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编辑部的故事

2014-11-14 03:41潘玉婷
读者·原创版 2014年9期
关键词:刘燕王飞选题

文 _ 潘玉婷

十大编辑部的故事

文 _ 潘玉婷

“编辑部的故事”为什么受欢迎?是因为读者对杂志的喜爱、好奇以及乐于吐槽……创刊10周年,我们帮你把时光的犄角旮旯打扫一番,一起看看“编辑部的故事”里的那些“未完待续”。

No.1 创业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创业的梦想。

有志青年李帆公布了他最新的创业计划:“我打算卖豆制品,名字都想好了,就叫‘昂山素鸡’。”在微寒的清晨,这个创意瞬间点燃了同学们的创业热情——

吴小丽:“我要卖豆沙——‘小野丽沙’!”

刘燕:“我卖豆腐丝——‘波姬·小丝’!”

王飞:“创业首先要考虑市场需求,冬天还是比较适合卖栗子。咱去卖栗子——‘安吉丽娜·朱栗’。”

李帆:“有道理。不过要是卖栗子,还真不用拉外国人代言,就叫‘无小栗’。都是大个儿的栗子,那得多受欢迎!”

吴小丽:“……你这个坏人!”

入选理由:曾经有一个个发财的idea摆在我们面前,但是我们没有珍惜,到物价飞涨时才追悔莫及,尘世间最痛苦的事莫过于此。这是第一条出现在杂志上的“编辑部的故事”,从此,编辑们积攒起生活中的点滴欢笑、感动和欣喜,与读者分享。后来,有些人被捧红了,有些人爱上“自黑”;有些人来,有些人走……

No.2 选题的诞生

每月必交的“特别报道”选题让编辑们头疼不已,一个个成了“拖拉机”,这让负责统筹的王飞很抓狂。这天上午,时间到了,没人交选题(一般不下最后通牒都不交),王飞忍无可忍,在群里发了消息:“各位,让你们的选题飞吧。”有人厚着脸皮回话:“再飞一会儿……”其他人干脆假装没看见。等到下午,终于有人交了,王飞立刻在群里发了新消息:“行走江湖,最重要的就是‘守时’二字。4点了,小丽交了选题,你们呢?”刘燕:“行走江湖,最重要的就是勇气——苗翠花说的。我鼓足勇气说……我还没写。”李帆:“大雪封山十几天,脑子里没想法,没灵感,已经基本是糨糊了。”群里一阵沉默,王飞估计在调整呼吸,以平息心中的怨愤……

入选理由:每月提交“特别报道”选题的那天,编辑们挠头挠得最疯狂,大脑活跃指数爆表,那也是主编“累觉不爱”的忧伤期……身为编辑,提选题乃分内之事,无论多么痛苦,也必须有所思。只想说,每次想不出好的选题都有种抹脖子的冲动,而当选题被读者认可时,又觉得自己的工作很有价值——啊,多么痛的领悟!

No.3 好男人

编辑部要加班,李帆主动请缨,给大家出去买晚饭。

大家吃着热气腾腾的麻辣烫,感动于李帆的义举,未婚女编辑们纷纷表示要嫁给他。具体情况是这样的:王挺让吴小丽嫁,吴小丽要王挺嫁……

入选理由:记得当时年纪小,你爱谈天我爱笑,并肩坐在桃树下, 风在林梢鸟在叫……那些年,编辑们都还未婚;这些年,孩子都能当花童。一本杂志的10年,见证大家的成长与幸福。

No.4 当燕小六想起邢育森

编辑部讨论稿件时,几位同事对当期特别报道“彩虹般绚烂的人”中那篇《当郭芙蓉想起佟湘玉》特别有感触。大家都经历过新人阶段,对别人的帮助铭记在心。有人说,如果有一天离开了,我也想给咱主编写点什么。

当然可以写!嗯,题目我都帮你想好了,就叫“当燕小六想起邢育森”!

入选理由:10年间,编辑部的人员构成发生了变化,新的血液不断注入,为杂志增添了活力,而因各种缘由离开的人也始终在关注着杂志的成长。

某离职编辑在杂志创刊10周年之际发来贺电,说:“换了几家单位,还是觉得编辑部最宽容,比如说衣着,我一向不太讲究,而主编对我的要求是能穿着衣服来上班就行。现在是炎夏,我所在的城市每天高温三十四五度,大家穿着长袖衬衣,还系着扣子——这就是所谓的职业范儿。烈日炎炎,我穿得整整齐齐,奔波在上班的路上,怀念在编辑部上班时穿大裤衩、蹬自行车的清凉。那个已离开的世界充满爱。”

No.5 人人都有拖延症

爱拖稿的作者(欢迎对号入座)总是让编辑很头疼。

从前就有这么一位,到了截稿日,电话不接,短信不回。几天后,她终于发了稿子过来。问她干吗玩消失,她的回答由于过于诚实可爱而让编辑瞬间心软:“因为怕你找到我啊!”

还有些作者(同样欢迎对号入座),编辑催稿的时候特可怜,写完了就倍儿嘚瑟。就说写“独门秘籍”的那个苏小懒吧。下午都忙疯了,她突然跳出来把稿子甩给王飞,丝毫不以拖稿为耻,反倒很轻快地问:“还记得你小学同学的邻居家的小姑娘的二姨的儿子的同桌的发型不?”

