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主要药用海洋鱼类及药用价值

2014-10-27 15:19祝浩淼等
河北渔业 2014年10期
关键词:药用价值医疗保健

祝浩淼等

摘 要:海洋鱼类是海洋天然药物的重要来源,它富含人体易于消化的蛋白质和氨基酸。在我国广阔的海洋里孕育着丰富的鱼类资源,是世界海洋鱼类种类最丰富的国家之一,这些海洋鱼类绝大部分不仅味道鲜美,营养丰富,而且有较好的医疗保健作用和较高的药用价值。将这些药用鱼类与现代医药学及高新技术融为一体,加以利用,将在临床上发挥重要作用。

关键词:海洋鱼类;医疗保健;药用价值

海洋是鱼类的主要栖息地,从两极到赤道海域,从海岸到大洋,从表层到上千米的海底深渊均有海洋鱼类的踪迹。生活环境的多样性,导致了海洋鱼类的多样性。我国大陆海岸线约有18 412 km,沿海岛屿大小有5 000多座,岛屿海岸线约有14 235 km。在我国广阔的海洋里孕育着丰富的鱼类资源,据统计,我国海洋迄今已记录有3 048种鱼类,分属288个科,约占全球海洋鱼类总数的23%,是世界海洋鱼类种类最丰富的国家之一[1]。这些海洋鱼类绝大部分不仅味道鲜美,营养丰富,而且有较好的医疗保健作用和较高的药用价值[1]。

1 概述

海洋鱼类是海洋天然药物的重要来源,它富含人体易于消化的蛋白质和氨基酸。根据史书记载推断,早在公元前1027年至公元前300年,海洋药物就已应用于医疗实践。《神农本草经》、《海药本草》、《本草纲目》、《本草纲目拾遗》、《中华本草》中都有海洋药物的记载,《中药大辞典》(1977)收入的海洋药物144种。目前,我国以海洋生物制成的单方药物就有22种之多,以海洋生物配伍其他药物制成的复方中成药在152种之上。这些药物将中医药传统理论与现代医药学及高新技术融为一体,在临床上发挥了重要作用[2]。

海洋药用鱼类现知有数百种,分布于圆口纲(Cyclostomata)、软骨鱼纲(Chondrichthyes)和硬骨鱼纲(Osteichthyes)三个纲中,现知我国有 200种以上。由于海洋鱼类生存在高盐、高压、缺氧等艰难而苛刻的环境中,它们为适应生存,竞争生存空间,形成并产生了一些结构独特而药理作用非常显著的海洋药物,如海洋鱼类普遍含有廿碳五烯酸(Eicosapentaenoic acid),现已证实它具有防治心血管疾病的功用[1]。鲨鱼中的角鲨烯(Squalene)有抗癌的用途[3]。海马(Hippocampus)、海龙(Synnathus)是早已闻名的中药,具有补肾壮阳、散结消肿、舒筋活络、止血止咳等功能,主治神经衰弱、妇女难产、乳腺癌、跌打损伤、哮喘、气管炎、阳痿、疔疮肿毒、创伤流血等。棱鲻(Liza carinatus)有健脾益气、消食导滞的效能,用于消化不良、小儿疳积、贫血[3]等。

2 主要海洋药用鱼类及其药用价值

2.1 圆口纲

圆口纲(Cyclostomata)是脊椎动物最低等的纲,分为2个目,七鳃鳗目(Petromyzoniformes)和盲鳗目(Myxiniformes)[4],我国均有分布,但数量少。

2.1.1 七鳃鳗目 七鳃鳗目只有七鳃鳗科一科,下分3亚科6属约41种,我国有1属3种,即只有七鳃鳗属中的日本七鳃鳗、东北七鳃鳗、雷氏七鳃鳗。日本七鳃鳗为洄游性鱼类,肉味美。东北七鳃鳗和雷氏七鳃鳗均为小型淡水鱼。日本七鳃鳗产于我国黑龙江、乌苏里江、图门江流域及海中。七鳃鳗,味甘、性温,全体均可入药,春至秋季捕捞,风干或鲜用。肉含维生素(vitamin)A,鱼皮含维生素B1、B12。具有滋补强壮、通经活络、明目等功效。主治口眼歪斜、夜盲症、角膜干燥等。用法用量为内服时煮食,1~2条。外用时取适量,鲜口捣敷。《吉林中草药》记述七鳃鳗滋补强壮,治口眼歪斜之功效。治口眼歪斜时将鱼捣烂涂敷,向左歪敷右面,向右歪敷左面。

2.1.2 盲鳗目 盲鳗目仅1科,分为两个亚科,其中粘盲鳗亚科分2属约20余种。我国有蒲氏粘盲鳗,分布于我国黄海和东海浅水区域。盲鳗性味辛、甘、凉,富含蛋白质、钙、磷、维生素等营养成分,且含有较多的多不饱和脂肪酸,对胎儿大脑发育极为有利的DHA。盲鳗具有通经活络、清肝明目、养血濡目的作用,主治口角歪斜、肢体麻木、半身不遂、目赤肿痛、羞明流泪、夜盲症等。用法用量为内服煎汤,20~30 g。

2.2 软骨鱼纲

软骨鱼纲(Chondrichthyes )属脊椎动物亚门。分为板鳃亚纲(Elasmobranchii)和全头亚纲(Chondrichthyes)两个亚纲。板鳃亚纲下分为鲨形总目,340种;鳐形总目(Batomorphp),430种。全头亚纲现仅存银鲛目(Chimaeriformes)1目[4]。目前全世界共有3科近30种。我国有2科4属5种。

2.2.1 板鳃亚纲 板鳃亚纲分为鲨形总目约340种,鳐形总目约430种[4]。

2.2.1.1 鲨形总目 鲨形总目(Selachomorpha)包括全部鲨类,我国产有8目。主要为六鳃鲨目(Hexanchiformes)、锯鲨目(Pristiophoriformes)、扁鲨目(Squatiniformes)、角鲨目(Squaliformes)、虎鲨目(Heterodontiformes)、真鲨目(Carcharhiniformes)、须鲨目(Orectolobiformes)、鼠鲨目(Lamniformes),统称鲨鱼。鲨鱼,肉可食,性味甘、温,入脾经,具有健脾益气、托毒生肌、益气滋阴、补虚壮腰、行水化痰的功效;主要用于脾虚气虚、气血不足所致之痈疽不溃,或溃久不敛,用法为内服煎汤,50~100 g。鳍可加工成鱼翅,性味辛、甘、咸、温,入脾、肺、肾三经,有补益气血、补肺益肾,补肺气、托疮毒、消痰、健胃之功效;用于肺气虚弱、疮毒等,主要用于虚劳、气血两虚、短气不足息、动即喘促、自汗盗汗、形瘦骨立、头晕耳鸣、腰腿酸楚等;鱼翅除含有多种蛋白如软骨黏蛋白、胶原和软骨硬蛋白等,还含有降血脂、抗动脉硬化及抗凝成分,如患有冠心病,每天服用一些鱼翅粉可有防治作用;鱼翅还含有丰富的胶原蛋白,有利于滋养、柔嫩皮肤黏膜,是很好的美容食品。肝可提取鱼肝油,鲨鱼其大而富含油脂的肝脏是维生素A的主要来源;鲨鱼肝提取的鱼肝油能滋补强壮、明目增强体质,助长发育,健脑益智,帮助钙、磷吸收,增加对传染病的抵抗力,治疗佝偻病、软骨症、营养不良、结核病、病后体虚、夜盲症、干燥性眼炎等;用于婴幼儿及儿童成长期补充维生素A、D及DHA;它还能预防干眼病、夜盲症和佝偻病,也适用于孕妇、乳母补充维生素A、D及DHA,有利于胎儿、婴儿健康成长和大脑发育。鲨鱼软骨制品对癌症患者有一定的抑制癌细胞的作用,除了癌症以外,对于许多发炎性及自体免疫性疾病及伴随有血管异常增生的情况,如风湿性关节炎、干癣、红斑性狼疮等皆有明显的改善效果。鲨烯是已被证实的抗疲劳剂。鲨肝醇有抗病毒的功效,试用于艾滋病的治疗(《中国药用动物志》)。

