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服文化及设计

2014-10-20 11:42冯志民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 2014年4期
关键词:校服款式时尚

校服是一个学校的标志,它直接体现了学校的风貌,同时也展示了学生的个性。在我国,校服设计还相对落后,随着学生的年龄增长和个性化的发展,对于校服有了自己独到的看法和见解。校服体现了一个学生应有的风貌,体现了学校的传统精神。校服设计时应结合中国国情,学习国外校服的设计思路,在不断的探索中求创新,设计出更符合现代中国特色的校服。

校服 校园文化 校服设计

校服能反映学校的文化特色和形象。服装代表了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是社会文明的具体表现,其原有的防寒保暖功能逐渐转变为身份标志、个性表现、社会意识形态等。校服是学生身份的标志,代表了学校的精神面貌,反映着学校的教育理念,是学生素质具象化的载体,体现着一个学校的形象。从其标示功能来说,校服也是制服的一种。校服对于增加学生的凝聚力、增强他们的集体荣誉感、培养团队意识、强化整体形象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当前我国校服设计和选择上存在的问题

1.校服选择时,由于设计师的缺失,导致款式单一,审美性差,缺乏时尚感

我国的中小学校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普及运动装,一直到现在,运动服几乎就是校服的代名词。目前我国还没有校服的专业品牌和加工企业,很多学校的校服甚至款式色彩等完全相同,唯一的区别只在于前胸或后背上学校的拼音简写。同时,作为校服的运动服在款式结构上没有性别差异,以运动服作为校服,也就不能体现学生时代性特别是进入青春期后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的特征。校服的设计不能从中小学阶段开始性别的教育,不能不说是校服设计的一个失败。因此,没有性别差异的运动服不适宜作为校服,更不要说时尚美观的设计了。

2.校服的质量不过关,存在危害学生健康的重大隐患

目前我国关于学生校服的标准主要有:行业标准FZ/T73021-2004《针织学生服》、FZ/T81003-2003《儿童服装、学生服》;国家标准GB/T22854-2009《针织学生服》、GB/T23328-2009《机织学生服》。这些标准对于校服的面辅料、工艺、染色剂等的选用都有严格的规定,但是很多地方的校服在选购时没有对这些标准加以认真审查,导致购买的校服质量差,穿着时出现起毛起球、易掉色、不透气、开线、破损等问题,甚至于校服中有断掉的机针,加上染色剂的低劣导致甲醛和p H值超标,严重危害学生的健康。学校关注的是校服的款式和价格,忽略了校服的“甲醛”、“pH值”等是否超标问题。

3.学校在选购校服时人性化缺失

学校在选购校服时没有注意作为校服的主体——学生的心理,以及家长的诉求,很多地方的学校在采购校服时不是招标的形式,校服的购买方式也只有一种,那就是款式和价格由学校指定,由学生根据身高和体重上报所需要的型号。这种不透明的收费形式和强制性的购买方式使越来越多的家长不满。学生对于千篇一律的运动服也不感冒,只有在每周的升旗仪式上才穿。作为直接的消费者,家长尤其是学生本身应该有参与选择校服的权利,对于校服应该听取他们的意见。

近年来,受日韩等影视剧的影响,学生对日、韩以及西方的校服样式心动不已。其鲜明的时代特色或经典的绅士造型塑造了梦幻般的时尚潮流,作为个性塑造最不稳定的学生来说,时尚的个性服饰让他们艳羡不已。反观自己宽松肥大的运动装,难以产生由衷的喜爱,校服也就失去了其应有的凝聚力作用。有调查显示,约七成的学生支持自己设计校服,约五成的学生动手改过自己的校服。这反映了他们对目前运动式校服的不满,希望自己的校服能跟随时代的潮流,希望对现有的校服进行改革。

二、国外校服的文化及设计

作为思想最活跃的学生,追求日韩风、英伦风、欧美风早已成为一种时尚。因此,我国的校服设计要借鉴国外校服的设计理念,分析其文化在校服设计上的影响,结合国内实情,设计出符合我国国情的校服。

