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欣康胶囊对缺血性中风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2014-10-27 10:24李秀英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14年1期
关键词:恢复期

李秀英

摘要:目的 观察脑欣康胶囊治疗缺血性中风恢复期临床疗效。 方法 选择107例缺血性脑中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56例用脑欣康胶囊结合西药治疗,对照组51例用血塞通片治疗,比较2组对血流动力学改善情况。 结果 治疗后2组血液动力学指标均明显改善,但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改善更加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脑欣康胶囊对缺血性中风病有较好的疗效。

关键词: 脑欣康胶囊;缺血性中风;恢复期

中图分类号: R255.2 文献标志码 :B

文章编号 :1007-2349(2014)01-0031-02

脑中风是神经系统常见病和多发病,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的特点,其中缺血性脑中风的发病率为出血性的3倍。缺血性中风又称脑卒中,是由于阴阳失衡,气血逆乱上犯于脑所引起的以突然昏仆、不醒人事、口舌歪斜、半身不遂、或不经昏仆,仅以半身不遂,言语不利,口舌歪斜,偏身麻木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病证[1]。本文通过对56例缺血性中风恢复期患者进行口服脑欣康胶囊进行治疗,观察该药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1年1月—2012年12月本院神经内科门诊收治的107例中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56例,其中男35例,女33例;年龄42~78岁,平均年龄(60.10±8.46)岁;病程67~197 d,平均病程(128.14±36.01)d。对照组51例,其中男32例,女29例,年龄38~76岁,平均年龄(59.41±9.36)岁;病程75~174 d,平均病程(116.29±29.32)d。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梗死部位及病程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全部纳入病例符合1995年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会议拟定的缺血性脑血管疾病诊断标准[2]和“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3]制定的气虚血瘀痰阻脉络证标准。

1.3 治疗方法 107例患者病情稳定后,治疗组给予口服脑欣康胶囊(河南复生药业有限公司,批号:20050308)0.4 g;对照组给予血塞通片,均每日3次,每次4粒,饭后30 min 温开水吞服,28 d为1个疗程。28 d后复查2组血流动力学指标。

1.4 统计学分析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如表1所示,治疗后2组血液动力学指标均明显改善,但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改善更加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缺血性脑卒中又称脑梗死,患者因动脉粥样硬化、局部血液循环障碍,脑组织发生缺血、缺氧性软化、坏死,其发病率、死亡率和致残率均较高。脑梗死好发于 50 岁以上的中老年人群,常伴有动脉粥样硬化、高脂血症、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基础性疾病,有吸烟、饮酒等不良嗜好者发生率较高。近年来随着生活压力的增加,脑梗死的发生人群有年轻化的趋势。患者在脑梗死发作前常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史,前驱症状为头痛、头晕、眩晕、短暂性肢体麻木等。

中医学将脑梗死归纳为“中风”、“偏枯”、“半身不遂”之范畴,将其列为“风、痨、臌、膈”等四大疑难病之首,其病机是本虚标实之证。气血亏虚、肝肾不足为本,气滞血瘀、瘀阻脑络为标,治则宜活血通络、行气化瘀为法,活血化瘀有利于消除痰饮,故活血化瘀在临床治疗方面占据着重要的地位[5]。

脑欣康胶囊内的君药为黄芪,臣药为三七、川芎,君臣互补,可以补气升阳、益卫固表、活血行气;胆南星为佐药,可以化痰通络、清热熄风;签草为使药,可以祛风湿,通活经络;诸药合用,具有明显的益气活血化痰的效果,主要功效为活血化瘀通络,符合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的治疗要求。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2组血液动力学指标均明显改善,但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改善更加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脑欣康胶囊能够改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改善患者血液循环,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田德禄.中医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269.

摘要:目的 观察脑欣康胶囊治疗缺血性中风恢复期临床疗效。 方法 选择107例缺血性脑中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56例用脑欣康胶囊结合西药治疗,对照组51例用血塞通片治疗,比较2组对血流动力学改善情况。 结果 治疗后2组血液动力学指标均明显改善,但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改善更加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脑欣康胶囊对缺血性中风病有较好的疗效。

关键词: 脑欣康胶囊;缺血性中风;恢复期

中图分类号: R255.2 文献标志码 :B

文章编号 :1007-2349(2014)01-0031-02

脑中风是神经系统常见病和多发病,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的特点,其中缺血性脑中风的发病率为出血性的3倍。缺血性中风又称脑卒中,是由于阴阳失衡,气血逆乱上犯于脑所引起的以突然昏仆、不醒人事、口舌歪斜、半身不遂、或不经昏仆,仅以半身不遂,言语不利,口舌歪斜,偏身麻木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病证[1]。本文通过对56例缺血性中风恢复期患者进行口服脑欣康胶囊进行治疗,观察该药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1年1月—2012年12月本院神经内科门诊收治的107例中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56例,其中男35例,女33例;年龄42~78岁,平均年龄(60.10±8.46)岁;病程67~197 d,平均病程(128.14±36.01)d。对照组51例,其中男32例,女29例,年龄38~76岁,平均年龄(59.41±9.36)岁;病程75~174 d,平均病程(116.29±29.32)d。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梗死部位及病程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全部纳入病例符合1995年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会议拟定的缺血性脑血管疾病诊断标准[2]和“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3]制定的气虚血瘀痰阻脉络证标准。

1.3 治疗方法 107例患者病情稳定后,治疗组给予口服脑欣康胶囊(河南复生药业有限公司,批号:20050308)0.4 g;对照组给予血塞通片,均每日3次,每次4粒,饭后30 min 温开水吞服,28 d为1个疗程。28 d后复查2组血流动力学指标。

