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语教学的主流发展趋势与启示

2014-10-20 11:50吕璀璀孙爱玲宋英杰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 2014年4期
关键词:外语教学语法交际

吕璀璀+孙爱玲+宋英杰

本文针对传统外语教学存在的诸多问题与不足,分析了近年来我国外语教学在大纲设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师生角色、教学评估等方面的演变趋势,并提出我国外语教学应在各种教学法之间进行灵活选择,融合各家之所长,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习者的二语习得水平。

外语教学 演变趋势 教学效率

教学法是指为了实现某一特定的教学目标、教学任务而采取的教学风格、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常俊跃,2006)。教师对各种教学法的认知以及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学习者二语习得的效果和外语教学的质量。近年来随着国内外外语教学研究的不断发展,我国学术界在外语教学法研究方面取得了显著进步。学者们逐渐对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角色、母语在外语教学中的地位、师生对错误的容忍度、语言的形式与意义的关系等问题有了更加深入的研究与了解。目前的外语教学呈现多元化、综合化的演变态势(娜敏,2002),多元化是指根据具体情况在各种教学法之间进行灵活选择,综合化是指取各派之所长而舍其短,以更好地服务于外语教学。外语教学的这种演变发展不是对原有教学方法的一味抛弃,而是将新的教学方法逐步融入到原有的教学方法中,博采众长,互相促进(DavidNunan,2009)。本文阐述了我国传统外语教学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师生角色、测试评估等方面存在的一系列问题,探讨了近年来外语教学的演变与发展趋势,并提出其对外语教学的启示,以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习者二语习得水平的稳步提高。

一、传统外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促使语言学界进行教学方法革新的动力源于广大师生对传统外语教学法的不满。语法翻译法中,学生花费了大量时间学习、记忆语法规则和词汇,但是仍然无法在真实语境中进行有效、恰当的交流。听说法机械、重复、高度枯燥的操练方式使学生更多地关注语言结构而非语言意义,对语言准确性的过度重视使他们无法在相对真实的语境中进行有效交际。总之,传统的外语教学中,学生虽然掌握了基本的词汇和系统的语法知识,但是对于如何将这些语言知识应用到实际交流中仍然感到力不从心。Canale & Swain(1980)将学习者的交际能力分为三个层面:系统能力、社会交往能力和策略能力。系统能力指的是学习者对语音、词汇、句法等语言知识的掌握。社会交往能力是指学习者是否能将社会文化规则恰当运用到真实交际中。Canale & Swain将语言知识、语言技能以及社会文化意识的提高有机地整合在一起,克服了传统外语教学片面重视语言知识、忽略语言在具体社会语境中实际运用的局限。众所周知,语言不仅仅是对语法规则和词汇的简单叠加,作为交际的工具,习得语言需要学习者将语法和词汇等语言知识灵活、适当地运用到听、说、读、写四大技能中,感知词汇在不同语境中的社会文化内涵。语言是形式与意义的统一体,外语学习者不仅需要习得语言的形式,而且应该了解不同的形式在不同的语境中的不同意义。由此可见,传统的教学方法不能满足社会发展对学习者语言交际能力日益提高的要求,我们需要不断融入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以更好地服务于教学与学习的需要。

二、现代外语教学的演变趋势

1.大纲设计

大纲设计涉及到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以及教学评估等内容。传统外语教学中,教学内容的掌握是教学的最终目标,教学方法仅仅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路径。大纲设计者首先根据结构对语言项目进行归类,并寻求教授这些语言项目的方法。例如,在语法翻译法中,学习者的学习任务和目标主要包括掌握相关的时态、语态规则、识记一定数量的词汇、将所学的规则和词汇项目应用到翻译实践中等,课堂的教学内容与学习方法不是由学习者真实的交际目的决定的,学习者发现自己很难将课堂上所学的内容应用到实际交流中。随着交际型、以技能为基础的教学方法的出现,研究者发现教学目标与教学过程是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因为学习者必须通过一系列的交际活动才能达到相应的教学目标,大纲设计者需要先确定要掌握的目的语技能,并寻求学习者如何达到这些技能的方法。教学目标和教学过程逐步融合为不可分割的整体。