六鳃鲨目 六鳃鲨目只有六鳃鲨科1科3属约4种。我国有3属3种。主要代表种为六鳃鲨属的灰六鳃鲨,分布于大西洋、地中海及太平洋各近陆海区,在我国见于南海和东海南部。哈那鲨属的扁头哈那鲨分布于地中海、印度洋及太平洋西北部,我国黄海、渤海产量较多,东海也有分布。七鳃鲨属的尖吻七鳃鲨,分布于大西洋和太平洋,在我国见于东海。

①灰六鳃鲨是六鳃鲨属下的一个物种。经济价值高,肉质佳,鱼肉红烧或加工成各种肉制品;鳍可做鱼翅;皮可加工成皮革;肝可加工制成鱼肝油;剩余物制成鱼粉。

②扁头哈那鲨是哈那鲨属下唯一的物种。肉可食用,鳍可做鱼翅,皮可制革,肝含油量达65%~70%,是提取鱼肝油的好原料。

③尖吻七鳃鲨是六鳃鲨目六鳃鲨科七鳃鲨属下的唯一物种。肉可食用,鳍可做鱼翅,皮可制革,其鱼肝可制成鱼肝油。

锯鲨目 锯鲨目只有锯鲨科1科2属5种,我国只有1种日本锯鲨,分布于黄海和东海,偶见于南海及朝鲜和日本沿海。鱼肉鲜美,鳍可做鱼翅,皮可制革,其鱼肝可制成鱼肝油。

扁鲨目 扁鲨目仅扁鲨科1科扁鲨属1属约13种。我国有2种,星云扁鲨,仅见于南海。日本扁鲨,分布于黄海、渤海和东海。

①星云扁鲨是扁鲨属中的一种,其鱼肉可食,鳍富含胶质是做鱼翅的好材料,内脏可提炼鱼肝油。

②日本扁鲨是扁鲨属中的一种,其鱼肉可食,鳍可做鱼翅,皮可制革,其鱼肝可制成鱼肝油。

角鲨目 角鲨目有3科21属87种,我国主要有角鲨科的白斑角鲨、长吻角鲨、短吻角鲨和铠鲨科的铠鲨、唇达摩鲨和宽尾小角鲨等,唇达摩鲨和宽尾小角鲨体型小,无经济性,主要分布于黄海、东海、南海等。

①白斑角鲨是角鲨科角鲨属下的一种,其鱼肉鲜用,鳍可做较低等的鱼翅,皮可制革,其鱼肝可制成鱼肝油。

②长吻角鲨是角鲨科角鲨属下的一种,其鱼肉可食,鳍可做较低等的鱼翅,皮可制革,其鱼肝可制成鱼肝油。

③短吻角鲨是角鲨科角鲨属下的一种,肉可食用,鳍可做鱼翅,皮可制革,软骨可药用,肝可提取鱼肝油。

④铠鲨,铠鲨科铠鲨属的一种。其鱼肉鲜用,鳍可做较低等的鱼翅,皮可制革,其鱼肝可制成鱼肝油。

虎鲨目 虎鲨目是一类中小型鲨,我国现有宽纹虎鲨和狭纹虎鲨2种。分布于东海和黄海。

①宽纹虎鲨为虎鲨属的一种。由于产量不大,经济价值不大,肉可食;鳍可加工成鱼翅;肝提取鱼肝油。

②狭纹虎鲨为虎鲨属下的一种,经济价值不大,肉可食;鳍可加工成鱼翅;肝提取鱼肝油。

真鲨目 真鲨目下属猫鲨亚目(Scyliorhinoidei)、邹唇鲨亚目(Triakoidei)、真鲨亚目(Carcharhinoidei)、双髻鲨亚目(Sphyrnidae)。我国产5科60多种,是我国软骨鱼类中种类最多的一个类群。猫鲨亚目猫鲨科,我国有7属近20种,常见种类有阴影绒毛鲨、梅花鲨,主要分布于南海,有些也来东海,大多数都是小型鲨鱼。邹唇鲨亚目皱唇鲨科,我国产有4属约8种,常见种类有皱唇鲨、白斑星鲨,分布于南海、东海,这些都是小型近海栖息的种类,体长一般不超过1 m,但数量相当多。真鲨亚目真鲨科我国有12属30余种,是现代鲨类中最大的一属。常见种类有黑印真鲨、尖头斜齿鲨、沙拉真鲨,分布于东海南海等海域。双髻鲨亚目双髻鲨科,本科仅有双髻鲨属l属,我国产5种,常见有路氏双髻鲨,分布于东海、南海海域。真鲨目鲨鱼肉可食,肝脏是制鱼肝油的原料,鳍可制鱼翅,软骨可药用。真鲨目鲨鱼经济价值很高,其所产鱼翅为鱼翅中之上品,鱼肉味美。

须鲨目 须鲨目有7科,包括长须鲨科、绞口鲨科、天竺鲨科、须鲨科、斑鳍鲨科、鲸鲨科、豹纹鲨科、橙黄鲨科。我国有3科8属12种。具体为须鲨科5属约9种,都是小型鲨鱼,浅海种类,体具斑纹保护色,大多产在东海、南海,常见有日本须鲨、条纹斑竹鲨等。鲸鲨科1属1种即鲸鲨,每年五、六月洄游到我国北部湾,广布于各热带和温带海区,我国各海区夏、秋季节都有分布。橙黄鲨科,我国只产橙黄鲨1种。分布于南海。绞口鲨科鳞鲨属的光鳞鲨,我国分布于南海等海域。须鲨目为主要经济鲨鱼,经济价值高,肉质佳,可加工成各种肉制品;鳍可做鱼翅;皮厚可加工成皮革;肝可加工制成维他命及油;剩余物制成鱼粉。

鼠鲨目 鼠鲨目又称鲭鲨目(Isuriformes),是侧孔总目中最大的一个目。有5科20属48种,包括锥齿鲨科、剑吻鲨科、鲭鲨科或鼠鲨科、姥鲨科和长尾鲨科。我国有4科5属8种,包括有锥齿鲨科的欧氏锥齿鲨和沙锥齿鲨2种。鼠鲨科(鲭鲨科)噬人鲨属噬人鲨1种,鲭鲨属灰鲭鲨1种。长尾鲨科1属3种,常见有弧形长尾鲨一种,姥鲨1属姥鲨1种。鼠鲨目广布于热带和温带各海区,我国各海区夏、秋季节都有分布。鼠鲨目鲨鱼肉可食,内脏可制鱼肝油,鱼皮可制鱼皮胶,鱼翅是高级食品。

