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富伦理与传统价值的冲突与较量:陈彦的长篇小说《西京故事》人物谱系分析

2014-11-14 05:54仵埂
小说评论 2014年5期
关键词:天福西门

仵埂

陈彦的长篇小说《西京故事》,直面财富伦理和生命价值的冲突,探问底层人上升的通道,省思人生意义与价值的生成,为读者讲述了一个又艰辛又温暖的农民进城打拼创业的故事。在中国社会由城乡二元结构向城市化发展的进程中,具有代表性意义。作者直面现实问题,既有尖锐而深刻的呈现,又有自己的省思与探问,所有这些,为我们应对当下现实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视角和参照。本文仅就小说中几个主要人物做谱系性分析。

一、罗天福的人生坚守

罗天福是小说的一号人物,他原本是塔云山一个村支书,还当过民办教师,在当地人的眼里,他是一个非常受人敬重的人。女儿罗甲秀学习成绩优异,一举考入西京城一所重点大学,儿子罗甲成也紧随姐姐之后,考取了同一所学校。罗家在四村八社出了名。在儿子启程到西京城上学之际,罗天福也盘算好自己下一步的计划:带领妻子淑惠到西京城打烧饼,以此来供养两个孩子上大学。罗家四口移居西京城后的人生故事就此展开。

双足踏进西京城的罗天福,要扎下根来,实属不易。他的种种遭际,映射出社会方方面面的问题和进城农民的人生困境。他因摆摊而遭城管卫生部门的清查;房东郑阳娇蛮横跋扈,一双意大利真皮拖鞋不见了,怀疑是他所偷,指桑骂槐,无理取闹;在最为困窘的日子里,罗天福悄悄捡拾垃圾卖钱补贴家用,误闯工地被人毒打致重伤;更让他闹心的是儿子罗甲成,因房东儿子金锁纠缠女儿甲秀,罗甲成挥拳相向而酿下事端,金锁被打住院,让他又花钱又受气。甲成因贫困而敏感,读书期间,与同学关系僵硬,内心受伤,暗恋的教授女儿童薇薇也挑明关系,从而情感的最后一根维系断折,乃愤然离校出走。在这一系列遭际中,罗天福依然坚守自己的人生原则,并将这一原则实践在生活最为困窘的时刻。我们看到了罗天福身上的人性光辉,看到他深厚的精神底色和坚定不移的人生坚守,他是一个有精神依凭和价值根基的人。所以说,罗天福虽然活得艰难,虽然因为现实困境而身心疲惫,因儿子罗甲成不成器而忧虑,但是在他的价值指向上,在自我纵深的精神背景上,却没有惶恐困惑。他有自己一以贯之的人生取向,有自己信赖的东西和弃绝的东西。他的这一为人做事的理念,植根于深厚的历史文化土壤里,实践在自己的日常中,而不是说教般的停留在口头上。一个有精神根底的人,尽管生活艰难,但是在受难一般的生活历难中,显示出他的坚韧和强大。

罗天福不可动摇的坚守,遇到了儿子罗甲成的尖锐挑战。一次,他在女儿甲秀带领下,悄悄去他们学校听一个大师讲座,题目是“传统儒学在当下的尴尬复元”。到了提问环节,罗天福远远看见儿子甲成站起来问:“我有一个老师,始终信奉‘仁义礼智信’和‘温良恭俭让’那一套,但他活得比谁都穷困潦倒,您说危机四伏的当今世界,真的能从东方传统儒学中寻找到‘’柳暗花明”的路径吗?我很怀疑”。罗天福一下瞪直了眼,儿子说的哪个人不正是自己吗?这是罗甲成精神世界与自己的断裂,是罗甲成对自己的审视与怀疑。他从儿子问题里,“看到了自己在儿子心目中的可怜形象”。“这是他过去不曾有过的感受,在塔云山,他是精神上最富有的人,生活上努把力也能过得不错。怎么在儿子心中就‘潦倒’了呢?”

