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测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在原发性高血压中的临床意义

2014-11-09 01:32陈小紫张宇云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4年16期
关键词:原发性血压炎症

陈小紫,张宇云,王 波

(1.海南省海口市第三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海南海口,571100;2.海南省海口市中医医院心电图科,海南海口,571000)

C反应蛋白(CRP)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和预后有着密切的联系,近年流行病学研究[1]表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存在明显的血管壁炎症反应,炎症参与了高血压的病理生理过程,两者互为因果,作为炎性标志物之一的C反应蛋白与高血压的发生密切相关[2]。本文分析152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在病程进展中的变化,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9年6月—2010年12月本院住院和门诊治疗的符合诊断标准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52例。其中男80例,女72例;年龄43~67岁,平均年龄(56.8±6.3)岁。均排除伴有其他疾病如心、肝、肾严重疾患者或各种免疫性疾病者。其中高血压1级62例设为高血压1级组,高血压2级51例设为高血压2级组,高血压3级39例设为高血压3级组。另取门诊健康体检者27例设为健康人群组,男17例,女10例;年龄41~66岁,平均年龄(56.0±6.4)岁。4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

1.2 方法

所有高血压患者嘱低盐低脂饮食、适当锻炼等生活调理;按病情服用降压药物治疗,药物包括阿司匹林肠溶片、阿托伐他汀、美托洛尔、硝苯地平、氨氯地平、厄贝沙坦等。每周测血压1次,记录3组血压变化情况,观察期半年。对血清hs-CRP水平分别在入组时和观察期结束时检测。健康人群组仅在入组时检测1次。3组患者治疗前后用免疫透射比浊法分别检测血清hs-CRP水平。

2 结果

152例高血压患者入组时血清hs-CRP水平为(2.57 ±1.42)mg/L,观察期满后血清 hs-CRP水平为(2.19±1.02)mg/L,健康人群血清 hs-CRP水平为(1.15±0.85)mg/L,观察期前后高血压组的血清hs-CRP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人群组(P <0.01)。

入组时,高血压2级、3级组血清hs-CRP水平显著高于高血压1级组(P<0.05);高血压2级组血清hs-CRP水平与高血压3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期满后,高血压1级、2级、3级组血清hs-CRP水平显著低于各自入组时(P<0.05);高血压2级、3级组血清hs-CRP水平显著高于高血压1级组(P<0.05);高血压2级组血清hs-CRP水平与高血压3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见表1。

表1 高血压3组hs-CRP水平比较

3 讨论

对于健康人,C反应蛋白在血清中以微量形式存在,在炎症反应时则显著升高,是反映炎症存在及活动的重要指标。多项研究表明原发性高血压与CRP之间存在相互影响,并通过这种相互作用关系维持和促进了高血压病的长期炎症状态。Bautista等[3]在研究中发现,首次明确血清CRP水平是高血压的独立危险因子。国内有学者[4]报道,炎症反应可能是增加血压变异性的一个独立的危险因素,在高血压的治疗中,增加抗炎治疗有望降低血压变异性。高血压引起血清CRP水平升高的具体机制尚不明确,可能与血管长期受异常血流冲击、受高血压刺激等,导致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引起免疫反应有关。在一项关于亚洲人群的原发性高血压和CRP水平关系研究中,同样也证实了CRP与高血压的相关性[5]。

本研究显示,高血压组的血清hs-CRP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人群组(P<0.01),高血压2级、3级组血清hs-CRP水平显著高于高血压1级组(P<0.05)。提示高血压级别越高,血清hs-CRP水平越高。观察期满后3组患者的血清hs-CRP水平显著下降(P<0.05),提示只要有效控制血压,即能显著降低血清hs-CRP水平,这可能与机体免疫状态得到改善有关[6-7]。进而证实血清hs-CRP和高血压直接相关,与文献报道相符[8-9]。应用抗高血压的药物治疗后,可以改善血管的炎症状态,改善心肌供血、内皮功能的作用,血清hs-CRP水平可显著降低[10-12]。但治疗后患者的血清hs-CRP水平仍高于健康人群,提示虽然降压治疗有效,但患者仍存在一定的血管损伤和炎症反应[13-14]。

综上所述,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具有明显增高的hs-CRP水平,hs-CRP与高血压的发生强烈相关。在有效控制血压后可明显降低hs-CRP水平,从而也有利于减轻血管炎症,减少免疫损伤。由于资料所限,对于高血压与hs-CRP之间复杂的关联性未能作深入探讨,期待在后续工作中进一步研究。

[1]李婕,方祝元,蒋卫民.炎症因子与原发性高血压的关系及中药干预研究进展[J].江苏中医药,2013,45(02):76.

[2]Sesso H D,Wang L,Buring J E,et al.Comparison of interleukin-6 and C-reactive protein for the risk of developing hypertension in women[J].Hypertension,2007,49(2):304.

[3]Bautista L E,López-Jaramillo P,Vera L M,et al.Is C-reactive protein an independent risk factor for essential hypertension[J].J Hypertens,2001,19(5):857.

[4]卢仁荣,余桂英,陈晓曦,等.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与高敏C反应蛋白的关系[J].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10,19(01):42.

[5]Sabanayagam C,Shankar A,Lee J,et al.Serum C-reactive protein level and prehypertension in two Asian populations[J].Journal of human hypertension,2013,27(4):231.

[6]王宾,朱永,王蓓,等.普伐他汀对原发性高血压伴房颤患者血浆ET、Hs-CRP及血压的影响[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2,18(2):178.

[7]李庆辉,杨天伦,谭碧峰,等.替米沙坦对高血压患者左室肥厚及C反应蛋白的影响[J].中华全科医学,2010,(5):554.

[8]Xu T,Ju Z,Tong W,et al.Relationship of C-reactive protein with hypertension and interactions between increased C-reactive protein and other risk factors on hypertension in Mongolian people[J].Circ J,2008,72(8):1324.

[9]崔波.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差异与脉搏波速度及高敏C反应蛋白的关系[D].中南大学,2012.

[10]Shivpuri S,Gallo L C,Crouse J R,et al.The association between chronic stress type and C-reactive protein in the multiethnic study of atherosclerosis:does gender make a difference?[J].Journal of behavioral medicine,2012,35(1):74.

[11]Verma S,Lonn E M,Nanji A,et al.Effect of angiotensinconverting enzyme inhibition on C-reactive protein levels:the ramipril C-reactive Protein randomized evaluation(4R)trial results[J].Can J Cardiol,2009,25(7):e236.

[12]King D E,Mainous A G,Matheson E M,et al.Impact of healthy lifestyle on mortality in people with normal blood pressure,LDL cholesterol,and C-reactive protein[J].European journal of preventive cardiology,2013,20(1):73.

[13]黄珮,朱静.瑞舒伐他汀对高血压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内皮功能及内皮型氧化亚氮合酶基因表达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3,17(17):5.

[14]李琛,李璐,陈雪松,等.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C反应蛋白与高血压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2,18(11):1565.

猜你喜欢
原发性血压炎症
脯氨酰顺反异构酶Pin 1和免疫炎症
欢迎订阅《感染、炎症、修复》杂志
稳住血压过好冬
颅内原发性Rosai-Dorfman病1例影像学诊断
血压偏低也要警惕中风
三种血压测量法诊断标准各不同
血压的形成与降压
欢迎订阅《感染、炎症、修复》杂志
原发性甲状腺淋巴瘤1例报道
炎症小体与肾脏炎症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