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芝糖肽联合茵陈汤加减治疗老年急性黄疸性甲型肝炎30例临床观察

2014-10-27 02:06龙明照�A宋云娟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14年1期

龙明照�A宋云娟

摘要:目的 观察薄芝糖肽联合茵陈汤加减治疗老年急性黄疸性甲型肝炎的疗效,探讨治疗机制。 方法 随机分为A组30例,B组30 例,所有老年患者均口服茵陈汤加减,并给予维生素C、葡萄糖静脉滴注。同时B组给予薄芝糖肽注射液静脉滴注。疗程1个月,观察2组症状、体征的变化。 结果 治疗结束后2组的症状和体征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B组的好转率显著高于A组。 结论 薄芝糖肽联合茵陈汤加减具有较好的保肝降黄及改善免疫的疗效。

关键词: 薄芝糖肽;茵陈汤加减;老年黄疸性甲型肝炎

中图分类号: R512.6 文献标志码 :B

文章编号 :1007-2349(2014)01-0041-02

随着我国人口逐年老龄化,老年病毒性肝炎的患者呈逐年增加的趋势,其中黄疸性肝炎占老年病毒性肝炎70%以上,由于老年人肝糖原和维生素等代谢功能降低及肝脏再生、蛋白质合成等能力的减弱。导致肝脏免疫功能及解毒能力降低。为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笔者从2011年8月—2012年8月应用薄芝糖肽联合茵陈汤加减治疗老年病毒性肝炎30例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入选急性肝炎患者60例,均属于黄疸型,诊断符合2000年西安第十次全国病毒性肝炎会议标准[1],其中A组30 例,男17 例、女13例;年龄60~75岁,发病最短2周,最长4周。B组30 例,男16 例,女14例;年龄60~75岁;病程最短1周,最长5周。其年龄、性别、病程与治疗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排除糖尿病、乙、丙、丁、戊型肝炎、酒精性肝病、自身免疫性肝炎及药物性肝病等患者。

1.2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服用茵陈汤加减,茵陈15 g,垂盆草30 g,栀子10 g,虎杖20 g,香附10 g,茯苓10 g,茵陈、郁金各10 g,泽泻12 g,水煎服3次,每日1剂。A组,维生素C 2 mL加入5%葡萄糖250 mL静脉滴注治疗。B组薄芝糖肽4 mL加入5%葡萄糖250 mL静脉滴注治疗,30 d为1疗程。根据病情选择合理对症护理,如黄疸致皮肤瘙痒者,应注意皮肤清洁,睡前用温水擦洗皮肤,及时修剪指甲等。

1.3 疗效标准[2] (1)显效:疗程结束后临床症状、体征消失、血清总胆红素、ALT、AST 降至正常;(2)有效:疗程结束后临床症状、体征基本消失,血清总胆红素、ALT 降至正常;(3)无效:疗效结束后,临床症状、体征未消失或部分消失,血清总胆红素和ALT 未降至正常或未降。

1.4 观察指标 治疗前查肝功、心电图、腹部B 超等。治疗过程中每2周复查测定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含量,ALT和AST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

2 结果

2.1 2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比较 ALT 及AST含量均明显减少,2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

2.2 2组临床疗效比较 见表2。

3 讨论

中医认为:急性黄疸型甲型肝炎。因邪毒之疫由表及里,或湿热蕴阻于中焦,熏蒸肝胆,影响其疏泄功能,以致胆汁不循常道,外溢于肌肤,上注于肝窍,下流于膀胱,故为目黄、尿黄等。西医认为: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染的自限性急性肠道传染病,分黄疸型和无黄疸型,其发病机制可能是发病早期,由于HAV在肝细胞中大量复制及CD8+细胞、T 细胞杀伤作用共同造成肝细胞损害[3]。故西医保肝护肝治疗,中医采取辨证施治,茵陈汤加减治疗。现代药理学研究认为茵陈中有多种化学成分,具有有松驰胆道扩约肌、促进胆汁分泌、增加胆汁中胆酸和胆红素排出量等,具清热利湿、利胆退黄之功效[4]。在肝降酶方面垂盆草中有效成分它能显著降低小鼠血清ALT 和AST,并有明显的保护肝脏的作用[5]。综上,由于老年人各器官系统功能均处于生理性的退行性变化,单纯的抗感染治疗已经远远不够了,营养支持、免疫调节等治疗逐渐受到重视[7]。加用薄芝糖肽,现代分子生物学和免疫学研究表明,薄芝糖肽具有免疫调节作用,促使免疫细胞中DNA 的合成及细胞增殖,促进自然杀伤细胞(NKC)、LAK 细胞、Tc细[FL)][HJ2.2mm][SD1,1][FQ(13*2。175mm,X,DY-W][SQ+1mm][CD=175mm][FL(K8mm]胞激活,也促进并诱导白介素2(IL-2)、白介素3(IL-3)以及干扰素的产生,来加强和扩大免疫监视及免疫增强的作用。基础和临床研究表明,薄芝糖肽具有免疫调节、护肝解毒、等方面的作用[7]。本临床A组总有效率80%,B组总有效率93.3%,具有显著差异,由于目前研究病例数不多,观察时间周期不长,今后应拓展观察病例数量及指标,进一步从细胞、分子生物学水平深入研究,探索薄芝糖肽联合茵陈汤加减治疗老年急性黄疸性甲型肝炎的机制。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分会、肝病学分会.病毒性肝炎肪治方案[J].中华肝脏病杂志,2000,8(6):324.

