段就是提升自己的核心技术。企业的核心技术又是企业管理者和技术创新者共同创造的。职业经理人提供科学高效的企业管理方案,而高级职业技术工人提供技术创新。可以说,高级技术工人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之一,拥有高质量的技术工人是企业技术创造的重要保证。目前,技术工人在我国工资水平低,没有得到应有的社会地位。使得技术工人这一职业长期以来不在大家的考虑范围之内,造成我国目前技术工人供求矛盾的现状[2]。

中国企业往往忽视了技术人才的开发和培养。企业在用工时往往只看见了短期的效益,没有意识到长远利益,过多的把重点放在了企业管理层面,花重金聘请职业经理人。但是却忽视了对技术工人的激励和培训。其实,花费在激励和培训员工上的成本,往往会给企业带来意想不到的潜在收益。

2 设立技术工人激励制度

(1)制定合理的薪酬制度和绩效考核制度

造成如今技术工人受社会冷落的现状之一就是目前我国技术工人薪资待遇低,社会地位不高。公司可以实施宽带薪酬设计。取消原有的数量较多的工资级别,取而代之的是少数的跨度较大的薪酬范围。将原本几十个薪酬级别压缩到几个。通过这样的改动来取消原本的薪酬制度带来的明显的员工的等级差异。与传统的薪酬模式不同的是,员工不再像是在以前的窄带薪酬管理模式那样,有着垂直的薪酬等级去攀爬,而是在多个不同部门中的同级流动,在他们的职业生涯之中的大部分时间都处于同一个薪酬宽带之中,只有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完成更高的绩效才能获得更高的报酬。这在无形中刺激员工努力工作,提升自己的职业技能以获取更高的报酬,取得更高的社会地位,才能更大程度上的实现自我价值。

企业还应该考虑实施长效激励计划,如把国外企业中普遍实行的股票期权这些长效激励机制引入到薪酬设计中来。让高素质的技术工人掌握一部分股票期权,一方面可以提高员工的工作热情,另一方面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企业重要人力资源的流失,保证了企业人力资源的稳定性。

除此之外,企业的薪酬制度还应该和绩效考核制度牢牢挂钩。除开薪酬对员工的直接刺激之外,绩效考核制度可以从另一个方面对员工起到持续的激励作用。企业可以指定以技术为导向的绩效评估制度,鼓励员工主动提升自身素质,技术操作能力和技术开发。同时建立与能力相匹配的职业发展晋升通道,这就使技术工人能有不断主动提升自己以获取更高的薪酬和晋升机会,营造了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和合理有序的竞争氛围。

(2)设立立体培训机制

企业要像长期保持市场竞争力和发展潜力,注重企业技术工人培训是必不可少的条件之一。

首先,要对新入职的高级技术工人进行入职培训,一方面加强企业文化的渗透,加强新入职员工的归属感,提高企业劳动力的稳定性。另一方面,也能让新入职员工尽快熟悉业务,快速上岗,产生经济效益。

其次,企业可以采取"校企合作"的培训方式。组织员工到专业的高级职业技术学院系统性的学习技术,一方面能加强校企之间的合作关系,这在提高学校就业率的同时,又给公司带来了稳定的高水平劳动力。

在培训形式方面,企业可以在自己的生产车间就地设立自己的技术工人培训基地,现场进行讲解和操作演练,让员工能马上讲学到的技术投入到生产实践中去。在一些技术难度较高的岗位上,企业可以实行师徒制度,让技术熟练,经验丰富的老技术工人带新人,并且根据绩效成果采取一定的奖励措施。

(3)国家加大对技术工人培养的支持

目前,我国的高等教育发展迅速,而与之不匹配的是职业教育尽管近年来受到国家的重视,但依旧发展缓慢。国家应该对职业技术教育的投入,在重视职业教育的同时也要加强职业教育和就业的衔接,推行学历文凭和职业资格证书并重的制度。当前,我国经济在经过长达三十年的高速增长期之后,正在进入经济转型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对于企业来说,这既是机遇也是挑战。需要企业紧跟时代脚步,及时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做出调整。在这一过程中,企业技术工人所起到的作用不容忽视。目前,我国高级技能人才只占技术工人队伍的3.5%。而企业建立长效激励机制,完善培训制度,是培养高级技能人才的重要手段之一。这样不仅显著提高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创造力和发展潜力,同时也推动了我国的经济转型和产业结构调整的进程。

参考文献:

[1]应陈晖. 技术工人培养模式创新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

[2]师红洲. 技术工人短缺的影响因素及实证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7.endprint

猜你喜欢
激励制度
民办高职院校教师对职后培训激励制度分析
浅谈国有企业如何建立激励约束机制留住人才
浅谈激励制度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关于徐州路兴内部业绩评价的研究
小微企业中员工激励制度及流失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