2.教学方法

传统的外语教学以教师讲授为主,教师是课堂教学活动的绝对权威,决定着课堂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进度以及评估方式,而学生是课堂的被动接受者,他们在课堂上缺乏语言输出的机会。尽管花费了大量时间学习、掌握语言规则,却很难有效地将学到的语言知识恰当地运用到真实交际中。例如,在语法翻译法中,教师负责教授词汇、语法、课文分析等具体的语言项目,课堂主要围绕语言知识点的传授进行,学生缺乏通过合作、小组交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的机会,无法成为课堂的主体。随着语言学习交际化理念的普及,外语课堂由传统的教师主控转变为让学生大量接触语言信息并输出语言。教师逐步将权力移交给了学生,学生在教师的指导、帮助、协调和鼓励之下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辩论、对话等方式充分提高了自主合作能力和创新意识。学生逐渐成为课堂活动的中心,教师则转变为课堂的组织者、协调者和顾问。“教什么”、“怎么教”、“何时教”、“如何评”均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决定,“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逐渐得到推广和实施。

3.学习者的角色

传统外语教学中,学习者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他们对于如何将所学的词汇和语法在真实的语境中进行创造性地使用感到茫然,而是花费大量的时间背诵与模仿。例如,以操练为主的听说法将语言学习视为习惯形成的过程,忽视了学习者通过接触而对语言进行的分析与归纳,最终使学习者完全成为语言的复制者,对于课堂之外的交际活动感到束手无策。随着人本主义思想的日益普及,目前的外语教学鼓励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鼓励学生将所学的词汇和结构进行重组,生成新的表达。教师鼓励学生通过反复练习,接触和运用语言。课堂成为沟通课堂内外交际的桥梁,而不再是保护学习者免遭风险、杜绝学习者的错误、阻止其大胆交际的隔离站,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体。endprint

4.语言的处理

传统的外语教学中,语法与词汇被看作是独立的语言项目,学习者不知道如何将其进行组合形成语义网络,他们将语法形式与交际意义相分离。例如,语法翻译法中,教师要先向学习者传授语法规则、讲解词汇,然后通过翻译练习巩固所学的语言知识。而听说教学将语言学习看作是习惯形成的过程,语法规则通过领悟与归纳,而不是通过教授获得。尽管两种教学方法教授语法规则的顺序不同,但均将语言知识当作独立的语言项目,将语言的获取看作是由简单到复杂的线状过程。实际上,学习者并不是一次性地将某一语言项目完美地获取,他们可以同时习得多个复杂的语言项目,并且通过重组、假设、验证等一系列复杂的、非线状的过程调整其理解。传统的外语教学使学习者无法将所学的语法规则应用到真实交际中。目前外语教学中,学者们呼吁教师将语法规则与特定的交际意义相关联,使学习者弄清形式与意义的关系,在真实的语境中学会选择适当的表达,单元顺序又能保持兴趣的内容、功能或意义决定。

5.教学材料

传统外语教学中,语言材料是教材编写者为了教授某一特定的语法点或词汇项目而设计的。由于脱离了真实语境,这些内容在实际交际中鲜为使用,不利于培养学习者的语感意识和能力。而目前的外语教学鼓励使用真实的以篇章、任务为基础的语言材料进行语言教学,学习者使用来自电视、报刊、杂志、广播中的真实语料培养自己的听、说、读、写能力,由于这些语言材料来源于真实的语境,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因而大大提高了学习者的实际语言运用能力。

6.学习设备

传统的外语教学中,教材是学习者语言学习的主要工具。由于技术落后等原因,这些课本通常没有配备相应的视频辅助材料,很容易使学习者产生厌烦情绪。随着因特网等高科技的发展,学生可以通过网络下载相应的文件,并且与外语本族语者通过网络直接沟通交流,大大提高了其听说能力和跨文化交际意识。另外,目前的纸质课本大多附有学生自主学习光盘,图文并茂,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大大激发了其学习外语的积极性。

