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参多酚酸盐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观察

2014-11-12 04:21黄樱菲薛秋平
现代医院 2014年1期
关键词:酚酸丹参自由基

黄樱菲 薛秋平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临床常见的急危重症,起病急骤,目前仍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1],因此探讨有效的治疗手段,一直是重症医师关注的问题。ARDS的根本原因是各种损伤导致的机体炎症反应失控,氧化损伤也是ARDS的发病机制之一[2]。丹参多酚酸盐是中药丹参的水溶性有效活性部位,具有抗氧化作用。为了进一步探讨丹参多酚酸盐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疗效,本组选择46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开展随机对比研究,现将结果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与分组

按照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提出的ALI/ARDS诊断标准[3],选择2011年1月~2013年6月本院重症监护病房收治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46例。其中严重肺部感染20例,脓毒症10例,肺挫伤10例,大面积烧伤4例,溺水2例,其中合并脑功能损坏18例,肾功能轻度异常12例,肝功能轻度异常6例。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将患者分为两组,研究组、对照组均为23例。研究组存在多器官功能损坏患者15例,对照组存在多器官功能损坏患者17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ARDS原因、器官功能受损情况、治疗前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APACHE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具有可比性。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本研究符合医学伦理学标准,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检查和治疗方法均取得患者或家属的知情同意。

1.2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给予治疗原发病,并按照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诊断和治疗指南(2006)进行以保护性肺通气策略[4]为主的综合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绿谷)200 mg+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静脉滴注,每天一次,疗程14天。

1.3 观察指标

于治疗前及治疗后3天、7天分别记录心率、呼吸、同时监测氧合指数变化及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APACHE、观察呼吸机支持时间和病死率。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心率、呼吸情况及动脉血气指标变化

与治疗前比较,研究组治疗后3天,心率(HR)、呼吸频率(RR)有明显改善,而对照组治疗后7天心率、呼吸频率才有明显下降,且研究组较对照组下降明显(均p<0.05)。两组治疗后3天、7天动脉血气氧分压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均p<0.05),但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两组治疗后3天、7天氧合指数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均p<0.05),且研究组治疗后3天改善更明显(p<0.05)。见表2。

2.2 两组治疗后APACHE评分、呼吸机支持时间及病死率比较

两组治疗后APACHE评分较本组治疗前下降,且以研究组下降程度更显著(p<0.01)。研究组呼吸机支持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1),但两组病死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2 两组治疗前后心率、呼吸情况、氧合指数变化(±s)(mm Hg)

表2 两组治疗前后心率、呼吸情况、氧合指数变化(±s)(mm Hg)

组别 时间 例数 HR(次/分)RR(次/分)PaO2 PaCO2 PaO2/FiO2研究组 治疗前 23 116.5±17.2 34.7±9.2 47.84±15.92 41.36±7.95 135.12 ±21.56治疗3 天 23 92.7 ±12.9 25.4 ±5.3 76.35 ±14.52 38.62 ±5.72 192.35 ±39.58治疗7 天 23 86.5 ±14.2 21.3 ±2.7 86.70 ±12.86 37.55 ±6.01 227.62 ±32.73对照组 治疗前 23 117.5±13.6 35.0±7.2 49.85±12.62 42.45±6.54 132.23±22.67治疗3 天 23 112.0 ±7.3 32.7 ±3.9 74.32 ±13.72 39.85 ±5.62 140.32 ±37.39治疗7 天 23 97.6 ±9.5 25.4 ±3.6 80.14 ±19.56 38.42 ±4.96220.40 ±38.43

表3 两组治疗后APACHE、呼吸机支持时间、病死率比较

2.3 不良反应

所有患者使用该药物后暂未发现因药物引起的出血、肝功能异常等不良反应。

3 讨论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基本病理改变是肺泡上皮和肺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所致的非心源性肺水肿,全身炎症反应是导致ARDS的根本原因,是预防和治疗ARDS的必要措施[3]。氧自由基作为主要的炎症介质,是造成肺血管损伤的重要因素,氧化损伤是ARDS的发病机制之一,在病理状态下,炎症反应、缺血再灌注损伤等可导致氧自由基大量产生,与此同时机体对氧自由基的清除能力下降[5],人体内自由基的数量过多,就会破坏细胞结构,引起脂质过氧化[6],活性氧自由基会导致肺上皮细胞和免疫调节功能紊乱[7-8],引起氧化应激反应从而导致细胞凋亡[9]。因此遏制全身失控性炎症反应,清除自由基是治疗ARDS的重要手段。

