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如何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014-10-21 20:07崔涛
数字化用户 2014年20期
关键词:主动性激发兴趣积极性

崔涛

【摘 要】语文基础知识、常识以及阅读、写作教学的一些知识原理、分析归纳方法和思路,重要词、句、段的把握等,有相当一部分光靠学生自己的感悟也确实不能解决,再加上训练的过程中必然要求教师指导,指导主要靠语言,因此,讲授自然成了课堂教学形式的基本要素之一,以此激发兴趣主动性积极性。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激发兴趣;主动性;积极性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是否教育好学生,直接关系到整个全民素质的提高。俗话说,对症下药。在语文教改实践中,涌现出数以百计的教学模式,令人欣喜,但是,语文学科学生的课业负担并没有完全减轻。要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就必须找出语文课堂教学中加重学生课业负担的原因。一个有成就的教师,特别注重处理好师生双边的关系,在教育过程中,教师能尊重学生、关心学生、热爱学生,与学生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友好关系,便会使学生感到精神舒畅,并积极主动参与各种学习活动。然而,现在的大多数学生课程多,压力大,可支配时间少,这就大大地限制了孩子以后的发展,所以如何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促进素质教育实施,已成为全社会的重要话题。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关系到培养创新人才的大事,这已成为每个教师的共识。但是,怎样为学生的书包“减肥”,使他们从纷繁的作业堆中解脱出来,获得发展自己个性和爱好的自由呢?据我摸索和尝试,谈几点粗浅的认识和做法。

1教师的讲授是必要的,但是不要过分夸大讲授的作用

语文基础知识、常识以及阅读、写作教学的一些知识原理、分析归纳方法和思路,重要词、句、段的把握等,有相当一部分光靠学生自己的感悟也确实不能解决,再加上训练的过程中必然要求教师指导,指导主要靠语言,因此,讲授自然成了课堂教学形式的基本要素之一。然而,“必须”靠讲完成教學任务与“必要”的讲是两回事。是直接的灌输还是启发式的讲;是光讲不练或少练,还是有讲有练或精讲多练;是讲语文知识还是在讲知识的同时讲方法、讲思路;是满堂灌还是择其精要则授之;是洋洋洒洒不着边际还是紧扣目标讲深讲透;是语无伦次、贫乏无力还是精要有序、形象生动。前者使学生听起来感到吃力,做起来感到头痛,“必要”的讲应该是后者。对于人物语言、动作多的课文,让学生通过表演,来理解课文内容。

2上好课,教学内容作业化

融课外作业于课堂教学内容之中,是一条既能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又能达到教学目的的捷径。首先,要教师转变教学思想,改变“讲深讲透、一讲到底”的教风,改进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设计课堂教学过程,授课深入浅出,循循善诱,寓教于乐,向四十五分钟要质量,提高学生听课的消化率。从“一课一得”、“一得一练”入手,以练代讲、讲文为练,使知识在课堂训练中得到巩固,能力在训练中得到提高。其次,采用“愉快教学”、“目标教学”、“异步教学”等优化教法,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方面下功夫。再次,运用多媒体设施开展语文活动,加强直观教学,节省授课时间,达到快捷、高质、高量的目的。第四,改过多的课后书面作业形式为课堂上的读书、背诵、复述、口答、自查互测等。课后练习集中反映了课文最基本的目的要求,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充分考虑教材和学生的实际,将有关练习安排到恰当的授课环节中,课文分析理解好了,练习也差不多完成了,必须掌握的生字和新词也结合课文去讲,课外大可不必机械重复地抄写了。

3 引导学生主动积极的感悟

学习的主人是学生,如果没有主人积极主动的感悟,语文课无论怎么上都会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学习论告诉我们:“教育情景中的学习可以定义为:凭借经验产生的,按照教育目标要求的比较持久的能力或倾向的变化”。这就是说,学习首先是一种变化,必须是学生主体发生了内在的变化,即“能力或倾向的变化”。我们判断学生在课堂活动中是否有学习产生,就要看他们内心是否发生了新的变化。差生之所以差,就是因为在相当多的学习活动过程中并没有用心参加活动,其思想、心理却游离在学习活动之外。因此,要使学习有效、轻松,首先要让学生直接地去感悟教材。感悟,包括感知和领悟。心理学研究表明:“感觉是人认识客观世界的开端,是知识的源泉。”所以,在学习活动开始之时,就要先对学习对象进行感知,不仅要对其个别属性逐一感知,而且要对其各种属性作整体感知。语文课的工具性质和教材的例文形式,只有先通过学生的亲身感知和体味,才能领悟到学习对象的内在意义。语文知识的广泛性和内隐性也只有通过学生认真而系统的感知后才能领悟到其中的要点和妙处,汉语的表意性要靠感悟才能心领神会,“其义自见”。文学作品的含蓄性、形象性,要靠感悟才能深谙其义、印象深刻。也只有这样,学生学习就感到轻松愉快。然而,在语文课堂教学,特别是阅读教学中,却出现奇怪的现象,不是先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而是一开始就架空分析课文中的某些考试可能考的段落,分析来分析去,学生始终不明白该段落的作用;不是先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而是一开始就出一些习题,融入到习题指导上去,学生始终在这一段有几句、几个层次,这句照应哪一句,使用哪些方法等练习之间打转转。这样,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更累。因此,语文课堂教学忽视了感悟,并没有首先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感悟教材,这是学生课业负担加重的开端。

4激发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激发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和能源,它对推动学生积极思维,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学习效果有重要作用,兴趣与能力的培养极为密切,学生对学习产生了兴趣,就会愉快地积极地去学习,调动自主的内在潜能,不断完善和提高自己,学生对某一件事或某一项活动的兴趣越浓,与之有关的能力发展的就快。教师要利用各种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解决学生学习的动力和能源问题。

由于采用上述方法,改革了课堂教学和课内外作业,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给学生留下更多个性发展的时间和空间,还给他们一个五彩斑斓、充满欢乐的少年世界,使他们觉得学习不再是一件苦差役。

猜你喜欢
主动性激发兴趣积极性
激发兴趣,走出误区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初探
巧创情境,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让趣味融入数学课堂教学
提供语言交往平台,促进幼儿语言发展
如何实现小学语文预学的实效性
如何调动高校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
浅谈如何让学生“乐学”“会学”初中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