1.英国的校服文化及设计

英国校服以款式经典、简洁大方而闻名。最早的校服大约在16世纪初出现,至今有将近500年的历史。校服源于英国王室,当时的英女王将海军的制服改小后给王子穿,引起了贵族阶层的效仿,以后慢慢流行开来,这与英国当时的大国经济实力有密切的关系。英国最初推行校服是为了平抑不同家境学生的心理落差,但是长久的社会阶层问题并没有掩盖这一问题的本质,很多学校的校服反而体现了这种阶层的差异存在,如很多私立学校的校服采用燕尾服或者具有明显宗教色彩的款式。后来很多国家的校服都借鉴了英国的校服款式设计,而校服的社会阶层表现唯有英国保留了下来,可以说英国是校服的起源地。

英国的学校对校服都很重视,要求学生上学期间必须穿着正统西式校服。英国的校服培养了英国人特有的气质和风度,校服的版型设计合体舒适,在面料选用和工艺加工上精益求精,造就了英国校服的优良品质,加上各种精致的校徽、帽徽的标志性设计,从细微处体现了英国人言行自制、缄默含蓄的精神。学生的运动服则只有在体育锻炼时穿着,平时是束之高阁的。英国的温和气候使女生可以常年穿着裙装而不会觉得寒冷不适。现在,每个学校均有独特样式的校服。同时学校还鼓励学生自己设计新校服,这样可以使校服的设计更贴近学生的想法,更具有亲切性。

2.日本的校服文化及设计

日本是在明治时代引进校服的,最初由和服正装及衬衫、裙裤组成,明治后期引进西方的制服。日本的校服性别区分明显,女生校服有水手服和西服两种款式,均配以裙子。男生的校服是典型的类似中山装的立领装,颜色多为深色,下装配裤子。日本的多数学校都有统一的校服,对学生来说校服不仅代表了学校的特点,校服还是时髦的代名词。我们经常能够看到学生毕业后仍然穿着校服,可见校服在他们心中的地位。由于气候条件与英国类似,因此日本女学生一年四季穿着裙装。

日本社会对统一制服带来的认同感非常强烈,人们的日常服装也以制服为主。这种积淀的文化背景使日本学生对于注重细节的校服也非常喜爱。可以说,日本的校服成为了日本文化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日本的学校一般都要求学生在校期间穿校服,到上体育课时再换上机能性更好的运动服。日本的校服设计时尚感很强烈,大约几年就会进行一次改进,总是能很快地与最新的时尚结合,把最新的流行元素糅合进校服设计中,这对于培养学生的时尚审美水平有极大的促进。endprint

3.韩国的校服文化及设计

韩国拥有亚洲除日本外最发达的校服产业,我们对韩国的校服认识更多地是从“韩剧”开始的。韩国校服业非常发达,拥有很多知名的设计。校服是韩国成衣业的一个分支,其设计、生产、销售、宣传都以市场化来运作,这造就了韩国校服的充分竞争,产生了许多高端的品牌,校服的品牌塑造经常以当红的影视明星来做代言人,充分利用了明星偶像的宣传作用。这不仅促进了校服的销售,也使学生对校服产生由衷的喜爱,并以身上的校服为荣。

三、我国校服设计的发展思路

1.校服设计时要注重机能性、实用性

校服,顾名思义,是学生在学校穿着的服装,因此,校服应具有适应学生学习和活动的机能性。学生每天在校的时间很长,主要的任务是在教室学习,因此,校服的设计必须从学生的久坐这一点考虑其造型。如学生听课或做作业时手臂长时间放置于课桌上面,这对于服装的袖身设计和衣身结构要求较高,不能因为长时间伏案而引起肩胛部的不适。同时校服设计还要注意运动性,目前多数地区的学生在校只有一件外套,因此校服还兼有运动的功能。校服的机能性除了在款式造型上的表现外,还可以从校服的材料上、服装的加工工艺上得以实现,因此,校服设计时不仅要注重美观,更要注重校服的实用性,对校服的面料进行合理选择。考虑到学生的好动性,服装的消费和磨损较大,因此,校服面料要选择耐磨、易洗、易干、易打理的材料。

