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系统数字仿真》网络课程的建设与探索

2014-10-21 20:04王娜
关键词:建设实践网络课程

王娜

[摘要]针对“控制系统数字仿真”课程传统教学中存在的教学内容抽象,理论性强及课时量有限、师生互相沟通不方便等不足,对其网络课程建设进行有效探索与实践,从网络课程的必要性及课程的建设情况进行多方面阐述,最后对“控制系统数字仿真”网络课程建设的体会进行了总结。

[關键词]控制系统数字仿真  网络课程  建设实践

[中图法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控制系统数字仿真》是一门讲授仿真的基本原理、算法,并以计算机仿真技术为基本工具,对控制系统及工程中的实际问题进行设计和仿真的课程,是自动化、电气及信息类专业课程体系中重要的专业课[1]。通过MATLAB等仿真工具对于经典或现代控制理论下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体现从控制理论到实践应用的实现过程,使学生充分掌握控制理论和仿真手段,着力培养学生分析控制系统和解决控制问题的能力[2]。

目前,在实际教学中,该课程通常安排为30学时左右,其中理论教学一般约为22学时,实践教学占8学时左右。从目前的情况看,仍存在以下问题[3,4]:

一、理论学习与实践环节缺乏衔接。

现有的课程内容以课堂讲授为主,更适合于纯数学理论如数值积分方法的学习,不适合于Matlab的实现,基于Matlab的控制系统分析与设计等实践性较强的内容。而实验讲授一般滞后理论学习,导致理论与实践的脱节,不利于学生深入理解所学知识。

二、实践性环节较少,缺乏综合性、针对性

原课程实验多为验证性实验,内容上缺少前后连贯性以及从建模到控制的综合性内容。还缺乏与工程实践相关的针对性实验内容。不利于学生正确认识实际工程和理论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的提高。

三、不能及时反映前沿,缺乏创新性。

目前课程中的仿真技术业已成熟,但难以体现更复杂、先进仿真功能的软件和最新仿真方法,影响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和训练。

由此可见,传统的授课模式使师生间缺乏有效的交流互动。因此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增强自主学习意识,进一步培养其自我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与此同时,以Internet推动的网络课程是另一新兴趋势,其包括:按一定的教学目标、教学策略组织起来的教学内容和网络教学支撑环境[5]。但目前在其建设中仍存在以下问题:

在设计开发方面,首先,现有平台的交互性较差、更新较慢且缺乏协作学习。静态网页技术导致学习中缺少交互,不能在线提问,问题和观点不能及时提出,得到帮助和反馈;无法及时协商和对话。其次,缺乏便捷导航,熟悉总体架构需要大量时间,不适于自主学习。

在教学应用方面,有效资源不足,且利用率较低。网络内容仅是课堂内容的网络化,浏览模式呆板,内容安排无序,甚至导航混乱。评价和反馈机制缺失。此外,在网站的维护管理方面,存在着重开发、轻维护,后期管理不到位。不能随着课程改革、教学计划及时更新和维护。甚至易于感染病毒,严重危害信息安全。

上述问题,使得《控制系统数字仿真》课程难以充分发挥效用,故本文从教学设计的三个方面:教学目标分析、学习内容特征分析、学习任务设计三个角度对该课程进行了新的研究和探索。

1.教学目标分析

在按照重整体、轻细化来实现具体的教学目标,充分考虑学习者主体,确定了优化后的课程教学目标:

①了解仿真与数字仿真的概念,并熟练掌握数字仿真平台Matlab的基本操作方法;

②熟练掌握基本控制系统数学模型,如传递函数、零极点模型、状态方程模型等;

③了解控制系统的结构及其拓扑描述,熟悉和掌握其主要数值积分法,如欧拉法、梯形法和四阶龙格—库塔法等;

④熟悉Simulink动态仿真集成环境,并掌握控制系统的时域(含基于状态空间的)和频域计算机辅助分析方法,从而对一般的控制系统具有综合设计和仿真的能力。

2.学习者与学习内容特征分析

针对使用对象为大三学生,已先修过《自动控制原理》等课程,在教学设计中通过设计适合学生个性的情景问题、增加学生自主学习资源库,如重点难点、经典例题等、增加课程学习的总体进度和单元进度,包括学习目标、建议、进度、重点难点等,来强化知识点间的联系与区别,刺激学习兴趣,实现自主学习。并根据不同知识类型,将学习内容嵌入不同学习情境要素中,如陈述性知识可以通过学习资源的方式提供,而策略性的知识,则可通过设计自主学习活动来体现并展开。所优化后的教学内容如下:

第1章:仿真软件matlab;

第2章:数学模型及转换;

第3章:连续系统数字仿真;

第4章:动态仿真集成环境—Simulink;

第5章:控制系统的计算机辅助分析及设计。

3.学习任务设计

(1) 超链接知识单元网络

如图1所示,将学习任务以知识点形式展开、超文本方式组织,最终形成了树状知识单元超链接网状体系。

(2)确保教学资源的系统性、便捷性与安全性

在便利性上,针对反馈信息,对学生因材施教,讲授重点,收集和整理适宜学习的网络素材,如PPT课件,WORD文档,VC,c++及matlab源程序,FLASH 动画演示等。安全性方面,避免使用来历不明的软件和文档;定期查杀病毒,更新病毒库;尽量使用绿色软件;重要的资源及时备份;为不同类型用户设置不同用户操作类型和访问权限,设定访问的最大用户数量、上传/下载速率及用户线程数。

图1:控制系统仿真课程的超链接知识单元网络

(3) 添加最新资源,反映学科进展

采取的措施包括:结合现有仿真新技术,更新和完善已有内容;实时跟踪、了解前沿仿真技术:不同版本MATLAB仿真软件,新增仿真工具箱,先进控制方法的仿真结构框架等。并利用教学团队成员充分调研、探讨与改进新的教学内容;与实验教师充分沟通,在实验教材中突出与当前新技术的结合点。

四、结语

通过以上教学目标分析、学习内容特征分析、学习任务设计等手段的综合运用,必会促进该课程的进一步发展,引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提高该网络课程的建设质量和实施效果,从而加快教学信息化和网络化的进程。

[参考文献]

[1]张晓华.控制系统数字仿真与CAD[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2]李克东,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3]潘峰,薛定宇,陈大力,MATLAB语言课程在电气信息类专业教学中的应用[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9(31):57-59.

[4]戴先中,自动化学科的知识结构与知识体系浅析[J].中国大学教育,2005(2):19-21.

[5]李克东,谢幼如,高校网络课程建设与应用的质性研究[J].开放教育研究,2011(11),15-21.

(作者单位:天津工业大学 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学院自动化系, 天津工业大学电工电能新技术天津市重点实验室)

猜你喜欢
建设实践网络课程
《海洋学》课程特色与建设实践
中央企业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建设的实践与探索
基于卓越环保工程师培养的环境工程品牌专业建设与实践
云技术在士官职业教育中的应用研究与探索
网络课程在学校教学中的作用
网络课程设计中学习动力培养策略研究
浅析混合学习模式下的教师培训网络课程设计策略
中国煤炭科工集团企业文化建设实践分析
解剖学实验考试题库建设实践与探讨
水文实验室建设实践与教学应用改革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