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计算机技术基础课程实践教学设计

2014-10-21 20:07赵雪利
数字化用户 2014年20期
关键词:实践教学计算机能力

赵雪利

【摘 要】实践教学是计算机课程的基础,应用能力培养是实践教学的核心。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有助于激发学生自己体验和领悟利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以高校计算基础课程实践教学为研究对象,针对该课程进行了实践教学设计。

【关键词】计算机 实践教学 能力

一、计算机技术基础课程实践教学目的与基本要求

(一)教学目的。《计算机技术基础》课程是新建本科院校专业教学计划中的一门必修课程。本课程以数据库技术和计算机程序设计为主线,结合相关的计算机软、硬件理论作为主要教学内容,目的是使学生掌握数据库的基本应用,掌握计算机程序设计的基本算法、步骤和技巧,建立计算机程序设计的思维方式,到达充分了解数据库应用系统的设计过程,以至能够自行设计简单系统的目标,从而使学生能利用计算机更好地解决各自专业领域的实际问题。

(二)基本要求。本课程内容需要学生通过建立数据库、编写程序、调试程序,来达到熟练掌握数据库的基本操作和计算机程序设计基本方法的目的。因此,本课程的上机实验环节对辅助课堂教学,实现本课程教学目标至关重要。

二、计算机技术基础课程实践教学培养目标

(一)知识教学目标。了解计算机是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并能从宏观角度认识计算机的基本含义;明确计算机的意义,认识计算机的重要性;熟悉计算机信息系统的结构及有关概念,了解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发展趋势;掌握计算机各系统的基本知识和典型软件各主要功能模块的操作要求。

(二)素质教育目标。具备较强的计算机方面的法制观念和规范意识;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实力和承受压力的能力;具有扎实的计算机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具备较强的专业操作水平;具有不断获取知识、开发自身潜能、适应计算机岗位变更的能力;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善于组织和实施计算机工作。

(三)技能培养目标。掌握计算机系统工作原理,具备组织实施各项计算机工作的知识和必要技能。

三、计算机技术基础教学的实践类型

(一)基本验证型实践。该类实践主要涉及本门课程的相关技能点和知识点。实践目的是使学生验证、理解、巩固并掌握课内所要求的基本教学内容。这部分教学内容主要对应“实践体系”中的“操作性基础”层次。

(二)综合设计型实践。该类实践以“任务”或“课题”形式提出实践要求和具体的实践成果,要求学生通过有关课程或自学方式,掌握实践所涉及的知识,综合利用这些知识来设计、开发并最终完成实践项目。这部分教学内容主要对应“实践体系”中的“综合性技能”层次,案例教学是本类实践的主题。

(三)研究创新型实践。该类实践重在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探索精神与创新意识。课程可设定研究题目,也可由学生自选题目。该类实践可以没有最终结果,但要求学生能提供实践分析与研究报告,写出有见解的心得体会。这部分教学内容一般对应“实践体系”中的“专业性应用”层次。

四、计算机技术基础课程实践教学的实施

(一)实验教学方式

1.案例教学方式。在实验教学之始,首先选取与各专业方向相融合的实际数据库应用系统案例进行演示,然后在教师的辅助下,由学生自行选择一个应用实例。随之,在整个实验教学过程中,通过一步一步的演示和分析案例,逐步展开应用系统的设计过程,揭示设计思路,提示设计要点。与此同时,学生依其所选择的应用实例,按照实验大纲规定的教学要点进行所有的基础验证型实验和综合设计型实验,直到最终形成完整的数据库应用系统。

案例教学非常有助于学生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从而加深对数据库有关概念的理解,加深对程序设计技术的掌握。在本课程的实验教学实施过程中,案例教学方式面向所有学生采用。

2.PBL教学方式。PBL,即,基于问题的教学方式,非常适合在实验教学中使用。简单对PBL教学方式做一个描述,那就是通过学生自选、或者教师提出一个具体应用问题,由学生自由组合成协作小组,经小组各成员分工协作,最终使问题得以解决,从而达到在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中掌握课程相关知识的目的。在面向全体学生采用案例教学的基础上,基于PBL的教学方式进一步面向对本课程有兴趣的部分学生采用。

(二)实验教学环境。在实验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网络平台的各项功能,进行实验案例的演示和分析,对学生实验过程进行指导。教师通过教师终端控制平台,进行广播教学、演示相应实验内容、向学生分发有关实验素材、回答学生问题、查看学生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对学生终端发出相关指导指令等。

五、计算机技术基础课程实践教学规划

实践教学要为专业人才培养服务,教学实践内容的设置要紧紧围绕人才培养的目标。计算机教学实践体系内容的建设应该突出根据专业分类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要充分考虑不同专业类別的不同需求。

(一)按不同的专业方向设计实践。在设计实践内容时,充分考虑各类专业的专业方向和专业特色,考虑专业需求,结合专业问题的实际应用进行具体实践内容的设计。

(二)考虑学生的基础差异设计实践。高校新生入学时,对计算机的认知程度的巨大差异是各学校、各专业都面临的实际现状,这种巨大的差异使得我们在设计实践内容的时候,既要有绝大多数学生都能顺利完成的基本实践、简单应用之类的实践,又要有难度和灵活性高的实践。这样设计的目的是,既要給基础差一些的学生以自信,又可使基础好的学生有充分发挥的余地,从而提高所有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结合学生的兴趣程度设计实践。作为教师,不能期望所有学生都对课程所涉及的数据库技术和程序设计感兴趣的,但实际上,随着课程的进行,总是有一定数量对课程特别感兴趣的学生存在。为了尽可能满足不同兴趣学生的求知欲望程度,在实践内容的设计上,既有要求所有学生必须完成的满足基本教学要求的实践,又有为特别有兴趣的学生设计的拓展实践,从而尽可能做到培养人才与选拔人才相结合。

参考文献:

[1]张忠利. 高职院校计算机实践教学探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4.11

[2]王立群.高校计算机实践教学研究[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14.2

[3]唐波.计算机实践教学的教法探索[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自科版),2007.6

猜你喜欢
实践教学计算机能力
中国计算机报202007、08合刊
中国计算机报2019年48、49期合刊
中国古代的“计算机”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你的沟通能力很好吗?
茶学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探索
《电气工程毕业设计》 课程的教学设计
高职院校商务礼仪课程教学改革探索刍议
《数据库高级应用》教学创新方法研究
一体式,趋便携雅兰仕AL-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