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拟补肾固精方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40例疗效观察

2014-10-27 02:12吴燕等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14年1期
关键词:尿微量白蛋白糖尿病肾病

吴燕等

摘要:目的 观察自拟补肾固精方对早期糖尿病肾病的疗效。 方法 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40例,2组均采用胰岛素治疗作为常规治疗手段,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自拟补肾固精方,治疗1个月之后检查尿微量白蛋白。 结果 结果表明,治疗组显效14例,有效18例,总有效率80%。对照组显效10例,有效12例,总有效率55%。2组治疗后尿微量白蛋白均有下降,2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并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自拟补肾固精方能有效降低早期糖尿病肾病尿微量白蛋白,对于改善肾功能有积极作用。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自拟补肾固精方;尿微量白蛋白

中图分类号: R587.2 文献标志码 :B

文章编号 :1007-2349(2014)01-0049-02

糖尿病肾病(DN)即糖尿病肾小球硬化症,是指糖尿病本身病变引起的肾脏损害,是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微血管并发症,也是糖尿病一种特异性病变。临床上以糖尿病患者出现持续性微量白蛋白尿(即尿蛋白排泄率达20~200 ug/min或24 h尿蛋白排泄量30~300 mg或尿白蛋白肌酐比值30~300 mg/g),临床及实验室检查排除其他肾脏疾病或尿路疾病,临床上才可诊断为早期糖尿病肾病。早期糖尿病肾病在临床上无症状,表现可以只是微量白蛋白尿阳性,随着病变的进展可以表现出大量的蛋白尿、水肿、高血压及肾功能异常等糖尿病肾病中晚期症状,是糖尿病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对于早期糖尿病肾病采取合理的防治措施可有效降低该疾病所带来的危害。针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笔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于治疗组患者服用自拟补肾固精方,观察对尿微量白蛋白的影响,取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9月-2013年10月在本院就诊的住院和门诊的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80例,入选病例西医诊断均符合世界卫生组织(WHO)1999年2型糖尿病(T2DM)标准[1],糖尿病肾病分期属于Ⅲ期。排除急性肾炎、慢性肾炎、尿路感染、发热、心衰、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及肾毒性药物所致的蛋白尿。血糖稳定,无其他系统并发症。8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男19例,女21例;年龄(58.2±6.1)岁;糖尿病病程5~10 a;对照组40例,男22例,女18例;年龄(60.2±4.6)岁;糖尿病病程6~9 a。2组患者在年龄、性别、血压、血糖、血脂、血肌酐、尿素氮、尿微量蛋白病情分布方面均无明显差异(P>0.05),即: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包括糖尿病饮食,严格控制血压在120~130/70~80 mmHg、血糖范围控制在空腹血糖控制在<7.0 mmol/L,餐后2 h血糖<10.0 mmol/L。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自拟补肾固精方:黄芪30 g,太子参20 g,熟地黄20 g,茯苓30 g,山药30 g,山萸肉15 g,牡丹皮15 g,枸杞15 g,苡仁30 g,制黄精15 g,炒杜仲15 g,怀牛膝15 g,川芎15 g,益智仁15 g等。此方具有补肾固精、健脾益气、活血化瘀等功效,每日1剂,水煎450 mL,分早中晚3次温服。10 d为1疗程,观察3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 2组患者分别于治疗前及疗程结束后检测24 h尿蛋白定量及尿微量白蛋白(U-ALB)。

1.4 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计量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疗效标准与治疗结果

2.1 疗效标准[2] 显效:症状明显改善,24 h尿蛋白定量及尿微量白蛋白排出量减少≥50%;有效:症状有改善,24 h尿蛋白定量及尿微量白蛋白排出量减少<50%;无效:症状无改善或加重,24 h尿蛋白定量及尿微量白蛋白排出量无变化甚或加重。