2.2.1.2 鳐形总目 鳐形总目(Batomorphp)(下孔总目)(Superorder Hypotremata)全世界有4目20科430种[4],我国有4目17科80余种。主要有电鳐目(Torpediniformes)、锯鳐目(Pristiformes)、鳐形目(Rajiformes)、鲼形目(Myliobatiformes)。均为沿海常见种类。因其产量多,也列入经济鱼类之内,鲜销或制成咸干品。鳐形总目部分品种的肉质鲜美,鳍可制鱼翅;皮可制成鱼皮,为名肴之一;肝可制鱼肝油;吻侧的半透明结缔组织可干制为鱼骨,浸煮后膨胀,柔软可口,为珍贵食品,富含维生素A、D及DHA,对于许多发炎性及自体免疫性疾病及伴随有血管异常增生的情况,有明显的改善效果(《中国药用动物志》)。

电鳐目 电鳐目包括电鳐科有丁氏双鳍电鳐;单鳍电鳐科日本单鳍电鳐、坚皮单鳍电鳐。分布于各温、热带海域,为沿海常见种类。据记载,早在古希腊和罗马时代利用电鳐放电来治疗风湿症和癫狂症等病。目前,在法国和意大利沿海,还利用电鳐放电来治疗风湿病。我国目前尚无记载。不具实用价值,仅用做杂鱼处理。

锯鳐目 本目仅有锯鳐科锯鳐属约6种,我国产2种,其中尖齿锯鳐,分布于南海和东海南部;小齿锯鳐见于南海。尖齿锯鳐为东海和南海次要经济鱼类,在我国产量不大。肉质鲜美,鳍可制鱼翅;皮可制革和刀鞘;肝可制鱼肝油。锯鳐科尖齿锯鳐的卵具有涩肠止泻的作用,主要用于湿热痢疾等。

鳐形目 鳐形目下分两亚目即犁头鳐亚目(Rhinobatoidei)和鳐亚目(Rajoidei)。有8科约49属315种。我国有6科8属28种。鳐科我国有2属,鳐属和短鳐属,鳐属是软骨鱼类中最大的1属,约有10余种,常见的有何氏鳐,肉薄而味差,但因其产量多,鲜销或制成咸干品。短鳐属,我国有2种。圆犁头鳐科只有圆犁头鳐1种。尖犁头鳐科有1属2种,我国有及达尖犁头鳐,产量不多,肉味鲜美。犁头鳐科,有4属约40余种,我国有6种,常见有斑纹犁头鳐、许氏犁头鳐,肉可食用,皮可干制成鱼皮,为名肴之一,背鳍和尾鳍可制鱼翅,吻侧的半透明结缔组织可干制为鱼骨,浸煮后膨胀,柔软可口,为珍贵食品。团扁鳐科约有3属5种,我国只有团扇鳐属2种,常见种为林氏团扇鳐,肉味较差,除少数鲜销外,多制成干品。

鲼形目 鲼形目下分魟亚目(Dasyatoidei)、鲼亚目(Myliobatoidei)、牛鼻鲼亚目(Mobulidae)、蝠鲼亚目(Mobuloidei) 4亚目9科21属150多种,我国有4亚目8科约30种。

①赤魟属魟亚目的魟科,我国见于南海。赤魟其肉性味甘、咸平,无毒,有补气之功效;用其熬油,主治小儿疳积;尾毒的毒液是一种氨基酸和多肽类的蛋白质,其药性咸、寒,有小毒,对于中枢神经和心脏具有一定的效应,有清热消炎、化结、除症之功效;尾刺研末入药,对治疗胃癌、食道癌、肺癌、乳腺炎、咽喉炎、疟疾、牙痛、魟鱼尾刺刺伤均有一定疗效;其肝除作为制作鱼肝油的原料外,煮食后能治夜盲症。

②双吻前口蝠鲼属蝠鲼亚目蝠鲼科,我国沿海均有分布。肉可食;皮可制沙皮;肝可制油;内脏和骨骼可制鱼粉;鳃晒干,洗净可入中药,性味辛、咸,寒。归肺、心二经;具有清热解毒、解毒透疹,用于外感风热病、发热、小儿麻疹、疮疖、麻疹、痘毒、乳汁稀少等;用法用量为内服:煎汤,6~9 g。

2.2.2 全头亚纲 全头亚纲现存仅银鲛目(Chimaeriformes)1目30种。目前全世界共有3科近30种[4]。我国有2科4属5种。

2.2.2.1 银鲛科 我国有2属4种,分布于东海和南海。代表种黑线银鲛。肉可食,卵味鲜美,肝可制鱼肝油,具有治病药效。

2.2.2.2 长吻银鲛科 我国有太平洋长吻银鲛。产南海,肉可食,肝可制鱼肝油,具有治病药效。

2.3 硬骨鱼纲

硬骨鱼纲分2个亚纲,内鼻孔亚纲(Choanichthyes)和辐鳍亚纲 (Actinopterygii)[4]。有420科,3 800余属18 000余种,其中海洋鱼类有12 000余种,我国有海洋硬骨鱼类有197科,780属,1 825种。

2.3.1 内鼻孔亚纲 内鼻孔亚纲分2个总目,总鳍总目(Crossopterygiomorpha)和肺鱼总目(Dipneustomorpha)[4]。矛尾鱼是总鳍总目唯一生存到现在的鱼类,被称为“活化石”,认为在科学上可以和发现一条活的恐龙相比。现存的肺鱼总目分2目、3科、3属,共5种,均分布于南美洲、非洲及澳洲的热带水域里,最大体长可达2 m[4]。

2.3.2 辐鳍亚纲 辐鳍亚纲又称为真口亚纲,分9个总目36个目。硬鳞总目(Chondrostei)、鲱形总目(Clupeomorpha)、鳗鲡总目(Anguillomorpha)、骨舌鱼总目(骨舌总目)(Osteoglosso)、鲤形总目(Cyprinomorpha)、银汉鱼总目(Atherinomorpha)、鲑鲈总目(parapercomorpha)、鲈形总目(Percomorpha)、蟾鱼总目(Batrachoidomorpha)[4]。辐鳍亚纲除硬鳞总目外的其余8个总目统称为真骨鱼类。它们的主要特征是:尾鳍为正型尾(少数例外);鳞片为骨鳞;内骨骼大多为硬骨。除骨舌鱼总目外,其余8个总目产于我国,有26个目。

2.3.1.1 硬鳞总目 硬鳞总目(Ganoidomorpha)共分4个目,即鲟形目(Acipenseriformes)、多鳍鱼目(Polypteriformes)、弓鳍鱼目(Amiiformes)和雀鳝目(Lepisosteiformes)[4]。这4个目可以分为两类。鲟形目和多鳍鱼目为软骨硬鳞鱼类;弓鳍鱼目和雀鳝目为硬骨硬鳞鱼类。我国仅产鲟形目,多鳍鱼目产于非洲,弓鳍鱼目产于中美及北美南部,雀鳝目则产于中美、北美和古巴。

鲟形目分2科,鲟科、白鲟科或匙吻鲟科。鲟形目是世界上现有硬骨鱼类中体形最大、寿命最长、最古老的硬骨鱼类,有水中“熊猫”之称,目前地球上尚有鲟(鳇)鱼26种,分布于北美7 种、欧洲12种、亚洲11种,我国有8种。鲟科我国现知有2属、7种。

