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探运用信息技术综合提升汽车维修课程教学效果

2014-10-21 20:07刘伟
数字化用户 2014年20期
关键词:汽车维修效果信息技术

刘伟

【摘 要】信息技术是现代科技发展的成果,它的影响力渗透在社会经济建设的方方面面。职业技术教育中,信息技术也被广泛应用在汽车维修教学中,并与统教学手段相比,表现出了显著的效果。

【关键词】信息技术 汽车维修 教学 效果

2013年我国汽车销量突破2000万辆,接近2200万辆。截止2014年1月底,我国汽车保有量已经达到1.4亿辆。庞大的汽车保有量催生了汽车维修行业的迅猛发展。与此相适应的市场对与掌握新技术、新技能的高素质的汽车维修人才的需求向也随之增大。各职业技术学校也纷纷加快教学改革步伐,提升人才培养能力。信息技术与传统教学方式相比,有着独特的优势,得到了各学校的青睐。

一、信息技术教学方式与传统教学手段相比的优势

(一)信息技术教学方式在提升教学质量上具有一定的優势

首先,传统教学方式是老师在口授之余由黑板、粉笔和教案传递教学信息。遇到抽象的内容,老师尽管绞尽脑汁但是还是难以找到恰如其分的表达方式,降低了教学效果。当信息技术被广泛引用到教学中后,老师可以通过图画、声音以及视频等综合技术,丰富知识传播的途径,增进学生理解能力。例如,关于发动机的讲解,如果仅仅依靠传统教学方式,学生看到的仅仅是一张平面的挂图,对于缺乏实际感性认识的学生而言,纯理论的讲解是很难使学生理解其原理、功能以及使用状况的。这时候如果通过动画的方式,就可以带给学生生动形象的认知体验。其次,信息技术教学能够克服传统教学中因为实训器材、设备不足带来的教学困境。3D技术、动画效果等,能够为学生打开一个崭新的视野空间,降低学生理解的难度,提高对知识的掌握程度。第三,信息技术教学具有可重复性,老师既可以反复播放,强化学生记忆,学生可以自己拷贝课件学习,深化学习效果。

(二)信息技术教学方式在提升学生学习兴趣上有一定的优势

首先,传统的教学方式是老师的“讲”与学生的“听”组成,学生的被动性比较突出。这种教学方式尤其不适用于以技能素质教育为主的职业教育,因为课堂上实践练习的机会太少。而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学生能够通过仿真软件提供的虚拟环境进行情景练习,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升学生的理解、应用能力。其次,现在的学生都喜欢网络技术,传统的教学方式吸引力已经远远不够。在教学过程中导入信息技术,既可以满足学生的好奇心,还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的互动性,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信息技术教学方式体现了教学发展新趋势

首先,由于汽车行业日新月异的发展趋势导致,汽修专业的学生必须大量掌握行业发展的新趋势、新技术、新能源以及新材料,只有这样才能够提升技能适应性。传统教学方式是教材变后教学内容才能变。而教材的改变与新知识的更新发展相比而言,具有一定的滞后性,这种滞后性反映到教学实践中,就容易导致培养的人才与社会需要脱节。信息技术应用到教学中后,老师可以凭借丰富的网络资源,将最前沿的知识传递给学生。其次,信息技术促进了教育资源共享。传统教学中的“老师”“课堂”等概念已经被逐步打破,只要学生有学习的欲望,他的老师可以是视频中的老师,也可以是论坛中的高手;远程教育、空中课堂等,更是让教学的途径进一步丰富。网络上丰富的资源不仅是老师备课的资料库,也成为学生学习的信息源。

二、信息技术在汽车维修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一)仿真软件的广泛应用,拓展了教学渠道

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生文化基础知识还处于不断积累的时期,思维不够开阔,生活经验也不够丰富,在汽车维修教学中,对于理论知识的理解力和想象力不够,而对实际操作却有着浓厚的兴趣。但是,很多学校的教学设备不足、实训机会少,难以满足教学需求。这种情况下,汽车维修仿真软件的出现有效化解了这种矛盾。首先,仿真软件采用动画、视频、音乐以及图片的表现形式,针对汽车维修教学的内容设计出仿真模型,展示给学生“真实的教学场景”。其次,仿真软件通过三维技术能够详实的绘出汽车系统电路图、各种零部件的安装方位以及故障排除过程等,变抽象形象,化枯燥为生动,使教学渠道突破了老师画图讲解或者用简单的事物描述的方式。也使学生依托电脑界面的方寸之间,就能够了解汽车的运行过程、内部构造、设备原理。第三,信息技术的交互性,使学生能拥有更多的学习主动权,体现出学习主体地位。

