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模式探索与研究

2014-10-21 20:07陈飞
数字化用户 2014年20期
关键词:网络教学模式信息技术

陈飞

【摘 要】教育信息化,已成为世界范围内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教师的教学不是去塑造学生,而是引导学生去发展;就教学角度而言,学生每节课有所得就是高效教学。在网络环境下,教师依托因特网的强大信息来训练学生的探究能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显得越来越重要。

【关键词】信息技术 网络 教学模式 探索与研究

中国教育发展纲要明确指出:“二十一世纪,一个人如果不懂计算机操作技术,就如同不会、看不懂报纸一样寸步难行”。日新月异的 internet 网络技术、多媒体、现代通信等技术的应用,“网络”已与我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网络信息、网络资源给人们不仅仅是学习的便捷、还为我们的工作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因此,课堂教学模式中不是要求学生死记硬背,僵硬地掌握某一个操作,而是要增强学生的信息意识,激发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的能力和探索创新的精神,使学生初步具有收集、传输、处理、应用信息的能力。

信息技术课程中的教学模式多种多样,但教学模式之间不是孤立存在的。教师要上好一节课,需要科学有效地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模式。下面根据教学实践谈一谈教学模式的综合应用。

一、网络构建研究性学习模式

网络应用有利于学生的发展。计算机网络教学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人们都知道中学生仍有好玩、好动、好奇的心理特点,他们的认知活动多以兴趣和好奇为载体,而计算机网络恰恰激发了他们对知识的求知欲,也使他们在无意识下完成了自己很不想学而又必须学的东西。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采用研究性学习方法,发挥班级授课的群体优势的同时,鼓励学生使用计算机、网络、多媒体及各种可能的手段,独立或协作完成教师设计的具有趣味性、难度适宜、有利于信息技术学习的主题活动。如让学生综合运用PowerPoint制作一份电子校刊。其操作步骤大体是先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再选择研究主题,学习探究。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制作网页。将优秀作品、教师的课件放置于机房服务器上,作成果展示,交流评价。最后,完善作品,网上发布。这样的教学模式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形成并发展了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网站的使用使学生养成自学的良好习惯,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网络应用有利于推动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模式

在传统教育模式中,教师一直占据课堂的中心地位,以如何讲好课程大纲规定的内容为出发点。而在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教育模式中,让学生们占据课堂的中心地位,根据他们的学习要求及进度对他们进行不同的辅导。教师不再充当知识的传授者,而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帮助者、合作者,从而有利于 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计算机网络有利扩展教学资源,比如;教师可在学校建设局域网,甚至与 internet 相连,做一些网上学校的有益尝试。我们可以运用多媒体网络在短时间内展示大量的内容,在课堂展示或供学生课后查看。学生开阔了眼界,思路放开了,为创造能 力的培养提供了条件。这样,网络应用有利于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在网络教学中,计算机网络应用于教学具有形象直观、动态演示等一些其他教学手段无法比拟的功能,形象地呈现事物的现象,具体地表达事物发展的过程,生动地揭示事物变化的规律,使抽象的知识转化为一定的物质形态,变得形象具体,生动活泼,能有效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随着计算机网络教学应用的不断深入普及,它将推动着我们去不断地反思传统课堂教学和网络教学,不断地在教学实践中持续学习、持续发展。以往“老师照本宣读、学生依葫芦画瓢”的教学方式,已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而悄然地走到了尽头。随着网络应用到教学工作中,网络资源为我们老师提供了形式多样、图文并茂的教学方式、方法,使我们的教学方式更具有艺 术性、挖掘性、奇特性,使我们的教学内容更富有情趣、内涵和更有吸引力。同时,网络教学走进课堂,激起了学生无尽的兴趣,学生的智慧得以极尽的展现和思维得以无限地拓展。相反,正因为网络教学是一门全新的课程,也需要我们老师不断学习、与日俱进,才能熟知和运用这套教学工具。

三、网络协助和小组合作并行的教学模式

协助式教学模式是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提倡的一种教学模式。在老师指导性,班级成员被分为几个小组,然后在同一小组的成员一起理解并完成作业。与他人协作是现代社会对每个社会成员的要求,也是信息技术课的教学目标之一。

教师在教学中将学生按计算机技能掌握的程度来搭配分组,每组设一组长,由组长根据组员的能力进行分工,编辑、排版、美化等各司其职,群策群力。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同学们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还可以让学生评一评自己组和别组的作品。在评论、欣赏与交流中,学生的水平逐步提高,从而跨上一个新台阶。在共同参与的过程中,学生还需要了解不同人的个性,学会相互交流、协作。这种交流、协作包括交流、协作的精神与交流、协作的能力,例如彼此尊重、理解以及容忍的态度,表达、倾听与说服他人的方式方法,制定并执行合作研究方案的能力等。教师在这一过程中所扮演的是一个建议者、倾听者和协调者的作用。学生根据自己的领悟能力可以一次或多次来学习相关知识点。有能力的同学也可以学习其他知识点来帮助本小组任务不同的同学,从而打造高效的课堂,以及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收获。

四、网络探究学习法(WebQuest)

网络探究学习法是依托因特网的强大信息来训练学生的探究能力,在网络环境下,由教师引导,以一定任务驱动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在信息技术中,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借助网络资源,以一定任务驱动学生自主探究学习。

以用PPT制作幻灯片、电子小報为例,在网络环境中学生们自主学习完成研究任务,作品完善后利用网络发布评价,按照以下教学控制流程,整过过程真正做到了以学生为主体:运用WebQuest有利于学生具备迅速地筛选和获取信息、准确地鉴别信息的真伪,创造性地加工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并把学生掌握和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使其成为与读、写、算一样重要的新的终身有用的基础能力。

总之,教师作为学习的组织者,在课堂中应善于捕捉教学中的生成资源,丰富多彩的课堂;在教学过程中利用成功体验,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待学生,应分析学生的水平差异,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我们应在新课程标准下,站在信息技术知识的引导者的位置上做好学生学习的领路人,运用合适的教学模式,努力打造学生自主学习的高效课堂。

猜你喜欢
网络教学模式信息技术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巧学信息技术课程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项目式学习教改实践
巧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效率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油气集输系统信息化发展形势展望
基于网络的信息资源组织与评价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
基于网络的中学阅读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