鲟科 鲟科为大型洄游性鱼类,一般在海洋里生活 9~18年后,性腺发育接近成熟时,便成群结队向内陆江河洄游,我国现知有2属、7种,常见种类有,鳇、施氏鲟、长江鲟、中华鲟。

①鳇,分布于我国东北,鱼体最长可达5.6 m,体重达1 000 kg以上,为东北地区的特产,为经济鱼类。

②施氏鲟,东北名贵鱼类,最大可达3 m长。

③长江鲟(达氏鲟),分布于长江中上游干支流,为长江经济鱼类之一。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④中华鲟,分布于我国沿海和长江、钱塘江、珠江等,溯河产卵,大型经济鱼类,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中华鲟肉嫩味美,肉、卵、鳔均可药用。肉,甘平、益气补虚、通淋活血,治贫血、营养不良、前列腺炎、淋巴结肿大;卵,补虚杀虫,用于虫积体瘦,食之发胖;鳔,甘温、无毒,滋补强壮,用于恶性肿瘤(东北鲟),补肾补血,用于肾虚腰痛、吐血; 肝,熬油外用,治恶疮疥癣,《本草纲目》记载“肝主治恶疮疥癣,肉补虚益气,令人肥健。煮汁饮,治血淋。鼻肉作脯,补虚下气。”

鳇、施氏鲟、长江鲟(达氏鲟)等具有与中华鲟相似的功效。

白鲟科 白鲟科或匙吻鲟科。主要代表种为白鲟或称中华匙吻鲟,分布于黄海、东海和钱塘江、长江干支流,为我国特产的珍稀鱼类。肉和鱼卵可食,为名贵食品。药用具有与中华鲟相似的功效。

2.3.1.2 鲱形总目 鲱形总目包括海鲢目(Elopiformes)、鼠鱚目(Gonorhynchiformes)、鲱形目(Clupeiformes)、鲑形目(Salmoniformes)、灯笼鱼目(Myctophiformes)和鲸口鱼目(Cetomimiformes)等6个目[4]。主要药用类群为鲱形目、鲑形目、灯笼鱼目。

鲱形目 鲱形目有4科330种,广泛分布于全世界各海域和某些淡水水域。我国产鲱科、鳀科、宝刀鱼科3科。鲱形目是当今世界渔业产量最高的一类鱼。鲱形目中产量最高的是秘鲁鳀(鳀科),居第二位的是远东拟沙丁鱼(鲱科)。 我国重要经济鱼类鳓、鲥、凤鲚等亦属于本目。主要药用种类有鲥鱼、鳓鱼、凤鲚。

①鲥鱼,亦称时鱼、三来鱼、三黎鱼,系溯河性鱼类。著名的经济鱼类。江南珍品,分布于东海、南海。性味甘、平,无毒;蒸食,肉味鲜美,亦入药用。功用:补虚劳,益睥肺,宜小儿及妇女产后食之。火烫伤:鲥鱼蒸后,以其流下之油,涂伤处甚效。

②鳓鱼,东海产量最多,渔期为5-7月,重要经济鱼类。肉质鲜嫩肥美,口味香醇、加工制成的咸鰳鱼为名特水产品。药用:开胃暖中、滋补壮身之功能。

③凤鲚,亦称黄鲚、凤尾鱼、子鲚、烤子鱼。凤鲚属于河口性洄游鱼类,平时栖息于浅海,每年春季,大量鱼类从海中洄游至江河口半咸淡水区域产卵,但决不上溯进入纯淡水区域。刚孵化不久的仔鱼就在江河口的深水处肥育,以后再回到海中。是长江、珠江、闽江等江河口的主要经济鱼类。凤鲚肉性味甘、咸、寒。归脾、胃、心三经。具有补气健脾、泻火解毒之功效。主治脾气虚损、呃逆、脘腹胀满、恶心欲吐、大便溏滞、消化不良、疮疖痈疽肿毒等。用法用量为100~200 g,煎汤内服(《中国药用动物志》)。

鲑形目 鲑形目我国现有鲑亚目、胡瓜鱼亚目、水珍鱼亚目、狗鱼亚目、后肛鱼亚目、巨口鱼亚目、星衫鱼亚目8亚目18科约91种,多为冷水性鱼类。栖息于淡水、海水中。有些是溯河洄游性鱼类,其中一半是深海鱼。

①鲑亚目,经济价值较高,多为洄游性经济鱼类。本亚目有2科,鲑科和茴鱼科。鲑科有大麻哈鱼、鳟鱼、鲑鱼、哲罗鱼、细鳞鱼、白鲑等属。大麻哈鱼的肉、肝、精巢和头均有药用价值,其肉有补虚劳、健脾胃、暖胃和中之功效,可以治疗水肿、消瘦、消化不良、膨闷胀饱、呕吐酸水、抽搐、肿疮等症;鱼肝可提制鱼肝油;精巢可提制鱼精蛋白和配制成多种鱼精蛋白制剂,适应治疗过量注射肝素所引起的反应,它对某些出血症(如上消化道急性出血、肺咳血等)也有明显的止血作用。鳟鱼肉质坚实,小刺少,味道鲜美。性味甘、温,归胃经,具有暖胃和中,止泻功效;主治反胃吐食,脾胃虚寒泄泻。用法用量为内服,煮食,100~200 g(《中华本草》)。鲑鱼又叫三文鱼,其肉质细嫩、颜色鲜艳、口感爽滑,近年来成了家庭餐桌上的美味佳肴。不仅如此,三文鱼还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三文鱼除了是高蛋白、低热量的健康食品外,还含有多种维生素以及钙、铁、锌、镁、磷等矿物质,并且还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在所有鱼类中,三文鱼所含的omega—3不饱和脂肪酸最多(每100 g三文鱼约含27 g)。营养学研究证明,omega—3不饱和脂肪酸能有效地降低高血压和心脏病的发病率,还对关节炎、乳腺癌等慢性病有益处,对胎儿和儿童的生长发育有促进作用。茴鱼科只有茴鱼一属。茴鱼肉质细嫩,味道鲜美,无土腥味,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食用价值;茴鱼的鱼肉更是一种高蛋白、高脂肪鱼类,其胆固醇含量几乎为零,况且它的肉里还含有丰富的氨基酸、不饱和脂肪酸、矿物质和维生素等,这些微量元素的含量均是其它鱼肉的数倍,对人体健康极为有利。

②胡瓜鱼亚目,因鲜鱼具黄瓜香味而得名,一般为小型鱼类,大多为名贵鱼类。本亚目有银鱼科、香鱼科、胡瓜鱼科。银鱼科常见有白肌银鱼、居氏银鱼、大银鱼、太湖新银鱼。其中白肌银鱼、居氏银鱼为海产,大银鱼海淡水均有。白肌银鱼是中国的特有物种,分布于东海、南海等海域;白肌银鱼体柔软无鳞,全身透明。居氏银鱼分布于福建、广东沿海。大银鱼主要分布于东海、黄海、渤海沿海及长江、淮河中下游河道和湖泊水库中,属河口性鱼类。银鱼个体小,营养丰富,肉质细腻,洁白鲜嫩,肉味鲜美,无鳞无刺,无骨无肠,无腥,含多种营养成分,人称“鱼参”。银鱼性味甘、平、无毒,入脾、胃,具有补嘘、健胃、益肺、止咳、利水之功效。适宜于体虚体肿、消化不良及患疳积水的小儿食用,尤其是肺结核患者食用佳品。香鱼科,香鱼为栖息于温、寒带水域之小型海水鱼类,分布范围很广,日本、朝鲜、中国都有分布。肉质细嫩,营养价值高,富含蛋白质、多种氨基酸及其他营养物质,并具备药用功能,是健身滋补佳品。它还能治疗痢疾病,此外对伤风、腹胀、肥胖等亦很有功效。胡瓜鱼科常见有胡瓜鱼、日本公鱼、池沼公鱼、毛鳞鱼。日本公鱼和池沼公鱼为淡水或咸淡水鱼类,胡瓜鱼和毛鳞鱼为栖居于沿海及河口的咸淡水鱼类,其营养价值较高,尤其是钙质丰富,特别适合正在长身体的少儿、骨质疏松症患者和老人食用,但是过敏体质的人要加以注意。

