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音乐

2014-10-21 20:07李丽娜
数字化用户 2014年20期
关键词:民族音乐

李丽娜

【摘 要】民族音乐是民族文化的组成部分,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体现了一个民族共同的性格特征、心理素质和审美情绪,具有强烈的心理凝聚力和民族认同感,是民族精神的象征。我国是一个多民族且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我国各族人民通过生活实践创造了极其丰富的、具有我国特色的民族音乐,它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气质和精神,是我国古老文化中的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也是世界音乐宝库中的一朵奇葩。通过学习中国民族音乐,学生将会了解和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强化爱国主义情怀;通过学习民族的音乐文化,学生将会拓宽审美视野,认识民族音乐文化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增进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尊重和热爱。

【关键词】民族音乐 增强民族意识 拉近距离

民族音乐教学是学校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由于传统的民族音乐与学生的生活环境相距甚远,学生无法与民族音乐产生共鸣,获得美的体验,还有我们的音乐教师自己对于民族音乐的知识缺乏,学校资源有限等使我们对民乐教育乏力,因而学生出现了对民乐不感兴趣,不屑一听的现象。那么,作为基础教育的一線音乐教师,我们面临着这样一种思考:即在音乐教学中,如何运用多种有效的教学形式,有机整合或组合相关课程资源,在不脱离音乐学科本位的基础上,进行音乐民族文化教育的渗透。那么,如何能使这些音乐教学方式更适应小学阶段的学生的身心特点呢?做为本身是搞民乐专业的我来说,从教这十几年,从教学中也有一些感悟,下面是我在实际教学中的一些感受希望和大家一起交流探讨:

一、以点带面弘扬民乐

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为了拉近学生与民族音乐之间的距离,使学生能认识民族音乐,了解民族音乐,我就成立了一支民族小乐队,它为我们的民族音乐教学提供了得天独厚的音乐课程资源。有效地开发和利用校民乐队的乐器资源、学生资源和作品资源可以改变以往民族音乐教学中存在的教学内容单一,教学方法陈旧,学生厌学等等现象。在先通过教师给学生讲解民族音乐家艰辛创作的过程和刻苦练功的故事后,再教学生学习演奏民族乐器,使学生通过近距离地接触民乐,从而感知民乐的艺术内涵,感受民族音乐之美。民乐队的队员来自全校各个班级,这种广泛的参与性将起到以点带面的效果,不仅使班里的孩子了解民族音乐,还可以使他们的家长和周围的朋友都认识民乐,热爱民乐。多年来我校民乐队在学校内外的各种演出中已经表演了许多个民乐曲目如《金蛇狂舞》《在北京的金山上》《喜洋洋》《弹词三六》《菜茶扑蝶》等。小乐手们的演出,不但使学生们了解了这些民族音乐,知道了各种乐器的样子和名称,更重要的是掀起了孩子们学习民族音乐的热潮,使他们从小就受到民族音乐的熏陶。

二、课堂教学现场示范

在欣赏民族器乐作品的课堂教学中,当介绍与作品相关的乐器时,如果班里有会这种乐器的学生,我们可以让学生进行现场的演奏,这种示范作用和现场感有一种磁场效应,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例如在欣赏三年级下册的民乐曲《紫竹调》时,班里的几位乐队队员刚好学习过这支曲子,于是我就把介绍这首乐曲的任务交给了他们,其中一名演奏扬琴的队员向大家介绍了这首乐曲的背景和它的演奏情绪,另一名学习二胡的队员则向大家介绍了二胡的演奏技巧,最后他们还现场合奏了一段,通过同学的介绍和示范演奏,其他的孩子都产生了继续学习的愿望,这节课的欣赏教学自然就开展得很顺利了。课堂中让乐队队员进行示范演奏,不仅使他们多了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获得了成功的体验,同时也使周围的孩子产生了继续探究的兴趣。

另外,在课中如果教师也能亲自做表演,那效果会更加的好。例如在教授四年级的歌曲《茉莉花》时,我在教授完歌曲后,在巩固复习一环节中,不再使用伴奏带也没有用钢琴伴奏,而是利用了我的专长,用扬琴为学生伴奏演唱《茉莉花》,同学们在演唱时都很兴奋,纯粹的民乐配民歌,把学生真正的带入了民族音乐所渲染的氛围中,使整堂课显得生动活泼。

三、利用现代教学手段,让学生感受民乐的魅力

迅速发展的信息技术为我们音乐课堂注入了活力,在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感受力上,可以通过校园的多媒体教学手段和校园网络技术来加大宣传的力度。例如在欣赏山东民歌《沂蒙山小调》时,教师讲解沂蒙山的风土人情,但学生很难想象沂蒙山是什么样子,教师就可以播放多媒体大屏幕,出示相关的图片。在欣赏歌曲时教师把制作的歌曲MTV播放给大家,同学们既能聆听到山东小调的风味又在画面上看到了相应的图片,两者相得益彰发挥了现代教学手段的独特性,同时丰富了课堂气氛。另外利用校园的有限资源也可达到让学生感受民族音乐带给大家的魅力。又如我们在给学生发奖时,在颁奖曲的选择上,可以采用我们纯民乐《步步高》《喜洋洋》《醒狮》等等,这些乐曲既曲调欢快曲名又及符合当时的场景,在这些潜移默化的熏陶中同学们又对民乐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可谓一举两得。另外学校都有校园广播站,我们可以开辟一个音乐欣赏的栏目,每周选取一两首民乐曲或是民歌播给大家听,并由小广播员加以讲解,也是一个传播民乐,让学生靠近民乐的好途径。

民族音乐是素质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艺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素质教育则使音乐教育目标更为明确。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对民族音乐教学做了新的定位:“应将各民族优秀的传统音乐作为音乐课重要的教学内容,通过学习民族音乐,使学生了解和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增强民族意识和爱国主义情操”。

民族音乐,与之有近距离的接触,才能够真正感知民族音乐丰富的艺术内涵,产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让我们共同努力,让祖国的民族音乐靠学生再近些。

参考文献:

《中小学音乐教育》、《义务教育课程标准音乐教师教学用书》

猜你喜欢
民族音乐
在高一年级音乐教学中深化民族音乐教学的实践
民族音乐文化传承与高校音乐教育的改革创新研究
论高校音乐教育在传统文化传承中的地位与作用
传统文化与民族音乐的重构研究
民族音乐在高中音乐教学中的深化策略分析
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与高校音乐教育的改革创新
论中国民族音乐在初中课堂的地位
音乐教育下的民族音乐教育
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民族音乐的传承与发展
中西民族音乐在多元世界民族音乐中的地位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