1.4 统计学分析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如表1所示,治疗后2组血液动力学指标均明显改善,但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改善更加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缺血性脑卒中又称脑梗死,患者因动脉粥样硬化、局部血液循环障碍,脑组织发生缺血、缺氧性软化、坏死,其发病率、死亡率和致残率均较高。脑梗死好发于 50 岁以上的中老年人群,常伴有动脉粥样硬化、高脂血症、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基础性疾病,有吸烟、饮酒等不良嗜好者发生率较高。近年来随着生活压力的增加,脑梗死的发生人群有年轻化的趋势。患者在脑梗死发作前常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史,前驱症状为头痛、头晕、眩晕、短暂性肢体麻木等。

中医学将脑梗死归纳为“中风”、“偏枯”、“半身不遂”之范畴,将其列为“风、痨、臌、膈”等四大疑难病之首,其病机是本虚标实之证。气血亏虚、肝肾不足为本,气滞血瘀、瘀阻脑络为标,治则宜活血通络、行气化瘀为法,活血化瘀有利于消除痰饮,故活血化瘀在临床治疗方面占据着重要的地位[5]。

脑欣康胶囊内的君药为黄芪,臣药为三七、川芎,君臣互补,可以补气升阳、益卫固表、活血行气;胆南星为佐药,可以化痰通络、清热熄风;签草为使药,可以祛风湿,通活经络;诸药合用,具有明显的益气活血化痰的效果,主要功效为活血化瘀通络,符合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的治疗要求。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2组血液动力学指标均明显改善,但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改善更加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脑欣康胶囊能够改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改善患者血液循环,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田德禄.中医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269.

摘要:目的 观察脑欣康胶囊治疗缺血性中风恢复期临床疗效。 方法 选择107例缺血性脑中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56例用脑欣康胶囊结合西药治疗,对照组51例用血塞通片治疗,比较2组对血流动力学改善情况。 结果 治疗后2组血液动力学指标均明显改善,但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改善更加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脑欣康胶囊对缺血性中风病有较好的疗效。

关键词: 脑欣康胶囊;缺血性中风;恢复期

中图分类号: R255.2 文献标志码 :B

文章编号 :1007-2349(2014)01-0031-02

脑中风是神经系统常见病和多发病,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的特点,其中缺血性脑中风的发病率为出血性的3倍。缺血性中风又称脑卒中,是由于阴阳失衡,气血逆乱上犯于脑所引起的以突然昏仆、不醒人事、口舌歪斜、半身不遂、或不经昏仆,仅以半身不遂,言语不利,口舌歪斜,偏身麻木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病证[1]。本文通过对56例缺血性中风恢复期患者进行口服脑欣康胶囊进行治疗,观察该药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1年1月—2012年12月本院神经内科门诊收治的107例中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56例,其中男35例,女33例;年龄42~78岁,平均年龄(60.10±8.46)岁;病程67~197 d,平均病程(128.14±36.01)d。对照组51例,其中男32例,女29例,年龄38~76岁,平均年龄(59.41±9.36)岁;病程75~174 d,平均病程(116.29±29.32)d。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梗死部位及病程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全部纳入病例符合1995年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会议拟定的缺血性脑血管疾病诊断标准[2]和“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3]制定的气虚血瘀痰阻脉络证标准。

1.3 治疗方法 107例患者病情稳定后,治疗组给予口服脑欣康胶囊(河南复生药业有限公司,批号:20050308)0.4 g;对照组给予血塞通片,均每日3次,每次4粒,饭后30 min 温开水吞服,28 d为1个疗程。28 d后复查2组血流动力学指标。

1.4 统计学分析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如表1所示,治疗后2组血液动力学指标均明显改善,但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改善更加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缺血性脑卒中又称脑梗死,患者因动脉粥样硬化、局部血液循环障碍,脑组织发生缺血、缺氧性软化、坏死,其发病率、死亡率和致残率均较高。脑梗死好发于 50 岁以上的中老年人群,常伴有动脉粥样硬化、高脂血症、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基础性疾病,有吸烟、饮酒等不良嗜好者发生率较高。近年来随着生活压力的增加,脑梗死的发生人群有年轻化的趋势。患者在脑梗死发作前常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史,前驱症状为头痛、头晕、眩晕、短暂性肢体麻木等。

中医学将脑梗死归纳为“中风”、“偏枯”、“半身不遂”之范畴,将其列为“风、痨、臌、膈”等四大疑难病之首,其病机是本虚标实之证。气血亏虚、肝肾不足为本,气滞血瘀、瘀阻脑络为标,治则宜活血通络、行气化瘀为法,活血化瘀有利于消除痰饮,故活血化瘀在临床治疗方面占据着重要的地位[5]。

脑欣康胶囊内的君药为黄芪,臣药为三七、川芎,君臣互补,可以补气升阳、益卫固表、活血行气;胆南星为佐药,可以化痰通络、清热熄风;签草为使药,可以祛风湿,通活经络;诸药合用,具有明显的益气活血化痰的效果,主要功效为活血化瘀通络,符合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的治疗要求。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2组血液动力学指标均明显改善,但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改善更加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脑欣康胶囊能够改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改善患者血液循环,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田德禄.中医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269.

猜你喜欢
恢复期
老年心肌梗死患者恢复期生活质量与护理干预
自拟益气活血方联合西药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45例
中西医结合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恢复期患者的效果观察
补阳还五汤配合针刺治疗中风病恢复期的规范化研究
安全护理对于全身麻醉患者恢复期的应用效果
咪达唑仑与盐酸右美托咪定对子宫切除术患者全身麻醉恢复期影响
针灸联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临床效果观察
观察老年心肌梗死患者恢复期的护理干预效果
针药结合应用于脑血管疾病恢复期的效果分析
重复经颅磁刺激对脑卒中恢复期认知功能障碍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