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师教学设计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解析

2014-10-21 20:07赖丽华
数字化用户 2014年20期
关键词:教学设计

赖丽华

【摘 要】本文以小学教学设计为框架,对小学教师教学师进行系统分析,包括问卷调查,教案分析,从中分子出了小学教师教学设计存在的一些问题。结合我国课改的现状,探究了问题发生的原因,给教师的合理教学提出了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教学设计;存在的问题;原因

基础教育课一直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但在我国小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教师的教学往往都出现空洞乏味,课堂效率很低。在课堂中都是以教师为教学主体,学生扮演的都是“旁听者”,而不是课堂的参与者,要想让小学课堂更好的适应新课改的要求,就必须正确分析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并探索问题发生的原因。

一、小学教学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1.教学方法不得当

在小学课堂教学中,老师只考虑怎样教,而忽略了学生怎样学。怎样的教学内容才是适合学生的,是教师一直思考的问题。由于学生在年龄上和心理上的差异。小学教师需要的抽象的问题形象化,仅仅靠老师的讲解,学生是不能完全理解的。而教师往往把经历都放在了课程的设计中,而忽略了学生的理解能力。这样一来学生对所学的内容越来越混乱。教师在教学要教会学生怎样去学。

2.知识传授方式单一

一份好的教学资料应该涵盖了很多信息,而小学的教材都是只停留在表面。而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都只是对知识进行简单规划,教师的任务只是将课本上的内容传授给学生。对课外的内容很少关注,这种做法有很大的局限性,不利于学生进行全面发展。

3.缺少对教育内容的更新,导致课程理念有偏差

作为一个优秀的教师,要对学生的教学过程有一定的认识,这就要求教师对教育心理学有一定的了解,如小学生思维发展特点,现在有很多教师缺乏对这种知识的认识,他们对教学的理解,教学内容设计就是课前备课,教学设计就是对教师是很重要的,一些教师认为“小学数学就那么点知识,完全不用写教案。太严格的教学设计会限制到教师的思维,并不能保证课堂效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并没有认识到教学设计和传统备课的区别,对教学设计存在一些误解。此外,还存在教学设计和教学理念相矛盾的情况。很多教师认识到了要对教学设计进行了改进,为学生的教学设计一个合理的目标。但是由于对教学设计的正确认识,就是新课改的教学理念不能贯彻在教学中。

4.缺乏有力的分析,导致对教学目标把握不准确

教学设计前期分析教学内容分析、学者分析等,教学设计只有找到起点和方向,才能保证教学设计有的放矢,以及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也缺乏认识,缺乏对学生差异性进行分析,教学目标不确定,影响教学策略选择。

另外,还有一些教师对教学内容缺乏适应性处理,对教材的理解不够。仅仅注重了对知识的传授,忽略学生的学习过程。

二、教学设计存在的问题分析

造成教学设计出现问题原因有很多,主要有以下几点:

1.小学教师师资明显不足,尤其是在农村教学中,一个教师在带很多学生,同时还要进行跟班工作比较繁忙,很少有时间去进行教学设计,很多教师都是包班办学,班级的好坏完全取决于一位教师的素质,这就需要教师自身有很高的素质。在高年级的教学中,学生的课业负担比较繁重,另外对小学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使教师很难有时间进行学习。

2.对教学评价只流于形式

学校对教学的教案的管理只流于形式,目前对教案的管理没有统一的标准,检查人员不固定,主要要求数量,质量没有统一的要求。不会给教师具体反馈。有教师反应学校的检查是了解教师的工作态度,教案每年都要进行检查,教师把旧的教案拿来这学期去,检查是通不过的。教师应该把时间花的写教案上,而不是超教案上。

3.教师过分依赖教案

每位教师都会提前备课,这是为了明确教学目的,把握课堂教学中重点。这样的教学才是有效的,教学目标不仅体现在教案上在教学的实际设计中最常见的问题把自己写的问题定下的目标置之度外,教师早备课是没有充分把握教材,没有把握教材的设计意图,要根据教学目标进行课堂设计,很难将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联系在一起,很少想为什么这样做。教师通常讲课是按照教参进行的,认为他们最权威。直接将教学目标应用在教学中。

4.教师的前途

作为教师,学生取得了什么成绩,他们在竞赛取得了什么成绩,都是教师晋升的方式。在新课改的形式下,学校一直要求老师给学生减负,但是在实际中教师并没有将减负落到实处。为了自己的晋升,教师不断给学生增加学习内容。在这样的形式下,使学生丢掉了自己的兴趣爱好。学生整天都围绕着“考试”转,长期这样下去使学生对学习失去了兴趣。

5.教育模式老化

刚刚进入校园的学生,对外界的感知只是依靠父母。自己毫无分辨能力,教师教他们什么,他们就学习什么,由于受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学生学习只是为了应试,不得已而放弃了自己的兴趣爱好,只是考什么,学什么。教师在课堂中不断的讲解,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学生在课堂上只是背、记,动脑的机会就会相应的减少。这与新课改的教学理念是相悖的,扼杀了学生的好奇心和创造力。

6.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小学教师主要是“以我为中心的思想”为了课堂的教学目标而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通常采取灌输式教学,这种教学方式将学生变成了教学工具。完全不顾及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

7.缺少学习知识,缺乏教学理念更新

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让学生了解学习过程,并且让学生参与其中。这就要求小学教师要掌握一定的教育心理学知识,要了解小学生的思维特点,不同知识的学习过程和特点。教师只有让学生发挥主体作用,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结束语:

教学的设计过程是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师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首先要进行不定期的培训,系统的设计培训课程,培训教师的课程设计能力和技能,其次教师在以身作则,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蒋靓. 小学数学教师教学设计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解析[J].小学时代,2013(6)

[2] 李坤. 农村小学教学素质低的原因与对策[J].教育管理,2005(4)

[3]杨新荣.新课程下小学数学教师课堂教学设计能力的现状研究[D].西南大學,2006.

猜你喜欢
教学设计
新理念 新模式 新方法
新课程标准中关于“数的运算”的教学设计
基于电子白板的《电流和电源》教学设计
以实验为基础的高中化学教学设计
探究如何着眼未来优化初中数学教学设计
《电气工程毕业设计》 课程的教学设计
高中数学一元二次含参不等式的解法探讨
“仿真物理实验室” 在微课制作中的应用
翻转课堂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分析及改善建议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案例教学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