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宜居中小城镇建设方法探讨

2014-11-02 15:51龚晓芳
关键词:宜居城市盐城宜居

龚晓芳,吴 婧

(1.盐城工学院土木工程学院,江苏盐城 224051;2.河海大学 大禹学院,江苏南京 210024)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理念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在逐渐提高,宜居城市的建设逐渐被大力推广,这是人们追求高质量生活目标的标志之一[1]。然而现今中小城镇建设只是建设:建房子、做产业、修道路,把城镇做新做大,至于是否给当地人优美舒适的宜居环境,考虑太少。城镇建设没有对这些中小城镇有一个比较清晰的、明确的定位。可以说,中小城镇的确切内涵是什么?如何建设宜居中小城镇尚不明确。

1 宜居城镇的内涵与发展概况

城镇建设,离不开规划先行,如何给中小城镇的发展定位已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1996年,联合国第2次人居大会首次提出宜居城市的概念,它主要关注的是如何改善城市的居住环境,加强居民行之有效的民主权利,使居民在宜居建设过程中的公众参与和能力建设机制制度化。简而言之,宜居城市是一个能够满足居民各方面的需求,又有利于居民自身发展需要的地方。

2007年,建设部科学技术司验收通过了具有导向性的宜居城市科学评价标准,提出宜居城市的研究是与工业化、城市化进程联系在一起,并随着现代化进程不断深化和丰富[2]。可见宜居在当前生态文明加速推进过程中,已被赋予了新的内容和时代要求,那么宜居城镇则是指宜居性比较强的城镇,是具有良好的居住空间环境、人文社会环境、自然生态环境的居住地。

宜居城镇的建设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建设各具功能、各具特色、各具风格的多种城镇类型,这其中最核心不应是城镇规模有多大,而是城镇建设是否均衡、居住环境是否舒适方便[3]。毕竟,城镇建设最终是为了让居住在其中的人感觉到舒适、快乐、健康、便捷。

我国在城镇的快速发展中,已经建立起一批宜居城市,如河北秦皇岛以发展旅游文化与特色经济、强化黄金海岸新区发展,着力保护环境,增加绿化覆盖率,2005年被评为十佳宜居城市之一;地处辽东半岛最南端的大连从城市治理、城市经营、现代建筑风格、园林城市建设、学习型城市创建等方面进行宜居城市的建设;地处山东半岛南部的青岛则从强化品牌效应、功能区布局和中心商务区规划、城市规划的公众参与、数字城市的建设、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等方面进行城市建设,使青岛在生态宜居城市建设实践中,既有传统特色,亦具现代风尚。2013年,江苏南通也开始建设国内一流生态宜居城市,计划到2015年,生态宜居城市基础加强,建设初见成效,力争获得“江苏人居环境奖”;到2020年,生态宜居城市发展水平提高、大见成效,国内一流,力争获得“中国人居环境奖”;到2030年,生态宜居城市特色充分彰显,国际知名,获得联合国人居奖[4]。综上所述,我国宜居城市的建设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

2 盐城中小城镇建设现状及宜居可行性研究

盐城市,是江苏省省辖市中面积最大的市,东临黄海,南与南通市接壤,西南与扬州市、泰州市为邻,西与淮安市相连,北隔灌河和连云港市相望,市辖区面积1779 km2。盐城中小城镇共有136个,主要包括县城镇7个(建湖县城、射阳县城、阜宁县城、滨海县城、响水县城、东台市、大丰市)和建制镇129个。

现今,随着盐城全市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以中小城镇建设为重点的村镇建设进入全面发展阶段,盐城市中小城镇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城镇数量急剧增加。在这快速化的建设过程中,一些地方热衷于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修大广场、大马路和标志性建筑,不考虑当地的实际情况,追求大、新、第一;一些地方通过修编城镇规划设置开发区,把规划区做大,把开发面积做大,以获取土地开发的短期收益;还有一些地方把中小城镇建设与工业化相适应的原则绝对化,认为中小城镇建设就是加大工业化建设,城镇发展就是在城镇建多少工厂和制造业基地。还有一些地区更甚,贪大求洋、追求高标准,在小城镇建设过程中试图建成国际性经济中心、国际大都市等。总的来说,在中小城镇建设过程中,已不容忽视的出现了以下一些问题:

