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专业实践能力培养研究

2014-10-21 20:07周雯齐俊
数字化用户 2014年20期
关键词:培养

周雯 齐俊

【摘 要】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已成为衡量高校培养的大学生质量的重要标志。本文在定义专业实践能力的基础上,以宿州学院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为例,分析当前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关于大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现状和问题,最后提出了高校关于加强大学生专业实践能力培养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专业实践能力 培养 宿州学院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

在当今社会,由于全球经济一体化,经济高速发展,对员工的能力要求越来越高,尤其对专业实践能力的要求越来越突出,专业实践能力的高低直接决定了其员工能否在最短的时间内胜任工作岗位,对应届毕业大学生而言,企业在招聘时,面试过程中其是否具有很好的专业实践能力,成为企业录用人才的一项重要标准。目前,我国传统的大学教育过度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能力的培养,再加上学生对实践教学的不重视,致使大学生实践能力,特别是专业实践能力不强,这种现状关系着百万大学生的就业和社会经济的长远发展,所以提高大学生专业实践能力已成为当前高等教育的当务之急。

一、大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内涵

专业实践能力则是指大学生基于一定的学科专业背景,运用专业相关知识有针对性地解决特定领域的问题的能力,包括实际操作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信息处理能力、数据分析能力、科学研究能力和发明创造能力等。专业实践能力是大学生实践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关系着大学生自身素质的整体发展,适应当今企业对员工的要求越来越高和社会对综合型全面型人才的需要。

二、大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现状

胡锦涛总书记在两院院士大会上指出,培养造就创新型科技人才“首先要从教育这个源头抓起”。宿州学院从2005年起尝试着从教师和学生两方面入手,以教学改革为切入点,突出培养学生的专业意识和实践能力,使学生们自觉融入实践教学这个大课堂,逐渐摸索出了一条培养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特色之路。

在省属本科高校中最早创办“大学生创业园”,鼓励学生自主创业;2010年被遴选为全国大学生KAB创业教育基地,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和实践能力等。另外在实践性教学环节过程中,学生主要参加的实践教学项目有社会实践,学生可以观摩见习;技能训练,通过技能大赛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模拟招聘,师生模拟企业招聘现场,把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充分运用于实践之中。同时社会实践采取学分制对学生进行考核,学生每学期必须修满一定的学分。虽然宿州学院为培养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提供了大量平台,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仍然有很多不足之处。现阶段影响大学生专业实践能力培养的消极因素主要存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传统教育不够重视培养大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

我国传统教育重视学生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授,却不注重将理论运用于实践,不能真正做到教学结合。由于对专业技能的培养不重视,与其相关的学习课程太少,课程设置体系不够科学,没有对实践教学过程进行有效的管理,缺乏评价方法,不能做到真正的实践教学。而且文科的绝大多数专业的实际可操作性不强,实施起来比较困难,容易被忽视。学生没法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导致专业实践能力低下,无法满足当今社会对综合型人才的需求,毕业大学生就业率低,这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长远发展。

(二)教学条件相对欠缺,教学设备相对滞后

目前大多数高校仍采用传授理论知识为主要教学手段的传统教学方法,以书本为载体,高校实践没有过多的钱用于建设实验室,实践教学经费投入严重不足,缺乏有效的教学实践基地及完备的教学设施。有些学校与实训基地达成合作关系,但是与企業的维持和进一步深层次的开发做得不够,学生生产实习往往更多的变成一种形式,实习效果甚微。

(三)专业任课教师难胜任实践教学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任课教师虽然具有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但是自身实践能力较弱。他们大多数没有真正从事过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不可避免的使理论知识脱离了实践,必然影响教学效果,事实上,我国对人力资源专业的老师综合要求非常高,人力资源的专业领域政策性很强,它既参与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制定,也渗透到企业的管理当中,企业的组织变革和企业文化的设计推行、薪酬体系建设、员工劳动关系处理等方面都需要有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员来处理解决,如果没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教学过程中没有创造性的发挥,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老师很难把这门学科教好。