[2]马生录,丁炳林,苏兴茹,等.甘利欣注射液辅佐治疗急性甲型黄疸型肝炎36例疗效观察[J].宁夏医学杂志,2003,25(1):52.

[3]林三仁.消化内科高级教程[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1:336 - 337.

[4]曹锦花.茵陈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沈阳药科大学学报,2013,30(6):489.

[5]潘金火,潘萍.垂盆草总黄酮的保肝降酶作用及其化学成分的鉴别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10,21(8):1933.

[6]杨昆,金志泽.90例老年呼吸道感染并营养不良患者不同肠外营养支持的疗效[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7):1660.

[7]孙仁山,陈晓红,李文维,等.薄芝糖肽的临床应用[J].时珍国医国药,2009,20(8):2101.endprint

摘要:目的 观察薄芝糖肽联合茵陈汤加减治疗老年急性黄疸性甲型肝炎的疗效,探讨治疗机制。 方法 随机分为A组30例,B组30 例,所有老年患者均口服茵陈汤加减,并给予维生素C、葡萄糖静脉滴注。同时B组给予薄芝糖肽注射液静脉滴注。疗程1个月,观察2组症状、体征的变化。 结果 治疗结束后2组的症状和体征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B组的好转率显著高于A组。 结论 薄芝糖肽联合茵陈汤加减具有较好的保肝降黄及改善免疫的疗效。

关键词: 薄芝糖肽;茵陈汤加减;老年黄疸性甲型肝炎

中图分类号: R512.6 文献标志码 :B

文章编号 :1007-2349(2014)01-0041-02

随着我国人口逐年老龄化,老年病毒性肝炎的患者呈逐年增加的趋势,其中黄疸性肝炎占老年病毒性肝炎70%以上,由于老年人肝糖原和维生素等代谢功能降低及肝脏再生、蛋白质合成等能力的减弱。导致肝脏免疫功能及解毒能力降低。为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笔者从2011年8月—2012年8月应用薄芝糖肽联合茵陈汤加减治疗老年病毒性肝炎30例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入选急性肝炎患者60例,均属于黄疸型,诊断符合2000年西安第十次全国病毒性肝炎会议标准[1],其中A组30 例,男17 例、女13例;年龄60~75岁,发病最短2周,最长4周。B组30 例,男16 例,女14例;年龄60~75岁;病程最短1周,最长5周。其年龄、性别、病程与治疗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排除糖尿病、乙、丙、丁、戊型肝炎、酒精性肝病、自身免疫性肝炎及药物性肝病等患者。

1.2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服用茵陈汤加减,茵陈15 g,垂盆草30 g,栀子10 g,虎杖20 g,香附10 g,茯苓10 g,茵陈、郁金各10 g,泽泻12 g,水煎服3次,每日1剂。A组,维生素C 2 mL加入5%葡萄糖250 mL静脉滴注治疗。B组薄芝糖肽4 mL加入5%葡萄糖250 mL静脉滴注治疗,30 d为1疗程。根据病情选择合理对症护理,如黄疸致皮肤瘙痒者,应注意皮肤清洁,睡前用温水擦洗皮肤,及时修剪指甲等。

1.3 疗效标准[2] (1)显效:疗程结束后临床症状、体征消失、血清总胆红素、ALT、AST 降至正常;(2)有效:疗程结束后临床症状、体征基本消失,血清总胆红素、ALT 降至正常;(3)无效:疗效结束后,临床症状、体征未消失或部分消失,血清总胆红素和ALT 未降至正常或未降。

1.4 观察指标 治疗前查肝功、心电图、腹部B 超等。治疗过程中每2周复查测定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含量,ALT和AST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

2 结果

2.1 2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比较 ALT 及AST含量均明显减少,2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