2.1 重视基础设施建设,忽视特色建设

伴着城镇化的快速进程,盐城正在进行大量基础设施建设,修大马路、修桥梁,道路既宽又直。方格网形状的道路没有一丝特色与文化气息。即便很有人气的老城区也被直直的大马路弄得非常地空洞,散失了原有的韵味和文化氛围。

2.2 盲目攀比重复建设,忽视实际效能

通过调研了解,盐城现在不少中小城镇都在准备加速发展。对于中小城镇的发展规划则片面地认为是建几个大厦、几个企业、搞几个工业园区。同样的思路、同样的认识,只会导致千镇一面,最终不能带动当地的发展。

2.3 注重短期行为,忽视村镇体系规划

中小城镇建设在目前来说,还没有很好的、系统的、宏观的理论指导,大多还处在随意发展当中,个别中小城镇对城镇的发展没有长远规划,忽略城镇体系的带动作用。

2.4 重视城镇发展,忽视生态建设

在中小城镇建设过程当中,为了促进经济的快速发展,大建工厂、大搞建筑,破坏自然生态环境,以牺牲环境换取经济发展的事情大量存在。

中小城镇位于农村之首、城市之尾,与农村经济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支撑点,又与大中城市关系密切,是大中城市进一步发展的基础和后盾。盐城中小城镇发展,虽然取得了一定进展,为进一步发展提供了经验和基础。但是从总体上看,尚处于起步阶段,无论是发展速度,还是建设质量都还存在许多问题,因此深入研究中小城镇建设,探求一条高质量高效益的中小城镇发展道路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针对盐城中小城镇来看:社会结构不复杂,流动人口不太多、面积也并不是太大,与自然山水保持密切的联系,具有很好的生态优势;社会较为安定;文化底蕴丰厚,具有地方性、民族性、多元化的特征,与大城市相比更容易造成祥和、安全、健康、便捷的人居环境,可以说在宜居性建设上也更具有优势。美国、德国等多个国家的宜居城市排行榜前列几乎全都是中小城镇的现实也印证了把盐城中小城镇打造成宜居城镇的可行性,因此进行盐城宜居中小城镇建设研究,探索盐城宜居中小城镇建设具有不可取代的意义。

3 盐城宜居中小城镇建设方法

根据宜居不仅要宜生活,还要宜工作、宜休闲,要满足我们的娱乐、医疗、健康、教育、交通等等要求,针对盐城中小城镇建设现状,对如何构建宜居中小城镇,本文提出以下几点建设方法。

3.1 构建宜居中小城镇评价指标体系,制定建设宜居城镇的战略策划和规划设计

运用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宜居城市课题组发布的宜居城市科学评价标准对城镇进行宜居性分析(见表1),确定宜居中小城镇的评价标准主要包括6大方面:社会文明度、经济富裕度、环境优美度、资源承载度、生活便宜度、公共安全度[2]。对于盐城宜居中小城镇建设首先要有一个宜居建设评价体系,用来管理统筹中小城镇宜居建设情况。在此评价体系的指导下,制定宜居中小城镇的战略策划和规划设计。宜居中小城镇建设战略策划和规划设计必须要有前瞻性,更要着眼于未来、着眼于现代化,特别是城镇基础设施的供应能力要适当超前,以不断完善城镇载体功能和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在此同时,还要树立以城镇环境生态化、城镇文化特色化、公益设施便捷化、城镇空间人性化为主要目标的现代化城镇建设新理念。宜居中小城镇建设在宜居建设评价体系指导下,在城乡规划专业人士指导下可按以下程序进行规划管理建设:(1)在中小城镇政府的管理下由城乡规划专业人员制定城镇总体规划。(2)在宏观的总体规划指导下继续依次完成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3)建设和完善战略策划、城镇设计、生态环境保护等与居民密切相关的规划设计体系,切实做到层层落实规划战略愿景。

表1 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发布的宜居城市科学评价标准Table 1 China’s scientific research will be released by the city“a city suitable for living standards of scientific evaluation”

