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思想与全面深化改革

2014-10-17 23:54江畅
桂海论丛 2014年3期
关键词:新观念解放思想全面深化改革

江畅

摘 要:当代世界各国都面临着社会改革发展的问题,改革是时代的主题和难题。与西方发达国家不同,我国的改革面临着如何建立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现代市场体系问题,以及如何建立克服以市场经济为基础的现代化弊端的体制机制问题这两大难题。正是为了破解这两大难题,我国需要全面深化改革,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这次思想解放需要破除三种旧观念,树立三种新观念,即:破除国家社会一体的观念,确立政治社会与人民社会相区别的观念;破除“家长制”观念,确立政治民主观念;破除物质利益至上观念,确立自由而全面发展观念。实现了这三方面观念的新旧更替,我国当前改革和发展面临的两大难题的解决就具备了基本的观念前提。

关键词:解放思想;全面深化改革;旧观念;新观念

中图分类号:D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1494(2014)03-0004-06

收稿日期:2013-03-17

基金项目:2011年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构建我国主流价值文化研究》(11&ZD021)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江 畅,男,哲学博士,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湖北大学高等人文研究院院长、

哲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伦理学、价值哲学、西方哲学及主流文化问题研究。

为了全面深化改革,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明确提出了“进一步解放思想”的要求,并将解放思想看作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整个《决定》体现了解放思想的精神,而且从中不难看出,对《决定》中所有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基本原则、各项举措的认识、理解、贯彻、实施都必须以解放思想为前提。因此,加深对解放思想的进一步认识是非常必要、非常重要的。

一、改革:时代的主题和难题

在人类历史上,不同民族、不同国度都发生过社会改革,但是像当代人类、当代中国这样面临着全面深化改革的艰难任务是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我们的时代,特别是冷战结束后(即苏东剧变后)的时代是一个改革的时代。除极少数国家之外,当代世界各国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面临着社会改革的问题。

当代西方发达国家也面临着艰难的改革问题,必须对已经实现的现代化本身进行改革。西方市场经济的兴起是与大约于公元1300年发生的商业革命直接关联的,在一定意义上说是商业革命的产物。商业革命开始后大约200年,西欧海外探险扩张十分有力地刺激了商业革命和市场经济的兴起。商业革命的最重要的后果是自由市场经济的兴起。在18-19世纪工业(产业)革命强力推动下,自由市场经济进入了全盛的时期。在这个时期,西方国家普遍信奉经济自由主义,它主张政府应尽可能少地干预经济活动,而让市场去做决策。这种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一直到20世纪初美国罗斯福总统实行“新政”才开始改变。国家干预主义主张削弱私人经济活动范围,由国家干预和参与社会经济活动,国家在一定程度上承担多种生产、交换和分配职能。市场经济从最初兴起到今天达到完善形态,经历了700多年的历史。尽管其形态不断改变,其内容不断丰富化、复杂化,所产生的后果也各不相同,但它具有如谋利性、市场性、竞争性、资本性、公平性、平等性、自由性等共同性质,并且要求与之相适应的社会条件。这些要求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第一,要求社会以个体利益最大化为终极追求。第二,要求经济市场化、资本化、科技化。第三,要求社会生活自由化、平等化、享乐化。第四,要求政治生活民主化、法治化。正是适应市场经济的这些要求,西方建立了以个人自由与法律统治为核心内容的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和以自由、平等、民主、法治、市场、科技为核心理念的社会文化。这可以说是我们今天所说的西方的现代化,实际上也可以说是一般意义的现代化。

应该说,除了国家干预这一政策之外,西方的政治制度和社会文化基本上是启蒙思想家理想的实现。按启蒙思想家设想,如果他们的理想得以实现,人类就会进入天堂。然而,实际的情形远非如此,相反西方发达国家面临着许多现代化带来的严重问题。其中最突出的问题有:两极分化,经济危机,环境污染,恐怖主义。发达国家面临的现代化问题的深刻根源在于以市场经济为基础的现代化。这种现代化有三个最为突出且难以克服的固有问题:一是“原子化”问题。所谓“原子化”问题,就是近代以来自西方扩散至全球的现代化以孤立的个体为社会的实体,一切以个人的权利、个人的利益为轴心,不考虑共同体或社群,更不考虑全人类。这就是所谓的“人人为自己,上帝为大家”的问题。二是资本化问题。市场经济原本是一种经济形态,其机制和原则只适用于经济领域。然而,在现代化的过程中,经济领域的市场化逐渐渗透到了整个社会生活。不仅渗透到一个国家,而且通过经济实力渗透了世界大多数国家。三是极权化问题。近代以来与市场经济相应的民主政治在实践中暴露出了诸多问题,其中最突出的问题是所谓多数人“暴政”问题、金融或财团“寡头统治”问题,以及资本化导致的对人们心灵的普遍“奴化”问题。这三个问题并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相互缠绕、相互支撑的。