2.2 治疗结果 见表1~2。

3 讨论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均寿命的延长,我国糖尿病的患病率在剧增,糖尿病肾病的发病率也相应在提高。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也是糖尿病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方法,特别是进入临床糖尿病肾病期及肾功能衰竭期后,治疗非常棘手,故防治的重点在于早期发现、早期治疗。糖尿病肾病早期多无明显临床症状,仅仅只是以尿微量白蛋白增加为特征,由于其存在复杂的代谢紊乱,最终发展到终末期肾脏病[3]。其病因和发病机制不清,目前认为与遗传因素、肾脏血流动力学异常、高血糖造成的代谢异常、高血压以及血管活性物质代谢异常等诸多因素有关[4~5]。其肾脏病理变化表现为肾小球系膜细胞增生、细胞外基质增多、肾小球毛细血管壁肥厚、肾小管间质纤维化、肾小球硬化和肾脏内皮功能异常[6~7]。

早期糖尿病肾病,如果能进行有效地干预及积极的治疗,对于延缓糖尿病肾病的进一步发展有积极意义。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减轻或消除蛋白尿,改善肾功能,延缓糖尿病患者进入肾衰竭期,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延长生命,无疑带来较大的裨益。从中医的角度来分析,脾肾两虚是糖尿病肾病的重要病理基础,痰浊瘀血为其病理产物并影响本病的发生发展。故中药汤药自拟补肾固精方,具有补肾固精、健脾益气、活血化瘀之功效。从西医的角度来看:自拟补肾固精方能有效改善肾功能,缓解氧化应激状态,是其起到肾脏保护的重要主要机制。根据现代药理研究发现,此方药物组成具有控制血糖、调整血压、降脂抗凝、改善循环,保护肝肾功能,提高自身免疫力的作用。本研究的结果也显示出自拟补肾固精方能有效减少蛋白尿,改善肾功能,可以作为一种安全有效的辅助治疗手段应用到临床。但其分子机制还要进行更多基础研究。

参考文献:

[1]Shumway J T,Gambert S R.D iabeticne phropathyphys.i IntU rol N eph ro,l 2002,34(2):257.

[2]吕仁和,赵进喜.糖尿病及其并发症中西医诊断学[M].(第二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636.

[3]叶任高,沈清瑞.肾脏病诊断及治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4:300.

[4]姚建,陈道明.糖尿病肾病及其早防治[J].中华内分泌杂志,2002,18(4):330.

[5]原国,东光升,姜源.糖尿病肾病发展机制的研究发展[J].中华内分泌杂志,2007,27(11):2254-2255.

[6]Sehfijvet8 B F,Vriese A S,Flyvbjerg A.From hyperglycemia to diabetic kidney disease:the role of metabolic,hemodynamie,intracellular factors and growth factors/cytokines[J].Endo Rev,2004,25(6):971.

[7]Kanwar Y S,Wads J,Sun L,et a1.Diabetic nephropathy:mechanisms of rena]disease progression [J].Exp Biol Med,2008,233(1):4.endprint

摘要:目的 观察自拟补肾固精方对早期糖尿病肾病的疗效。 方法 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40例,2组均采用胰岛素治疗作为常规治疗手段,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自拟补肾固精方,治疗1个月之后检查尿微量白蛋白。 结果 结果表明,治疗组显效14例,有效18例,总有效率80%。对照组显效10例,有效12例,总有效率55%。2组治疗后尿微量白蛋白均有下降,2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并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自拟补肾固精方能有效降低早期糖尿病肾病尿微量白蛋白,对于改善肾功能有积极作用。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自拟补肾固精方;尿微量白蛋白

