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道德经》对现代企业领导者的启示

2014-10-21 13:36吴冠其
中国集体经济·下 2014年9期
关键词:管理思想道德经领导者

吴冠其

摘要:中国的管理活动自古有之,具有几千年的丰富管理经验,在春秋战国时期更是形成了诸子百家争鸣的景象,出现了儒家、墨家、道家、法家、纵横家、阴阳家、杂家等各种学派。其中,道家又先后有杨朱、老子和庄子等代表人物。文章首先论述了研究中国古代管理思想的现实意义,接着以道家学派中具有代表性的《道德经》为研究对象,分别从自然无为、道法自然、治大国若烹小鲜及上善若水四个方面探索其对现代企业领导者的启示。

关键词:《道德经》;管理思想;领导者

一、引言

(一)研究背景

现代意义上的科学是建立在西方哲学基础上的,因此关于管理学的研究也很大一部分是基于西方的哲学。一些学者认为,中国传统哲学对于中国本土管理研究意义不大,因为中国传统哲学有着说不清道不明的特征,与西方哲学相比意义有限。然而,中国的管理活动自古有之,中华文明是人类历史上惟一没有中断过的古老文明,具有延续几千年的丰富管理经验,也从这些丰富的管理经验中总结了丰富的管理思想。从原始氏族的自然经济管理思想,到西周的“国治”管理思想,再到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争鸣,以及后来宋元明清出现的管理思想,这些丰富的管理思想成为后人宝贵的财富,也成为我们研究、借鉴和学习的对象。而且无论何种形式、何种规模的管理活动都离不开特定的历史环境和文化背景,管理思想深深地刻上了民族文化的印记。

中国传统的管理思想发展到先秦春秋战国时期可谓是基本形成了,当时天下无道、礼坏乐崩,各个学派都开出各种救世的药方,出现了百家争鸣的景象,如儒家、墨家、道家、法家、纵横家、阴阳家、杂家等,各家各派的学说观点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其中儒墨道法对后世的影响尤为深远。道家思想对中国文化的影响仅次于儒家思想,对儒家和法家的思想产生了重要的影响,道家的思想主要蕴含在老子的《道德经》中,因此本文主要从老子的《道德经》出发进行研究。

(二)《道德经》简介

道家是先秦诸子中的一家,先后以杨朱、老子和庄子为代表人物。道家以道、无、自然、天性为核心理念,其思想内容是天道无为、道法自然,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等并根据这个思想提出了无为而治、以柔克刚等政治、军事策略,对中国乃至世界的文化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道家的代表人物老子的主要思想见于《道德经》中,《道德经》是中国历史上首部完整的哲学著作,被誉为万经之王。《道德经》以其丰富的内蕴和高度凝练的哲理性,古往今来受到众多学者的高度重视,是一座除了藏有深刻的朴素辩证法思想和“无为而治”政治观之外,还涉及管理、伦理、军事等许多领域多学科的智慧之矿。《道德经》中的许多文字对后世影响深远,比如说“自然无为”、“上善若水”、“治大国若烹小鲜”、“道法自然”等,其间蕴含着深刻的哲学思想。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道德经》是除了《圣经》以外被译成外国文字发布量最多的文化名著。

二、《道德经》对现代企业领导者的启示

(一)自然无为

“自然无为”可以说是老子管理思想的原则,是道家管理思想的主旋律。很多人都认为无为就是什么都不做,事实上不是这样,老子的无为是“无为而无不为”,就是说以无为而求有为,最后还是有为。无为是道的一种属性,而不是无所作为。老子所说的无为是指顺应万物的自然本性,顺应自然,才能让万物自由发展,充分发挥自身的特点,在该不为的时候就不为,在该为的时候就要为,这是一种恰到好处的难得境界,需要掌握一个度,它体现的是事物自然而然的发展趋势。所以说“自然无为”表现了老子管理思想的两个方面,一个是不强作妄为,另一个是顺应自然。“自然无为”思想的这两个方面对于现代企业的管理者来说有着很重要的启示。