灯笼鱼目 本目有14~15科70余属400多种,我国有13科66种。

①多齿蛇鲻,狗母鱼科,别名狗棍、海鸟、丁鱼,分布于东海、南海,暖温性中下层鱼类,常栖息于水深20~100 m,性凶猛、游泳迅速。为我国沿海重要经济鱼类之一,肉含蛋白质16%、肽类、脂肪、多糖等,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药用部位为尾(焙干)、肉。鱼尾咸寒具有清热消炎,用于扁桃腺炎。鱼肉,甘平,健脾补肾、固涩缩尿、保肾固精作用,用于小儿麻痹后遗症、遗尿、夜尿多,有健脾益气、消食导滞之功效,主治脾虚、泄泻、消化不良、小儿疳积及贫血诸症等。药效相似的品种还有:花斑蛇鲻、长蛇鲻、长条蛇鲻。

②大头狗母鱼,狗鱼科,别名公奎鱼、奎龙鱼、沙狗棍、短吻花杆狗母鱼等,分布于中国东海、南海等各温带、热带的浅海沙底海域。我国经济鱼类之一。肉厚实,营养丰富,可鲜销或盐腌。以鱼尾入药,味辛、咸,寒。归肺经,清热解毒。治咽喉肿痛。适量外用,吹入喉内(《中国药用动物志》)。

2.3.1.3 鳗鲡总目 本总目分3个目,鳗鲡目(Anguilliformes)、囊咽鱼目(Saccopharyngiformes)及背棘鱼目(Notacanthiformes)[4]。我国现知仅产鳗鲡目。鳗鲡目包括2亚目19科147属约600种,我国有1亚目12科47属110多种。大多数种类海产,仅极少数种类进入淡水河流中。鳗鲡肉味鲜美,为名贵的经济鱼类,主要药用种类为日本鳗鲡。

日本鳗鲡,肉细嫩,味鲜美,含有丰富的脂肪和蛋白质,营养价值很高,可清蒸、清炖作为滋补食品,也可加工成罐头制品和烤鳗。其肉、骨、血、鳔都可入药。

鳗鲡味甘、性平,入肝、肾、脾经,具有补虚、养血、祛湿、抗痨等功效,适用于久病羸弱、五脏虚损、贫血、肺结核、妇女崩溃带下、小儿疳积、小儿蛔虫以及痔疮和脱肛病人食用。但患有慢性疾患和水产品过敏史的人、病后脾肾虚弱、痰多泄泻者忌食。鳗鱼忌与醋、白果同食。

2.3.1.4 鲤形总目 鲤形总目主要分布于淡水,包括鲤形目(Cypriniformes)和鲇形目(Siluriformes)[4]。鲤形目均为淡水鱼类,全世界共有3 000种。包括3个亚目:鲤亚目(Cyprinoidei)、脂鲤亚目(Characoidei)、电鳗亚目(Gymnotoidei)[4]。我国只有鲤亚目。鲇形目多数为分布广泛的淡水鱼类。全世界有30余科1 000余种,我国产11科约90种,其中海鲇科中华海鲇、硬头海鲇,鳗鲇科的鳗鲇产于我国东海和南海。

①海鲇科 约14属120种以上,我国台湾纪录有1属3种。中华海鲇为南海一般的经济鱼类之一,每百克肉含蛋白质 17.2 g、脂肪 2.7 g,由于肉质欠佳,一般多加工成咸干品,但其卵特大,经济价值高。

②鳗鲇科 鳗鲇科的鳗鲇多产于我国东海、南海,此鱼一年四季皆常见,但以夏冬两季最为肥美可口。鳗鲇肉质爽脆,营养丰富,味道鲜美,少刺多肉,并具有清凉解暑、滋补强身的作用。

2.3.1.5 银汉鱼总目 本总目由3个目组成,即 鳉形目(Cyprinodontiformes)、银汉鱼目(Atheriniformes)、颌针鱼目(Beloniformes)[4]。其中银汉鱼目、颌针鱼目为暖温性近海小型鱼类,分布于热带及温带水域中。

银汉鱼目 银汉鱼目白氏银汉鱼、福氏银汉鱼,中国沿海均产,为暖水性近海小型鱼类杂食性,经济价值不大。

颌针鱼目 颌针鱼目大多是海洋鱼类,有颌针鱼亚目( Belonoidei )竹刀鱼科、颌针鱼科和飞鱼亚目 (Exocoetoidei )的鱵科 、针飞鱼科、飞鱼科,我国生活有飞鱼科和颌针鱼科2科,均生活于近岸海区,是集群性上层鱼类。

①飞鱼科 大多是热带和亚热带的浅海上层鱼类,喜集群,具趋光性,擅滑翔,可伸展胸鳍在海面停留十余秒钟,最长滑行距离达百米以上,常见而有经济价值的是尖头燕鳐鱼。

②颌针鱼科 我国沿海常见的是扁颌针鱼,活泼擅泳,为近海上层肉食性鱼类,肉味美。为海洋中常见肉食性鱼类。真燕鳐鱼,飞鱼科鱼类,别名鳐、燕鱼、燕子鱼、飞鱼,我国各海域均有分布,全鱼均入药。性味甘、酸、温。具有催产、止痛、解毒消肿之功效。用于催产、胃痛、痔疮。尖头燕鳐、花鳍燕鳐鱼等药效与之相似。

2.3.1.6 鲑鲈总目 鲑鲈总目(Parapercomorpha)分2个目,即鲑鲈目(Percopsiformes)和鳕形目(Gadiformes)[4]。我国仅产鳕形目大头鳕,产量较多,为我国北方海区经济鱼类之一,产于黄海和东海北部。鳕鱼含丰富蛋白质、维生素A、维生素D、钙、镁、硒等营养元素,鱼肉中含有丰富的镁元素,对心血管系统有很好的保护作用,有利于预防高血压、心肌梗死等心血管病。鱼肉活血祛瘀;鳔补血止血;骨治脚气;肝油敛疮清热消炎。主治跌打损伤、瘀伤、脚气、火伤、溃疡等。鳕鱼肝可用于提取鱼肝油(含油量20%~40%),富含维生素A、维生素D。鳕鱼肝油对结核杆菌有抑制作用,其不饱和酸的十万分之一浓度即能阻止细菌繁殖。肝油还可消灭传染性创伤中存在的细菌。鳕鱼肝油制成的药膏能迅速液化坏疽组织。鳕鱼胰腺含有大量的胰岛素,可以从1 kg胰腺中提取12 000 IU胰岛素,有较好的降血糖作用,用于治疗糖尿病。

