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语文课堂教学 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2014-11-04 11:45李萍萍
甘肃教育 2014年19期
关键词:质疑训练兴趣

李萍萍

〔关键词〕 阅读教学;兴趣;方法;质疑;训练

〔中图分类号〕 G623.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4) 19—0048—01

《语文课程标准》在总体目标第七条中明确指出:“具有独立阅读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有较为丰富的积累和良好的语感,注重情感体验,发展感受和理解能力。能阅读日常的书报杂志,能初步鉴赏文学作品,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可见,培养阅读能力是极其重要的。那么,怎样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呢?

一、激发阅读兴趣,扩大阅读范围

要想提高阅读能力,光靠课堂上教几十篇课文是远远不够的,教师只有通过阅读教学,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在课外能够主动地阅读,扩大阅读范围,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如,笔者在教学《蜘蛛的网》时,有个学生提出问题:“蜘蛛的网能粘住小飞虫、甲虫等等,它自己却不会粘住,是什么原因?”笔者随即将这个问题抛给学生:“同学们,有谁知道是为什么吗?”结果有个学生说:“因为蜘蛛身上有油,所以粘不住。”教师接着问:“你是怎么知道的呢?”学生答:“我在《动脑筋爷爷》那本书上看到的。”笔者趁机对这个学生给予了表扬,同时也激发了其他学生积极阅读的兴趣。学生只有对阅读产生兴趣,才能积极、主动地阅读大量的课外书,才能拓宽知识面,在阅读时才能知道许多教材上没有教的知识,才能进一步提高阅读能力。

二 、教给阅读方法,掌握阅读技巧

1. 指导预习,教方法。预习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一个重要方法,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学生刚上三年级,不会预习,教师就应把预习纳入教学范畴,集中上好预习指导课,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预习方法一般包括以下几点:(1)读熟课文,要求达到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边读边想,读后能比较准确地概括出课文的主要内容。(3)要借助字典认字,理解词语。随着阅读训练的进行,预习要求也相应提高,在上述预习的基础上,再给学生布置方向性的预习提纲,让学生有所遵循,使预习由扶向放过渡。学生课前做了充分预习,不仅提高了教学效果,为大量阅读创造了条件,而且学生通过预习,掌握了预习方法和步骤,提高了自学能力,使阅读起步训练有了一个很好的开端。

2. 上好精读课,教学法。集中识字后的教材是按单元分组的形式编写的。教学时,教师要抓住本单元本组的训练重点,以精读带略读,以课内带课外,以一篇带多篇,有重点、有计划地训练学生,逐步提高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因此,要用主要精力上好精读课,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三、启发学生质疑,实现自主阅读

在阅读教学中,如果教师一味地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那么学生就总是处于被动的地位。因此,教师要通过一篇一篇课文的教学,使学生学到阅读的方法,形成阅读能力,逐步养成阅读习惯。教师在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时,要想办法让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这样学生才能学得比较主动,才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另外,教师要教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如果遇到不认识的字,就去读拼音,遇到不懂的词义,就去查字典,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就和其他同学讨论解决,当遇到实在解决不了的问题,再去寻求老师的帮助。

四、培养阅读能力,加强词句训练

读课文要理解其中的词语和句子,才能更好地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基本思想;要会自觉地使用学过的词语组词造句,这样才能更好、更准确地表达出真情实感。掌握一定的词语和句子,是发展阅读和写作能力的重要基础。因此,引导学生理解词语、积累词语和运用词语十分重要,是培养阅读能力的重要内容。词语训练要注意两点:一是既要重视理解又要重视运用,把学和用结合起来。二是要与阅读课文和理解文章结合起来。一些常用的词语,要引导学生在说话和作文中学习使用;一些基本的句子形式,要引导学生加深认识,并让学生以口头或书面的形式造句子,学会使用。在引导学生理解词语时,应让学生了解这些词语和句子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思和用法。有的词语一读就懂,不需要讲解,有的词语稍作比较,学生就理解了。

总之,教师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方法、循序渐进的方式去训练学生、培养和发展学生,学生的阅读能力就会逐步得到提高。

编辑:马德佳endprint

猜你喜欢
质疑训练兴趣
和谐的课堂应充盈学生的声音
让文言文教学迸发思维的火花
日媒:日自卫队将以“训练”为名“出兵”南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