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砸在“动画工艺”头上的苹果浅谈3D技术对动画工艺发展的作用

2014-10-10 08:34汤融
华东科技 2014年7期
关键词:水墨动画分层

文 汤融

浅谈3D技术对动画工艺发展的作用

3D,这个砸在“动画工艺”头上的苹果,给中国动画带来了革命性发展。

二十一世纪数字技术快速发展,3D就像砸在动画从业者头上的一个苹果,给这个幻化万象的工艺带来了革命性的发展。

3D科技的发展带来了数字设备和技术革命性的变化,同时,也给影视创作提供了完全不同以往的新平台和想像空间。无论是创作者还是普通观众都对视觉效果有更多的联想和期待。有学者指出:“3D技术的问世和发展可以说是电影由拟真走向创真的重要转折点,是电影创作者所要面临的全新语境。”

在谈3D数字技术前,我们先来重温传统动画艺术概念和定义,它的别名叫“卡通”,非常形象。传统动画片是对表现物体动作分析,按照运动规律,绘制一张张图片,利用摄影机逐格拍摄,连贯放映,创作了别有洞天的“视觉暂留”艺术门类。在近百年的发展史上,它为我们人类留下了无数不朽的作品,其中不乏许多国产上乘之作,逗乐愉悦了观影者,温暖鼓舞了几代人。人们耳熟能详的影片《猫和老鼠》《白雪公主》《狮子王》《小马精灵》《千与千寻》,国产影片《铁扇公主》《大闹天宫》《哪咤闹海》《天书奇谭》《三个和尚》《雪孩子》《宝莲灯》等等浩若辰星,数不胜数。

这些传统工艺创作的动画影片,一般手绘的动画图稿越多,动作越细腻,卡通形象运动的柔和度越高,影片质量也相应提升。在动画业内就有以绘制画稿张数多寡,划定影片优劣级别的行规。为了提高影片质量,画稿越画越多,人力物力花费越来越多,制作周期越来越长,投资成本也随之越来越高。当今社会资本逐利,效率优先,传统工艺技术制约动画片创作的“瓶颈”日益显见,相形之下新兴数字技术方兴未艾,日趋成熟,人们自然而然逐渐考虑选择替代的必要。

3D即三维数字的缩写,3D动画是指运用3D数字技术在计算机中建立人物、物品及场景模型,再对其赋予皮肤、衣服、头发等表面装饰材质,设置好灯光,通过软件工作站中的渲染,形成3D画面,而一系列3D画面的组合就形成了3D动画。有人或形象或玩笑比喻,建模就像雕塑家手里的一坨泥,任意拿捏、搓揉、沾粘和切割;材质犹如建筑师为高楼大厦选取外墙建材,木板、水泥、面砖也可玻璃幕墙等等。特别关键的是能“代替了一张张手绘的动画”的核心技术革命,对动画师来说太有诱惑力了。

目前,数字技术主要运用于传统手绘动画制作:

3D让影片色彩色调统一协调

在传统动画工艺中,过去为求一场戏场景色彩气氛统一,绘画工具准备齐整,背景组大案桌上几张甚至数十张画稿同时开画,场面宏大,但费工费时。随着Photoshop等图片制作软件在场景制作中广泛运用,它强大的缩放、复制、分层功能自不待言,而就画面色彩、色调调节等作画方式改变,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因为微机参数的统一大大方便了作画人员之间的协调。

3D让劳动力得到解放

描线上色制作,在传统的动画片生产工艺过程中,是在透明的化学片(当年称“赛璐璐板”)上完成的,一面按照动画画稿上的线条,用蘸水钢笔蘸好颜料描上去;反面根据画好的线条在相应位置用毛笔填上规定的色彩颜料,待凉干后供摄影机拍摄。描线相对技术要求较高,上色的人手持几支毛笔,同时上几种颜色,以加快工作速度。当年这也是一道庞大的劳动密集型制作工序,当年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可以为此特地开办一家加工绘制厂,足见人员之多,任务之重。现如今,电脑掌控的光感扫描代替了描线,键盘、鼠标操作在屏幕上填色代替了毛笔上色,劳动强度大幅降低,工作效率大大提高,在劳动力得到解放的同时,也有效地控制了制作成本。

3D让特效变得更容易

传统动画片是将在同一画面或载体上绘画技艺,运用在分层化学片或其它稿纸上,结合摄影机拍摄,创造其特有的艺术画面视觉,当年电影技巧印片机以及其它技术的出现,利用近大远小的透视等原理,将自由缩放、复制、多次曝光、多画面制作一些列特技手段运用在电影艺术中,人们在惊呼声中得到了电影视觉艺术享受,现在看来那还仅仅是工业革命带给人类的电影艺术成果。现今新兴数字技术AE特效制作的画面出神入化,匪夷所思,绝非传统意义上电影特技可以比拟,在这一层面上,电影艺术标志着由工业社会逐步进入信息社会。所以,可以预期“无纸动画”必将成为2D动画的发展方向。

3D让传统艺术涅槃重生

水墨动画是动画界老一辈艺术家精心研究实验探索出的独特艺术门类,是老美影人聪明才智的集中体现,也是中国美术片王冠上的一颗闪亮明珠。当年水墨动画电影技术荣获国家科学技术二等奖,可见其价值的非同一般,经历几十年乃至到今天,它都是上海美影厂的“镇山之宝”。这样一门集民族文化意蕴和传统电影技术的艺术怎样借力于当方兴未艾、日新月异的数字技术继续发扬光大、深入发展呢?

