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宿舍防火安全管理的研究

2014-10-21 14:22胡明
数字化用户 2014年20期

胡明

【摘 要】本文通过分析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宿舍防火安全管理的现状,提出了如何有效加强防火安全管理的途径,旨在减少高校学生宿舍火灾事件的发生,从而提高高校学生宿舍的安全系数,最大限度的保证高校学生的人身安全。

【关键词】高校学生宿舍;防火安全管理;人身安全

1.前言

学生宿舍不仅是学生生活、学习的主要场所,而且还是校内人群最为密集的场所之一,一旦发生火灾事件,均会给学生的生命健康及人生财产带来严重的威胁,因此,为了有效保证学生的生命健康及人生财产的安全,就必须加强校内学生宿舍防火安全的管理,从而为其营造良好的生活及学习环境。

2.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宿舍防火安全管理的现状

2.1高校缺乏防火安全教育,学生消防安全意识淡薄

高校是培养优秀人才的重要聚集地,在重视培养学生的专业文化知识的同时,还应提高其安全意识以及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虽然高校内的学生大多均已成年,具有独立且成熟的思维能力与一定的判断力,但是,由于部分高校忽略了对其进行一定的安全教育与安全逃生演习,尤其是防火安全教育与消防演习方面,这就导致其欠缺一定的消防安全意识与应对能力。就目前而言,很多高校学生虽然在历经了十几甚至二十年的文化教育后,均具有了极为深厚的文化内涵与学习能力,但是,却依然欠缺一定的安全意识与应对能力,例如,认为发生火灾的几率微乎及微,从而忽视了身边的消防安全制度,于宿舍内使用高功率电器或点蜡烛灯,进而增加了高校内火灾事件的发生率;此外,当真正遇上突发性火灾时,其多表现出恐慌、冲动、茫然、焦虑以及不知所措等不良情绪,而不是第一时间想办法进行自我保护、借助灭火器扑救及逃生,在极大程度上加重了火灾的危害程度,从而酿成惨剧[1]。

2.2缺乏防火安全管理体制

高校内出现火灾事故,并造成严重伤亡,除了高校未对学生进行一定的消防安全教育,导致其缺乏消防安全意识与应对能力之外外,还与高校学生宿舍消防管理体制密切相关。虽然高校学生宿舍内均设有专人对学生宿舍进行值班管理,但是,由于其极少甚至未接触到有关消防方面的知识教育或正规安全培训,因此,未能及时发现学生宿舍中存在的安全隐患,或对安全隐患置之不理,任其恶劣发展,从而为火灾事件的发生埋下了伏笔;此外,随着我国经济与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与创新,许多新型材料、电器设备及建筑工艺等也相继被应用于高校宿舍的建设中,其在提升高校宿舍装修水平以及最大限度满足学生对生活与学习的需要的同时,也为消防安全留下了隐患,例如,电器设备的大量使用,将会增加接线方式的复杂性,一旦超出供电负荷,极易导致电路故障,从而发生火灾,火灾发生时,部分新型材料或设备在高温燃烧下,将会产生大量有毒气体或爆炸等,进而加快了火灾的蔓延速度,增加了火灾的危险系数,最终导致大量伤亡与财产损失[2]。

3.加强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宿舍防火安全管理的途径

3.1加强消防安全教育,提高消防安全意识

高校必须将消防安全工作置于确保万无一失的认知基础上,加强消防安全方面的教育,例如,定期于学生宿舍宣传栏内以漫画或文字的形式进行有关消防安全宣传,以广播的形式,向学生讲解有关消防安全方面的知识,尤其是逃生手段,并邀请专业的消防人员定期到校内开展消防知识讲座或消防逃生演习训练等;对于宿舍内存在的违章电器,应给予没收处理,并对该宿舍进行批评教育等,以此达到消防安全教育的目的,使学生充分认识到防火工作的重要性与必要性,从而降低宿舍火灾发生率。

3.2完善防火安全管理制度

首先,对高校內宿舍管理人员进行专业的岗前教育与培训,使其具备高度的安全意识与责任心,并对其进行不定期的考核与消防演习测试,对于考核或测试不通过的管理人员应给予适当的处置,必要时,可做革职处理,以此保证能够及时发现并处理好高校宿舍中所存在的消防安全隐患,此外,还应明确落实好各管理人员的管理责任制,例如,指派特定的管理人员对特定楼层学生进行消防安全教育与指导,以此督促其遵守校内的各项规章制度,尤其是消防安全方面的制度,并对该楼层内外进行安全巡逻,从而实现防火安全管理工作的价值。其次,加大对高校宿舍内灭火器等消防设施的投资力度,定期检查并及时更换现有的消防设施,保证其能够正常使用。再次,建立宿舍管理体制[3]。建设一支纪律严明的宿舍管理队伍对高校学生宿舍防火安全管理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以宿舍为单位,在宿舍长及楼层管理人员的带领下,在不违反高校各项规章制度的基础上集体讨论、协商,并制定出相应的宿舍安全用电制度,各宿舍间相互监督,若发现问题,则应及时向楼层管理人员反馈,以此减轻楼层管理人员的工作负担,并强化宿舍长得管理作用,使每位学生均能参与到防火安全管理工作中,从而更好的保证宿舍安全[4]。最后,制定火灾疏散预案。由于高校宿舍火灾具有突发性与迅速性等特点,因此,高校必须根据人为因素、火灾发生后学生的心理因素,在结合宿舍的建筑特征以及消防理论知识与实践工作总结的基础上,制定好科学、合理的紧急疏散预案,并将紧急疏散路线详细图粘贴于每个楼层的楼梯显眼处,与此同时,还应尽可能的将应急指示灯或标识安装在该路线图旁,并不定期的要求学生根据该项预案进行疏散演习,以此保证学生能够在遭遇火灾时,迅速的找到逃生线路,提高其自救能力,从而最大限度的减少由于火灾所可能导致的人员伤亡。

4.结束语

高校学生宿舍是学生集生活与学习于一体的重要密集场所,一旦发生火灾,学生将成为最主要的受害的群体,因此,务必要落实好学生宿舍的消防管理工作,从而将损失或伤亡率降至最低。

参考文献:

[1]任常兴,张欣,张网,吕东,王婕,李晋.人员密集场所突发火灾事故应急疏散能力分析[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2010,09(02):10-113

[2]石玉.基于高校学生公寓的防火安全管理研究[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6(03):306-309

[3]杨玲.大学生参与高校学生公寓防火安全管理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1,08(31):175-177

[4]王殿宝,赵光烈.论述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宿舍的防火安全管理[J].科技创安.2011,10(05):76-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