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银行破冰 破解融资难

2014-11-03 18:09
中国连锁 2014年2期
关键词:保险制度银行业存款

民营银行破冰避免了闲置民营资金无处投资或去炒房、炒矿,在调动民间资本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同时,也打破了国有资本的单一垄断。

2014年,民营银行试点推进加速几乎列入了众多机构的全年展望当中。

目前,中国已有300多家银行。不过,这些银行绝大部分属于国有性质。缺少民营银行的竞争,是实体经济缺血,银行业服务水平不高、金融产品质量偏低的直接原因。

2013年12月16日,银监会主席尚福林指出:“2014年,银行业将细化设立民营银行的政策思路,推进由民间资本发起设立中小型银行、消费金融公司、金融租赁公司等金融机构。”

业内人士分析,民营银行“破冰”时间可能会在2014年。

调动民间资本

根据阿里平台调研的数据显示,89%的企业客户需要融资,融资需求在50万元以下的企业约占55.3%,200万元以下的约占87.3%。

从加快资金集聚和资本形成机制,引导社会资本对接实体经济来看,民营银行在体制机制上更具活力。

资深货币政策专家黄正威表示,长时间的牌照垄断、利率管制和利差保护,曾让中国银行业“利润高得不好意思”“想不赚钱都难”,从大方向看,随着利率市场化进程的加快,银行业从体制机制上打破垄断和瓶颈制约、放开民营资本进入是大势所趋。

相关专家认为,国家允许民营资本进入银行业,除了能让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得到满足外,另外一个关键因素就是避免了闲置民营资金无处投资或去炒房、炒矿,在调动民间资本的同时,也打破了国有资本的单一垄断。

缓解企业融资难

“银行说先把原来的贷款还了,我再马上贷款给你,等我还了贷款,银行马上就变脸不肯贷了。”面对银行的选择性贷款,一家温州鞋类企业的经营者向媒体抱怨说。

这位民企老板所遭遇的融资难,近年来在各地屡见不鲜,许多企业因此而出现生产经营困难,有些实力薄弱的微小企业因“无米下锅”而倒闭。

而在2013年6月、7月出现的“钱荒”事件,更让人们意识到,传统的银行业已经无法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难。

中小企业融资难是全国性问题。中国人民大学产业政策与企业创新研究中心主任马光远委员认为,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允许民营资本进入金融领域,将破解资本市场上供应主体不足的问题,民营银行和村镇银行将成为中小企业资金供应主体。

对于民营银行的运作模式,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在发表的署名文章中也作出明确表述:“引导其立足小微金融的市场定位。”这一表述,也与之前媒体披露的首个地方版民营银行监管办法的内容相吻合。

“民营银行的资本金、资产状况决定它不可能跨区经营。”金融专家赵庆明指出,“目前这种运营模式的框定总体来说还是比较合理的。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需要一批小型银行、社区银行来参与其中。”

资料显示,美国本土有7000多家银行,大部分都是社区银行,社区银行是美国常见的民营银行。这些银行尽管是资产不足10亿美元的社区银行,占银行业总资产的比例低于11%,但其向小企业发放的贷款却占到全行业的近40%。

与美国社区银行相类似的我国民营银行,是否也会有着同样广阔的发展前景?对此,温州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会会长周德文认为,“我国大多中小企业包括小微企业,无法从金融业贷到款,因而这块市场蛋糕可以做大。”他举例说,温州拥有超过40万家企业,其中多数为小型企业。

连锁企业申办银行踊跃

相关数据显示,16家上市银行2013年上半年净利润总额达6191.7亿元,相当于每天赚的钱超过34亿元。

而与此同时,实体经济却在给银行打工。《2013中国企业500强分析报告》显示,虽然其中的银行数量不到10%,却占据了近七成利润总额,268家制造企业利润还不到五大银行利润总和的57%,这也从侧面反映了银行对实体经济的挤压。

正是银行业的丰厚利润让民营资本“眼馋”。

目前,已有36家民营银行名称获得国家工商总局的核准,而在民营银行的背后,也出现了苏宁、友阿、报喜鸟、百圆裤业等多家连锁企业的身影。

那么,民资银行梦的动力究竟是什么?苏宁云商集团副董事长孙为民在向媒体介绍申请民营银行的想法时表示,可以通过金融业务来帮助苏宁转型,带动苏宁主营业务升级。

“首先是银行业的高额利润让民营企业申请开办银行的热情高涨。”证券分析师唐亚韫表示,另外一个重要原因是,中小企业目前很难获得传统银行的信贷支持,这就使得民营企业希望开办自己的银行为自己的企业服务。

近期能否破冰

民营资本进入金融体系,最大的关键点就是从以前的“参股”到“发起设立”的转变,民间资本在金融业中的主导权将出现变化。对民营银行发起人限制的“松绑”,可以说是从根本上解决了民间资本进入银行业的最重要的一个难题。

虽然民企申报设立银行的市场期望和呼声很高,但目前并没有真正“破冰”迹象。“像苏宁银行、合肥银行离真正设立银行还早,现阶段仅仅是获得了工商部门的预核准而已,真正牌照下来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有专家甚至称,民营银行的大量出现,一定是在利率市场化改革完成之后,也应该在存款保险制度建立之后。

截至目前,无论是主管货币政策的央行还是派发金融许可证的银监会,都未就申报成立民营银行出台具体的细则,也就是说,顶层设计还没出台,离大规模的民营银行出炉还有相当长一段路要走。“民营银行的设立门槛、经营定位、是否跨区经营、是否差异化监管、如何监管等问题都需要细则,没有这些,牌照不可能派发。 ”

而事关民营银行出台的最重要的前提之一——存款保险制度政策,也是迟迟未见“庐山真面目”。《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辅导读物中透露,民营银行的试点要在存款保险制度建立的基础上进行。

尽管业界推测最初试点有可能在存款保险制度出台之前就执行,但大规模的民营银行出现肯定要在存款保险制度出台之后。此前,央行行长周小川表示,将加快建立存款保险制度,完善金融机构市场化退出机制。央行副行长易纲近期也指出,将在条件成熟的时候推进存款利率市场化,并抓紧出台存款保险制度。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近日针对中国市场关于民营银行的过度热情,建议“等一等”。他称,民办银行并不轻松,以台湾地区为例,1992年台湾共核准16家民营银行,现在只剩下6家,其他都被收购整合了。一般来说,银行三年内不会有盈利,有意向的企业家可以等民营银行业洗牌的时候再出手。

“不能因为民营银行有风险就不放开社会资本金融。” 巴曙松表示:“两个魔鬼竞争比一个天使垄断更好,这就是改革。 ”endprint

猜你喜欢
保险制度银行业存款
河北省银行业协会
追回挪走的存款
办理银行业务须谨慎
银行业对外开放再定位
负利率存款作用几何
生命的存款
探索建立中国式长期照护保险制度
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要尽快建立
如何推动巨灾保险制度建设
关于建立老年护理保险制度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