罗天福有做人的标尺,有信奉的原则,有持守的大道。他以诚实信用立身立德,用起早贪黑打烧饼这样的辛勤劳作赚取生存资本,获得人格尊严。罗天福看到西京城的广告上,到处写着:“以最小的投资,获取最大的回报”,他质疑城里人的哲学,哪不是投机取巧么?都想不劳动少劳动却要赚取最大最多,这念头也太歪了吧?尽管受到外界的冲击,尽管他也看到身边许多不依靠诚实劳作就可以赚大钱,可以活得风光的人,但这些还是动摇不了他的做人原则,这个原则如同老家的紫薇树一样,圣洁而古老,彰显了一种无上的价值,是乡村诗意和乡村理想。所以,尽管他困窘到捡拾垃圾的地步,他也不会动歪心思,邪念头。

老家塔云山那两棵价值百万的紫薇树,是这种古老圣洁价值的象征。在这个象征里,三代人对这两棵树的不同姿态,刚好折射出对古老神圣价值的坚守与放弃。老母对于紫薇树的生命般的守护,即使在最为困难的时刻,也从不去动念以树换钱,赢得现实生活的改善,使当下日子过得舒适一些。或者以此换取现实生活中所可能得到的一切物质满足。没有,这两个紫薇树,就是不可让渡的祖上圣物,是不能作为价钱去交换的。这是老母亲的命,老母亲的天。罗天福对紫薇树,本同老母亲持相同看法,但在甲成打金锁住院,赔偿闹得他走投无路时,也一时动念,想卖掉紫薇树,来缓解现实的窘迫,但看到母亲护持紫薇树的决绝态度,一下子就感到了愧疚。他能意识到紫薇树的神圣价值,但在现实压力下也会彷徨。对于罗甲成而言,奶奶压根就是不开化,有紫薇树,又有人愿意掏百万,一切现实问题就迎刃而解了,不就两棵树嘛,为什么要这样想不开?这是罗甲成的思维。罗甲成眼里,已经丧失了神圣价值感,就是说,非商品性的价值已经不存在了,世间万物没有不可以用价格来衡量和替换的。

老人坚守的那个不可让渡的祖上圣物,象征着金钱并不是一切事物的等价物,金钱并不能与任何价值做交换,有一些价值无法用钱作为尺度衡量。比如爱情,假如几千年人类文明所产生的古老价值都可以用钱作为等价物,这个世界就会索然无味。当冰清玉洁的“林妹妹”可以被百万一晚的价格包下来,这个林妹妹身上所存在的那些无上价值,就会轰然崩塌。她的价值,恰恰不是以钱物作为等价的。所以,人总有一些东西不可让渡,总有一些神圣价值构成人的无价之宝,具有了超越世俗的尺度,而伴随人类走向未来,走向无限深远无限辽阔的境地。执守传统价值,是小说给罗天福这个人物的精神逻辑,他以此作为人生的标杆和尺度,以此来观察衡量周遭事物。尽管罗天福面对的是强大的物欲社会,尽管诚实执守在相当程度上被人抛弃,但他还是执守此道而百折不弃。所以,东方雨老人称罗天福为“民族脊梁”。

二、罗甲成的前生今世

罗甲成面临的境遇与父亲罗天福迥然不同,他原本相信,人只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就能获得自己的尊严,就能赢得他人的敬重,实现自我价值。他通过自己的奋斗考上了省城名牌大学,按理,一切光环花朵都应该属于自己。但是,到了大学后,同学与同学之间的关系,竟因贫富差距而悄然打上不同印记,他所面临的首先是宿舍的几位同学舍友:不差钱的朱豆豆,不差权的沈宁宁,还有一个,可以说是不差学问的孟续子,这是罗甲成的日常性境遇,与宿舍其他同学相比,他除了学习刻苦努力,成绩较好而外,一无所有,一无是处。这使他充满了莫名的愤恨,对周遭世界,他的眼睛里充满冷峻审视和强烈对撞。贫寒成为一座大山,沉重地压迫着他。这个贫寒,已经不仅仅是食不果腹、衣不蔽体的贫寒,而是生存的尊严,是优裕的物质条件带来的心理优势,他没有这些,于是,就以极端的自尊作为自己的保护色,并且敏感尖锐到令人不解的地步。朱豆豆父亲请同宿舍同学吃顿饭,他勉强被拉来,席间,这位不差钱的老爸总是说“钱不是问题”,还说愿意把甲成和姐姐的费用包了,人家一番好意,甲成却觉得受到了侮辱,愤而离席而去。姐姐甲秀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偷偷利用课余时间捡拾垃圾,被甲成发现,大骇大怒,断然道:若姐姐再要继续捡垃圾,我就退学!他觉得这太丢人太伤自尊了。于是,他将自己与朱豆豆沈宁宁们隔绝开来,现实中,他找不到可以使自己心平气和、豁达包容的精神凭依,他无法放松自己,使自己泰然微笑。

