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质树脂封窜调剖体系研制及应用

2014-10-18 06:01张子麟李希明任占春唐存知
特种油气藏 2014年4期
关键词:硅质固化剂岩心

张子麟,李希明,王 昊,任占春,唐存知

(1.中石化胜利油田分公司,山东 东营 257000;2.中石化胜利油田分公司,山东 东营 257200)

引 言

渤南油田十区含油面积为5 km2,石油地质储量为785×104t,为高温高盐复杂断块油藏,主力储层为沙三段,油藏埋深为2240~2590 m,平均孔隙度为23.4%,平均空气渗透率为522×10-3μm2。地面原油密度为0.8833~0.9137 g/cm3,原油黏度为31.5 ~147.0 mPa·s,地层水水型为 NaHCO3,总矿化度为8358~11629 mg/L。地层压力系数为1.08,地层温度为82~109℃,地温梯度为0.0385℃/m,属于常温常压系统,储层中每个油砂体有各自的油水界面,油水关系复杂。由于该区油层下部渗透率相对较高,注入水沿下部突进,局部形成高渗透条带或水的窜流通道;注水井表现为油层上部吸水差或不吸水,注入水沿底部高渗透条带突进;生产油井表现为底部水淹严重,上部水淹程度低,开采程度低;经过了20多年开发,目前综合含水达到82.6%,采油速度为1.25%,采出程度为15.8%。对于注入水在地层中窜流的问题,国内外研究一般采用聚合物冻胶或无机硅酸盐沉淀颗粒封堵的方法,由于聚合物冻胶强度小,在高温高盐下容易脱水,无机硅酸盐沉淀反应不易控制、且不能进入孔隙度小的地层。因此,根据渤南油田油藏的特点研制了一种新型硅质树脂封窜调剖体系。该体系具备耐高温、耐高盐、强度大的特性,通过硅质树脂体系高强度封堵高渗透水窜通道,达到调整吸水剖面,改善开发效果的目的。

1实验

1.1 药品及配方

硅质树脂封窜调剖体系由成胶剂、固化剂和促凝剂3个组分构成。成胶剂为复合硅质粉,主要由水溶性硅粉与纤维素醚等化学原料复配组成,为自制品,使用浓度为6% ~16%;固化剂为浅棕色液体,主要由糠醛和乙二醛等组成,使用浓度为3%~7%,采用高压反应釜,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将化学原料和蒸馏水加入到反应釜中,充分反应后生产成固化剂溶液,密度为1.05~1.08 g/cm3,黏度为2~4 mPa·s,为自制品;促凝剂由氯化亚锡和氯化铵等复配,使用浓度为0.1% ~0.2%。

1.2 硅质树脂强度测定方法

用硅质树脂强度测量仪测量凝结体强度。首先将已经凝固的硅质树脂连同凝结容器放在电子天平上,调节支架,使测量头接触硅质树脂表面。随后调节旋转支架上的手柄,向下移动测量头,使测量头下压硅质树脂表面,同时读取电子天平显示的数据,从而测量出硅质树脂的强度值。

1.3 凝固时间测定方法

将配制的硅质溶液倒入特制高温不锈钢试管中,然后将特制高温试管放入设定温度的恒温箱中恒温,设定温度为 90、100、110、120、130、140、150、160℃,进行凝固实验,记录放入时刻。在恒温箱中恒温一段时间后,将特制高温试管分别取出,使容器迅速冷却,观察其中的溶液是否已丧失流动性转变成树脂,采用硅质树脂强度测量仪分别进行强度测定,当强度值大于20 kPa时,溶液失去流动性凝固成树脂,该时刻与放入时刻的差为凝固时间。

2 硅质树脂性能影响因素

2.1 成胶剂使用浓度

将自来水作为配制液,改变复合硅质粉使用浓度,固定其他组分浓度(固化剂为5.00%,促凝剂为0.15%)配制体系溶液,倒入高温试管,密封后置于120℃干燥箱中恒温,记录溶液凝固时间,测量树脂凝结体强度,实验结果见图1。由图1可知,随成胶剂浓度的增加,体系溶液凝固时间缩短,硅质树脂强度增加。当成胶剂使用浓度为8%时,凝固时间为1200 min,硅质树脂强度为160 kPa,浓度大于8%时凝固时间与树脂强度趋于稳定,为减少投资成本,最终确定成胶剂浓度为8%。

图1 成胶剂浓度对硅质树脂性能的影响

2.2 固化剂使用浓度

用自来水配制,改变固化剂使用浓度,固定其他成分浓度(成胶剂为10.00%,促凝剂为0.15%)配制体系溶液,将其倒入高温试管,密封后置于120℃干燥箱中恒温,观察溶液凝固时间,测量硅质树脂的强度。当固化剂浓度大于4%时凝固时间和树脂强度趋于稳定,为减少投资成本,确定满足调剖体系要求的固化剂浓度为4%。

2.3 促凝剂使用浓度

将自来水作为配制液,改变促凝剂使用浓度,固定其他成分浓度(成胶剂为10%,固化剂为5%),将其配制成溶液倒入高温试管,密封后置于120℃干燥箱中恒温,观察溶液凝固时间,测量硅质树脂强度。当促凝剂浓度大于0.12%时凝固时间趋于稳定且数值相近,为减少投资成本,确定促凝剂浓度为0.12%。