同时,让我们来探讨水墨动画的工作程序要点。水墨动画之所以精湛,为人们津津乐道,主要是它用电影技术将中国水墨画“墨分五色”绘画技法淋漓尽致展现在大银幕上,这一点灵感激发,老一辈动画艺术家得益于荣宝斋套色木板水印印刷。印刷要用油墨,油墨是液体,接近于水,印在宣纸上也能产生吸收渲染的效果。动画片不一样,化学片上的颜料要雾化成中国画渲染的气氛,那是绝对不可能的。这时天才艺术家显现了,他们发现化学片上颜料色块本生不可雾化,但它最后效果是通过电影摄影机跟焦拍摄,放映到银幕上,如果拍摄焦点跟虚,感光在胶片影像自然也不可能实在了。这样化学片“实”银幕上“虚”(模仿中国水墨画渲染)问题解决了,《小蝌蚪找妈妈》实验片中小蝌蚪就是化学片上墨团摄影机虚焦点拍摄的效果。由此可见,水墨动画技术核心要点之一“虚焦点拍摄”。

荣宝斋套色木板水印印刷,这个“套”字非同小可,它在工作中起到两点作用。1.定位作用,因为分层印刷,所以每层图案就需要定位。这点动画制作没问题,画动画原来就需要使用定位器,摄影机拍摄也如此;2.分层制作,印刷一层油墨未干,第二层油墨涂抹上去互相交溶,渲染,以下第三、第四层等等类推。水墨动画分层制作在绘制部分是绝对有利的,它可以根据动画角色墨色的深浅,分层描绘,充分表现“墨分五色”。至于摄影机拍摄还要分两点说,A动画拍摄摄影机使用的是逐格马达,配置计数器,找到需要曝光的那一格也是容易的;B多次曝光,每层化学片墨色有区别,胶片感光黑的部分问题不大,亮的部分就麻烦了,这需要结合化学片上模拟的墨色控制摄影机的进光量,反复试验,寻找参数,取得最佳银幕效果。《牧笛》《鹿铃》《山水情》都是老一辈动画艺术家通过集思广益、艰辛努力这样拍摄完成的。这里“分层多次曝光”就是水墨动画技术第二个核心要点。

现在基于这两点,我们在数字技术中可以寻找到为水墨动画技术助力的部分。“虚焦点拍摄”和“分层多次曝光”只要通过试验取得相应的参数,输入电脑编排顺序,计算机自动演算画面合成。传统水墨动画试验需要摄影机拍摄,胶片洗印后,才能看到视觉效果,确定拍摄参数,而电脑数字技术只要相应条件输入,渲染计算出浏览文件,很快就能实时观看,大大节约了等样片的时间。再则,“分层多次曝光”中“分层”在制作方面是极为方便的,它可以从容地表现“墨分五色”的细腻和韵味。而“多次曝光”决定了摄影机马达多次往返运转,这样马达抓片齿反复磨损着胶片磁孔,磁孔耐磨度限制了“多次曝光”的数量。很显然电脑数字技术在理论上“分层”“合成”都是无限量的,这充分保证了原来动画制作的技术优势,同时又避免了摄影机机械带来的局限,为进一步提升水墨动画艺术的表现力提供了需要的技术平台和空间。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国馆主题影片《和谐中国》水墨动画镜头正是运用这些技术试验制作完成的,最后呈现在银幕上的动画线条、色块各行其责,焦点虚实错落有致,层层叠叠,相互交融,体现了中国水墨画技法特点的酣畅淋漓,意韵无穷。

2010年《阿凡达》问世,开创了3D动画的仿真之路,这样的3D技术是电影特技的一场革命,这种革命犹如电影从无声到有声,从黑白片到了彩色片。也有学者为动画行业进言:“只有先进与优良的技术,才能够使动画师更好地驾驭影片,使他们能够在动画创作中实现突破,保证出类拔萃的效果和一枝独秀的品质。”

3D,这个砸在“动画工艺”头上的苹果,给中国动画带来了革命性发展,拥有灿烂历史的中国动画的未来就该如此,学习好先进科学技术,发展好自己的传统技艺,进而传承弘扬好中华民族文化。

猜你喜欢
水墨动画分层
做个动画给你看
动画发展史
水墨
我的动画梦
一种沉降环可准确就位的分层沉降仪
雨林的分层
动画批评融入动画教育的思考
有趣的分层
泼尽水墨是生平
当代水墨邀请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