7.学习方法

传统外语教学中,学习者的主要学习目标是完成教学大纲所规定的教学项目。在语法翻译法中,教师要求学生识记大量的词汇和语法规则,而学生的主要任务就是通过不断地练习掌握要求的语言项目。他们不知道如何巧妙地使用学习策略完成学习任务,而学习策略是提高学习效率、提高学习者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保障。目前的外语教学鼓励教师不仅要教授语言内容,而且要注重学习策略的传授。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教授学生如何通过略读、扫读等策略抓住课文的关键信息,如何根据语义场更加高效地记忆词汇,最终使学生可以创造性地使用语言,并且使用元认知策略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监控和评估,以更好地提高学习效率。

8.课堂组织与课外活动

传统外语教学中,课堂是学生进行语言技能训练的唯一场所,教师是课堂的绝对支配者,学生是语言知识的消极接受者,这种单一的教学模式极大地限制了学生进行课堂小组活动的机会。在这种教师掌控课堂的教学环境下,学生无法自由表达自己的观点,也没有机会通过小组讨论进行意义协商,语言输出受到了限制,学习的积极性和创新性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目前的外语教学呼吁教师将主动权逐渐移交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教师作为课堂的协商者、评价者与监控者,指导和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各种小组活动中,通过交流合作培养其创新性、自主性、参与性与积极性。词汇和语法知识的讲解不再成为课堂的主要内容,课堂活动成为课堂的主线。另外,随着自主学习理念的逐步推广,目前的外语教学鼓励学生将课堂活动与课外活动有机结合,鼓励学生在课外通过实践参与激活和巩固原有的语言知识,以不断提高自主学习意识和学习效率。

9.测试评估

传统的外语测试只注重结果,不注重过程,由于标准化测试的内容是由官方统一命题和评阅的,任课教师往往无权干涉,使得学生学习的内容与测试的内容出现脱节,学生对于自己学会了什么,还需要学习什么感到茫然不解。目前的外语教学主张将结果性评估与过程性评估相结合,教师系统地教授学生如何评估自己的学习行为,自我评估使学生及时了解自身的缺陷与不足,进而及时做出改进。

三、外语教学的演变趋势对我国外语教学的启示

尽管传统的外语教学存在重结果轻过程、重形式轻意义、重教师轻学生等一系列弊端,但是,外语教学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涉及到教学目标、教学环境、教学阶段、学习者特点等诸多因素。传统教学法虽然存在诸多弊端,但在提高学生语言准确度方面也发挥着不可低估的作用,不能全盘否定。为此,笔者提出了外语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以扬长避短,更好地服务于我国的外语教学。

第一,根据具体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习者的学习发展阶段,择优选择教学法。王佐良曾指出,某些方法在某一阶段对某些学习者来说是有效的,但是没有任何一种方法适用于所有教学阶段和所有的学习者。首先,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有意识地在各种教学法之间进行转换。例如,在进行词汇与语法教学时,教师可适度使用语法翻译法,以提高学生语言的准确性;但在讲解课文的过程中,教师要及时切换教学方法,不要一味将重点放在句子意义的讲解和翻译上,要将社会文化知识与语言知识进行有机地结合,使学生在提高语言能力的同时增强其文化意识。教师可适时将交际教学法融入到各单元的主题中,以提高学生的社会文化意识、语用能力、策略能力和交际能力。其次,根据不同的学习阶段,选择适当的教学法。例如,在学习的初级阶段,教师可以使用语法翻译法着重培养学习者的读写技能,而在中级阶段学习者已经掌握了基本语法、词汇量,有一定的阅读能力,针对其口语能力弱的问题,可适度将重点从语言形式转移到语言意义上,采取交际教学法重点培养学生在不同语境中适当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到了高级阶段,应以人为本,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团队协作精神,借鉴任务型语言教学以任务为载体、以合作为原则、以小组活动为主要形式的教学理念,通过指导学生完成任务更好地激发学习动机,培养其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另外,也可以根据不同的课型或课程特点,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如针对多数中国学生听力环节薄弱,听力教材枯燥单调的现状,在听力课中可以引入情境教学,图文并茂的教学方式不仅有助于学生的理解,也可以提高其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不仅愿意学,而且学得会。endprint

猜你喜欢
外语教学语法交际
情景交际
从震旦到复旦:清末的外语教学与民族主义
跟踪导练(二)4
The Book Review of Methods of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Less Is More”在大学外语教学中的应用
Book 5 Unit 1~Unit 3语法巩固练习
交际失败的认知语用阐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