脑细胞的大量损耗,往往使人在遭遇无厘头时大脑一片空白。王飞没反应过来,被她很嚣张地嘲笑。不理她,去开会。可恨的是,一个小时后讨论完稿件回来,苏小懒的头像还在闪。点开,弹出一条:“如果不忙,咱们可以聊一下深度话题,比如,外星人什么时候会炸地球,麻雀有几根羽毛。”

入选理由:拖稿是个世界性难题,作者们拖稿的理由千奇百怪,花样不断翻新:我刚观摩了一台剖腹产手术,冲击太大,暂时无法写作;我要是明天不给你稿子就去你们单位门口练胸口碎大石,相信我;我电脑坏了,导致大脑也短路;我得在家带孩子,奶爸你懂吧,就电视里演的那样……

拖稿是编辑们心中无法言说的痛,拖稿是历经10年无法治愈的伤。

No.6 欢迎来稿

刘燕正在接电话。

作者:“刘编辑你好,我是沈阳的xx啊,你还记得吗?”

嗯,这位阿姨很勤奋,隔三岔五往邮箱里投稿,刘燕当然有印象。不过她还没来得及回答,作者又说:“我给你寄的半个鸡蛋和一斗高粱米收到了没有啊?”

刘燕吓了一跳,突然间,她想起这位作者的两篇稿子分别就叫“半个鸡蛋”和“一斗高粱米”。

第二天,刘燕打开邮箱,看到这位作者的新稿《两块“袁大头”》。

入选理由:编辑部每天会收到数百封信件,超额满足了我们少年时代收信的愿望。投稿之外,我们看到过青涩爱恋滋生出的烦恼,质朴生活里的无奈和辛酸,或是高墙内的忏悔与渴望……这些文字里满满的信任,让做杂志的人内心充满责任感。

No.7 水杯里的爱

韩家集乡周湾小学是一所希望小学,一年级教室里坐着15个学生。当我们说“中午不回家吃饭的同学请举手”时,11个6岁左右的孩子举起了手。

我们请孩子们把带的馍馍拿出来看看。沙沙声过后,红红绿绿的塑料袋被孩子们摆在桌面上,里面是馍馍或者油锅盔。跟塑料袋并立的还有饮料瓶―没有水杯,矿泉水、水蜜桃、绿茶……各色饮料瓶里装着他们从家里带来的水。冷馍馍就凉水就是他们的午餐。

在走了长长的山路、上了半天课之后,这些孩子只能以此充饥。而下午还有半天课和长长的回家路等着他们。陈主任说:“现在,娃娃们的问题不是吃不饱,而是吃不好,没有营养。”

我们知道彩色塑料袋不能直接用于装食品,饮料瓶子不能反复使用,但我们该怎么告诉这些孩子?我们能做的是联系生产厂家,为一部分孩子换上健康的水杯。

入选理由:关注服刑人员子女,帮助走失、被拐卖、被遗弃的儿童寻找亲人,走近动物保护志愿者,报道会宁县韩家集乡几所小学学生的生活状况和成长轨迹……这些公益行动,与读者的支持分不开。10年来,我们用杂志的平台凝聚世间的爱,与众多爱心读者一道为需要关爱的人提供帮助。10年,铺就一本杂志与读者的公益之路。

No.8 编辑的婚礼

按说,结婚之前应该好好筹备一下婚礼,或者享受最后的“自由”时光,但因为杂志签印时间与婚期重合,杨楠―这位姑娘们公认的“男神”最近都在熬夜加班,基本也就是在婚礼当天出现了一下而已。

媒体人加班是常态,这种“悲惨”的故事也不乏先例。两年前,某位女同事结婚,婚礼上,新郎新娘向来宾敬酒,到我们这桌时,一个哥们儿端起酒杯,说完祝福的话,紧跟着就来了一句:“下午你能加个班不?”

我们永远都忘不了新娘哀怨的眼神,那哥们儿更是不敢与新郎对视……

入选理由:上班可以请假,上课可以迟到,杂志每月22号上市却是雷打不动!

对编辑来说,结婚这种小事是不能和发稿相提并论的,至于头疼脑热更是无足挂齿,实在不行,一个编辑倒下,其他编辑补上!如果真发生人力不可抗拒的情况,比如长时间、大面积停电之类,我想,主编没准儿会叫我们用手抄稿子。

No.9 经济作物

编辑部养了很多花花草草,但直到今年才种了一盆草莓。这盆草莓带给大家惊喜:首先,果实累累的造型很是赏心悦目;其次,草莓味道很棒,比市面上化肥催出来的好吃多了。大家一边尝着草莓,一边商量,以后全面改种经济作物。明年有人来参观的时候,或许就能看到一盆一盆的西红柿、辣椒、青菜,也许在窗台边上,还有一缸鲤鱼……

入选理由:当年编辑们白纸黑字写下要美化办公室的豪言壮语,结果……本来是想给编辑部一个出镜的机会,你懂的。

编辑们的桌子乱到不能看,办公室的美化只能靠Photoshop。提出这个建议后,我被大家翻了白眼,他们说:“给你的照片用用得了,不要来‘美化’办公室!”我只能说,我曾经为大家争取过。

No.10 新人报到

南蓓蓓接到一个从厦门打来的电话,接听后发现对方是推销茶叶的。对方在电话中不停地介绍各种高端大气上档次的茶叶。最后,对方亲切地询问:“女士,您平常都喝什么茶啊?”南蓓蓓脱口而出:“加多宝!”对方沉默几秒,挂断电话……

入选理由:一大拨儿新人强势来袭。从2013年下半年开始,“90后”正式加入编辑队伍,他们思维活跃,非常靠谱,通过杂志,或许你也感受到了不一样的青春气息。下一个10年,值得期待……

猜你喜欢
刘燕王飞选题
“双减”背景下小学地域特色数学作业的实践
奥曲肽联合雷贝拉唑治疗肝硬化伴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观察
新年刊
市场观察(1)
市场观察(2)
一周交易居前营业部的买入股(9月16日~9月20日)
老婆发达以后
市场观察(1)
选题有误
确定选题,渲染气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