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尺讲台勤耕耘 潜心教育育桃李

2014-11-04 18:55郭裕嘉王金梅
甘肃教育 2014年19期
关键词:数学孩子教育

郭裕嘉+王金梅

冯运芳,女,出生于1969年,大学本科学历,中共党员,中学高级教师,甘肃省第二届“陇原名师”,甘肃省技术标兵,省级骨干教师,嘉峪关市“131”教育教学专家,甘肃省工会第十一次代表大会代表。

三尺讲台,是教师的舞台。这里,没有耀眼的闪光灯,没有热闹的乐舞,也没有华美的背景装饰。在这里,只有淡泊之人方可潜心穷经,只有赤诚之士才能倾情育才,只有勤奋之人才能锐意求索。

有一些人,他们将这里当作田园,用智慧耕耘、用爱心灌溉,他们用自己的睿智、精思、勤奋、进取,传播着爱的艺术,诠释着教师这一光荣的称号,他们是人生舞台上的精彩舞者,他们享受着播种的幸福,也收获着丰硕的果实。甘肃省嘉峪关市迎宾路小学教师——冯运芳,就是这样一个人。

苦练教学基本功

做一名合格教师

冯运芳于1987年8月从张掖师范毕业后,被分配到张掖铁小任教,1996年8月调至嘉峪关市迎宾路小学任教至今。从教二十多年来,一直从事小学数学教育教学工作。撰写的论文、执教的课例、制作的课件、承担的课题等多次在全国、省、市教育教学刊物上发表或在各级各类比赛中获奖。她根据自己从教二十多年学习、实践、研究形成的教育教学专题讲座“做研究型教师的几点体会”,深受广大教师的好评和认可。

冯运芳常说:“打铁先要自身硬,教学需练基本功。”刚走上讲台时,她和所有初为人师的年轻人一样,紧张、拘谨,板书不流畅,教学语言不生动,课堂效果总是不尽如人意。为此,她伤透了脑筋。但是,天生不服输的她开始寻找提高自身专业素质的途径,下定决心从一点一滴做起,苦练教学基本功。

数学是一门内容抽象、体系严谨的学科,又是一门常被忽略了活生生的来源与精彩应用的学科,以至于让学生学起来乏味,出现“成绩差→学习数学没兴趣→学习积极性低→成绩更差”的恶性循环。但是,冯运芳在教学中善于利用板书和富有感染力的幽默语言引导学生发现感悟数学中的美,使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不断获得美的享受,从而大大激发了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为了练习板书,她从抄写《现代汉语词典》开始,每天利用课余时间练习“三笔字”。在办公室时在本子上练,学生放学后在黑板上练,晚上回到宿舍在旧报纸上练,练完了楷书再接着练行书,就这样,一直坚持到了现在。

在实际教学中,为适应不同年龄段学生学习的特点,在小学低、中年级教学时,她写楷书,以便于为学生起示范作用;在高年级教学时,她写行书,以便于及时记录学生思维的过程。

为了改进自己的教学语言,每天上课她都会随身携带一个录音机,录下自己的课堂教学,课后反复播放,矫正语句、语气和语调,每一个细节都不放过。为了使自己的课堂语言更易为小学生所接受,她还注意在语言的形象性和感染性上下功夫。为此,她长年订阅了《演讲与口才》杂志,专门购买了鞠萍、孙敬修等人讲故事的录音磁带进行学习揣摩。此外,她还经常观看全国著名少儿节目主持人主持的节目,观察他们与孩子交流的一招一式、一言一行。受相声演员对镜子练表情的启发,她也经常对着镜子比比画画,反复练习。

功夫不负有心人。1991年至今,她先后参加了学校、武威铁路分局、兰州铁路局“党在我心中”、“伟人的足迹 成长的时代”、“我是光荣的人民教师”的演讲比赛,分别获得了一、二等奖,优秀演讲员等荣誉称号。凡是听过冯运芳讲课的老师,无不为她简洁、准确、逻辑性强、富有感染力的授课语言拍手叫好。

以赏识教育为切入点

做一名优秀教师

冯运芳曾经在《在赏识中教会学生自信》一文中这样写道:“ 古人道‘士为知己者死。说的是为绝对赏识自己、信任自己的人去死都愿意,可见被人赏识后的无穷动力。从领导干部到平民百姓,莫不需要他人赏识,成人尚且如此,何况孩子?”她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在实际教学中,冯运芳不仅是我国当代赏识教育专家周弘的积极响应者,而且也是一个努力实践者。她不仅注重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创设赏识的教学环境,同时,在与学生的日常交往中,她也注意用赏识的眼光看待他们的一言一行。尤其是在学生犯错误的时候,“蹲下身来跟他们说话”成了她与学生交流、沟通的主要标志。

在冯运芳任教的班级,曾经有一个孩子由于先天原因,造成了孩子的智力残疾,在班里,这个孩子经常受到其他学生的捉弄和欺侮。每每遇到这样的情形,冯运芳都会果断地站在这个孩子的身边。她经常给班里的学生讲“我们都是上帝咬过的苹果”的故事,教育其他学生要正确、友善地对待同伴,同时还将对待这个孩子的态度纳入到对每个学生的品行考评中,实行评优评先一票否决制。教育每个孩子要学会宽容,学会关爱。

一次,这个孩子爬上了教学楼三楼教室的一个窗户,在场的同学都惊呆了,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候,冯运芳一边与他交谈,一边慢慢靠近他,并且趁他不备,一把将他从窗户上抱了下来。从那以后,每次下课,当冯运芳走出教室时,都会看到这个孩子主动跑过来,用手轻轻拍去她身上的粉尘,帮她取掉落在肩上的头发。这个智力残疾的孩子,获得了冯运芳的关爱、呵护,从他不言不语的行动中,他也渐渐懂得了人间的温情和感动。

冯运芳常说,教师仅有爱心是不够的,“爱学生”是任何一个合格的教师都应该也能够做到的,但是如何把这种“爱”转化为教育的力量和艺术,是普通教师与优秀教师的重要区别。一个成熟的优秀教师就是要善于把自己对学生慈母般的情怀,转化为教育的能量和教育的艺术。有智慧的教师,就是要善于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同心之人,能够彻底消除代沟,走进学生的心灵深处,让自己的心与学生的心一起跳动。

在冯运芳的教育生涯中,她始终认为,培养学生具有健全的人格远比培养应试的能力更重要。尽管她的学生还是要参加考试,但她没有在学生背后大喊“狼来了”,让学生在恐惧中奔跑,而是把学习的过程变得像“追蝴蝶”,让学生在愉悦中奔跑。

走教研教改之路

猜你喜欢
数学孩子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