2.4 温度

将配制好的硅质溶液分别倒入特制不锈钢试管内并密封,然后分别置于设定温度为90、100、110、120、130、140、150、160℃ 的恒温箱中,依次定期取出,测量凝固时间,观察温度对凝固时间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温度对硅质树脂凝固时间的影响较大,随着温度的升高,凝固时间迅速缩短。随着体系温度的升高,反应速率越快,当温度介于130~160℃时,凝固时间基本不变。

2.5 矿化度

分别用矿化度为 3000、10000、20000、30000、50000 mg/L的水配制硅质溶液,分别倒入特制不锈钢试管内并密封,置于设定温度为130±2℃的恒温箱中,经48 h后分别取出,观察其变化,测量各硅质树脂试样的强度。结果显示,随着矿化度的增加凝结体强度稍有增大,矿化度对硅质树脂强度影响较小。

3 硅质树脂体系对岩心的封堵能力

分别填制3个不同渗透率的岩心。在岩心流动实验仪上分别饱和模拟地层水,并进行水驱,测其孔隙体积和初始渗透率。分别向岩心中注入2倍孔隙体积的硅质溶液,并置于120℃温度恒温箱。恒温48 h后,再将岩心接入流动实验仪水驱,分别测定硅质树脂对不同渗透率岩心的封堵能力。实验数据见表1。

表1 硅质树脂对单管岩心的封堵能力

由表1可知,硅质树脂对岩心的封堵率均在98%以上,突破压力大于1.1 MPa。实验结果表明,硅质树脂具有较强的封堵能力。

4 现场试验

渤南油田十区位于渤南油田南部,包含Y112、Y352、Y35-13个小区块。储层为沙三段,储层主要沉积7个砂组,油藏埋深为2240~2590 m,主要含油层系分别为Y35-1块的Es36砂组、Y352块的Es37-8砂组和Y112块的 Es37-8砂组。砂体呈近南北向发育,水道中心砂层厚,边部薄。该区共有油井44口,日产液为1315 t/d,日产油为269 t/d,平均单井日产液为29.9 t/d,平均单井日产油为6.1 t/d,综合含水为82.6%。注水井13口,日注水为869 m3/d,单井日注水为66 m3/d。月注采比为0.62,累计注采比为0.45。

2012年以来应用硅质树脂体系在渤南油田进行了3口井的封窜调剖现场试验,均取得了良好的增油降水效果。Y112-23井、Y35-X14井、Y35-X4井累计注入封窜调剖剂为2970 m3,平均单井使用剂量为990 m3,试验数据见表2。

表2 调剖前后注水情况

对这3口井进行封窜调剖试验后,在注水量基本保持不变的情况下,注水压力平均上升了2.83 MPa,日注水量减少10 m3/d。3口试验井对应油井9口,见效油井7口,累计增产原油3107 t。

5 结论

(1)研究了由复合硅质、醛类固化剂及促凝剂生成硅质树脂的封窜调剖体系。该体系强度大于100 kPa,对高渗透率单管岩心封堵率大于98%,能够满足温度为100~160℃、矿化度为3000~50000 mg/L的油藏条件下封窜调剖要求。

(2)硅质树脂封窜调剖技术在渤南油田十区开展了3口井的现场试验,注水井油压增加2.83 MPa,对应油井累计增油3107 t,增油降水效果显著。

(3)采用高强度硅质树脂体系封堵住了高渗透水窜通道,达到调整注水剖面的目的,可作为改善高温高盐油藏开发效果的有效技术。

[1]张代森.丙烯酰胺地层聚合交联冻胶堵调剂研究及应用[J].油田化学,2002,19(4):337-339.

[2]李月胜,张代森,毛源,等.无机微粒交联聚合物凝胶深部封窜调剖剂ZDH的实验评价[J].特种油气藏,2012,19(3):108 -110.

[3]熊春明,唐孝芬.国内外堵水调剖技术最新进展及发展趋势[J].石油勘探与开发,2007,34(1):83-88.

[4]唐孝芬,刘玉章,刘戈辉,等.预交联凝胶颗粒调剖剂性能评价方法[J].石油钻采工艺,2004,26(4):49-53.

[5]曹建坤,杨生柱,张宏强,等.底水油藏堵水技术研究[J]. 石油勘探与开发,2002,29(5):80-81.

[6]王桂勋,柴德民,周戈庆,等.非均质地层多轮次堵水调剖物理模拟实验研究[J].特种油气藏,2004,11(2):68-71.

[7]刘巍,曲萍萍,王业飞.无机沉淀物作为堵水调剖剂的研究[J].无机盐工业,2007,39(1):41-43.

[8]武海燕,罗宪波,张廷山,等.深部调剖剂研究新进展[J]. 特种油气藏,2005,12(3):1 -3,7.

[9]刘玉章,熊春明,罗健辉,等.高含水油田深部液流转向技术[J].油田化学,2006,23(3):248-251.

[10]纪朝凤,葛红江.调剖堵水材料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J]. 石油钻采工艺,2002,24(1):54 -57.

猜你喜欢
硅质固化剂岩心
保压取心工具连续割心系统设计
自乳化水性环氧(E-51)固化剂的合成与性能研究
不同固化剂掺量对湿陷性黄土强度和渗透性的影响
国标A/B 型固化剂对呋喃树脂强度的影响
脱硫灰在充填固化剂中的应用
硅质结核的岩石学、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综述
旺苍地区灯影组层状硅质岩类孔洞充填特征
钻探岩心定向技术在地质剖面解译中的应用
东昆仑温泉沟地区硅质岩地球化学特征及沉积环境分析
Acellular allogeneic nerve grafting combined with 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for the repair of long-segment sciatic nerve defects: biomechanics and validation of mathematical mode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