2.校服设计时要注重时尚性

目前,人们对于时尚的追求越来越高,这已成为时代的主流。学生的校服设计是针对思维最活跃、对新鲜事物关注度最高的年轻人,因此,校服设计应该注重时尚性。设计师应该把握这一时代信息,将最先进的设计理念融入校服的设计,为学生设计出性能好、制作精良的校服,以体现时代的时尚性。目前,我国校服设计的时尚性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虽然一些校服借鉴了传统的中国文化元素,或者在这些校服身上有西方设计元素的体现,但是太少太少。校服很多时候是作为一个学校的标志性元素出现的,这突出了校服的宣传意义。校服的款式、标志或造型一旦被选用就将几年甚至十几年不变,而服装的外观造型是服装时尚的具体表现,这就对校服的时尚性表现带来了很大的制约。校服不像公安或者军队的制服,其外观造型不需要保持长久的一致性,一个学校的校服外观造型应该随着时尚的周期而适当改变,一般以五年为一个周期比较恰当,这样校服就与时代服装的脉搏相一致,具有较高的时尚性了。需要注意的是,在更新校服的时尚元素时,表现学校形象的元素不能改变,服装的基本造型也不要改变得过多,校服的再设计只能是在保持原有风格特征的前提下适当添加当前的流行元素。

3.校服设计时要注重审美性

对于年轻而活泼的一代人来说,整天只有宽大的运动衣穿在身上,难免不对校服产生一种逆反心理。因此,校服应该是每一个对于知识无比渴望的学生的最重要的时尚品。首先是校服的外观造型,能让年轻人喜爱的校服一定有漂亮的外观造型。或许是我们的制度或习惯原因,学生在学校习惯于只有一件外套。因此,为了学习和上体育课的需要,多数的校服都是运动衣。从运动的机能性来说,运动衣作为校服确实有其得天独厚的优势,那就是方便运动,但正是这种运动的技能性却抹杀了校服应有的时尚性。松松垮垮、肥肥大大是很多人对于校服的直接感受。校服不能只局限于运动服,学校和设计师们完全应该改变这种校服的思路,特别是应该从日韩等国外学校的校服上寻找差距,吸收其校服的营养,改变我国校服以运动衣打天下的局面。

4.校服设计应注意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吸收应用并考虑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校服是体现国家文化的一个微窗口,校服的款式设计和徽章设计都应与本国文化和本校文化有机地结合。英国校服总体上是以其经典优雅的款式传承着英国人优雅的气质,但是具体到每一所学校,其校服又有不同的特色。日本和韩国校服则加入了最新的流行元素,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对于时尚有正确的认识,体现与世界发展的国际化步伐。因此,校服一方面弘扬了学校的人文传承,弘扬了本国文化,同时通过国际交流,通过校服展示了一个国家文明进步发展的步伐。

校服设计时要充分考虑现阶段学生的心理和生理需求。小学和初中阶段的学生已经逐渐地萌发了性别意识,各国在设计校服时要考虑到这点,其校服设计在款式上明显体现男女的性别差异,在一定程度上引导学生度过青春期这段懵懂岁月,帮助他们建立起健康的性别意识。因此校服设计要结合时尚流行元素,结合学生的性格和性别特点,以突出学生的精神面貌为主题,以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有助于培养健康审美情趣和陶冶情操为出发点,加强校服设计的教育功能。

————————

参考文献

[1] 徐淑红.校服文化功能探究.科技信息,2012(8).

[2] 郭晓霞,冯伟一.中学生校服亟待变革与发展.消费导刊,2009(3).

[3] 谢颖.日本校服及其蕴含的教育文化.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12).

[4] 陈文林.小议日本的制服文化——以校服为例.学园,2013(4).

[5] 林雪涛.校服的纠结与情结.课堂内外(初中版),2013(1).

[6] 孙青青.美国中小学校服的教育功能研究及启示.教学与管理,2012(1).

[作者:冯志民(1972-),男,河北鹿泉人,河北师范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讲师。]

【责任编辑 张茂林】endprint

猜你喜欢
校服款式时尚
局部加热服的款式设计及其舒适性评价
记忆深处的校服
校服·校腐
环保很时尚
美妆fun时尚盛典
时尚首次触电
最火的单品款式
只为写作的慢时尚
校服
初为人母的着装困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