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相继遭遇寒冬,资本主义现代化的结构性矛盾与制度缺陷随之暴露出来。美国这一西方现代化的典范,也难逃严重社会危机的厄运。2011年9月17日爆发的“占领华尔街”运动,蔓延到全美近千个城市,并一度发展成“占领华盛顿”、“占领美国”等社会运动,几乎发展成为美国版的“阿拉伯之春”。这重创了人们对西方现代化的“信仰”,致使世界反资本主义情绪不断高涨,尤其是在资本主义国家内部,民众对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发展模式以及民主政治制度的批评与日俱增。加拿大民调机构“全球扫描”和美国马里兰大学对27个国家共2.9万多人所做的一项调查显示,51%的受访者认为资本主义制度需要规范和改革[1]。实际上,自20世纪30年代开始,西方社会就在不断进行着改革,最重要的是自罗斯福新政肇始的西方国家干预主义政策的实施。进入20世纪70年代,资本主义国家结束了战后发展的“黄金时期”,陷入了“滞胀”的泥潭,新经济自由主义卷土重来。联邦德国采用弗莱堡学派的主张,实行属于新型自由经营思潮的社会市场经济政策;英国撒切尔政府推行现代货币主义政策;美国里根政府采纳供给学派和货币学派的主张。近一些年来,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下,西方各国都在出台各种改革措施,力图尽快走出危机的阴影。

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目标是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我国要实现这一宏伟目标,必须走改革开放之路。改革是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主题,也是中国当代社会发展的难题,在某种意义上说,比西方国家面临的改革更难。当代中国面临的改革与当代西方发达国家面临的改革有着很大的不同。如前所述,当代西方国家面临的改革,是现实化实现后面临的针对现代化本身及其后果问题所进行的改革,而西方的现代化是西方市场经济兴起和发展的结果。所以,当代西方国家改革面临的问题实质上是社会过分市场化或资本化的问题,改革的方向主要是如何使政治、社会生活适度与经济生活保持适度的距离,防范市场经济对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哈贝马斯说的“公共领域”[2])过度渗透。与西方发达国家不同,我国面临的改革是如何在既定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之下,引入和发展市场经济的问题。

历史经验证明,中国要实现现代化,不能走过去计划经济的老路,更不能回到中国传统社会的自然经济,而只能搞市场经济。因为,市场经济虽然有许多问题和坏处,如会导致社会不公、负面效应、人性异化等[3],但它又是“人类富裕和谐的康庄大道”[4]。当代著名自由主义思想家斯蒂芬·马塞多指出:“商业至少要求并推动有着不同文化与宗教背景、不同价值观、目的与生活方式的人们和平地聚集到一起。市场并不要求无私、仁爱或者广泛的同情心;但是市场至少似乎打击和瓦解了由宗教狂热所导致的分裂,以及在较为隔绝、封闭、同质的环境中容易形成的心理狭隘和生活僵化。”[5]242西方的资本主义制度完全是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建立起来的,而社会主义制度是与资本主义对立的。如此,中国在选择市场经济的时候,就面临着社会主义制度能否与市场经济对接的问题,以及如果能对接,那么如何对接的问题。这个问题使中国的社会发展选择面临着两种选择:一是改变社会主义制度,建立资本主义制度,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二是对过去与计划经济相适应的社会主义制度的体制进行改革,使之与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中国实行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表明,中国作出的是第二种选择。这就是《决定》中所说的“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中国作出这种选择,对于改革来说,就面临着双重的改革任务:一方面要改革传统社会主义模式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体制机制的弊端,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创造社会条件;另一方面又要在改革的过程中克服市场经济固有的缺陷和负面效应,以及西方现代化本身存在的种种问题,避免市场经济和西方现代化对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冲击,确保在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发展市场经济和进行现代化建设。显然,当代中国的改革不仅与当代西方的改革面临的任务不同,而且要比当代西方改革面临更艰巨的任务,面临着更难以解决的难题。那么,中国当代社会发展面临哪些需要改革加以解决的主要难题呢?概括地说,主要有以下两大根本性的难题:其一,如何在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前提下,建设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的问题。其二,如何建立和完善既有利于市场经济发展,又能够克服市场经济的缺陷和弊端,克服以市场经济为基础的现代化可能导致的“原子化”、资本化和极权化等弊端的体制机制的问题。我国改革面临的这两大难题实质上就是当代中国社会发展面临的两大难题。正是为了解决我国社会面临的两大根本性的难题,冲破思想观念的束缚,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决定。

