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工作任务的《汽车运用基础》课程改革与实践

2014-10-21 20:07许文靖莫持标
数字化用户 2014年20期
关键词:工作任务课程设计课程改革

许文靖 莫持标

【摘 要】研究高职院校《汽车运用基础》课程教学的现状,基于工作任务对课程进行改革,对课程的目标、内容及组织形式、教学模式、考核方式进行整体设计,经过教学实践并进行系统的归纳、总结。通过课程教学改革,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创新意识。

【关键词】工作任务;课程改革;课程设计

一、前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汽车工业的飞速发展,各种新技术在汽车上的广泛应用,市场对新型汽车维修与运用技术人才的需求急增。如何培养出能解决职业岗位实际问题,满足企业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是高职汽修专业亟等解决的问题。

我国的高职课程改革经历了三次浪潮:20世纪90年代的基于实践本位的课改浪潮;本世纪初基于能力本位课改浪潮;以及产生于2004年左右的基于工作过程本位的课改浪潮。本文以基于工作

任务的《汽车运用基础》课程为例,将课程开发与工作过程紧密联系,进行课程整体设计,采用行动导向为主的多种教学方法,改革评价方式,为该课程能力目标的培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现状及改革的目的

(一)课程现状

《汽车运用基础》课程内容贯穿汽车的整个使用过程,能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与综合能力。但在2007年以前,该门课程还是沿用学科型的课程整体设计,将实际工作任务的理论与实践教学分割开来,教学采用知识系统为导向,强调知识的完整性,整个过程以教师为主体进行教学,学生只是被动接受,学习的主动性、创新性被忽视,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另外,目前高职院校采用的《汽车运用基础》教材版本主要有:高等教育出版社版本、人民交能出版社版本、机械工业出版社版本、化工出版社及中国广电出版社版本。各款教材各有特色,侧重点不尽相同,如有的版本着重讲解了汽车的使用性能;有的对汽车的维修与运行材料的使用讲解得较详细;有的按汽车使用过程编排课程内容,有的则按知识体系构建教学内容。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结合企业调研及毕业生跟踪调查,普遍反映学校所学的为抽象了的模块化专业知识,而工作岗位需要的是知识的综合运用,有的还反映所学知识脱离岗们实际。所以课程教材及教学内容的选取对学生能力的提高也尤为重要。

(二)改革目的

基于工作任务的《汽车运用基础》课程改革,将其从注重理论教学的课程转变为实际工作任务的完成过程,改变以往教学中以教师为主体的做法,行动导向,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开展教学,培养学生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且改革评价方法,让学生学会竞争与协作,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与创新精神,缩短学生走向工作岗位的适应期,实行“无缝对接”。

三、基于工作任务的课程改革

(一)课程整体设计

根据汽车的使用过程,将汽车使用与管理中的真实工作任务作为学习任务,针对相应的任务设计学习情境,以每次课下发学习任务的方式进行教学组织和实施。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采用基于工作任务的角色扮演、案例教学、CIDO等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将学生分成多组以团队为单位参与任务的学习,获取信息、制定实施步骤、合理分工、组织实施,然后由教师检查学习任务完成情况,组织进行讨论,及时多方位客观地评价学习成果。学生通过工作任务的完成,掌握汽车使用过程中的有关专业知识,提高了职业能力与职业素养,同时也培养了创新与团队协作精神。

为了使工作任务贴近生产实际,课题组组织人员到江门大合、江门别克等汽车销售服务公司进行调研,并举行座谈会,听取行业企业专家以及毕业生的意见,确定课程的工作任务;然后组织对汽车使用过程中的典型工作任务进行分析,确定相应的具体的学习情境,并设计相应的学习方法和手段。

(二)教学内容的选取

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本课程采用杨宏进主编,人民交通出版社出版的第二版作为教材;参照教材,将汽车从车辆的选配、入户、保养、维护、运行材料的使用、保险与理赔、更新、报废整个汽车的使用过程,划分为“车辆的选购”、“车辆入户”、“汽车保险与理赔”、“汽车的合理使用”、“汽车公害与环保”、“汽车的维护”、“汽车年审”、“汽车报废”等8个具体项目。并根据这几个工作任务所涉及的知识点,对教材的内容进行科学构建,保证理论知识“必需、够用”,同时强调实操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环节设计与实施

