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威实用主义对当代中国的影响

2014-10-14 17:03丁思宇
新学术论丛 2014年5期
关键词:当代中国实用主义实践

丁思宇

摘 要:杜威的实用主义在许多方面仍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杜威把对现实生活和实践的关注放在哲学的核心地位,效用原则为基础的真理观,理论和实践相统一的实践观,反对一元论主张多元论的社会历史观等等,都仍然对当代中国,特别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继续深化改革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价值。但不可否认,实用主义哲学存在局限性,杜威的实用主义把真理标准建立在效用原则基础上,唯效用论和我们所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背道而驰的。

关键词:实用主义;实践;当代中国

在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界初,现当代西方哲学各流派被传入中国,对中国思想教育文化以及社会政治生活产生过广泛和长久影响的首推在五四时期传入中国、以杜威为最大代表的实用主义 。实用主义作为一种实践哲学,它强调行动、行为、实践在哲学中的决定意义,强调有利害关系的行为主体人的行动效果。实用主义认为哲学应当立足于现实生活,把确定信念作为行动的出发点,把采取行动措施作为主要手段,把获得成功作为最高目标。解放后,由于受到“左”倾思想和教条主义的影响,我们曾不公正地,非科学地曲解了杜威的实用主义,在思想界展开了大规模的批判运动。改革开放之后,我们以包容的气度、开阔的胸襟,对实用主义进行理性再审视,我们的社会生活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实用主义的影响。

一、实用主义与马克思主义

自从实用主义传入中国以来,它的重视以效用原则为基础的真理观、理论和实践相统一的实践观、关注现实生活和实践的根本特征使其产生的影响远远超出马克思主义以外的任何其他哲学流派。但它被动地卷入了现代中国社会政治和文化冲突的漩涡之中,长期与马克思主义处于对立的地位,受到了在意识形态领域占主导地位的马克思主义者的批判。

实用主义本身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并不是完全对立的,在某些方面他们之间有许多共同点,甚至是殊途同归,具有惊人的相似之处。比如,他们具有同时代性,是同时代的哲学,他们拥有共同的自然科学前提和共同的欧洲哲学背景。最重要一点,他们都重视实践与生活,反对“坐而论道”。马克思强调“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1]、“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2]。马克思主义被称为实践唯物主义,而实用主义也被称作实践哲学、行动哲学。

二、实用主义与中国

中国的实用主义的再次兴起应该从改革开放之后算起,发展是硬道理、摸着石头过河、白猫黑猫论论等,邓小平的执政理念摆脱了阶级斗争为纲的意识形态窠臼,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切实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做为发展的第一要义。不可否认的是,实用主义确实影响了中国,产生了正反两方面的功效作用:“经过30多年改革开放的艰苦卓绝奋斗,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项事业都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以科学技术为核心的综合国力不断提高。经济高速发展并在GDP的总量上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另一方面也形成和累积了大量深层次的社会矛盾和发展问题,如,贫富分化,阶级固化、贪污腐败,道德缺失,拜金主义,环境污染等等,是和我们所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背道而驰、格格不入的,并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整个经济和社会的进一步发展。

1. 国家层面:

我国30多年的改革,带有一定的“普惠式”特点,但“普惠”不等同于“均衡”,30多年改革开放成果把国民经济这块蛋糕做大做强了,在蛋糕的分割上却存在着一定的不公平,在成就伟大历史变迁的同时,贫富分化明显,生活在各领域“金字塔”上层的一小部分社会阶层掌握了大部分的社会资源,逐步形成了各类特殊的既得利益群体。稀缺资源的垄断、市场调节的受阻、寡头集团的崛起、部门立法的滋扰等,使各类不合理的既得利益合法化,不断得到强化和固化,这时实用主义遇到了难题。

2.社会层面: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所有利益主体都有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本能冲动,很容易引各个利益群体剧烈的利益冲突。实用主义使人把自身利益摆在首位,盲目的追求“现实”、“务实”,把关注的焦点轻浮的落到了物质利益和短期回报上。虽然对“实用主义”哲学未必有深刻的理解,但人们所表现出的“现实”、“务实”、却是不争的事实。实用主义哲学存在的局限性,很容易在市场经济的背景下以粗俗实用主义“实用”、“短视”、“投机”、(下转84页)(上接79页)“自私”、“丧德”等表现出来,过分强调现实、功效、为达到个人目的不择手段。3.个人层面: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飞速发展,作为个体的人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一份子,每个市场主体都渴望有足够的自主活动空间,同时又受市场条件下的“经济”的冲击,给每个人的发展带来很大的压力和紧迫感。社会变革日新月异,面对现实而又快节奏的现代生活方式,人们不得不时刻提高自我去迎接社会飞速发展带来的挑战。当面对强大的一系列诸如:教育、医疗、住房、社保等的生活压力和危机感时,人们总是从个人利己出发,在实用主义这样的原则下,把具体的现实需要当作行动的主要手段、把获得最实用、最现实的实际效果当作最终目的。

三、必须坚持用马克思主义来扬弃实用主义的局限性

1.既要吸收一切先进成果又要坚持三个自信。

杜威的實用主义并非一无是处,在许多方面仍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特别是他的探索和实验的方法论,理论和实践相统一的实践观,反对一元论主张多元论的社会历史观等等,都仍然对现实,对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继续深化改革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价值。我们要做的就是“学习和吸收世界各国人民包括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这种学习,应该立足于中国的实际,立足于增强中华民族自力更生的能力”。[3]我们有适合于基本国情、植根于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一定不能妄自菲薄、舍本逐末、自毁根基,要坚守自己的信仰、坚持自己的信念、坚定自己的信心,坚定自己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2.恪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在实用主义某些观念的冲击下,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逐渐被人们所忽略,公而忘私、友爱互助、诚实守信的道德风尚逐渐被人们所遗弃,这不但有悖于我国的传统道德和当今社会践行的社会主义荣辱观,而且对我国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也起到了阻碍作用。对此,在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今天,我们必须要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你为指导,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觉抵制粗俗实用主义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不良影响。只有这样,才能使我国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同步发展,从而来更好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参考文献:

[1]、[2] 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上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江泽民.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

猜你喜欢
当代中国实用主义实践
浅析日本国民性之实用主义
现实与虚拟
论当代中国价值观念国际传播的必然性
大学英语教学中实用主义思想应用瓶颈分析
反思当代中国哲学的精神构建
以《折狱龟鉴》为视角浅谈中国古代法律传统
当代中国风景油画中的山水精神
初中政治教学中强化新八德教育探讨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生物专业师范生教学实习的问题与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