二、解放思想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西方现代化和现代文明虽然存在着种种问题,面临着进一步的改革,但仍然应该肯定它是人类历史上所取得的伟大成就之一。西方现代文明不是自然而然形成的,而是西方资产阶级自觉构建的结果,是西方思想家在解放思想的过程中提出并不断完善的主流价值观的现实化。西方近现代资产阶级与中世纪教会势力和封建势力进行了殊死的斗争,经历了一个“血与火”的艰难过程。经过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资产阶级革命、产业革命、科技革命、哲学革命等一系列思想解放运动和革命斗争,资产阶级最终实现了西方现代化,构建起了西方现代文明,建立了资本主义社会。西方现代化建设过程的一个成功经验,就是持续不断在解放思想,与时俱进。

在西方近现代思想解放运动中,文艺复兴、特别是启蒙运动和资产阶级革命对于近现代西方主流价值观构建具有奠基的意义,并发挥了关键作用。文艺复兴运动冲破了西方中世纪基督教教会的专制统治和神学思想对人的束缚,奠定了西方近现代主流价值观的个人主义、世俗主义、幸福主义的基调,唤醒了西方人的自由、平等、尊严的个性意识和主体意识。启蒙运动这场旗帜更鲜明、作用更彻底、影响更深刻的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是西方资产阶级思想家自觉为构建主流价值观作出的巨大努力。启蒙运动从理论上构建了资本主义主流价值文化的观念体系:确立了资本主义社会追求的终极价值目标,这就是社会成员自由平等地追求自己利益;确立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核心价值理念,其中最突出的是:自由,平等,民主,法治等;确立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价值原则,如个体至上原则,天赋人权原则,法律统治原则,经济活动由市场调节的原则,等等。这一切为西方资产阶级进行政治革命和建立资本主义社会提供了理论依据和体系构架。同时,启蒙思想家一方面猛烈抨击基督教教会和神学以及专制制度,无情地揭露其腐败的行径和虚伪的面目,使社会公众普遍认清了它们的罪恶及腐朽没落性;另一方面又大力宣扬自然状态说、天赋人权说、社会契约说、人民主权说、三权分立说、权力制衡说等,使资本主义主流价值观的核心理念广泛深入人心,为社会公众普遍认同。这两方面的工作先后引起西方各国的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基督教价值体系的统治,确立了资本主义价值体系的主导地位。其集中体现就是颁布了后来西方资本主义法律体系中体现其精神和内容的《权利法案》、《独立宣言》、《人权宣言》等著名文件。这些著名文件所确立的终极价值目标、核心价值理念和基本价值原则,后来写进了所在国家的宪法或法律,而且得到了所在国家公众的普遍认同。这些文件虽然出自于不同的国家,但具有共同的思想基础和理论依据,它们一脉相承,前后相继,相互支持,相互补充,共同构成了完整的西方资本主义价值体系。

猜你喜欢
新观念解放思想全面深化改革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解放思想 转变观念 拓宽思路 加强企业党员思想教育
解放思想,促进教育的全面发展
改革“最后一公里”如何打通
如何搞好高职院校学分制改革
毛泽东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理论及其对全面深化改革的启示
数字时代背景下视觉传达设计观念的创新
从改革开放历史看“全面深化改革”
企业财务管理新观念 开拓财务管理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