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创新教育初探

2014-11-04 11:49马东鹏
甘肃教育 2014年19期
关键词:课堂氛围创新教育数学教学

马东鹏

〔关键词〕 数学教学;创新教育;课堂氛围;兴趣;思维

习惯

〔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4)19—0062—01

创新已成为当今教育教学改革研究和实验的一个重要课题。数学作为一门锻炼学生思维的基础学科,在整个教育教学中起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在数学教学中开展创新教育具有重要意义。下面,笔者就初中数学创新教育,谈一些体会和看法。

一、营造民主、探索性的课堂氛围

轻松的课堂氛围、和谐的师生关系,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营造了良好的环境。那么,怎样营造民主、宽松、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呢?笔者认为,教师不仅要精心设计导入,安排好教学的层次,精心挑选训练题,进行课后小结,注意信息反馈,重视教具的使用,还要把学生作为真正的学习主体,以学生的发展为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

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这就是说,如果学生对所学的学科本身感兴趣,他就会深入、兴致勃勃地去学习,并掌握这方面的知识。因此,笔者认为让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体验中获得数学知识和技能是最根本的。

例如,笔者在教学“轴对称现象”一节时,先引导学生进行“扎纸”活动。学生个个兴趣盎然,并从中体验到什么叫轴对称图形,从而很好地揭示了轴对称的概念。接下来,又做了一个“印墨花”的实验,让学生每人拿出课前准备好的白纸,在白纸的一侧滴上墨水,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做出自己喜欢的图案,并赋予其意义。当笔者问起图案是什么时,学生一个个争先恐后地举起小手抢着发言。他们有的说自己做的图案是两节枯树干。在一个大森林里,树木都被砍掉了,所以这两节枯树干每天都在哭泣。并呼吁人们,别再乱砍滥伐,共同保护好人类生存的家园。有的说自己做的图案是两颗心,代表心心相印,希望我们的世界充满和平,充满爱……而后笔者又追问:那么这些图案与前面的“扎纸”活动中的图形有什么不同呢?学生恍然大悟,很快归纳出轴对称的特点。在这节课中,学生不仅获得了知识,而且还受到了良好的思想品德教育,也知道爱护树木、保护环境的重要性。这样的活动,学生感兴趣,没有压力,对所学知识印象深刻,也记得牢固。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

良好的思维习惯是创新能力发展的重要保证。良好的思维习惯不是生来就有的,它是在教师有意识地培养中形成并发展的。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是每一位数学教育工作者的追求和职责,是指导学生后继学习行为的重要认知策略。数学学习过程是一个观察、实验、模拟、推断、计算、交流等活动的综合过程,在教学中,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个性特征,允许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认识问题,采用不同的方法、用不同的知识去解决问题。同时还要尽力帮助学生构建起一个包括数学思想方法在内的、完整的数学认知结构,这都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讲授七年级代数第一册(人教版)“同底数的幂的乘法”中,公式的推导渗透了归纳思想方法,促进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形成。实践证明,分析不同的解题方法,不仅能拓宽学生的思维领域,提升学生思维的灵敏性,同时还提高了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努力为学生创设一个乐学情境,使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使他们能主动去学习,愉快地去思考,健康地成长。这样既有利于减轻学生过重的负担,又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既有利于学生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又有利于发展学生能力,进而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综合素质。

编辑:谢颖丽endprint

猜你喜欢
课堂氛围创新教育数学教学
促进学生课堂有效思考的几点做法
小学数学创新教育开展研究
对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