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痹的辨证施护体会

2014-10-27 01:15赵菊英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14年1期
关键词:胸痹体会

赵菊英

关键词: 胸痹;辨证施护;体会

中图分类号: R256.22 文献标志码 :B

文章编号 :1007-2349(2014)01-0076-02

胸痹是由于寒邪内侵、饮食不当、情志失调、年老体虚等所引起的痰浊、瘀血、气滞、寒凝痹阻心脉,以膻中或左胸部发作性憋闷、疼痛为主要临表现的一种病证。发病较急、病情重、变化快。轻者偶发短暂轻微的胸部沉闷或隐痛,或为发作性膻中或左胸含糊不清的不适感;重者疼痛剧烈,或呈压榨样绞痛。常伴有心悸、气短,呼吸不畅,甚至喘促,惊恐不安,面色苍白,冷汗自出等。多由劳累、饱餐、寒冷及情绪激动而诱发,亦可无明显诱因或安静时发病。病位在心,血脉。包括了中医古籍中的“胸痛”“心痛”“真心痛”“厥心痛”等病。西医学中的冠心病、心包炎、心肌病、心包胸膜炎、肋间神经痛等病。

1 一般护理

1.1 生活起居护理 做好基础护理,病区安静、整洁、空气流通、温暖、干燥,利于患者休息。对严重心痛患者,需绝对卧床休息;一般胸痹患者要注意休息,适度活动。严密观察患者胸闷心痛发作的时间、性质、程度、部位,注意观测心率、心律,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并重视观察血压、脉搏、体温的变化,必要时定时监测并记录。本病常于夜间发作,要加强巡视病房,以及时发现病情变化。胸闷、呼吸困难时,应及时正确给氧。

1.2 饮食及二便护理 饮食宜少量多餐,进食低脂、低胆固醇、低热量、高维生素、清淡、易消化的食物,避免饮食过饱及服用刺激性的酸、辣食物。心衰者宜低盐饮食,戒烟、慎饮酒,保持大便通畅,切勿努责,以免诱发心痛。患者便秘时应及时给予通便治疗和护理。如外用甘油栓、开塞露,或口服麻仁润肠丸,或每日饮蜂蜜水1杯,或肥皂水灌肠等方法协助排便。

1.3 给药护理 中药汤剂一般温服。寒凝心脉、心气虚弱、心肾阳虚者中药汤剂宜热服。

1.4 情志护理 避免情绪紧张及不良刺激。指导患者掌握自我排泄不良情绪的方法,如转移法、音乐疗法、谈心释放法等。

1.5 针灸护理 心痛发作可采用针刺止痛,常选用神门、内关、心俞、膻中、合谷等穴位,或耳针心,肾上腺、皮质下等穴位。艾灸内关、膻中、心俞、至阳、曲泽穴。内关穴可清心胸郁热而宣心阳,善治心、胸、胃疾患。膻中可宽胸利气、温阳通络祛痰。心俞可通阳散结,理气活血化痰宁心。至阳穴可宽胸利膈、清热化痰。曲泽穴,可清热除烦、舒筋活血。诸穴合用,则可振奋胸阳、温通心气、通脉活血、行瘀止痛。

2 辨证施护

2.1 心血瘀阻型 证候表现:胸部刺痛,痛定失处,入夜加重,甚则心痛彻背,背痛彻心,或痛引肩背,伴有胸闷心悸,时作时止,日久不愈,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苔薄白,脉弦涩或结代。施护要点:以活血化瘀,通脉止痛为原则。观察病情变化,若胸痛剧烈、心慌、气短、手足冷,可能为真心痛之征,要立即吸氧(吸入较高流量5~6升/min)并及时报告医生,做好抢救准备,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脉象、面色、肢体温度变化,配合抢救。心痛发作不重者,则应鼓励其适当活动,以行气活血而化瘀。饮食宜少食多餐,不应过饱以免增加心脏负担。宜多食禽类、鱼类、核桃、花生、葵花籽、水果等食品,忌食肥甘厚味与辛辣之品。心痛发作时可遵医嘱服用活血化瘀药,如三七粉、速效救心丸,也可舌下含服硝酸甘油片。对于心痛发作频繁或舌下含服硝酸甘油效果差的患者,遵医嘱静滴硝酸甘油,监测血压及心率的变化,注意滴速的调节,并嘱患者及家属切不可擅自调节滴速,以免造成低血压。有些患者服用后可出现面部潮红、头部胀痛、头昏、心动过速、心悸等不适,应告知患者是由于药物造成的,以解除其顾虑。首次用药时,应告知患者起身动作应缓慢或平卧片刻,但青光眼、低血压忌服。告知患者避免诱发心绞痛的因素及发作时应采取的方法;指导患者按时按医嘱服药,自我监测药物的副作用,定期进行心电图、血糖、血脂的检查,积极治疗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

