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结核病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2014-10-21 14:22黄维忠陈玲
数字化用户 2014年20期
关键词:结核病防治现状

黄维忠 陈玲

【摘 要】结核病是一种传染性极强的疾病,会给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的危害,因而有效控制与遏制结核病的流行,就需要对我国的结核病工作开展详细的调查与分析,为防治工作打好基础。本文就当前我国的结核病含义、指标、现状加以深入分析,尽管控制结核病面临许多的难题,疫情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结核病 防治 现状

一、全球结核患病现状

据估计,2012年世界范围内有860万人患结核病,全球结核发病比例为122人/10万人口,130万人因病死亡。不同国家发病率差异很大,发病率高者如非洲南部(莫桑比克和津巴布韦550人/10万人口、南非国家平均1000人/10万人口),发病率低者如美国、加拿大、西欧多数国家等(10人/10万人口)。多重耐药结核菌发病率虽然估计占全球新诊断病例的3.6%、之前治疗病例的20.2%,但在俄罗斯联邦及其他一些前苏联国家中,这两个数据却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分别为20%-35%和50%-69%。在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地区,HIV感染促进了结核的流行蔓延:HIV既可以使潜伏期结核感染再激活者增加,又可因HIV引起的免疫缺陷使患者暴露结核分枝杆菌后不久,快速进展发病的风险提高。目前我国结核病的现状:

(一)肺结核患病人数居高不下,世界卫生组织在2013年对中国的结核病患者进行评估,大约有110万年结核病患者,发病率82/10万,是仅次于印度的国家之一,发患者数一直居于甲乙类传染病的前列。

(二)肺结核的死亡率与患病率逐渐下降2001年,我国开展全面的结核病控制策略,取得了一定成效。到2013年为止,15岁以上人群中活动性结核病患者480万,2013年国内的涂阳肺结核患病率降至68/10万,由于地区患病率不均匀,农村高于城镇、西部地区高于中东部地区。

(三)耐药结核病严峻,目前我国结核病控制工作中重点工作之一就是耐药结核的防治,平均每年新发耐多药结核病患者9万例,2001与2013年我国的耐药基线调查显示,结核杆菌耐多药率达到9.34%。

二、我国结核病防治工作的进展与困难

(一)工作进展

时代在发展,我国的医疗领域也在不断的推陈出新,对于结核病工作的防治,经过全国各级政府与医务人员的合作,取得了卓有成效的进展。我国在1981年相继制定与落实了两个全国结核病防治十年规划。”卫生部加强与促进结核病控制项目”与”世界银行贷款中国结核病控制项目”的开展,使得1992年~1999年取得了不错成绩,130万患者免费诊断病治疗肺结核,结核病治愈率大幅度提高,达到90%以上。2001年制定了《全国结核病防治规划(2001~2010年)》,各项措施也得以实施。截止到2010年10月,活动性肺结核患者中828万得到了很好的医治,达到预期目标,也大大降低了结核病死亡率。

(二)疫情防治的困难

1.政府承诺不足、资源投入少。当前结核防治工作模式是:综合医疗机构转诊肺结核患者,结核病防治需要專业机构追踪、治疗,各乡镇及村对肺结核患者加以督导。各级肺结核防治人员的经验、数量都很少,待遇也较低,进行耐药结核病治疗的专家少,省级、中央防治机构中应该增加经验丰富人员便于基层工作的指导。

2.现代结核病控制策略(DOTS)覆盖较低:DOTS的五要素是政府的承诺、痰菌检查、直接短程化疗、定期持续供药系统、数据分析评估。这是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预防与控制结核病最为有效的办法,以上的五要素是相互配合的缺一不可,到2001年中国的DOTS策略覆盖率仅在60%左右,覆盖的速度也较为的缓慢,给我过的结核病疫情防治工作造成很多的困难,尤其是疫情严重地区,特别需要覆盖DOTS宣传,使更多人重视并参与防治。

3.结核病防治宣传力度不够,由于结核病是一项长久工作,各级防治机构人员对当前的结核病疫情的现状分析不足,尽管各级机构也进行了多种健康宣传工作,但是没有形成系统专业的工作模式,宣传力度不够,民众对于结核病的认知度低,因此并不是很重视。

三、我国结核病防治工作采取相应对策

(一)增强政府承诺,有效控制结核病发展各级政府对结核病防治工作更为重视,并将其纳入本地区的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中,也对政府目标管理考核项目之一。2011年国务院下发了《全国结核病防治规划(2011-2015)》,各级政府加强法制管理,对各行各业的疫情报告进行监测、也让结核病有法可依实施。并且在资金投入上采取”政府投入为主、分级负责、多渠道筹资”的原则,不断健全结核病的防治工作。各部门要密切配合、加强宣传(新闻、广播、网络等)多渠道向民众介绍结核病知识,动员社会全体参与其中,预防结核病。

(二)加强科学研究,完善结核病防治服务体系 我国已经把结核病科研项目纳入国家重点攻关计划与优先项目。主要是对结核病流行病学、耐药结核病的监测与治疗、结核菌与艾滋病病毒双重感染及对结核病防治新方法、新技术的研究,并给与资金支持。在科研基础上,省、市(地)、县三级建立结核病防治网络体系,明确各自职责、目标,组建结核病防治专业队伍,进行防治人员培训不断提高防治技能及服务水平。实行专业教育与在职培训结合,医学专业学生可进行学校教育、继续教育、岗位培训等,开展现代结核病控制策略(DOTS)的新方法、新技术的培训等,使更多人了解并增加覆盖面。

(三)及时发现结核病患者,抗结核药物加强监管结核病的传染性强,发现的晚不但延误病情,还会危害他人,因此及早发现并采取措施加以治疗极为关键。通常采用痰涂片显微镜检查为主,偏远地区可直接化验痰,及时作出诊断,防治疫情蔓延。对于确诊的传染性、重症涂阴患者进行统计的抗结核药物治疗,需要直接观察监督下服药(DOT),一旦发现立即救治,同时定期、持续的向结核病患者提供合格的抗结核药物大大提高治愈率。

参考文献:

[1]全国结核病防治现状及目标[J].中国乡村医药,2012,19(3):3.

[2]张忠海.关于结核病防治现状的思考[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1,32(7):1113-1114.

作者简介:黄维忠,(1955-)男,汉族,籍贯吉林省通化市,大学本科学历,副主任医师,主要从事结核病的防治工作,通化市结核病医院住院部普通内科。

猜你喜欢
结核病防治现状
艾滋病合并结核病的诊断和治疗
生命至上 全力投入 终结结核
贵州省结核病定点医院名单
职业高中语文学科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
语文课堂写字指导的现状及应对策略
公路桥梁常见病害原因分析及防治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分析
我国建筑安装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构建与实施的措施
为什么全球结核病人数增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