(二)多媒体教学方法的应用,提升了教学效果

多媒体教学方法在汽车维修学习过程中已经渗透到方方面面。有的老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影像资料直接展示教学内容,讲解实验过程,通过调动视觉、听觉和思维的综合效果,提升教学质量;有的老师实地拍摄汽车生产过程、维修过程,制作为视频短片,或者分步骤讲解维修过程,并拍摄制作视频课件,让学生在真实的场景中总结、回顾学习到的知识,进行知识的融汇贯通和巩固。例如传感器的体积较小,实物的可视性比较低,课堂上会有一些学生因看不清而理解不了,如果采用仿真软件,学生不仅能够认识它,而且还能知道其实际工作情况,理解工作原理的难度就降低了。有的老师将教学内容、考试内容制作成为网页,为学生提供登陆账号,学生不仅可以在网页上学习,还能够进行学习效果自我检测评估。

三、信息技术教学中应该注意的事项

一是避免信息技术教学对传统教学方法的“取代论”、“排斥论”

不能因为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优势就认为其可以取代传统教学方式。首先,信息技术的导入只是一种教学手段,是传统教学方式的有效补充。应用的目的在于提高教学质量和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而不是仅仅为了展示信息技术发展的成效。因此,老师应该将注意力集中在通过有效的课堂互动,创新教学方法,丰富教学内容,以此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而不是寄希望于色彩斑斓的课件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那样只会本末倒置。其次,信息技术的应用也有其局限性。例如,对于汽车维修教学来说,很多专业课程的原理需要公式来推导,需要抽象的理念来揭示,并不是都能够通过信息技术予以形象化的表现的,如果用信息技术教学方式取代传统的教学方式,就容易出现将以前的挂图变为现在的课件,将以前的老师现场讲解,变为录音讲解的现象,用信息技术之名行传统灌输式教学方式之实,更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升。

(二)避免夸大信息技术教学方法的“真实论”“依赖论”

仿真和真实之间永远有着不可逾越的距离。职业教育追求的教学目标之一就是学生能够具有良好的理论和实践结合的应用能力,这样才能够提升职业技能。因此,在汽车维修教学中,除了课堂教具引导下的动手实践练习外,学校都会安排学生进入校内外实训基地进行实习。实践实习是职业技术教育中不可或缺的教学方法。即便信息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汽车维修教学中,也不能因为是图片、视频或者仿真教学,就认为教学过程的真实性已经等同于实训学习,从而放松了对实训的要求和课时安排。首先,信息技术带来的仿真体验,永远与实训车间的亲身经历有着一定的差距。汽车在路上奔驰时的驾驶体验、发动机声音状况、螺丝的实际松紧程度等等现实问题是任何信息技术都不可能仿真出来的。这些知识的积累必须通过学生自己的实际体验、总结方能完成。其次,如果过分夸大信息技术教学成效,就会滋生学生对信息技术的“依赖感”,使学生淡化对实践经验的敬畏感,降低他们参与实践练习的积极性。在他们的眼里,仿真实践不仅轻松,而且错了可以重新模拟,这不仅不能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而且会养成学生不严谨学习态度。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被应用到汽车维修教学中后,与传统教学手段相比有着显著的效果。不仅提升了教学质量、学生兴趣,也适应了教学方法的发展新趋势,是拓展教学途径、丰富教学内容的重要载体。但是,也要客观、理性的评价信息技术的应用效果,使之于传统教学方法在相互融合、相互补充中提升汽车维修专业教学质量,为社会培养出理论与实践知识兼备的技能人才。

参考资料:

[1]黄永亮.仿真技术在汽车维修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电子制作,2013,09:234.

[2]张善军.信息技术环境下大学英语多元互动教学模式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

[3]杨文.仿真技术在汽车维修教学中的应用[J].汽车维修,2010,01:21-23.

[4]袁煜材.浅谈技工院校汽车维修教学方法的改革[J].科技资讯,2011,11:206.

[5]尹华. 模拟教学方法在汽车维修教学中的应用[J].科技资讯,2011,12:198.

猜你喜欢
汽车维修效果信息技术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巧学信息技术课程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项目式学习教改实践
巧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效率
灵动耳环
中职汽车维修教学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与实施
车用千斤顶研究与设计
汽车维修服务中心发展连锁经营模式的相关建议
浅析汽车维修专业一体化专业课学生评价体系的构建
模拟百种唇妆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