2.3.1.7 鲈形总目 鲈形总目(Percomorpha),我国很多传统的重要经济鱼类均属于本总目,分10个目,金眼鲷目(Beryciformes)、海鲂目(Zeiformes)、月鱼目(Lampriformes)、刺鱼目(Gasterosteiformes)、 鲻形目(Mugiliformes)、合鳃目(Symbranchiformes)、 鲈形目(Perciformes)、鲉形目(Scorpaeniformes)、鲽形目(Pleuronectiformes)、鲀形目(Tetraodontiformes)[4]。

海鲂目 海鲂目均为海产,主要分布于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和南极。我国产4科8属10种,生活于深海,分布较广。常见种类海鲂,主要分布于太平洋西部,我国产于南海、东海与黄海。海鲂肉质好,营养价值丰富,含有丰富的镁元素,对心血管系统有很好的保护作用,有利于预防高血压、心肌梗死等心血管疾病。鱼肉除此之外,还具有滋阴养血,补气开胃等作用,适合老人和儿童常食。

刺鱼目 刺鱼目大多为海产鱼类,主要药用种类有烟管鱼、海龙、海马等。

①烟管鱼又称鸭嘴鱼、象鼻鱼,肉细嫩洁白,肉质优良,蛋白质含量高,烹调鲜食,其味香嫩鲜美。全鱼入药,有解毒利水之功,用于肾炎及食道癌等症。

②海龙有刁海龙、拟海龙、尖海龙、蓝海龙、低海龙、舒海龙。海龙味甘、咸,性温。归肝经、肾经。具温肾壮阳,散节消肿之功能。主治阳痿、遗精、不育、肾虚作喘、癥瘕积聚、瘰疬瘿瘤、跌打损伤、痈肿疔疮。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9 g;外用,研末,1.5~3 g,适量,掺敷。药材基源为海龙科动物刁海龙、拟海龙、尖海龙、蓝海龙、低海龙、舒海龙的全体或除去皮膜及内脏的全体。

③海马,我国有冠海马、棘海马、大海马、斑海马、克氏海马及日本海马6种,是经济价值较高的名贵中药,素有“南方人参”之称;具有壮身补肾,强心催生、法痰散结、舒筋活络、消炎退烧止痛、镇静安神、去痛止血、止咳平喘等药用功能之效。特别是对于治疗神经系统的疾病更为有效,自古以来备受人们的青睐。入药部位为线纹海马、刺海马、大海马,三斑海马或小海马(海沮) 的干燥体。

鲻形目 鲻形目包括鲻科、魣科和马鲅科3科21属约145种。我国鲻科有5属28 种,以东、南海域种类为多。主要药用种类为鲻鱼、梭鱼等。

①鲻鱼,鲻鱼属鲻科又称乌支、乌头、乌鲻,优质经济鱼类,肉细嫩,味鲜美,多供鲜食,食法与梭鱼类似。鱼卵可制做鱼子酱。鱼肉性味甘平,对于消化不良、小儿疳积、贫血等病症有一定辅助疗效。

②梭鱼,梭鱼即鮻鱼,属于鲻形目的鲻科,又称犬鱼、尖头西,分布于印度洋和太平洋西部沿海,我国仅产于南海和东海,喜栖息于江河口和海湾内,亦进入淡水,为近海鱼类。梭鱼具有丰富的营养成份,肉质鲜嫩,美味可口,蛋白含量很高,是高级宴席上的佳肴。梭鱼含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对血液循环有利,是心血管病人的良好食物。具有保护心脏,保护心肌细胞,预防或是缓解心悸、心率失常等疗效。

合鳃目 合鳃目我国只产1种黄鳝,为淡水鱼类。黄鳝肉味鲜美、经济价值高,既能入药,也可食用。

鲈形目 鲈形目有150科1 367属7 800种,是世界上鱼类中种类最多的1目,我国产的鲈形目鱼类共分91科约1 031种,多数海产,一般分布在温热带海区,很多是经济鱼类,也是我国重要的海产食用鱼。主要药用种类有鲈鱼、小黄鱼、大黄鱼、鮸鱼、黑鲷、银鲳、带鱼、鲐鱼等。

①鲈鱼 鲈鱼属鮨科,又称花鲈、寨花、鲈板、四肋鱼等,俗称鲈鲛,我国沿海及通海的淡水水体中均产之,黄海、渤海较多,为常见的经济鱼类之一。鲈鱼肉质白嫩、清香,没有腥味,肉为蒜瓣形,最宜清蒸、红烧或炖汤。肉质坚实洁白,营养价值高,口味鲜美。鲈鱼味甘、性平。归肝、脾、肾经。益脾胃,补肝肾。主治脾虚泻痢、消化不良、疳积、百日咳、水肿、筋骨萎弱、胎动不安、疮疡久治不愈。用法用量为内服,煮食,60~240 g,或作鲙食。但多食发痃癖及疮肿,且不可与乳酪同食(《嘉祜本草》)。

②小黄鱼 小黄鱼属石首鱼科,俗名小黄瓜、厚鳞仔、黄花鱼、大眼、花鱼、古鱼等。主要分布在我国渤海、黄海和东海,为近海底层结群性洄游鱼类。小黄鱼肉嫩且多,肉呈蒜瓣状,刺少,味鲜美,是优质食用鱼,也是婴幼儿及病后体虚者的滋补和食疗佳品。小黄鱼的肝性味甘、咸,平。归肝、肾二经。功效补益肝肾,养肝明目。主治:肝肾不足、眩晕耳鸣、两目干涩、视物昏花,腰腿酸楚、男子阳痿、女子不孕。用本品补益肝肾,治肝血虚,视物昏花,或雀盲。用法用量为内服:煎汤,1~3 g,或提炼鱼肝油用。小黄鱼含有丰富的微量元素硒,能清除人体代谢产生的自由基,能延缓衰老,并对各种癌症有防治功效。小黄鱼一般人群均可食用,尤适宜贫血、失眠、头晕、食欲不振及妇女产后体虚者,但小黄鱼是发物,哮喘病人和过敏体质的人应慎食。小黄鱼不能与中药荆芥同食,不宜与荞麦同食(《中国药用动物志》)。

③大黄鱼 大黄鱼属石首鱼科,又名黄鱼、大王鱼、大鲜、大黄花鱼、红瓜、金龙、黄金龙、桂花黄鱼、大仲、红口、石首鱼、石头鱼、黄瓜鱼等。为传统“四大海产”(大黄鱼、小黄鱼、带鱼、乌贼)之一。分布于我国南海、东海和黄海南部,属于亚热带性鱼类,生活在近海60 m以内沿岸浅海的中上层。是我国主要海产经济鱼类。黄鱼的肉质鲜嫩,适合清蒸,如果用油煎的话,油量需多一些,以免将黄鱼肉煎散,煎的时间也不宜过长,烧黄鱼时,揭去头皮,就可除去异味。大黄鱼味甘咸、性平,入肝、肾二经,中医认为,黄鱼有和胃止血、益肾补虚、健脾开胃、安神止痢、益气填精之功效。对贫血、失眠、头晕、食欲不振及妇女产后体虚有良好疗效。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其耳石有清热去瘀、通淋利尿的作用;膘有润肺健脾、补气止血作用;胆有清热解毒功能;鱼鳔可干制成名贵食品“鱼肚”,又可制“黄鱼胶”。大黄鱼肝脏含维生素A,为制鱼肝油的好原料。

