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人体模拟类应用软件在雕塑教学中的运用初探

2014-10-21 20:07桂睿雷丽霞
数字化用户 2014年20期
关键词:骨骼雕塑人体

桂睿 雷丽霞

【摘 要】现代雕塑艺术是在不断探索与变革的,而中国的现代雕塑教育体系的基础教学依旧是沿用西方古典雕塑的教学模式。传统的大学雕塑教育模式在面对雕塑专业学生人数不断增加,学生自身专业素质差异区别加大的情况时出现了一些问题。而笔者通过对3D人体模拟类应用软件的一些优势分析,尝试探讨了这类软件在雕塑基础教学中能起到哪些作用。

一、中国雕塑教育的现状

中国雕塑的历史源远流长。在漫长的历史中,众多精美绝伦的雕塑精品让世人惊叹。但与辉煌的成就相反,雕塑者在中国古代地位却很低,只是作为工匠的身份存在。各种文献中有关于雕塑家的记载极少,对雕塑相应的论著更是没有。到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后,中国的文化艺术也进行着变革。在20世纪20、30年代,李金发、刘开渠、滑田友等一批雕塑家留学欧美,从国外带来了西方古典雕塑传统。随着他们投身中国的雕塑教育当中,以西方学院教育为蓝本的中国的现代雕塑教育体系初步建立形成。20世纪80年代,伴随着改革开放,西方各种艺术思潮不断涌入,西方现代主义的雕塑进入中国雕塑界视野。中国现代雕塑在观念与形式上也开始变革。在雕塑专业的教育也随之在不断调整改革。雕塑教学在材料应用、形式变革、观念体现、交叉学科运用等各个方面都不断在进行尝试。使得如今的雕塑教育既保留了具象写实造型能力的培养,又强调了在雕塑活动中创作能力及观念情感表达的发挥。随着学习雕塑专业的学生日渐增多,雕塑教育形成了很好的态势,但在快速发展同时不可避免的出现了一些问题。

二、雕塑基础教学中遇到的问题

雕塑作为一种艺术类别,空间性是其最为重要的自然属性。所以,空间思维能力对于雕塑学生来说尤为重要。学生对空间感的认识及把握直接关系着能否在雕塑教学中打下扎实的基础。以往,雕塑专业招生名额较少,学校通过美术基础考试等方式对考生进行选拔。择优录入让有扎实美术功底的学生进入雕塑专业学习后能够快速完成从二维空间能力向三维空间能力的过渡。而如今,大学已经完成了从精英教育向普及教育的转变。艺术类院校及拥有艺术系的高校众多。学习雕塑专业及一些需要培养学生一定空间造型能力的专业(如动画,陶艺等)学生形成一个庞大的群体。正因为学生人数形成了一定规模,也导致了在各院校中,学生的自身能力素质形成了较大差异。在学习雕塑的过程中,对“形体”、“空间”等概念的认识不透彻,实践中又无法理解清楚,使得许多学生很难在雕塑造型能力方面达到相应要求,也直接导致他们在高年级课程中因缺乏相应的造型能力而在雕塑创作中陷入困境。这种现象在非美术类学院及三本院校中是十分普遍的。

不可否认,雕塑是一种感性活动。但我们需要认识到,雕塑教育在教育体系当中应当是一种理性活动。许多雕塑专业教师也身兼艺术家的身份。雕塑教师在教学中容易失掉科学系统的教育方式。以往的精英教育模式下依靠“点拨”,让学生自己去“悟”的方式很难适应当下的学生能力差别较大的现象。现在雕塑的教育改革和尝试很多,但多反映在材料应用、形式革新等雕塑创作前沿方面,针对雕塑基础教学的并不太多。

三、3D人体模拟类应用软件在雕塑教学中的运用

人体泥塑在雕塑基础教学中是十分重要的一个教学环节。它贯穿于整个雕塑教育当中。学生通过对人体结构关系、骨骼组织结构、肌肉的运动变化等多方面进行理论知识学习,并通过塑造的方式再现,完成对空间思维能力及造型能力的训练。所以对人体的塑造训练是培养学生雕塑基础能力的重中之重。在理论知识方面,学生主要依靠雕塑工具书中对人体骨骼、肌肉的正、侧面的展现进行学习及记忆。平面图片的展示方式制约了学生对人体结构内在空间体积的认识,对空间思维能力较弱的学生影响尤为严重。教具模型也因体积大小问题在讲解过程中较难让所有学生看清,而单独讲解也大大增加了授课时间和负担。而如今,一些例如3dBody、google人体浏览器等优秀软件出现,这些软件能以三维模式模拟再现人体结构,并能对人体主要的肌肉和骨骼等内部结构进行三维空间上的观察。利用好这类软件就能够很好的帮助我们解决在雕塑基础教学中遇到一些问题。

在教学中可以将3D人体模拟类应用软件通过多媒体方式展现,教师对软件的操作通过投影仪实时传送到学生眼前。人体结构通过投影仪在反射屏放大,以保证所有学生都能对人体结构有清晰的观察,避免了等比人体骨骼、肌肉教具大小不适应班级授课的缺点。

一些优秀的3D人体模拟类应用软件能够将人体骨骼和肌肉上真实还原,甚至达到医用教学级别。软件还能将人体以骨骼、肌肉等方式分别或同时呈现,且能及时转换,更好帮助学生学习理解骨骼和肌肉在体积与空间上的关系。3D人体模拟类应用软件还可以对所需要的人体骨骼、肌肉进行单独选取,对不需要的人体结构进行隐藏。这使得教师对主要骨骼和肌肉的讲解不受干扰,学生观察更加方面。这解决了学生无法进行人体解剖,对人体内在结构及空间关系理解不透彻的问题。

3D人体模拟应用软件是可以进行三维旋转及缩放的。这一功能对于雕塑基础教学当中尤为重要。教師可以对人体结构或需要讲解的特定骨骼、肌肉选取,通过对其三维旋转并实时讲解可以让学生以最直观的方式去感受到人体结构在体积和空间变化。相比较于雕塑工具书上仅仅用的几个角度来展现人体结构的方式而言,通过三维旋转的方式无疑能让空间思维能力较弱的学生更容易、更快速理解吸收。在这一点上,传统的教学方式是很难企及的。

3D人体模拟类应用软件无疑在雕塑基础教学中是能降低教师的授课难度,提高学生的学习成果的。它们在培养学生空间感及造型能力上能发挥很大作用,也能为后期雕塑课程打下良好基础。这类软件在雕塑专业教学中的应用拓展性上面还有许多值得挖掘的地方。我相信,3D人体模拟类应用软件必定会在雕塑基础教学的实践过程中得到认可。

参考文献:

[1] 班守猛.数字技术在雕塑教学中的应用[D].北京工业大学,2013.

[2] 孙振华著,《中国雕塑史》[M].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1999.

作者简介:

1.桂睿(1986-),男,江西景德镇人,学历:硕士,工作单位:景德镇陶瓷学院科技艺术学院,助教,研究方向:雕塑与陶艺。

2.雷丽霞,女,学历:硕士,工作单位:景德镇陶瓷学院科技艺术学院,助教,研究方向:雕塑与陶艺。

猜你喜欢
骨骼雕塑人体
巨型雕塑
人体冷知识(一)
我的破烂雕塑
人体可笑堂
人体可笑堂
写实雕塑
3D打印骨骼指日可待
人体运动小知识
骨骼是如何生长的
神奇的骨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