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本土文化植入 打造特色教化平台

2014-10-21 19:53伍志红
科学时代·下半月 2014年12期
关键词:廉政文化本土文化

伍志红

【摘 要】廉政教育的有效发挥离不开廉政文化的参与。廉政教育系统平台特色化,廉政准则是灵魂,电子计算机网络技术是核心,廉政文化是根本。因此,很有必要加大系统平台对本土廉政文化资源的利用和植入,充分发挥廉政文化服务廉政建设的作用。

【关键词】廉政文化;本土文化;特色教化

廉政教育的有效发挥离不开廉政文化的参与,廉政文化在教育干部群众和服务社会建设方面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功用。近年来,我县积极探索创建廉政教育的有效载体和平台,借文化之力,发廉政之势,寓教于文,寓教于乐,既丰富了廉政教育,又推动了我县文化的繁荣与发展。

一、对廉政教育特色化的思考

“廉洁保健操”已经成为一个声名在外的廉政教育平台,下来需要进一步将之打造成为界面鲜明、内容丰实、操作轻便的特色教化系统,这已经是龙门廉政工作者的共识。系统平台的特色化问题,廉政准则是灵魂,电子计算机网络技术是核心,廉政文化是根本。

首先,保健操的训练主体是龙门县的领导干部。要使本地的党员干部对廉政准则入心入脑,创新学习内容和方式,是必不可少的重要抓手,也就是要加大本地廉政教育素材的开发和利用。本地人构成占绝大多数的党政机关干部,对于本地的风土人情、历史传统和物事人事,了解和感悟程度较高,对于与本地有关的廉政文化内容接受起来也较为容易和深刻,由此得到的训练效果会有明显的提升。而对于作为外地人的干部或者说对龙门本地文化不太了解的干部,加深对本地文化的学习本身就是素质提高的必修课程。本土化与特色化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实施本土文化的嫁接、植入,张扬本土文化的特质、个性,其效果就是形成本地特色,实现教育内容、方式的改造和提升。

其次,保健操的主要功能是廉政教育。通过改进技术手段、强化人机对话,固然能够取得一定的学习教育效果,但要真正实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必须加强教育的内生动力,引发主动学习、接受教育的外在活力。廉政文化要成为干部群众追求的一种健康文明的社会风尚。增强党风廉政宣传教育的可受性,就必须重视增加党风廉政宣传教育的文化含量,利用本地特色文化的独特影响,满足党员干部和群眾对廉政文化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使党风廉政宣传教育富有生机和感染力。

再次,我县拥有丰硕的廉政群众文化成果。主要做法是将群众文化和廉政文化结合起来,灵活有效地创新廉政文化宣传方式、形式,拓展廉政文化教育基地,让廉政文化建设工作向基层延伸、向社会延伸、向群众延伸。党员干部廉洁从政观念、洁身自好意识得到很大的提高,基层群众的廉洁意识也不断得到普及、培育。一方面,开展多种文化活动,宣传和赞美龙门风清气正的社会工作环境,弘扬和培养浓厚的廉政文化氛围。县图书馆连续几年组织开展廉洁读书月活动,活动内容包括提供开设廉政图书专柜、开展读廉政图书征文活动、举行廉政农民画展、播放廉政电影,每年参与人数达几千人。另一方面,借文艺下乡之力传播廉洁文化。县文化馆在文艺下乡的活动中,通过廉政小品等形式,寓教于乐,潜移默化提高了村民的廉洁意识;同时通过电影下乡活动,播放一些廉政宣传片,给当地村民带去了廉政文化。

因此,提升保健操“网络化、经常化”教育培训系统,引导领导干部积极主动进行廉政思维和行为训练,很有必要加大系统平台对本土廉政文化资源的利用和植入,充分发挥廉政文化服务廉政建设的作用。