1. 实行目标管理

目标管理就是以目标为导向,以人为中心,以结果为标准,而使组织和个人取得最佳业绩的管理方法。企业管理者只注重组织的目标,而不是注重流程、管理制度等细节问题,在这些细节问题上做到“无为”,使员工能够实行自我控制和参与管理,使员工摆脱之前什么都规定好、照着去完成的被动状态,让员工参与到工作目标的确定和分解过程中来,使员工潜能得到充分发挥,在调动员工积极性的同时保证企业的工作质量,最终完成组织目标,做到“无为而无不为”。

2. 因人而异地实行奖惩

在实行奖励和惩罚的时候要因人而异,根据每个人的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奖惩,使所给予的奖励发挥最大的效用,尊重每个人的个性,做到“自然”。为了这个目标,管理者要首先研究员工的不同需求,对于传统的物质和金钱奖励做法要尽力去赋予新意。同时,针对物质激励会逐渐产生边际效益递减的现象,还要注意加强对员工的精神激励,帮助员工在企业达到自我实现的目标。

(二)道法自然

“道法自然”可以说是老子管理思想的规律。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是指人们必须按照自然规律办事,以自然为法,而不要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自然界。老子认为管理者应顺应万物的本性,少去干涉和使役民众,不将自己的主观意志强加给民众,让民众自己去思考、去做事情。

這对于现代企业管理者的启示就是要力求创造宽松的组织环境。老子说:“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意思是管理者若想取得良好的管理效果,就必须创造宽松和谐的工作环境,使员工能在这种和谐的环境中发挥自己的专长,愉悦地、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之中,彼此之间团结协作、相互包容,实现组织和个人的协调发展。相反,若组织的环境特别紧张,管理者高度集权,不放权给下属员工,一个人说了算,多惩罚而少奖励,则会导致人心惶惶、气氛紧张,不利于组织的长久发展。

(三)治大国若烹小鲜

治大国若烹小鲜是道家无为而治思想的完美体现,是说治理国家就像烹小鱼一样,要掌握火候,用火大小和时间长短要恰到好处,文火烹煮不急躁,不急于翻动,煮出的食物才能色鲜味美;若火候不对,下锅后常常翻动,最后煮出来的只会是一塌糊涂。治理国家与烹小鱼一样,不应变化无常,如果制度朝令夕改,国民就会无所适从,就不知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如果制度稳定,国民就能心情稳定,专心工作。这对于现代企业管理者的启示如下。

1. 管理要适度

现代企业在经营管理中应注意度的把握。从管理的开始就要确定管理的方法,下力气去调查研究,但又要适可而止,不能以主观意志随意左右企业经营,想一出是一出,朝令夕改、朝三暮四,这样员工会无所适从。适度原则还体现在管理者应善于规划,根据各自特性将具体工作分配到具体的机构和人员,而不是事无巨细,一切亲自动手,管理者要创造上文所说的宽松的组织环境,善于授权,以“无为”的方式做事,尽量少干预员工的活动,给予他们尽可能大的自由空间,从而让他们产生更多、更有价值的创造性行为。

2. 制定完善的规章制度

如烹小鱼一样,管理要适度。烹小鱼不能翻得太频繁,太频繁小鱼会烂掉,又不能完全不翻,那样小鱼会糊掉,这个所谓的度就是这里所说的规章制度。管理者要制定出完善而又合理的规章制度,这样员工的工作才有方向性、有章可循,不至于无所适从。这个规章制度要满足以下三个标准。一是要有针对性和操作性,规章制度要使员工学习起来清晰明了,能够切实应用起来,不能模棱两可。模棱两可的规则会使员工无所适从,各项工作也会难以协调。二是规章制度要明确而不专断、严格而不冷酷,既能对故意犯错的员工产生威慑,又能对无意犯错的员工法外留情。三是规章制度一旦制定,管理者不可随意变更,朝令夕改会使员工对企业失去信任感,也会对规章制度制定者的权威性产生质疑。

(四)上善若水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意思是说,最高美德的人像水一样,水善于滋润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停留在众人都不喜欢的地方,所以最接近于道。这充分表明了道家对领导者个人品德的重视。

