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团队理论对体育小组合作教学模式的启示

2014-10-20 11:57胡光霞顾克鹏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 2014年4期
关键词:目标教学模式体育

胡光霞+顾克鹏

德国团队建设理论在德国教育研究领域是非常成熟的一个理论,其对团队的界定、团队构建的标准以及优秀团队构建的标准等对教育领域中的合作教学模式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团队合作的成功因素主要看是否有开放的氛围、高度的责任感、较好的反馈能力、目标导向性、明确的管理、良好的组织协调、合理有效的角色分配、适宜的个人能力等。这些要素在体育小组合作教学模式中恰恰也是主要内容,因此将德国团队力量有机地运用到体育小组合作教学模式中,将有利于体育教学健康发展。

德国 团队理论 体育 小组合作 教学模式

在当前教育的大背景下,“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的必要性与重要性已经无需论证。虽然在众多合作学习的案例中不乏许多成功的经验,但更多的只是形式化的“小组合作”。所表现出来的形式简单,即几个人分成一组,七嘴八舌,谓之“小组合作学习”。那么究竟是何种原因导致形式化的“小组合作学习”形式出现?笔者经过认真分析,认为“小组合作学习”依赖于教师教学观念的更新、教学方式的转变,如果仍沿用以前习以为常、得心应手的一套教学程序,而不为学生更好地合作创造条件,那形式再变也是徒劳。教学中只有摸索出与之相匹配的教学模式,才能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小组合作学习”的成功。

一、德国团队理论

1.团队的界定

德国发达的教育理念向来会被其他国家极力效仿,其中的一些教育理论更是被推崇到极点。团队建设理论是其众多教育理论中比较有特色的合作理论之一。所谓团队应该是由数量不多的个人组成,彼此能力互补,他们共同完成一个工作目标,并对所要完成的任务共同负责。团队不同于小组,二者间有区别。小组所具有的特征是强调个人的工作成果,相互间的互补性较弱,注重个人的工作责任,有固定的领导人;而团队的特征是有共同的目标和成果,相互间是一种积极互补的协作关系,解决问题的方式是共同讨论与决策,所有组员都是团队的管理者。更具体而言,团队是目标明确(团队有明确起草的成文的目标;团队成员为完成目标做出各自的贡献;团队的工作应得到评估)、任务明确(学校领导小组已给团队布置了一个明确的任务)、角色明确(团队管理的权限应该明确,个人的能力、潜力和资质应被合理运用)、沟通渠道明确(要有团队会议的通知和会议记录,要开发高效率的工作方法,教师评审会可以了解到团队的工作表现)。

2.优秀团队标准

判定一个团队是否优秀有着相应的评价指标。首先看集体感的强弱,具体从团队意识、认同感、凝聚力等三个方面加以评定。其次看是否具有共同的目标,主要从工作目标、学习目标和人际关系目标上加以判定。第三看角色分配是否明确,主要从所期望的角色、所接受的角色以及所分配的角色加以判定。第四看团队合作规则,主要包括合作方式与合作必备条件。第五看团队的配比,主要从性别和人员数量上加以判定。第六看价值与规范,主要体现在是否具有成文法规(允许/不允许)。

3.团队成功因素

团队合作的成功因素主要有开放的氛围、高度的责任感、较好的反馈能力、成员个人的继续发展、目标导向性、明确的管理、良好的组织协调、合理有效的角色分配、突出的业绩、高效的工作方法、适宜的个人能力等。在一支优秀的团队中,其角色的定位应该是战略家(认清优势)、策划人(激发想象力)、动员者(建立相互联系)、组织者(注重效率)、团队工作者(塑造团队精神)、质量监督员(细心)、纪律监管员(鼓励自律)、协调员(毫无成见地协调团队成员)。影响团队工作的因素主要可以分为团队的外部环境、任务主题、个人和团队四个方面。其中团队的外部环境主要包括信息不足、缺乏反馈信息、工作压力;任务主题主要是对目标不同的的理解、缺乏评定工作成绩的标准、不明确工作任务;个人因素主要是缺乏动力、能力不足、胆怯不自信;团队因素主要包括成员的竞争对抗、相互接受彼此的问题及缺乏凝聚力。

4.团队的不同发展阶段

一个团队的发展阶段(团队发展时刻表)可以分成导向阶段(形成期)、磨合阶段(震荡期)、组织形成阶段(规范期)和运行阶段(执行期)四个发展时期。团队形成阶段的主要内容和要求是按规章办事且谨慎地摸索以及注重礼节性的交往;磨合阶段主要是团队潜在冲突的呈现、人与人的碰撞展现、小团体与帮派化发现与互溶、避免相互指责以及绝望思想的产生;组织形成阶段是发展新型人际交往方式,进行沟通与反馈,实现相互了解及接受;运行阶段团队的主要特征表现为灵活的自我管理,高效的沟通了解。

5.优秀团队的发展历程

从小组到一个优秀团队的生成要经历由工作小组到虚拟团队,由虚拟团队到潜在团队,由潜在团队到真正团队,再由真正团队到高效团队等过程。每一个过程都具有不同的任务和特征,以工作小组为例,在这个工作小组中,组员会自行寻找新的信息、建议和实例,出谋划策,以便今后在个人的工作领域中提升工作能力。这种工作小组并不谋求达到团队的高效率、高水平的目标,也没有共同的工作方式。而虚拟团队中虽然可以看到共同的工作目标,但缺乏小组特有的转变,并没有统一的小组工作方式。潜在团队中的工作组追求高效的工作目标和共同的工作方式,但它还没能发挥其对奉献精神、团队纪律以及相互间的责任感等方面的重要作用。真正的团队在人员配置上保持5~7人,各种能力合理搭配,每位团队成员都各尽其责,拥有相互间的责任感和集体观念,追求共同的和更高的目标以及拥有共同的工作方式。高效的团队具备实现目标所需的技能,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优势互补,让每个成员在团队中体现他的价值,而这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