丹参多酚酸盐作为中药丹参最重要的药理学有效成分,适应症为活血、化瘀、通脉。用于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分级为Ⅰ、Ⅱ级,心绞痛症状表现为轻、中度,中医辨证为心血瘀阻证者,症见胸痛、胸闷、心悸。不良反应:少数患者发生头晕、头昏、头胀痛,偶有患者在输液中因静滴速度快致轻度头痛,偶尔有血谷丙转氨酶升高,在停药后消失。临床上主要用于冠心病和重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治疗[10-11]。但对于应用于ARDS治疗鲜有报道,丹参多盐酚酸是从丹参中提取的,其主要成分丹参乙酸镁(丹酚酸B),其主要存在形式为的含量超过80%,相关研究表明,丹参多盐酚酸中的丹参乙酸镁对H2H2诱导的肺上皮细胞凋亡具有保护作用[12],具有清除自由基作用[13]。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在治疗后心率、呼吸情况及动脉血气指标均有明显改善,APACHE‖评分较对照组下降显著,呼吸机支持时间明显缩短。然而本研究结果显示,病死率无明显差异,可能与本研究纳入的研究样本过少,结果可能存在偏倚有关。

综上所述,丹参多酚酸盐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有改善呼吸、心率情况,提高氧合指数,减轻肺损伤的作用,有利于患者尽早脱离呼吸机支持治疗,但能否减低病死率需要进一步研究。

[1]RUBENFELD G D,CALDWELL E,PEABODY E,et a1.Incidence and outcomes of acute lung injury[J].N Engl J Med,2005.353:l685-1693.

[2]刘 伟,金发光.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治疗新进展[J].中华肺部疾病杂志,2013,6(1):46 -47.

[3]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诊断和治疗指南(2006)[J].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06,18(12):707-708.

[4]陈少霖,周华锋.适应性支持通气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中实施保护性通气策略的研究[J].现代医院,2012,12(8):41.

[5]刘 静,张向阳.血管内皮细胞损伤与修复的机制的研究进展[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09,32(9):1385 -1388.

[6]王建英,任引哲.氧自由基与人体健康[J].化学世界,2006,1:6.

[7]TAMIMI A,SERDAREVIC D,HANANIA N A.The effects of cigarettsmoke on airway inflammation in asthma and COPD:therapeutic implications[J].Respir Med,2012,106(3):319 -328.

[8]FAUX S P,TATT,THORNE D,et a1.The role of oxidative stressinthe biological responses of lung epithelial cells to cigarette smoke[J].Biomarkers,2009,14(1):90 - 96.

[9]FEENEY C J,FRANTSEVA M V,CARLEN P L,et a1.Vulnerability of glial cells to hydrogen peroxide in cultured hippocampal Slices[J].Brain Res,2008,1198(10):1 - 15.

[10]谈世进,郭慧峰,陆 燕.丹参多酚酸盐对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内皮功能的影响[J].实用老年医学,2009,23(2):126-128.

[11]贺志飚,金丽艳,柴湘平,等.丹参多酚酸盐对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血小板和内皮细胞功能的影响[J].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10,22(5):279 -281.

[12]梁家红,张水娟.丹酚酸B对肺上皮细胞凋亡和急性肺损伤的影响[J].中国药理学通报,2013,29(4):531.

[13]黄双盛,吴勇杰.丹参的抗氧化与抗炎作用研究进展[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2,9(1):86-87.

猜你喜欢
酚酸丹参自由基
丹参“收获神器”效率高
双咖酚酸在小鼠体内的药物代谢动力学与组织分布
自由基损伤与鱼类普发性肝病
自由基损伤与巴沙鱼黄肉症
丹参叶干燥过程中化学成分的动态变化
丹参叶片在快速生长期对短期UV-B辐射的敏感性
丹参中丹酚酸A转化方法
川芎总酚酸提取工艺的优化
陆克定:掌控污染物寿命的自由基
注射用丹参多酚酸与12种常用注射剂的配伍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