④黑鲷 黑鲷属鲷科,俗称海鲋、青鳞加吉、青郎、乌颊、黑毛、乌翅、黑加吉、黑立等。分布于北太平洋西部,我国沿海均产之,以黄、渤海产量较多。黑鲷肉质坚实,性平、味甘,具清热除火、通乳生乳、益肝、补肾之功效。黑鲷鱼,有补脾利水,去瘀生新、清热祛风、补肝肾等功能。另黑鲷鱼与生姜、红枣煮食对治疗肺结核有辅助作用。黑鲷鱼与红糖炖服可治肾炎。产妇食清蒸黑鲷鱼可催乳补血。但,痰湿体质,阳虚体质和痛风病人不适宜食用。煎焦了的黑鲷鱼不能吃。因鱼煎焦后会产生较多的苯并芘,它是一种强致癌物质,其毒性超过黄曲霉素。另外,鱼肉中的蛋白质含量丰富,如果鱼肉烧焦了,高分子蛋白质就会裂变成低分子的氨基酸,并可形成致突变化学物质。

⑤银鲳 银鲳属鲳科,地方名白鲳、鲳鱼、镜鱼、枫树叶等。银鲳分布于印度洋和太平洋西部,我国沿海均产之,东海与南海较多。东海银鲳,春季从台湾海域北部北上到东海北部,秋后南下进行越冬洄游。银鲳是名贵的海产鱼类,产量较大,经济价值很高。银鲳几乎全身都是肉,骨刺少、肉味鲜美,已经成为上等海产珍品,尤其适于老年人和儿童食用。加工制品有罐头、咸干、糟鱼及鲳鱼鲞等。对于消化不良、贫血、筋骨酸痛等病症有辅助疗效。

⑥带鱼 带鱼属带鱼科,又叫刀鱼、牙带鱼。带鱼我国沿海均产之,分为南、北两大类,北方带鱼个体较南方带鱼大,它们在黄海南部越冬,春天游向渤海,形成春季鱼汛,秋天结群返回越冬地形成秋季鱼汛。南方带鱼每年沿东海西部边缘随季节不同作南北向移动,春季向北作生殖洄游,冬季向南作越冬洄游。带鱼是我国沿海产量最高一种经济鱼类,带鱼肉嫩体肥、味道鲜美,只有中间一条大骨,无其他细刺,食用方便,是人们比较喜欢食用一种海洋鱼类,具有很高营养价值,对病后体虚、产后乳汁不足和外伤出血等症具有一定益作用。带鱼的脂肪含量高于一般鱼类,且多为不饱和脂肪酸,这种脂肪酸的碳链较长,具有降低胆固醇的作用。带鱼全身的鳞和银白色油脂层中还含有一种抗癌成分6-硫代鸟嘌呤,对辅助治疗白血病、胃癌、淋巴肿瘤等有益。带鱼含有丰富的镁元素,对心血管系统有很好的保护作用,有利于预防高血压、心肌梗塞等心血管疾病。常吃带鱼还有养肝补血、泽肤养发健美的功效。经常食用带鱼,具有补益五脏的功效。中医认为它能和中开胃、暖胃补虚,还有润泽肌肤、美容功效,不过患有疮、疥的人还是少食为宜。带鱼性温、味甘、咸;归肝、脾经。有补脾、益气、暖胃、养肝、泽肤、补气、养血、补虚、解毒、止血、健美的作用。主治病后体虚、产后乳汁不足、疮疖痈肿、外伤出血。

⑦鲐鱼 鲐鱼属鲭科,又名青花鱼、油胴鱼、鲭鱼、花池鱼、花巴、花鳀、青占、花鲱、巴浪、鲐鲅鱼。为海洋洄游性上层鱼类,分布于北太平洋西部,可分为两个地方种群。一在日本海,一在黄海和东海,为北太平洋西部主要经济鱼类之一。也是我国重要的中上层经济鱼类之一。此种鱼类分布广、生长快、产量高。肉质坚实,除鲜食外还可腌制和做罐头,其肝可提炼鱼肝油。鲐鱼鱼肉入药,性味甘平,有滋补强壮之功,用于治疗慢性胃肠道疾病、肺痨损伤、神经衰弱等(《中国药用动物志》)。注意:鲐鱼一定要吃新鲜的,一经隔潮(死亡时间超过2天),鱼体内会产生过量组织胺,能引起食物中毒,中毒症状:食后30 min到3 h内,颜面及上半身潮红,出现酒醉反应,心悸、头痛或出现荨麻疹,但体温正常,无泻下、腹痛表现。

⑧蓝点马鲛 蓝点马鲛属鲅科,地方名:鲅鱼、条燕、板鲅、竹鲛、尖头马加、马鲛、青箭。分布于北太平洋西部,中国东海、黄海、渤海均产之。属暖水性中上层鱼类,生长迅速,为北方海区经济鱼之一。其肉质细腻、味道鲜美、营养丰富,除鲜食外,还可加工制做罐头或咸干品。性味甘、咸,平。归肺经。主治肺虚体弱之咳喘。具补气平喘功之效。用法用量为内服,蓝点马鲛的干燥鳃煎汤,5~10 g(《中国药用动物志》)。另外鲅鱼还具有提神和防衰老等食疗功能,常食对治疗贫血、早衰、营养不良、产后虚弱和神经衰弱等症会有一定辅助疗效。

⑨石斑鱼 石斑鱼是鮨科石斑鱼亚科里的各属鱼类。石斑鱼为暖水性的大中型海产鱼类。其营养丰富,石斑鱼蛋白质的含量高,而脂肪含量低,除含人体代谢所必须的氨基酸外,还富含多种无机盐和铁、钙、磷以及各种维生素。鱼皮胶质的营养成分,对增强上皮组织的完整生长和促进胶原细胞的合成有重要作用,被称为美容护肤之鱼,尤其适合妇女产后食用。

鲉形目 鲉形目有7亚目21科273属约1 164种。我国有7亚目15科110余种。鲉形目在我国经济价值较大的种类有黑鲉、褐菖鲉、短鳍红娘鱼、绿鳍鱼、大泷六线鱼和鲬等。主要药用种类:日本鬼鲉、短头鮣。

①日本鬼鲉 日本鬼鲉亦作鬼鲉,为毒鲉科鬼鲉属的其中一种鱼类,俗名老虎鱼或石头鱼。分布日本至南中国海,台湾西南部及澎湖有分布。鱼头、鱼脑含卵磷脂,有健脑补脑作用。鱼肉含蛋白质。鱼皮含B族维生素和氨基酸肉,质细致美味。肉白色,味道鲜美,宜清蒸、煮汤。鱼泡含胶质,有止血养胃的功效。被使用于中药材。鬼鲉肉性甘、咸、平。入肝、肾二经。具有滋补肝肾之功效;主治肾虚腰痛,慢性肝炎。用法用量为内服:煎汤适量 (《中国药用动物志》) 。

②短头鮣 短头鮣为鮣科的一种,分布我国东海、南海。性味甘、咸、寒。归肺、胃二经。清肺养阴、益胃生津之功效。用于肺热阴虚引起的燥咳或劳嗽咯血、热病伤津、舌干口渴、食欲不振。用法用量为内服:煎汤,100~200 g(《中国药用动物志》)。