父亲所坚守的东西,常常响在耳边的就是“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人能做多大事就做多大事,但绝对不做坏事,不损人利己就行。”这些,罗甲成不是没有听到看到,而是压根儿不认可,他觉得父亲是一个迂腐过时的人,父亲那一套在当今已经不灵了,诚实是傻瓜的代名词。尽管东方雨老人在他面前夸赞父亲这个乡村知识分子,说他身上具有古代圣贤的遗风。他尊重东方雨,但心底并不认可这个评价。东方雨认为父亲是“始终在坚守社会常道,一旦发现人类恒常价值、恒定之规遭到歪曲、肢解和破坏时,就站出来说几句话,提醒人们不要有狂悖心理,要守常、守恒、守道,要按下数出牌”。父亲坚守的社会常道,就是“诚实做人、善待他人”这些最为古老的遗训。

但罗甲成有了一个与父亲迥然相异的世界,在他的境遇里,他不甘于做一个默默无闻的人,不甘于永远处在自己现在所处的位置上,他有野心,有想法,论智慧,他觉得比谁也不差,为什么就不能活得体面而尊严,在五彩缤纷的生活世界里,他希望自己是舞台上的那个人,而不仅仅是一个看客。

罗甲成这个人物具有历史的纵深。就是说,在中外长篇小说谱系里,你可以见到一系列这类人物的影子。罗甲成所爱对象是童教授的女儿童薇薇,对童薇薇的爱恋,也折射出他的极端化情感和执拗性反抗,能看到这个社会的某些面影。小说在塑造罗甲成这个形象时,也以轰动全国的马加爵案件作为话语背景,映射了罗甲成生存环境的逼仄。作品大胆描写了罗甲成这个来自山里的优秀生,跨进大学门槛后,如何遭到冷遇,如何起而反抗,并且以姐姐甲秀大学毕业找不到工作,毅然接替父母打烧饼作为旁衬,显示出年轻人上升通道被堵塞,从而引起罗甲成式青年以扭曲变态性的方式反抗自己的命运。

这种类型的小说,最为著名的当数法国作家司汤达的《红与黑》。这部小说里,主人公于连是一个伐木工厂主的儿子,他干练聪明,富于野心,一心想爬到社会上层,在正常通道都已堵塞的情况下,他所能利用的就只有年轻人的冒险精神和心计,通道就是结交贵族夫人或贵族小姐,于是,市长德瑞纳夫人成为他上升的第一个阶梯。第一次冒险失败,则又寻机到了侯爵府上,结识了侯爵千金玛特尔小姐。俘虏玛特尔小姐,成为他的既定目标。果然达愿,且距离野心的实现,只有一步之遥。但终因事情败露而归于失败,被处死。

《红与黑》描写了一个富于野心的青年,通过贵族女人实现自己挤进社会上层的故事,就境遇而言,罗甲成与180年前的于连正处于同一状态之下。罗甲成如同于连想通过自我努力成就自己,但几无可能。于连扭曲地通过贵族夫人与小姐进入固结的上流社会圈子,罗甲成则想通过对童薇薇的爱恋,来获得一种竞争性的变相承认,他和于连一样失败了,其人生的苦涩况味,值得社会反思与警觉。

与罗甲成具有同一谱系血缘的人物,还有路遥《平凡的世界》里的孙少平。这也是一个不屈服于自己贫穷命运的人物,他活在苦难里,但是竭力想从苦难里获得超越。他的爱恋对象,如同罗甲成于连一样,是远远超越自己阶层的女子,同样具有精神上的征服性意义。两人身份构成强烈反差,一个是农民的儿子,一个是地委书记的千金,所不同的是,路遥太爱他笔下的孙少平了,他不忍看到他们炽热的爱恋被毁,所以安排了田晓霞因采访洪灾而意外死亡,田晓霞的意外死亡,使他们的爱情因死而活,所以说这是一个不得不死的安排。假如田晓霞不意外死亡?那么她的爱情就会因残酷丑陋的现实而撕裂乃至死亡,所以,她是以死亡作为献祭,使她们的爱情笼罩上神圣光环。孙少平最后与一个矿工的寡妇结婚,使自己的生活进入平静的日常性之中,他的心也在激荡之中回归平静。罗甲成在经过一系列冲突,特别是离校出走风波之后,也渐趋平静。假期他回到故乡塔云山,获得抚慰性的疗治,然后回到文庙村(城中村)帮助父亲打饼,终于向强大的现实妥协,这与于连的断裂性反抗构成有趣的映对。这也反应出作者在面对这一尖锐现实时,所刻意做出的理想化修补与弥合。