个人品德是树立领导者权威的一个方面,领导者权威是指领导者在被领导者心目中的威望和地位,包括权力性影响力和非权力性影响力。权力性影响力对被领导者来说具有强制性和法执行,而非权力性影响力对被领导者来说是非强制性的,是被领导者发自内心的敬佩和服从。在某种意义上,非权力性影响力在整个领导者影响力构成中占有主导地位。

因此,“上善若水”对于现代企业管理者的启示就是重视管理者个人品德的培养,这对于形成领导者权威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首先,要有自知之明。老子强调,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知道自己还有所不知就是最好的;不知道而自以为知道,这就是缺点,人贵有自知之明。其次,要无私奉献。老子认为具有高尚品格的人应如水一般, 善于滋润万物却又不与万物相争利益。因此,管理者若要获取员工的拥戴与支持,就要具有无私奉献的精神,积极支持员工的工作,凡事為员工着想,这样不仅能够使员工及时完成任务,也能使组织的目标得以实现。最后,要胸怀宽广。正所谓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崇山峻岭,虚怀若谷。管理者成功的必备品格之一就是应具有容天地、纳万物的宽阔胸襟和崇高气度。

三、结语

道家思想博大精深,影响深远,《道德经》表达了道家很大一部分的管理思想。只要在“自然无为”的思想中注入时代精神并加以现代转换,仍然可以为现代企业管理所借鉴和参考。“道法自然”、“治大国若烹小鲜”、“上善若水”等思想,更是对道家无为思想在企业管理活动及控制职能方面的运用和补充,使道家思想在企业管理中的更有现实意义。本文只是针对《道德经》中的一部分内容提出自己关于企业管理方面的见解及对于企业领导者的启示,道家思想乃至中国古代传统哲学还有更丰富的内容等待我们去挖掘。

参考文献:

[1]赵丽芬.管理理论与实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2]老子.道德经(典藏版)[M].北京:中国画报出版社,2012.

[3]李庆杨,步建东.管理思想史[M].沈阳:东北大学出版社,2003.

[4]李平.中国本土管理研究与中国传统哲学[J].管理学报,2013(09).

[5]黄如金.论中国式管理的策略原则[J].中国工业经济,2009(12).

[6]康承业.哲学思想在公司高层管理技术中的应用与研究[J].管理世界,2008(10).

[7]许一.目标管理理论述评[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6(05).

[8]李磊.论领导权威[J].管理世界,1985(03).

[9]谭乐,宋合义,富萍萍.西方领导者特质与领导效能研究综述与展望[J].外国经济与管理,2010(02).

[10]颜爱民,张夏然.道家 “无为而治” 思想及其在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管理学报,2011(07).

[11]伲永贵.《道德经》的管理智慧[J].商周刊,2012(20).

[12]朱兆民,张喆.道家“无为”思想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有效性分析[J].企业导报,2011(20).

[13]贺竞择.浅析中国古代管理思想——探寻中国古代管理思想的古为今用[J].理论界,2009(05).

[14]张向前.试析《 道德经》与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J].中国软科学,2004(01).

[15]张钢.中国古代管理思想研究的现状与前瞻[J].科学管理研究,1998(01).

[16]王新荣.中国古代管理思想探源[J].管理世界,1985(03).

[17]吴照云,中国古代管理思想的形成轨迹和发展路径[J].经济管理,2012(07).

(作者单位:中央财经大学)

猜你喜欢
管理思想道德经领导者
What Does ChatGPT Say:The DAO from Algorithmic Intelligence to Linguistic Intelligence
《道德经》的“中和”思想探究
闭目塞听,才是领导者的第一大忌
真诚是领导者的最高境界
浅谈我国古代的管理思想
高校食堂经营管理
马克思的管理思想对加强中国社会管理的启示
探究人本管理在图书馆管理中的应用
《道德经》“鸡犬之声相闻”与《桃花源记》“鸡犬相闻”
金圣节能清净剂 节能减排领导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