(4)整个程序过程都需进行宜居中小城镇特色建设与保护,强化本土文化,加强文化传承与人文气息、场所精神的打造。

3.2 完善宜居城镇建设机制,强化公众参与意识

综观欧美国家成功的宜居城镇建设情况,可以看出他们都十分重视保障体系的建设,对城镇建设都有详细的分工实施体系,也有明确的法律地位和完善的法律条文等。可见,建设宜居中小城镇需要有科学的城镇规划实施机制:(1)政府需要组建一个规划委员会来管理、统筹、协调,以推进规划实施,并做好规划实施的监督和评价工作;(2)除了政府,还需要有一个强有力的社会动员机制,以统一各领导、各部门的认识和全体市民的社会共识,形成社会共同推进建设的局面;(3)需要有一套完善的法律政策支持体系,法制建设要完善,让管理人有法可依。

同时,公众参与是评判宜居城镇的一项重要指标。它强调宜居城镇是以生活在其中的人们高度参与为基础的。人们既是宜居城镇的建设者,也是宜居城镇的管理者和维护者。公众参与的力度体现了城镇的文明程度、教育水平和居民素质以及城镇管理者的组织能力[5]。因此,在建设盐城宜居中小城镇时,需把公众参与作为建设宜居城镇的一个必要条件,予以制度化。

3.3 尊重历史和传统,加强文化传承建设

一位建筑师说过:让我看看你的城市,我就可以看出这个城市居民的追求是什么?如何在顺应时代发展趋势的同时更好地回应传统文化,正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就目前盐城中小城镇宜居建设的成果来看,中国绝大多数城市在经济发展的压力面前,将历史文化、地方传统、城市特色等压制到最边远的角落,这是非常短视的观念,是城市的悲哀。

宜居中小城镇建设应以人的需要为核心,使居民生活便捷、舒适、安全,提供一种随时随地可以感受到的自由和归属感;重视对城镇宜居的内涵建设,尊重本土文化,加强文化传承建设。

3.4 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严把环保关,建设绿色生态中小城镇

美的最高境界应当是生态自然美,推窗见绿是我们普遍追求的居住环境。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盐城中小城镇都在建各种工业园区,但随之而来的环境污染问题也初露端倪,盐城化工厂污染自来水情况、重工业污染等问题,都在提醒我们发展经济的同时要严把环保关。在引进项目时,要有所选择,合理规划,注重引进一个企业,创建一个花园式企业的理念,最大限度地保护好生态环境,做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把建设绿色生态中小城镇作为长远目标。

4 结论

总的来说,盐城宜居中小城镇建设的最终目的,不是规模有多大,而是需要让身处其中的人感受到居住的舒适和工作的方便。对于中小城镇,应清楚小有小的美好,应利用中小的规模,结合宜居城镇评价标准,在规划先行的情况下,进行建设机制完善、加强公众参与力度、尊重历史、保护文化、保护生态环境,使盐城中小城镇建设有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前景和宜居的环境。

[1]王卅.宜居城市、美好家园建设的规划策略[J].城市建筑,2013(8):7-8.

[2]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宜居城市”课题组.中国首个宜居城市科学评价标准颁布[S/OL].(2007-04-19).[2013-10- 02].http://wenku.baidu.com/link?url=lGbnllAf3dj7CNqub0XB19IKoCgnUHSHZbDfgTPN4Fvncv7rxLNwxX7kc_gQQNRoCdI4CY5FO4JQAtEOwaswv8UsFw7mdIS7Shacm2A-4Te.

[3]李肇深.城市宜居性评价——以天水市为例[D].西安:西北师范大学,2009.

[4]顾介康,范朝礼,吴先满,等.南通建设国内一流生态宜居城市研究报告[EB/OL].(2013-07-18).[2013-10-02].http://www.yancheng.gov.cn/ztzl/ycsyhkfzt/tszs/201307/t20130718_351051.html.

[5]赵琳.宜居城市建设的理论与实践[J].山西师大学报,2013,40(6):96-97.

猜你喜欢
宜居城市盐城宜居
相约天然氧吧 感受宜居“金匮”
宜居的海底城市
从盐渎到盐城——盐城命名记
非遗盐城
三个关键词,读懂盐城这座城!
宜春吟
“东方湿地之都”——盐城
宜居大化
北上广上榜全球宜居城市
Три самых благоустроенных города Китая
--Циндао,Куньмин и Сань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