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小学作文教学实效性的几点做法

2014-11-04 12:53廉震
甘肃教育 2014年19期
关键词:想象力作文教学兴趣

廉震

〔关键词〕 作文教学;兴趣;想象力;

积累;方法

〔中图分类号〕 G623.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4)

19—0102—01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是听、说、读、写训练中最重要的一环,也是其他三项技能的最终归宿。然而,作文教学也是小学语文教学的软肋,让师生一筹莫展。目前,在小学习作教学中存在着不少问题,主要有:学生厌写、不会写、写不好;“大话”、“空话”、“套话”连篇;教师不引导、不会教、怕批改等。要改变这种现状,教师就必须适应时代的要求,树立作文教学的新理念,探索作文教学的新途径,让习作教学成为师生积极沟通的动力,让学生“写自己想说的话”,“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唤起学生对习作的兴趣。因此,在习作教学中,笔者努力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利用多种手段,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为了充分调动学生说和写的积极性,每次上作文课时,笔者都重视教学手段的新颖性与多样化。为了让学生写好说明文《我喜爱的一种文具》,笔者让学生边听音乐边表演小品,扮演文具的学生的风趣表演,使得全体学生热情高涨,畅所欲言。这样的形式能够将知识性和趣味性有机地结合起来。再如,为了写好《植树造林的好处》这篇作文,笔者利用多媒体播放有关植树造林方面的视频,并让学生结合实际生活讨论。学生通过观看视频和讨论,动脑、动口、动手,深刻体会到植树造林的益处,并归纳出植树造林的好处,当堂完成写作提纲,并顺利进行写作练习。

二、积极引导,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

创造是永远填不满的空白,思维是射线,有起点,无终点。因此,教师要积极引导,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使学生通过联想发散思维。例如,教师在黑板上画一个圆,然后启发诱导学生将这个圆想象成天空的太阳,然后以太阳为中心,再以云彩、雄鹰、彩虹、垂柳、湖水和游人等作陪衬,构成一幅美丽的图画,最后用文字描述出来。在教师的启发和诱导下,有的学生将这个圆形想象成人类的母亲——地球;有的学生将这个圆想象成一只足球;有的学生将这个圆想象成圆月……这种训练能够极大地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及创造思维能力。

三、丰富素材,重视生活中的积累

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流之不尽。”要使学生有东西可写,教师就必须有意识地丰富学生的生活,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去挖掘、积累习作素材。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笔者经常有计划地组织一些有意义的活动,让学生走进生活。如,在校内开展打篮球、拔河、跳绳等比赛;在节假日组织学生郊游、扫墓、宣传公益活动等。让学生在这些活动中仔细观察、认真体验,并鼓励学生主动承担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使学生从劳动中获取生动、有趣的生活素材。有了这些丰富的生活素材,学生在写作时自然能够有话可说,有话可写。

除此之外,笔者还让每一位学生都准备一个积累本,把平时学习中看到的好词好句、优美的段落篇章都摘抄下来,并要求学生熟读或背诵。长此以往,一些语言文字就变成了学生自己的储备和财富,等到写作时,一些好词佳句自然涌上笔端。

四、授之以渔,进行具体的作文指导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给学生写作方法是打开知识大门的金钥匙。为了扎扎实实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使学生能够有效地把握一篇文章的整体与局部、视角与内容、结构与语言、材料与立意等诸多因素,写出一篇篇文质兼美的文章,教师就应指导学生在审题、立意、选材、构思、语言几个方面下功夫。古人云:“文有序”,这个序就是文章的结构。好的文章不仅中心突出,材料典型,而且结构上也有令人叫绝之处。因此,笔者指导学生在审准题,立完意,选好材后,还需要巧构思,精心设计文章的结构,使其清楚、完整、严谨、有特色。除此以外,教师还应着重指导学生在语言的锤炼上下功夫,发扬古人“语不惊人死不休”的精神,形成自己独特的语言特色,或生动形象,或幽默风趣,或严谨缜密,以便掌握最新最美的文字,写出最新最美的文章。

编辑:马德佳endprint

猜你喜欢
想象力作文教学兴趣
看见你的想象力
打开新的想象力
网络视域下初中作文教学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