中图分类号: R587.2 文献标志码 :B

文章编号 :1007-2349(2014)01-0049-02

糖尿病肾病(DN)即糖尿病肾小球硬化症,是指糖尿病本身病变引起的肾脏损害,是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微血管并发症,也是糖尿病一种特异性病变。临床上以糖尿病患者出现持续性微量白蛋白尿(即尿蛋白排泄率达20~200 ug/min或24 h尿蛋白排泄量30~300 mg或尿白蛋白肌酐比值30~300 mg/g),临床及实验室检查排除其他肾脏疾病或尿路疾病,临床上才可诊断为早期糖尿病肾病。早期糖尿病肾病在临床上无症状,表现可以只是微量白蛋白尿阳性,随着病变的进展可以表现出大量的蛋白尿、水肿、高血压及肾功能异常等糖尿病肾病中晚期症状,是糖尿病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对于早期糖尿病肾病采取合理的防治措施可有效降低该疾病所带来的危害。针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笔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于治疗组患者服用自拟补肾固精方,观察对尿微量白蛋白的影响,取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9月-2013年10月在本院就诊的住院和门诊的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80例,入选病例西医诊断均符合世界卫生组织(WHO)1999年2型糖尿病(T2DM)标准[1],糖尿病肾病分期属于Ⅲ期。排除急性肾炎、慢性肾炎、尿路感染、发热、心衰、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及肾毒性药物所致的蛋白尿。血糖稳定,无其他系统并发症。8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男19例,女21例;年龄(58.2±6.1)岁;糖尿病病程5~10 a;对照组40例,男22例,女18例;年龄(60.2±4.6)岁;糖尿病病程6~9 a。2组患者在年龄、性别、血压、血糖、血脂、血肌酐、尿素氮、尿微量蛋白病情分布方面均无明显差异(P>0.05),即: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包括糖尿病饮食,严格控制血压在120~130/70~80 mmHg、血糖范围控制在空腹血糖控制在<7.0 mmol/L,餐后2 h血糖<10.0 mmol/L。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自拟补肾固精方:黄芪30 g,太子参20 g,熟地黄20 g,茯苓30 g,山药30 g,山萸肉15 g,牡丹皮15 g,枸杞15 g,苡仁30 g,制黄精15 g,炒杜仲15 g,怀牛膝15 g,川芎15 g,益智仁15 g等。此方具有补肾固精、健脾益气、活血化瘀等功效,每日1剂,水煎450 mL,分早中晚3次温服。10 d为1疗程,观察3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 2组患者分别于治疗前及疗程结束后检测24 h尿蛋白定量及尿微量白蛋白(U-ALB)。

1.4 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计量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疗效标准与治疗结果

2.1 疗效标准[2] 显效:症状明显改善,24 h尿蛋白定量及尿微量白蛋白排出量减少≥50%;有效:症状有改善,24 h尿蛋白定量及尿微量白蛋白排出量减少<50%;无效:症状无改善或加重,24 h尿蛋白定量及尿微量白蛋白排出量无变化甚或加重。

2.2 治疗结果 见表1~2。

3 讨论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均寿命的延长,我国糖尿病的患病率在剧增,糖尿病肾病的发病率也相应在提高。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也是糖尿病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方法,特别是进入临床糖尿病肾病期及肾功能衰竭期后,治疗非常棘手,故防治的重点在于早期发现、早期治疗。糖尿病肾病早期多无明显临床症状,仅仅只是以尿微量白蛋白增加为特征,由于其存在复杂的代谢紊乱,最终发展到终末期肾脏病[3]。其病因和发病机制不清,目前认为与遗传因素、肾脏血流动力学异常、高血糖造成的代谢异常、高血压以及血管活性物质代谢异常等诸多因素有关[4~5]。其肾脏病理变化表现为肾小球系膜细胞增生、细胞外基质增多、肾小球毛细血管壁肥厚、肾小管间质纤维化、肾小球硬化和肾脏内皮功能异常[6~7]。

早期糖尿病肾病,如果能进行有效地干预及积极的治疗,对于延缓糖尿病肾病的进一步发展有积极意义。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减轻或消除蛋白尿,改善肾功能,延缓糖尿病患者进入肾衰竭期,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延长生命,无疑带来较大的裨益。从中医的角度来分析,脾肾两虚是糖尿病肾病的重要病理基础,痰浊瘀血为其病理产物并影响本病的发生发展。故中药汤药自拟补肾固精方,具有补肾固精、健脾益气、活血化瘀之功效。从西医的角度来看:自拟补肾固精方能有效改善肾功能,缓解氧化应激状态,是其起到肾脏保护的重要主要机制。根据现代药理研究发现,此方药物组成具有控制血糖、调整血压、降脂抗凝、改善循环,保护肝肾功能,提高自身免疫力的作用。本研究的结果也显示出自拟补肾固精方能有效减少蛋白尿,改善肾功能,可以作为一种安全有效的辅助治疗手段应用到临床。但其分子机制还要进行更多基础研究。

参考文献:

[1]Shumway J T,Gambert S R.D iabeticne phropathyphys.i IntU rol N eph ro,l 2002,34(2):257.

