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未命令渔船前往争议海域

2014-10-25 10:43
环球时报 2014-10-25
关键词:海产品东海渔船

日本外交学者网站10月23日文章,原题:混乱海域里的中国渔民 10月10日,一名中国渔民在韩国专属经济区遭韩海警射杀。一周后,一艘中国渔船在日本小笠原群岛附近被日方扣留。 近年来,该地区已出现越来越多与中国渔民有关的海上事件。这不但导致海事局势紧张,甚或偶尔引发冲突。为防止或管控此类事件,了解促使中国渔民越发频繁出现在相关海域的背后因素至关重要。 西方媒体和学者通常将此归咎于单一原因:中国通过武装渔民强化对争议海域的领土主张。诚然,几十年来,中国一直将渔民视为加强在争议海域存在的重要角色。然而,若认为中国政府的战略意图是事件增多的背后关键因素,那就错了。 首先,此类事件并不仅发生在中国有意巩固其海洋主张的南海、东海争议海域。其实,它们几乎发生在所有海域。其次,中国政府与本国渔民关系复杂。一方面,前者很难管控并阻止后者非法捕捞;另一方面,渔民并非总是信任政府官员。第三,地缘政治说法无法解释中国政府为何未向许多遭邻国逮捕或侵扰的渔民提供经济补偿。第四,尽管中国似乎正更强硬地在东海和南海推行海洋主张,但维持地区海洋稳定仍是其第一要务。 1985年,中国近90%的海洋捕捞产量来自近岸海域。2002年,该比例降至65%以下。尽管尚无此后的全国数据,但其他数据表明,这种结构性转变一直在持续。随着收入增长,中国人正消费更多海产品。但近海渔业资源枯竭正迫使中国捕捞业向离岸甚至远洋海域扩张。另外,中国还是世界最大渔业生产国,拥有全球最大的海产品加工业。近年来对用于装饰和收藏的大砗磲和珊瑚等海产品的需求激增,也已成为影响中国捕捞业的又一重要因素。 面对不断增长的需求以及不断萎缩的近海供给,中国政府已采取重要限制措施。例如,鼓励渔民缩减捕捞船队和引导渔民转业等。但中国在2006年做出取消农业税等历史性决定后,作为农业分支的捕捞业开始享受巨额油价补贴。船主每年基于船只的马力获得补贴款,与实际耗油量无关。这使得他们乐意拆掉小船,建造大船。因此,至关重要的是切记渔民是自我激励的经济参与者,其最终目标是增加收入。如今,在配备更大、更好渔船但近海资源已极其有限的情况下,中国渔民自然会向渔业资源丰富的更远海域进发——无论是奔赴东海、南海的争议海域,甚或邻国的专属经济区。▲(作者张宏洲,王会聪译)

猜你喜欢
海产品东海渔船
FDA—117法规对大连输美水海产品贸易影响及对策
中国—东盟海产品交易所交易总额超3000亿元
渔船上的谋杀
存虾皮,放瓣大蒜
有壳海产品的营养与食疗
真假药材识别(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