2.2 2组临床疗效比较 见表2。

3 讨论

中医认为:急性黄疸型甲型肝炎。因邪毒之疫由表及里,或湿热蕴阻于中焦,熏蒸肝胆,影响其疏泄功能,以致胆汁不循常道,外溢于肌肤,上注于肝窍,下流于膀胱,故为目黄、尿黄等。西医认为: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染的自限性急性肠道传染病,分黄疸型和无黄疸型,其发病机制可能是发病早期,由于HAV在肝细胞中大量复制及CD8+细胞、T 细胞杀伤作用共同造成肝细胞损害[3]。故西医保肝护肝治疗,中医采取辨证施治,茵陈汤加减治疗。现代药理学研究认为茵陈中有多种化学成分,具有有松驰胆道扩约肌、促进胆汁分泌、增加胆汁中胆酸和胆红素排出量等,具清热利湿、利胆退黄之功效[4]。在肝降酶方面垂盆草中有效成分它能显著降低小鼠血清ALT 和AST,并有明显的保护肝脏的作用[5]。综上,由于老年人各器官系统功能均处于生理性的退行性变化,单纯的抗感染治疗已经远远不够了,营养支持、免疫调节等治疗逐渐受到重视[7]。加用薄芝糖肽,现代分子生物学和免疫学研究表明,薄芝糖肽具有免疫调节作用,促使免疫细胞中DNA 的合成及细胞增殖,促进自然杀伤细胞(NKC)、LAK 细胞、Tc细[FL)][HJ2.2mm][SD1,1][FQ(13*2。175mm,X,DY-W][SQ+1mm][CD=175mm][FL(K8mm]胞激活,也促进并诱导白介素2(IL-2)、白介素3(IL-3)以及干扰素的产生,来加强和扩大免疫监视及免疫增强的作用。基础和临床研究表明,薄芝糖肽具有免疫调节、护肝解毒、等方面的作用[7]。本临床A组总有效率80%,B组总有效率93.3%,具有显著差异,由于目前研究病例数不多,观察时间周期不长,今后应拓展观察病例数量及指标,进一步从细胞、分子生物学水平深入研究,探索薄芝糖肽联合茵陈汤加减治疗老年急性黄疸性甲型肝炎的机制。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分会、肝病学分会.病毒性肝炎肪治方案[J].中华肝脏病杂志,2000,8(6):324.

[2]马生录,丁炳林,苏兴茹,等.甘利欣注射液辅佐治疗急性甲型黄疸型肝炎36例疗效观察[J].宁夏医学杂志,2003,25(1):52.

[3]林三仁.消化内科高级教程[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1:336 - 337.

[4]曹锦花.茵陈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沈阳药科大学学报,2013,30(6):489.

[5]潘金火,潘萍.垂盆草总黄酮的保肝降酶作用及其化学成分的鉴别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10,21(8):1933.

[6]杨昆,金志泽.90例老年呼吸道感染并营养不良患者不同肠外营养支持的疗效[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7):1660.

[7]孙仁山,陈晓红,李文维,等.薄芝糖肽的临床应用[J].时珍国医国药,2009,20(8):2101.endprint

摘要:目的 观察薄芝糖肽联合茵陈汤加减治疗老年急性黄疸性甲型肝炎的疗效,探讨治疗机制。 方法 随机分为A组30例,B组30 例,所有老年患者均口服茵陈汤加减,并给予维生素C、葡萄糖静脉滴注。同时B组给予薄芝糖肽注射液静脉滴注。疗程1个月,观察2组症状、体征的变化。 结果 治疗结束后2组的症状和体征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B组的好转率显著高于A组。 结论 薄芝糖肽联合茵陈汤加减具有较好的保肝降黄及改善免疫的疗效。

关键词: 薄芝糖肽;茵陈汤加减;老年黄疸性甲型肝炎

中图分类号: R512.6 文献标志码 :B

文章编号 :1007-2349(2014)01-0041-02

随着我国人口逐年老龄化,老年病毒性肝炎的患者呈逐年增加的趋势,其中黄疸性肝炎占老年病毒性肝炎70%以上,由于老年人肝糖原和维生素等代谢功能降低及肝脏再生、蛋白质合成等能力的减弱。导致肝脏免疫功能及解毒能力降低。为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笔者从2011年8月—2012年8月应用薄芝糖肽联合茵陈汤加减治疗老年病毒性肝炎30例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入选急性肝炎患者60例,均属于黄疸型,诊断符合2000年西安第十次全国病毒性肝炎会议标准[1],其中A组30 例,男17 例、女13例;年龄60~75岁,发病最短2周,最长4周。B组30 例,男16 例,女14例;年龄60~75岁;病程最短1周,最长5周。其年龄、性别、病程与治疗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排除糖尿病、乙、丙、丁、戊型肝炎、酒精性肝病、自身免疫性肝炎及药物性肝病等患者。