[2]吕仁和,赵进喜.糖尿病及其并发症中西医诊断学[M].(第二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636.

[3]叶任高,沈清瑞.肾脏病诊断及治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4:300.

[4]姚建,陈道明.糖尿病肾病及其早防治[J].中华内分泌杂志,2002,18(4):330.

[5]原国,东光升,姜源.糖尿病肾病发展机制的研究发展[J].中华内分泌杂志,2007,27(11):2254-2255.

[6]Sehfijvet8 B F,Vriese A S,Flyvbjerg A.From hyperglycemia to diabetic kidney disease:the role of metabolic,hemodynamie,intracellular factors and growth factors/cytokines[J].Endo Rev,2004,25(6):971.

[7]Kanwar Y S,Wads J,Sun L,et a1.Diabetic nephropathy:mechanisms of rena]disease progression [J].Exp Biol Med,2008,233(1):4.endprint

摘要:目的 观察自拟补肾固精方对早期糖尿病肾病的疗效。 方法 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40例,2组均采用胰岛素治疗作为常规治疗手段,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自拟补肾固精方,治疗1个月之后检查尿微量白蛋白。 结果 结果表明,治疗组显效14例,有效18例,总有效率80%。对照组显效10例,有效12例,总有效率55%。2组治疗后尿微量白蛋白均有下降,2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并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自拟补肾固精方能有效降低早期糖尿病肾病尿微量白蛋白,对于改善肾功能有积极作用。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自拟补肾固精方;尿微量白蛋白

中图分类号: R587.2 文献标志码 :B

文章编号 :1007-2349(2014)01-0049-02

糖尿病肾病(DN)即糖尿病肾小球硬化症,是指糖尿病本身病变引起的肾脏损害,是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微血管并发症,也是糖尿病一种特异性病变。临床上以糖尿病患者出现持续性微量白蛋白尿(即尿蛋白排泄率达20~200 ug/min或24 h尿蛋白排泄量30~300 mg或尿白蛋白肌酐比值30~300 mg/g),临床及实验室检查排除其他肾脏疾病或尿路疾病,临床上才可诊断为早期糖尿病肾病。早期糖尿病肾病在临床上无症状,表现可以只是微量白蛋白尿阳性,随着病变的进展可以表现出大量的蛋白尿、水肿、高血压及肾功能异常等糖尿病肾病中晚期症状,是糖尿病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对于早期糖尿病肾病采取合理的防治措施可有效降低该疾病所带来的危害。针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笔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于治疗组患者服用自拟补肾固精方,观察对尿微量白蛋白的影响,取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9月-2013年10月在本院就诊的住院和门诊的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80例,入选病例西医诊断均符合世界卫生组织(WHO)1999年2型糖尿病(T2DM)标准[1],糖尿病肾病分期属于Ⅲ期。排除急性肾炎、慢性肾炎、尿路感染、发热、心衰、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及肾毒性药物所致的蛋白尿。血糖稳定,无其他系统并发症。8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男19例,女21例;年龄(58.2±6.1)岁;糖尿病病程5~10 a;对照组40例,男22例,女18例;年龄(60.2±4.6)岁;糖尿病病程6~9 a。2组患者在年龄、性别、血压、血糖、血脂、血肌酐、尿素氮、尿微量蛋白病情分布方面均无明显差异(P>0.05),即: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包括糖尿病饮食,严格控制血压在120~130/70~80 mmHg、血糖范围控制在空腹血糖控制在<7.0 mmol/L,餐后2 h血糖<10.0 mmol/L。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自拟补肾固精方:黄芪30 g,太子参20 g,熟地黄20 g,茯苓30 g,山药30 g,山萸肉15 g,牡丹皮15 g,枸杞15 g,苡仁30 g,制黄精15 g,炒杜仲15 g,怀牛膝15 g,川芎15 g,益智仁15 g等。此方具有补肾固精、健脾益气、活血化瘀等功效,每日1剂,水煎450 mL,分早中晚3次温服。10 d为1疗程,观察3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 2组患者分别于治疗前及疗程结束后检测24 h尿蛋白定量及尿微量白蛋白(U-ALB)。

