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师爱洒满教育事业的跑道

2014-10-21 20:04罗伟丽李建斌
关键词:师爱师德教育

罗伟丽 李建斌

[摘要]教育工作是人类最崇高的职业之一,教师的任务艰巨而神圣,教师不仅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还需要具备优秀严谨的内心品质,魅力十足的外在气质,以及情谊浓厚的师爱。只有充满爱的教育,才能真正进入学生的内心世界;只有让师爱导航载舟,学生才能在知识海洋航行抵达教育彼岸。

[关键词]教育  教学  师德  师爱

1924年,教育家陶行知赋诗明志:“人生天地间,各有所秉赋;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他所说的大事,就是改造中国教育。他怀着“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赤诚之心,放弃教育厅长的职位,毅然从大学校园走进基层,布衣草履义无反顾,在落后的乡村与人民群众休戚与共,全心全意投入到创办乡村学校,推广教育事业,把毕生精力献给了人民的教育事业。他对教育事业无比执著的高尚精神让我们懂得,教育工作是人类最崇高的职业之一,教师的任务艰巨而神圣,担负着培养青年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劳动,能够正确运用专业知识参加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任务。因此,教师不仅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还需要优秀严谨的内心品质,魅力十足的外在气质,以及情谊浓厚的师爱。

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有句名言“爱是教育的基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师爱就是贯穿教育教学过程始终的教师对学生的一种崇高情感,是教师以其奉献牺牲的方式与学生密切相处并在相处中完善自己、完善学生的教育活动。无论教育是何种形式,教师关爱始终是洒满学生心灵的阳光,只有充满爱的教育才能真正进入学生的内心世界,只有让师爱导航载舟,学生才能在知识海洋上航行抵达教育彼岸。

一、 敬业和乐业是师爱源泉

人们把教师对学生的爱称之为师爱,它具有独特的含义。师爱是人类复杂情感中最崇高的情感结晶,是教师奉献的一颗炽热以诚相待的心,师爱是建立在强烈的事业心以及高度的责任心的基础上,有着深刻而久远、博大而无私的内涵。

教育是感化人心的工作,需要教师的爱心,教师的爱心是教育的基础,是教育好学生的前提。对于教师本身来说,能够把这项平凡又伟大的工作做的出色,其源泉来自于教师的内心世界,来自于对教育事业的无比敬畏,来自于对教育事业的无限追求。师爱是寓于教育之中的,它不仅是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必要环境因素,也是思想教育注射学生心灵的过滤、催化良剂,更是开发学生心智的能源,对学生智力活动的积极性产生着巨大影响。师爱是教师的天职,是执教治学的精神准则。

具体的教学过程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情感虽然是非智力因素,但它对成长期的学生往往产生潜移默化的甚至意想不到的作用,师爱的情感在一定的条件下会转化为理智的物质力量。当教师把满腔的挚爱倾注给学生,对学生体贴入微,学生就会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唤起相应的情感,他们会把这种亲近感嫁接到教师所教的学科上,孕育而生“亲其师,信其道,而学其理”的教学效果。

面对教育,教师应该用发展的眼光看现实,面对当代青年学生,教师更应该领悟“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的教育真谛。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有让学生学会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教师如何看待自己从事的职业,是否认同和追求职业的社会价值,是教育过程贯穿师爱的保证。师爱就是“育心”, “育心”就是培养青年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关心他人、学会生活,突出“人的全面发展”的观点。

二、 高尚的师德是师爱根基

为人师表是教育道德的首要,言传身教是教师遵循的原则。教育工作者担负着“教书育人”的双重任务,传授知识的同时还必须把道德教育渗透进去,师德担负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此每位教师都必须是一位师德好,品行纯正的辛勤工匠,在学生的心目中时刻树立楷模形象,使教师自身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鲁迅先生在诗中所云:俯首甘为孺子牛。现代社会的经济繁荣时代,教师这一职业绝对难以称得上“发家致富”的职业,但是教师必须要有一种无私奉献、牺牲小我、成就大局的精神,这是履行师爱的基石。教师要努力做到俯下身来,踏实地为需要我们的学生、家庭不辞辛苦做好本职工作,没有这样一种牺牲精神,爱的教育就成为空谈。

爱默生说“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学生”,教育科学也告诉我们:每个学生都有成功动机,都希望别人对自己尊重、赞扬和肯定,这是一种取得进步和成绩的内在力量。教师对学生至诚的师爱前提应该是尊重学生的人格,作为教师,肩負的使命是千方百计地去激发和培养学生的成功动机,鼓起巨大的情绪力量,让他们走上成功之路。“严是爱,松是害”,但在要求学生之前,教师自己首先要做好,学生才会心悦诚服的接受教育。