二、对加强本土廉政文化植入的建议

我县文化系统目前主要的廉政文化成果或作品,门类齐全,样式丰富,载体形式多样,都是可以嫁接到系统中的文化资源。

即放即用,物尽其用。对已经较为成熟的廉政文化成果,采取可行的方式,“搬家”到系统中去,充分让之继续发热发亮。这里说的成熟,主要是就本文论题而言的,即是指该项成果或作品兼具廉政与文化的实质内容,兼具艺术欣赏和廉政教化的功能。对这些作品可以即放即用。近年制作完毕的电视剧、微电影、广播剧,要及时放到系统中或通过系统宣传,供党员干部观摩学习。精品廉政农民画可以通过网上画廊的形式制成高清图像分类展出。很多文化系统长期而来的群众文艺作品,也要充分展示。由段粤川创编的音乐、舞蹈作品《桔乡岁岁红》、《绿色龙门》、《文明花儿开满村》、《南昆山恋歌》、《织嫁衣》、《舞春牛》等一批作品,还有《换届歌》、《四民主工作法就是好》等与龙门时政结合的歌曲,以及龙门方言山歌《风清气正唱山歌》、音乐情景剧《江风润物情正浓》、时政山歌《科学发展耀龙田》(龙门本地方言)、快板《强农惠农政策好》等等,都曾成功在舞台上成功演绎并获得良好效果,曾获市、省、国家各类比赛奖励,都是较为成熟的廉政主题文艺作品,已经制成音频视频的,可以直接挂在系统供大家收听或观看。文本形式的纪实、小说、戏剧、曲艺、山歌、影视剧剧本等作品辟专门栏目予以推介,如文联组织编撰的龙门县民间故事集、山歌集以及一些戏剧剧本、电影剧本等。

创制打磨,激发活力。对尚未成熟但较有价值的成果,要加大创作力度,使好做法、好思路、好点子转变成为好作品。一是转变载体或样式。一方面,没有制作成音频、视频的作品,加紧制作。另一方面,打通各门类艺术的界限,综合利用开发、加工改良。歌、舞、影、视、剧均可以互相转变或综合改良。如在龙门很流行的山歌,不妨将其制成小歌剧、山歌剧,使作品以更加符合廉政教育、群众接受的形式呈现。又如,摄制微电影成本较大,可以先录制成广播剧。二是特色化、群众化加工。一些文艺作品虽然艺术水准不错,但是缺乏本地文化色彩,不能体现艺术个性,或者欠缺通俗性,不适合在舞台排演,也就不适合推广。一方面,创作者要贴近群众,走进群众,要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为群众所接受、所传承,用群众们喜闻乐见的文艺形式表达群众的情感、诉求。另一方面,要强化合作协作,加强各类文艺专家交流沟通,形成共同探讨的良好氛围,深化对特色文化文艺的认知,在树立本地文化自信中着力打造龙门特色的文艺精品。三是廉政化加工。农民画具有天然的群众性特点,要加大与廉政主题的结合,探索通过农民画创制出如动漫、连环画等多种多样的廉政文艺样式。又比如,在龙门很有历史传统的粤剧粤曲,鼓励将一些知名折子、唱段改编成适合宣扬清风气正的时政题材演出节目。四是精品化加工。各类文艺形式要发掘潜力、加大精品产出的力度,有些作品虽然已达到较高的水平,但对比地看,还不属于文艺精品,也要不断打磨精进。通过积极参加国家、省、市作品征集评奖,借力于上级力量不断提高文艺成果的精品化、品牌化。

互动交流,两相促进。观众称赞的作品才是好作品,接受者说好的文化,才是好文化。精良的廉政文化作品,不在于场面的华美,不在于声势的浩大,而在于参与者能够感受到其中内涵、把握其精神实质。作品挂上去后,要让参与主体真正参与进来,或赞或弹,或点评,或感受,或辩论,都是一种主动的学习交流,而不是强加的学习任务。要创建完善评议(平台)渠道,加强交流反馈,搭建完善手机短信、手机报、QQ工作群、微信群、微博等互动平台,鼓励撰写观看学习心得,形成生动活跃的交流氛围。鼓励各战线部门领导干部把廉政文化成果向基层群众宣传推广、深入解读,使廉政文艺精益求精,让廉政文化深入人心。

猜你喜欢
廉政文化本土文化
基于公益讲座在本土文化建设的创新模式探析
如何利用本土文化资源提升语文综合课的教学效果
管窥高中英语教学问题及解决措施
刍议廉政文化在构建惩防体系中的重要作用
农村社区廉政文化建设实施方案探究
试论廉洁文化建设在医院改革中的作用
反观中国电影本土化精神中的人性本真
青田本土文化和中学篆刻教学模式的有效融合
活用教材,让学生成为本土文化的传播者和继承者
浅析廉政文化进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