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推广微课程的教学效果探究

2014-10-21 20:07胡文杰
数字化用户 2014年20期
关键词:微课程应用探究高职院校

胡文杰

【摘 要】微课程是一种较新的教育教学模式,课程以微、短、精为显著特点,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显示出多方面的优势,引起教育领域的重视。本文主要就高职院校推广微课程的教学效果进行探究分析。

【关键词】微课程;高职院校;教学;应用探究

前言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人们已进入了网络时代。网络与人们的生活联系越来越密切,并辐射至学习领域。当前,数字化校园建设成为新的趋势。全国职业院校都抓住这一机遇,大力推进本院校的网络升级换代,逐渐建立完善的网络资源教学平台,进行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手段的创新。在此背景下,涌现了较多新的信息平台或新名词,如MOOC、微课程等。“微课程”主要指依据教学设计思路,借助多媒体技术制作的一个大约五分钟的视频或音频资料,该资料集中针对某一个学习重点或学习难点展开教学,微课程体现出课堂的灵活性、互动性,学生可通过手机、电脑等移动设备下载视频进行学习,摆脱了传统课堂时间与空间的局限性。基于上述优势,学校教育教研人员对高职院校推广微课程教学的效果进行探讨。

1微课程特点

1.1 时间短、容量小、教学操作便捷

现代课堂教育研究显示,学生在课堂上,注意力最佳状态大约能保持10分钟,10分钟后,注意力的集中程度会越来越低。微课程是以时间短著称,每节课通常为5-8分钟,与学生最佳注意力保持时间较吻合,不但提高了学习时间的利用率,也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微课程相对容量较小,以视频多见,其支持的avi、swf、asf等格式兼容性较强,能够配合图片、课件、音频等教学资源应用,而且,微课程视频可打包储存到各种移动设备上,便于教师进行多媒体教学。

1.2内容精、模块化、主题鲜明

从严格意义上说,微课程是一种微型教学方法,通过最短的时间讲解教学某一个知识重点或难点、考点、问题等,并实现一个相应的教学目标。这样的课程时间虽短,但其内容都是精华,有利于学生集中吸收知识,提高课堂有效性;此外,微课程具有非常明确的教学目标,内容呈模块化,主题鲜明,使得教学更具针对性。

1.3可利用的资源十分丰富

文字、图片、教学课件、视频等是构成微课程的主要素材,集合了多种教学资源,使得课堂的情境性更强,能较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兴趣,教师在整合资源的过程中,也能提高自身的课程设计能力,继而促进其教学能力、教学水平的同步提高。

2高职院校推广微课程的应用效果

当今,我国的教育正逐步趋向现代化,教学手段、教学模式不断更新,单靠教师“一本书、一张嘴、一支粉笔”就完成教学的方式已不能很好地适应现代教育发展的需求了。尤其对于高职院校而言,学生接受新鲜事物较快,传统的教学方式过于枯燥,无法激起学生学习兴趣,且固定的学习时间、学习地点会给学生带来局限性,弱化了其学习的积极性。在高职院校中推广应用微课程,可获得多方面的成效。

2.1较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现阶段,我国的移动通讯技术日益成熟,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的应用表现出利于社交、便于通讯等优势,同时也造成了学生们“手机控”“平板控”等问题,学生日常生活中热衷于玩手机,甚至课堂上也偷偷玩,既影响了课堂教学效果,又严重抑制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利教学的正常开展。基于此,开展微课程,利用学生爱玩手机的特点,引导其采用手机进行学习,这样的学习方式新颖、不枯燥,而且时间短,更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2帮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2013年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调查显示,我国当前的手机网民数量达4.2亿,且以高中、大中专以上学历的人群为主要群体。另一项关于高校智能手机上网调查表明,高职院校学生手智能手机的使用率较高,主要用于社交、阅读、娱乐等,这从侧面反映了高职学生的学习方式、阅读方式受手机的影响,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微课堂是网络信息微时代发展的产物,既结合了现代电子信息技术的优势,又遵循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特点,让学生在课余时间通过手机、电脑自主自由地选择感兴趣的微课程进行学习,短时间、针对性强又具吸引力的视频可以弥补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消除传统课堂冗长、枯燥等因素,学生较便捷地观看视频后,能够巩固课堂学习,实现教育效益的最大化。

2.3提高教学效率

当前高职院校大部分教师均为新生代力量,接受信息化教育程度较高,能够熟练、有效地制作微课程视频,并将之运用到教学当中,较好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师生之间的互动性也明显增强,教师可在最短的时间内高效地完成教学,实现教学水平的跨越式提高。

2.4帮助师生落实教学评价

微课程应用于高职院校的作用还体现在教学评价上。评价的内容包括学生课后学习、学习测试、教师教学反思。笔者通过在线课程制作软件制作了一些微课程练习,主要用于测评学生的学习效果、复习效果,题型多种,每个课程以专题的形式呈现,一般有4-6道习题,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论述题等,通过在线提交作业或测试,有效地追踪、评价学生学习情况。教师通过分析微课程开展的进展与成果,对自己整个教学过程,包括传统课堂、微课堂进行反思、评价,由此总结出不足之处,并及时反馈给学生,与学生一起沟通、纠正,最终改进教学,提高教学成效。

3结语

时代在进步,人们的生活观念、生活方式都发生了改变。微课程作为一种新崛起的教学方式,其成长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在人们的运用、探索下会变得越来越完善。综上述得知,高职院校在数字化校园建设中,微课程在其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无论是对学生、对教师,还是对教学,都产生了巨大的促进作用。但在未来的微課程推广过程中,还有几个地方需要深入思考:教师对微课程的掌握、学生的自我约束、学科的选择、课程的编排及管理等,这些问题都有待高职教育、教学者通过实践总结经验不断解决、完善。

参考文献:

[1]胡铁生.“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J].电化教育研究,2011(10):61-65.

[2]黄建军,郭绍青.论微课程的设计与开发[J].现代教育技术,2012(5):31-35

[3]夏仲文.利用微课程促进学科教学的应用研究与反思[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2(11):13-14.

[4]裘德海.高校利用微课程促进教学的应用于思考[J].科教导刊,2013(4):95.

猜你喜欢
微课程应用探究高职院校
电预热在城市热水供热管网施工中的应用分析
巧借微课,翻转课堂
几何画板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导学互动”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