1.4 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计量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疗效标准与治疗结果

2.1 疗效标准[2] 显效:症状明显改善,24 h尿蛋白定量及尿微量白蛋白排出量减少≥50%;有效:症状有改善,24 h尿蛋白定量及尿微量白蛋白排出量减少<50%;无效:症状无改善或加重,24 h尿蛋白定量及尿微量白蛋白排出量无变化甚或加重。

2.2 治疗结果 见表1~2。

3 讨论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均寿命的延长,我国糖尿病的患病率在剧增,糖尿病肾病的发病率也相应在提高。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也是糖尿病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方法,特别是进入临床糖尿病肾病期及肾功能衰竭期后,治疗非常棘手,故防治的重点在于早期发现、早期治疗。糖尿病肾病早期多无明显临床症状,仅仅只是以尿微量白蛋白增加为特征,由于其存在复杂的代谢紊乱,最终发展到终末期肾脏病[3]。其病因和发病机制不清,目前认为与遗传因素、肾脏血流动力学异常、高血糖造成的代谢异常、高血压以及血管活性物质代谢异常等诸多因素有关[4~5]。其肾脏病理变化表现为肾小球系膜细胞增生、细胞外基质增多、肾小球毛细血管壁肥厚、肾小管间质纤维化、肾小球硬化和肾脏内皮功能异常[6~7]。

早期糖尿病肾病,如果能进行有效地干预及积极的治疗,对于延缓糖尿病肾病的进一步发展有积极意义。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减轻或消除蛋白尿,改善肾功能,延缓糖尿病患者进入肾衰竭期,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延长生命,无疑带来较大的裨益。从中医的角度来分析,脾肾两虚是糖尿病肾病的重要病理基础,痰浊瘀血为其病理产物并影响本病的发生发展。故中药汤药自拟补肾固精方,具有补肾固精、健脾益气、活血化瘀之功效。从西医的角度来看:自拟补肾固精方能有效改善肾功能,缓解氧化应激状态,是其起到肾脏保护的重要主要机制。根据现代药理研究发现,此方药物组成具有控制血糖、调整血压、降脂抗凝、改善循环,保护肝肾功能,提高自身免疫力的作用。本研究的结果也显示出自拟补肾固精方能有效减少蛋白尿,改善肾功能,可以作为一种安全有效的辅助治疗手段应用到临床。但其分子机制还要进行更多基础研究。

参考文献:

[1]Shumway J T,Gambert S R.D iabeticne phropathyphys.i IntU rol N eph ro,l 2002,34(2):257.

[2]吕仁和,赵进喜.糖尿病及其并发症中西医诊断学[M].(第二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636.

[3]叶任高,沈清瑞.肾脏病诊断及治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4:300.

[4]姚建,陈道明.糖尿病肾病及其早防治[J].中华内分泌杂志,2002,18(4):330.

[5]原国,东光升,姜源.糖尿病肾病发展机制的研究发展[J].中华内分泌杂志,2007,27(11):2254-2255.

[6]Sehfijvet8 B F,Vriese A S,Flyvbjerg A.From hyperglycemia to diabetic kidney disease:the role of metabolic,hemodynamie,intracellular factors and growth factors/cytokines[J].Endo Rev,2004,25(6):971.

[7]Kanwar Y S,Wads J,Sun L,et a1.Diabetic nephropathy:mechanisms of rena]disease progression [J].Exp Biol Med,2008,233(1):4.endprint

猜你喜欢
尿微量白蛋白糖尿病肾病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对高血压前期人群早期肾功能的影响
瑞舒伐他汀钙联合缬沙坦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效果
贝那普利联合前列地尔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观察
羟苯磺酸钙联合包醛氧淀粉治疗糖尿病肾病疗效观察
黄葵胶囊联合缬沙坦治疗糖尿病肾病临床疗效
终末期肾脏疾病患者的病因分析
注射用复合辅酶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疗效观察
窒息新生儿血清胱抑素C和尿微量白蛋白检测的临床意义
芪蛭降糖胶囊治疗糖尿病肾病Ⅲ期的临床分析
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与尿微量白蛋白相关性的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