2.2 气滞血瘀型 心胸刺痛,固定不移,或呈绞痛,入夜为甚,痛引肩背,时作时止,伴有胸闷心悸,气短,两胁胀闷,舌紫暗,苔薄白、脉沉弦。施护要点:以化瘀通络原则。此型多因情志不遂而诱发,故情志护理更为重要。要针对患者具体情况做好心理护理,使患者心情舒畅,积极配合治疗。尤其对年老患者应注意态度和蔼,耐心解释,解除忧虑和恐惧心理;情绪稳定,利于气血调和。发病初期要绝对卧床休息,谢绝探视,保证充足睡眠,以减少情绪的耗伤,酌情逐渐增加活动量,以利气血通畅。中药宜温服,以利活血化瘀、温阳补气。若胸痛甚者,除吸氧外,可服速效救心丸或消心痛,或酌服三棱,莪术、沉香粉各1 g或三七粉1.5 g,沉香粉1 g吞服。同时可针刺内关、神门等穴。服药期间应注意畅情志、戒焦虑,服药后可自行按摩中脘及两胁,以增加药效。可食薤白粥、桃仁粥,以行气开郁,少食多餐。特别是晚饭不能过饱,适当多食水果和蔬菜,保持大便通畅。

2.3 寒凝心脉型 证候表现:卒然心痛如绞,遇寒而作,形寒肢冷,甚至手足不温,胸闷心悸,多因气候骤冷遇风寒而发病或病情加重,舌质淡,苔白滑,脉沉紧或促。施护要点:以辛温通阳,开痹散寒为原则。注意保暖,防止受凉。饮食宜温热,忌生冷和寒凉食物。可饮少量糯米甜酒,以通阳散寒活络。针刺止痛时要温针法或艾条灸。

2.4 痰浊闭阻型 证候表现:胸闷痛如窒,痛至背肩,痰多气短,遇阴雨天气易发作或加重,肢倦体乏沉重,恶心,口黏,舌质淡,苔厚腻,脉滑。施护要点:以通阳泄浊,豁痰开结为原则。咳嗽痰多者,应定时翻身拍背,有利于排痰。痰液黏稠不易咳出时,可嘱其多饮水也可给予雾化吸入化痰。饮食宜清淡,低盐、易消化、富于营养之品,以素食为主,如各种水果蔬菜,富含纤维素。中药汤剂宜饭后温服。吸氧,4~5 L/min,可缓解患者胸痛。

3 体会

胸痹是由于心阳不足、心血虚少,或阴寒凝滞;或痰浊或瘀血等内邪痹阻胸阳、脉络,心阳不展,心脉不通,以致不通则痛而发生心胸部位呈现发作性憋闷、疼痛,常伴有心悸,气短,呼吸不畅,甚至喘促。不仅给患者带来痛苦,并且直接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严重时危机患者生命。按中医护理原则给予有效的辨证施护,在稳定病情、促进康复、防止疾病复发及并发症方面取得良效,使患者减轻疼痛,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endprint

猜你喜欢
胸痹体会
张艳治疗胸痹临床经验
活血化瘀法论治胸痹
胸痹气虚证疗效评价量表探讨
一名电视体育记者转型新闻教育的观察和思考
急诊救治腹部闭合性损伤的临床心得与体会
浅谈如何做好办公室文秘工作
浅谈留级生的教育管理实践与体会
辨证施护胸痹60例
胸痹心痛患者应用中医护理方案118例
胸痹治则治法源流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