鲽形目 鲽形目 约600种,卵圆形扁平鱼类的统称,有3亚目9科约118属538种。中国产3亚目8科50属134种,多为海产,有少数种类,在我国如华鲆、江鲽、窄体舌鳎、褐斑三线舌鳎等可进入江河淡水区生活。主要药用种类有褐牙鲆、短吻舌鰨等

①褐牙鲆 褐牙鲆为牙鲆科的一种,又称牙鲆、比目鱼、鱼左口等,海洋名贵经济鱼类,我国黄渤海产量较多,褐牙鲆肉质细白鲜嫩,含蛋白质、糖类、脂肪等,富含牛磺酸171 mg/100 g肉,可鲜食,也可加工制作罐头或咸干品。此外,褐牙鲆还是药用鱼类,性味甘平,其肉有消炎解毒、健脾、益气等功效,用于急性胃炎、食鲀鱼中毒等,其肝可提取鱼肝油。药效相似的有马来斑鲆、少牙斑鲆、斑鲆。

②短吻舌鰨 为舌鳎科的一种,又称牛舌、海秃、细鳞、狗舌、鳎沙、鞋底鱼。分布于黄海、渤海、东海海洋名贵经济鱼类。肉质较好,肉质细腻味美,尤以夏汛所捕的鱼最为肥美,食之鲜肥而不腻。红烧舌鳎鱼是有名的菜肴之一。亦可鲜食。除鲜食外还可加工成咸干品。

鲀形目 鲀形目有4亚目11科92属320余种,中国产11科52属106种。大多为海洋鱼类,只有少数生活在淡水中,或在一定季节进入江河。不少种类为有毒鱼类,其内脏含有一种天然毒素,称为河鲀毒素,以卵巢和肝脏所含毒素最强,人畜误食后引起中毒甚至死亡,其中尤以东方鲀属毒性最甚。但是河鲀毒素可作止血、止痛、解痉的药物。主要药用种类有绿鳍马面魨、条纹东方鲀、暗色(纹)东方魨、虫纹东方魨。

①绿鳍马面魨 绿鳍马面鲀为革鲀科马面鲀属的鱼类,俗名橡皮鱼、剥皮鱼、猪鱼、皮匠鱼。分布于朝鲜、日本、印度洋非洲东岸以及中国东海、黄海、上海地区长江口等海域,属于外海近底层鱼类。绿鳍马面鲀为我国重要的海产经济鱼类之一,其年产量仅次于带鱼。可供鲜食或加工成鱼干,营养价值甚高,肝可制肝油。味甘、性平。归肝、脾、胃经。有健胃消食、清热解毒、止血养阴之功效。主治胃病、慢性胃炎、消化道溃疡、出血、乳腺炎等。

②条纹东方鲀 为鲀科鱼类,俗名黄鳍东方鲀、花艇巴、花腊头、黄天霸、青朗鸡、乖枪鱼、鸡抱鱼、红目乖等。分布于太平洋西部沿海及江河口。洄游性鱼类,我国沿海及各大河流都有产出。栖息于沿岸较深海域。肉鲜美,富脂肪, 蛋白质含量很高。肝脏、生殖腺和血液有剧毒,食用时须特别慎重,一般以腌制后食用较安全,其毒性可提取用于医治神经痛、痉挛等病。

③暗色(纹)东方魨 为鲀科鱼类,又名河鲀、吹肚鱼、气泡鱼、腊头棒子。为暖温带及热带近海底层鱼类,栖息于海洋的中、下层,有少数种类进入淡水江河中,河鲀在我国资源甚为丰富,为沿海及江河中下游的主要渔业对象之一。河鲀肌肉洁白如霜,肉味腴美,鲜嫩可口,含蛋白质甚高,营养丰富。还有降低血压,治腰腿酸软,恢复精力等功能。但是河鲀毒性极大,如烹调不当,食后往往中毒,甚至危及性命。河鲀的毒素主要分布于卵巢和肝脏,其次是肾脏、血液、眼睛、鳃和皮肤,而精巢和肌肉是无毒的。河鲀的毒素虽毒却是无价之宝,用极小剂量即可止痛,若制成强镇痛剂,对癌症病人止痛常有奇效。它对皮肤痒、痒疹、疥疹、皮肤炎、气喘、百日咳、胃痉挛、破伤风痉挛、遗尿、阳萎等疾病,均有显著疗效。除鲀毒素外,利用它的皮肤提炼的止血粉,对大出血亦有特效。用河鲀鱼籽同蜈蚣烧焦研末,调麻油后可搽治疥癣虫疮。用卵或肝焙干研末,调和麻油,外涂患处能治疮疖、无名肿毒、颈淋巴结核、乳腺癌。在医药工业上,常利用它的精巢提炼鱼精蛋白、精氨酸和鱼素。它的卵巢、血液、内脏等,可提炼河鲀毒素。肝可提制甘油。胆可提制牛磺酸。皮可制成胶片。总之,河鲀全身几乎无一废物,关键在于人类如何利用。。

④虫纹东方魨 虫纹东方鲀为鲀科东方鲀属的鱼类,俗名面艇巴、气鼓子、鸡抱、蜡头。分布于太平洋西部。我国沿海均产之。肉质鲜嫩味美,可鲜食,亦可加工咸干品和罐头食品。有剧毒,经严格去毒处理后方可食用,但限制食用。毒素有药用价值。血液和内脏毒性较小,经加工处理后肉可食用。

2.3.1.8 蟾鱼总目 蟾鱼总目(Batrachoidomorpha)共有4个目,我国产3个目,即海蛾鱼目(Pegasiformes)、喉盘鱼目(Gobiesociformes)和鮟鱇目(anglerfishes)[4]。喉盘鱼目现知我国仅产于台湾。

海蛾鱼目 海蛾鱼目仅1科1属5种。我国有1属3种,产南海到台湾海峡。常见种有海蛾鱼,本目鱼类数量少,无经济价值,但海蛾鱼晒干可作药用,治小儿麻疹,甲状腺肿瘤。具有化痰止咳、消瘿散结、止泻之功效 主治小儿气管炎、咳嗽、甲状腺肿大、麻疹、麻疹后腹泻等症。

鮟鱇目 鮟鱇目,包括3亚目16科约64属265种。分布于三大洋热带及温带海区。我国东南沿海的福建等地鮟鱇鱼也被作为食用鱼类,鮟鱇鱼肉质紧密如同龙虾般,结实不松散,纤维弹性十足,鲜美更胜一般鱼肉,胶原蛋白十分丰富,鮟鱇鱼肝更有海底鹅肝之称,据称有清热解毒的美肤功能,胆汁冲服可治疗胃炎和胃酸过多等病。

参考文献:

[1]

张建民.张春玲.海洋药用鱼类资源的开发与利用[J].资源开发与市场,2008,24(11):1002-1004

[2] 王长云.邵长伦.傅秀梅,等.中国海洋药物资源及其药用研究调查[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39(04):669-675

[3] 管华诗,王曙光.中华海洋本草[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226-390

[4] 李明德.鱼类分类学(第2版)[M].北京:海洋出版社,2011:118-268

猜你喜欢
药用价值医疗保健
蜗牛
目前我国居民医疗保健消费的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中草药染色在现代服装中的研究与设想
梅片树药用价值与栽培技术探析
高红外辐射陶瓷材料的应用及发展趋势分析
药食同源植物紫背天葵周年设施栽培技术
橄榄药用价值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