二、体育小组合作教学模式的界定及问题所在

1.小组合作教学模式的界定

“小组合作教学”,初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才得到了实质性的进展,成为一种具有创意与实效性的新型教学组织形式。目前,学术界对小组合作教学模式的定义为: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分析相关小组合作的研究文献,笔者认为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质就是学生通过彼此间的互助去共同完成某一个或多个学习任务的一种学习方式。对于教师而言,这是一种实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的教学策略。endprint

2.小组合作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综合相关研究文献,梳理关于体育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学生准备不充分、教师运用不认真、小组分组不合理、组内团队建设不科学以及小组合作学习效果不明显等。在这些问题中,师生的态度和小组合作的方法与实施是最为突出的问题。在一些学生的思维模式中,小组合作学习就是几个同学在一起完成老师布置的练习任务;在一些教师思维模式中,小组学习是依据学生的排队位置或者学号等进行随机或者指定的分组,并赋予一定的练习任务和练习要求,最后检验一下学习成果,并给予一定的评价。所以,上述师生存在的问题也是导致小组合作教学策略在体育课中应用效果不明显的主要原因之一。

三、德国团队“理论”对体育小组合作教学模式的启示

1.体育小组合作教学模式建设的启示

团队与小组的根本区别,就在于角色与任务的不同。恰恰是这种区别导致我国小组合作学习只停留在团队建设的最初级阶段,所形成的小组也仅仅是机械式的,不能有效地将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的优越性发挥出来。为此,笔者建议按照优秀团队的达成标准优化我国的小组合作学习策略。

2.体育小组合作教学模式达成的启示

德国团队建设理论认为,一个团队成长要经历导向阶段、磨合阶段、组织形成阶段和运行阶段四个发展时期;一个优秀团队生成要经历由工作小组到虚拟团队,由虚拟团队到潜在团队,由潜在团队到真正团队,再由真正团队到高效团队这样的成长过程。这给我们体育小组合作教学提供了借鉴的空间。体育课是以实践活动为主的课程,在学习的过程中需要同伴的帮助。同时,小组也需要得到来自团队的各种支持。团队的核心就是小组的核心,团队的核心人物就是我们小组的核心人物。体育教学过程是学生相互合作的学习过程,不管我们教学内容是什么,都存在着个体与个体、个体与集体间的合作关系,这就为小组合作学习提供了施展的平台。新的《体育与健康》课程在学习的目标上进行了五个领域的划分。参与目标:具有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态度和行为;用科学的方法参与体育活动。运动技能目标:获得运动基础知识;学习和应用运动技能;安全地进行体育活动;获得野外活动的基本技能。身体健康目标:形成正确的身体姿势;发展体能;具有关注身体和健康的意识;懂得营养、环境和不良行为对身体健康的影响。心理健康目标:了解体育活动对心理健康的作用,认识身心发展的关系;正确理解体育活动与自尊、自信的关系。社会适应目标: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具有良好的合作精神和体育道德;学会获取现代社会中体育与健康知识的方法。通过对团队理论的深入研究必将促进我们体育课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的有效实施与运用。

3.体育小组合作教学模式构建的启示

一个良好的团队之所以能获得成功,离不开开放的氛围、高度的责任感、准确的反馈能力、清晰的目标、有效的组织协调以及合理而有效的角色分配等。同样,对于体育课小组合作学习策略而言,我们也需要给学生营造一个宽松自由的学习环境,需要通过具有组织能力和管理能力的核心领导者(小组长)。团队建设理论中对于角色的定位给出了战略家(认清优势)、策划人(激发想象力)、动员者(建立相互联系)、组织者(注重效率)、团队工作者(塑造团队精神)、质量监督员(细心)、订立制度者(明细职责)、纪律监管员(鼓励自律)、协调员(毫无成见地协调团队成员)等不同角色,这对于小组合作学习策略而言是非常具有借鉴意义的。那么,我们体育课上的小组长究竟要扮演一个什么样的角色,小组成员要扮演一个什么角色,都需要我们体育教师认真思考。

总之,小组合作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活动以合作为主,团体间则以竞争为主。这不仅深化了学生的认识,更重要的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小组合作学习促成了学生的集思广益与思路的拓宽,还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言语理解能力、应变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德国团队建设理论及其核心理念为提高体育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带来诸多启示,但是,研究也使得我们认识到这种有效性的提升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实现,它需要更多的借鉴、吸收以及磨合。

————————

参考文献

[1] 李琨.也谈体育教学中的合作学习.教学与管理,2005(15).

[2] 宋雪冬.合作学习方法在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应用.辽宁师范大学学报,2001(4).

[3] 黄超群.试论合作学习技能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体育科技,2001(1).

[4] 熊文,耿雷,李荣芝.对体育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的反思.体育学刊,2008(1)

[5] 燕纪元,张琦,徐淑敏.合作学习式体育教学模式探究[J].体育文化导刊,2002(1).

[作者:胡光霞(1978-),女,黑龙江绥化人,吉林大学和平校区公共教学中心体育教研室讲师,硕士;顾克鹏(1982-),男,吉林辽源人,吉林农业大学军体教研部讲师,硕士。]

【责任编辑 王 颖】endprint

猜你喜欢
目标教学模式体育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2016体育年
我们的“体育梦”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
谈体育实践课中知识的扩展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1练习(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