1.学习情境的设计。通过企业行业的广泛调研,对来自企业与汽车整个使用过程有关的“新车的选配”、“车辆的入户”等8个典型工作任务进行分析,针对性地确定了家庭用车的选配、新车入户、新车的磨合、保险方案的制定、汽车的日常维护等相应22个学习情境,这些情境贯穿汽车从购买到报废的全过程,学习情境之间前后相互联系,且每个情境与实际工作岗位对接,与实际工作环境一致,体现课程的实践性与职业性。同时,学习情境的设计从课程培养目标出发,在相应的學习情境中穿插了完成每个工作任务所必需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同时还兼顾学生的持续发展的需要,设计了相应的拓展能力教学内容,为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与综合素养奠定基础。

2.学习情境的实施。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模式,以工作中发生的真实任务为中心,按照“信息(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5个完整的行运行动序列进行行动导向教学。先提前布置任务,让学生充分地预习,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企业实地走访,在学校老师和企业一线技术人员的指导下,了解相关程序,然后按任务书的要求完成相关工作报告或方案。通过课堂交流和讲解,检查各小组的任务完成情况。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全面提高他们的职业素养。

3.采取多种教学方法。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特点,改变以往以教师为主体的传统的讲授教学方式,因材施教,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主动自我构建个人的经验和知识体系,培养职业能力。校企协同,尝试灵活运用项目教学法、模拟教学法、角色扮演法、案例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参与实践;特别在“汽车维护”项目教学过程中,尝试CDIO工程教育模式,让学生利用学院实训基地的现有条件,依托学院汽修协会,让学生自我构思设计如“发动机常规保养”、“四轮定位”、“洗车打蜡”等常规保养项目,对学院教职工实行准商业化运行,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四)课程考核评价

本课程原来采用平时成绩加期末考试成绩所占不同的比例来计算考核成绩的方法;改革后而采用学生团队互评、教师对学生团队评价以及教师对学生个人评价方位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突出实践能力的考核。学生完成综合项目后需提供项目方案或工作报告,学期结束后提交学习总结或论文;课程的考核过程贯穿于整个学习任务的学习过程,评价结果更加科学、合理。

四、特色与创新

(一)是将汽车使用和管理过程中的真实工作任务作为学习任务,并针对不同的学习任务设计相应的学习情境,使学习过程尽量贴近实际工作岗位。学生完成教学任务有的需到相关工作场所了解和考察,通过亲身体验,使学生得到全方位锻炼。

(二)灵活采用行动导向的项目教学法、模拟教学法、角色扮演法、案例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结合,教学项目的任务针对不同的学生进行分层设计,学生可根据情况选择项目内的不同子任务。

(三)“汽车保养”等项目的教学尝试运用CDIO教育理念,充分利用校内的实践基地,让学生自构汽车维护保养管理制度文件、让基地对校内教工开放运营。

(四)校企协作,课程教学过程中引入行业企业一线管理技术人员,对教学项目设计提出意见,并参与指导学生完成项目任务。

五、结语

基于工作任务的《汽车运用基础》课程的改革探索,改变了传统的学科性课程体系;通过“以工作任务为导向”的课程体系构建,以学生为中心,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解决了“理论与实践脱节”、“教学内容与工作岗位脱节”等诸多难题,使学生掌握汽车从选配、合理使用到报废过程中的基本知识与技能,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团队意训,职业能力与素养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参考文献:

[1]严中华.职业教育课程开发与实施[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3]戴士弘.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4]姜大源.论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J].新课程研究,2012(11):5-7.

作者简介:

许文靖(1976-),研究生,硕士,江门职业技术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教学;

莫持标(1966-),本科,学士,江门职业技术学院高级讲师、高级技师;从事机械制造技术与科研工作。

课题项目:

广东省高职教育汽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教改课题项目(GDGZQCJZWA025);院級重点课题(J13XPG040)。

猜你喜欢
工作任务课程设计课程改革
“苏州园林:景致与情思”课程设计
A Study on the Application of Task—based Approach to English Vocabulary Teaching
数字视频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工种类型整合研究
《旧机动车鉴定与评估》模块化教学改革与实践
“双创”形势下高职财务管理课程改革探索
基于创意的对口单招色彩课程改革突破点研究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
高校生理学教学中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研究
“旧机动车鉴定与评估”课程内容优化改革
关于完善课程设计教学及教学管理工作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