(四)学生自身对实践能力培养不够重视

目前很多高校也还采用理论课学习成绩为主的学业考核制度,人才培养考核体系仍然是重理论轻实践的传统模式,这种高校考核制度很大程度上忽视掉其他一切与理论课学习无关或者冲突的实践活动,理论课成绩成为评价学生是否优秀的重要标准。这种测评体系容易把学生引入一种认知偏差,理论知识比实践操作重要的多,社会实践变成可有可无的状态。

三、加强大学生专业实践能力培养的对策

(一)树立现代教育理念,重视大学生专业实践能力培养

树立以专业能力培养为主的实践教学模式,在加强理论知识学习的同时,更加注重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提高实际操作、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能够真正学之所用,最大程度的体现出其专业素质。在观念上首先做出转变和调整,让理论与实践完美结合起来,理论指导实践,实践检验理论,让学生更多的参与到社会实践当中去,给予他们更多的动手实际操作的机会,注重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并严格考核和认真评价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中实现学生自身专业能力的提升。

(二)加大实践教学的经费投入,改善教学条件,完善实训基地

高校可以采用与社会企业单位联合建实验室,或者采取租赁的方式加强和完善实验室建设。由于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特殊性,所面对的管理对象是复杂的社会对象,是把一个行业、一个企业作为“实验室”,来进行管理实践能力的培养训练。因此,学校需要积极与社会公司单位建立广泛的联系,有计划、有目的的与满足实践教学条件的企业单位建立社会实践基地,加强校企之间的互利合作关系,真正建立起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培养专业实践能力。同时,学校要建有自己的实验室,配置相关的管理软件设施(人员素质测评、绩效评估、薪酬体系设计、工作分析、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等),对学生实践活动的监督和经费支持。学校可以就实践教学划拨一块专项经费,将其从教学经费中单独做出预算,保证经费可以专款专用。

(三)提高教师的实践操作能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要努力提高教师的实践操作技能,可以从以下几种途径:一方面教师可以在学校授课的同时去企业兼职,或者利用寒暑假等假期去企业实践学习,也可以参加一些业内专业人士的专业技能研讨会,与企业界的实践者相互交流学习;另一方面可以直接聘请一些从事企业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员工进行实践交流,也可以聘用正在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实践专家作为相关课程的兼职教师。通过多种途径,努力为老师提供实践锻炼的平台,提高教师专业任课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上课效果。

(四)转变学生传统的学习观念,建立科学的考核机制

要想快速转变学生传统的重理论轻实践的思想,首先需要建立一个科学的学业考核制度,对学生的考核评价也进行转变,可以在制度方面作出一些规定,如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可以算作一定的学分,加大社会实践成绩在学业成绩中的比重,参加社会实践作为评奖评优的一个考核标准等。建立与理论教学评价一样的实践课程评价办法,对实践教学的过程和效果单独监控,突出对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考核。另外建立科学的实践教学体系,增加社会实践的课程,把部分专业实践课程设为必修课程,实践课程的理论传授和实践活动同时进行,鼓励学生多参加相关专业的社会实践,如假期社会实践、企业实地考察、毕业实习等。

参考文献:

[1]刘德宇.关于加强大学生专业实践能力建设的思考[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11):17-19

[2]尹宿涅,谢桂庆.以就业为导向的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研究[J].东岳论丛,2011(11):184.

[3]周爱国.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探索,2009(01):74-75.

[4]弓秀云,李广义.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本科教育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J].科技和产业,2008(12):68-71

[5]杨世俊.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科技信息,2010(12):98.

作者简介:

周雯(1985—)女,山西运城人,工作单位:宿州学院,硕士,助教,研究方向:人力资源管理。

猜你喜欢
培养
中等职业教育名师培养与名师成长探析
小学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
浅谈高中数学教学中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高中化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浅谈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
武术搏击训练的运动反应能力探讨
浅析加强物理实验教学 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