1.2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服用茵陈汤加减,茵陈15 g,垂盆草30 g,栀子10 g,虎杖20 g,香附10 g,茯苓10 g,茵陈、郁金各10 g,泽泻12 g,水煎服3次,每日1剂。A组,维生素C 2 mL加入5%葡萄糖250 mL静脉滴注治疗。B组薄芝糖肽4 mL加入5%葡萄糖250 mL静脉滴注治疗,30 d为1疗程。根据病情选择合理对症护理,如黄疸致皮肤瘙痒者,应注意皮肤清洁,睡前用温水擦洗皮肤,及时修剪指甲等。

1.3 疗效标准[2] (1)显效:疗程结束后临床症状、体征消失、血清总胆红素、ALT、AST 降至正常;(2)有效:疗程结束后临床症状、体征基本消失,血清总胆红素、ALT 降至正常;(3)无效:疗效结束后,临床症状、体征未消失或部分消失,血清总胆红素和ALT 未降至正常或未降。

1.4 观察指标 治疗前查肝功、心电图、腹部B 超等。治疗过程中每2周复查测定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含量,ALT和AST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

2 结果

2.1 2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比较 ALT 及AST含量均明显减少,2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

2.2 2组临床疗效比较 见表2。

3 讨论

中医认为:急性黄疸型甲型肝炎。因邪毒之疫由表及里,或湿热蕴阻于中焦,熏蒸肝胆,影响其疏泄功能,以致胆汁不循常道,外溢于肌肤,上注于肝窍,下流于膀胱,故为目黄、尿黄等。西医认为: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染的自限性急性肠道传染病,分黄疸型和无黄疸型,其发病机制可能是发病早期,由于HAV在肝细胞中大量复制及CD8+细胞、T 细胞杀伤作用共同造成肝细胞损害[3]。故西医保肝护肝治疗,中医采取辨证施治,茵陈汤加减治疗。现代药理学研究认为茵陈中有多种化学成分,具有有松驰胆道扩约肌、促进胆汁分泌、增加胆汁中胆酸和胆红素排出量等,具清热利湿、利胆退黄之功效[4]。在肝降酶方面垂盆草中有效成分它能显著降低小鼠血清ALT 和AST,并有明显的保护肝脏的作用[5]。综上,由于老年人各器官系统功能均处于生理性的退行性变化,单纯的抗感染治疗已经远远不够了,营养支持、免疫调节等治疗逐渐受到重视[7]。加用薄芝糖肽,现代分子生物学和免疫学研究表明,薄芝糖肽具有免疫调节作用,促使免疫细胞中DNA 的合成及细胞增殖,促进自然杀伤细胞(NKC)、LAK 细胞、Tc细[FL)][HJ2.2mm][SD1,1][FQ(13*2。175mm,X,DY-W][SQ+1mm][CD=175mm][FL(K8mm]胞激活,也促进并诱导白介素2(IL-2)、白介素3(IL-3)以及干扰素的产生,来加强和扩大免疫监视及免疫增强的作用。基础和临床研究表明,薄芝糖肽具有免疫调节、护肝解毒、等方面的作用[7]。本临床A组总有效率80%,B组总有效率93.3%,具有显著差异,由于目前研究病例数不多,观察时间周期不长,今后应拓展观察病例数量及指标,进一步从细胞、分子生物学水平深入研究,探索薄芝糖肽联合茵陈汤加减治疗老年急性黄疸性甲型肝炎的机制。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分会、肝病学分会.病毒性肝炎肪治方案[J].中华肝脏病杂志,2000,8(6):324.

[2]马生录,丁炳林,苏兴茹,等.甘利欣注射液辅佐治疗急性甲型黄疸型肝炎36例疗效观察[J].宁夏医学杂志,2003,25(1):52.

[3]林三仁.消化内科高级教程[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1:336 - 337.

[4]曹锦花.茵陈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沈阳药科大学学报,2013,30(6):489.

[5]潘金火,潘萍.垂盆草总黄酮的保肝降酶作用及其化学成分的鉴别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10,21(8):1933.

[6]杨昆,金志泽.90例老年呼吸道感染并营养不良患者不同肠外营养支持的疗效[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7):1660.

[7]孙仁山,陈晓红,李文维,等.薄芝糖肽的临床应用[J].时珍国医国药,2009,20(8):210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