在我成长的历程中,初中的班主任朱老师让我记忆至今,并对我今后的生活产生重大影响。记得读初中的三年里,从没有听她讲过“与人为善”这样的典故和道理,但她的一举手一抬足都极为深刻地触动了我的心灵:她经常把自己的午餐分给学校里的一位孤寡临时工;她经常走访家庭困难的同学父母;她经常用眼睛对我们说话,用眼神来表示批评、表扬、询问等内容。也正是如此,在少年时期我萌生做教师的理想,朱老师的日常行为潜移默化地影响了我从教之后的工作作风,使我在教育工作岗位上以善为基础,坚守教师的职业道德,并深刻地体会到师爱的力量极其教育真谛。因此,只有教师以身作则,学生才会在思想行为上受到教育的感染和熏陶,“言传身教”是教师的美德,通过“言传身教”式的教育之树就能开放出鲜艳之花,结出丰硕之果。

三、 渊博的学识是师爱内涵

韩愈言“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学识渊博、掌握扎实的教学基本功、深讨教学方法和教学语言是师爱的内涵。教师的根本任务就是要把学生教好,从教师的角度来说,教师既要忠诚人民的教育事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又要甘于寂寞,淡泊名利,诲人不倦;还要脚踏实地,力戒浮躁,乐于奉献;更要严谨治学,潜心钻研,博学识广。教师具备了纯熟的教学艺术,在教学上一丝不苟,反复琢磨,才能以艺术的教学方法灌注专业知识,才能引导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领会到教师的教诲。

渊博的学识也是教师体现师爱的充分营养,能激发教师从教育的理论、观念、内容、方式、方法、手段、机制等,多方面产生自觉的创新意识,对教育教学建设的实效性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这不能仅仅以多少教学工作量、及格率、升学率和名次为依据来评估教师在教育中的业绩,而要从教师的先进知识、教育理念、师爱运行的角度来体会对学生三方面的关怀上,即对学生的成长关怀、对学生的成人关怀、对学生的成才关怀。

四、 仪表与风度是师爱魅力

注重日常工作中的仪表风度,讲究形象是教师尊重教学工作的体现,同时也是教师良好人格的外在表现形式。教育本身是调动学生意志的艺术,正如艺术是运用艺术形象去打动观众一样,教师同样运用自身的形象表演,去影响学生,这是一种高超的教育艺术。没有形象意识或不能适当的控制和调整自身形象的教师,很难说是合格的教育者。形象的涵义可以从两个方面理解。一方面它是由教师的外貌、仪表、举止、言谈、行为、风度等因素组成的外部形象;另一方面是学生由教师的外部形象而形成的一种认识、一种判断、一种评价,是教师的外部形象在学生中形成的心理印象。

教师的仪表是一种无语之言,对学生有“此处无声胜有声”影响。教师的仪表不仅简单地指为整洁、大方的外表,而是由内向外散发出教师的精神气质及风度翩翩的学者风范,其实为教师的人格魅力。这种魅力是一种无形的教育,通过教师的举止、姿态方面的外化,深刻体现了教师内在的稳重端正。教师与学生接触过程中,得体的一举一动、适量的喜怒哀乐无处不显现教师的师爱,既加强了学生对教育的敬畏,又增长了学生对教师的信赖。我读大学的时候,讲授外国文学的陈老师形象每每想起都十分清晰,平日街上遇到的他,是位极其普通的老人,而在讲台前的他决然不同。上课前他的习惯动作是从教室的后门进入,脱去外套放在最后一排空位子上,然后向上抖擞肩膀,用手拉紧领带又从后门走出去,上课铃声响起的刹那,他目光炯炯风度翩翩地从前门步入講台,头不垂了,背不驼了,接下来就是征服同学们的男中音讲解。那时同学们都开玩笑地说,讲台就是充电器,陈老师一看见讲台就象充了电的马达。回忆成长中的校园生活,一直以来都觉得很温暖,如今总结,那一定是校园里无处不在的师爱给予我们的力量和感召。

师爱能使学生获得心理上的满足,并在这种满足中发展自我价值,积极进取,奋发学习。所以说,师爱是光明之钟,催人上进。

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是由师爱带动的,教师在培养学生的劳动过程中,以自己的情感、思想、道德、知识、才能及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精神塑造着一代又一代的青年学生。

(作者单位: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学院 浙江温州)

猜你喜欢
师爱师德教育
致良知与师德
写给青年班主任:师爱,需要表达
师爱是一泓清泉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师德沦丧者不配为师
浅谈班主任工作中的师爱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吕狂飙:师德建设需警惕从崇高师德简单转向底线师德
什么是真正的师爱
2020未来教育新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