柳青的《创业史》中,梁生宝与改霞的爱恋,也是这个谱系的一个变种,只是男女角色发生位移,改霞成为一个现实的具有野心的女人,尽管他与梁生宝处于同一个村子,但是她的向往与梁生宝的向往大相径庭,梁生宝要引领蛤蟆滩农民走合作化道路,他觉得这是他的目标,他的大道与荣耀。但强烈诱惑着改霞的则是城里人的生活与当一个纺织女工的愿望。她虽然也爱梁生宝,但终究抵挡不住现实,最终放弃梁生宝而进城。今天看来,改霞的选择似乎更具有历史的先兆,跳出农门而进城,追求更好的现世生活,是一个人的权利。何况在那个时代,能当上工人,吃上国家饭,是普通人的梦想。

那么,梁生宝错了么?暂且先不说互助组合作化运动的历史性错误,就一个具有野心的青年人来说,于连、孙少平和罗甲成的野心都是从原阶层冲出去,从故乡冲出去,走向一个更为宽广的世界,而梁生宝则是留在原地,改变这个人人都想逃离的贫寒之乡,尽管这一设想与此后发展的城市化进程相悖,但梁生宝的固守,也获得一种价值。在作者设计的人物命运冲突里,梁生宝身上的珍贵性显豁,这种珍贵性体现于个人利益与现实冲突时,放弃个我利益而成全族群,正是这一点,为人物赢得亮光。柳青将情感投向梁生宝一边,让读者为改霞与梁生宝的分手而唏嘘不已,为梁生宝而难过。小说世界构成的氛围,为自己的人物赢得一片赞誉,为人们的精神世界投射出一道强光。

《西京故事》在人物视点把控上,也比较讲究。在罗甲成与童薇薇的关系上,为了使童薇薇保持一种神秘感,小说的前半部分,始终是以罗甲成的视点来叙述,这就使读者所感知到的童薇薇始终是罗甲成所感知的童薇薇,我们不知道童薇薇真正的内心活动,不知道她内心对待罗甲成的真实想法,这样使她显得朦胧而神秘。男女相爱的那种美好而纯净的感觉,具有了吸引人的力量。以罗甲成的视点看出去,童薇薇最好看的是她的“美丽耳朵”。作者只是到结尾部分即82章后,才转换视点,以童薇薇的视点来叙事,我们于是知道了童薇薇的内心,知道了两个人错位式爱恋。在这儿读者看到的残酷性是,童薇薇从没有真正为罗甲成动过爱的情感,她只是一种友谊性的信任与帮助,只是一种远远的对以为优秀贫困生的赞赏,而没有两性之爱。罗甲成是单相思!这两人的爱恋故事极有意味的,作者在现实中,大约看不到那种诗意化的美好。罗甲成在这里,已经远远不及于连,不及孙少平,也不及梁生宝,他们至少还有真实的爱情,在于连将爱情作阶梯的时候,他的进攻也真实地俘获了德瑞纳夫人的芳心,玛特尔小姐也敢于在断头台上接下他的头颅而抱在怀里。孙少平与田晓霞的炽热爱恋也为读者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记,改霞也为放弃梁生宝而难过。唯有罗甲成,竟然是懵里懵懂的单相思!童薇薇尽管纯净美好,但是现实感却不容她爱上这个山里来的具有拼搏意识的优秀青年。生活中已无诗意,理想化已荡然无存。我们都活在严酷的现实之中,无论是作者还是人物。在小说艺术中,爱情连逾越现实藩篱的激情勇气都无法存在时,我们看到的就唯有苍白贫乏的庸碌生活!

三、西门锁的省思忏悔

在《西京故事》里,西门锁是一个人格发生重大逆转的人物。他本来是一个浪荡子,街皮混混,靠父亲当村长而积攒了不少家产财富,娶了小学教师赵玉茹。他张狂得意之时,夜夜笙歌,家庭如同旅馆有时连旅馆也不如,他整天在外打牌喝酒鬼混,在牌场认识了赵阳娇,偷情偷到与媳妇赵玉茹恩断情绝,赵玉茹带着女儿映雪离婚离家,郑阳娇踏进门来,从此他的好日子结束了。母老虎一般的郑阳娇,有本事与他死缠烂打在一起,家庭战争从未间断。他们生了一个儿子金锁,儿子也许受到不良家庭氛围的影响,实在不争气,学习对他仿若杀场,能逃则逃,不能逃则混,整天迷于网络和拍电影,压根儿学不进去,数次被中学开除劝退,没有哪个学校愿意接受他。

在这样的个人境遇下,西门锁想起了前妻赵玉茹,这个教养良好的女子,跟他过的那几年,连问都不问钱的事。这是赵玉茹傻的地方,也是令西门锁想起来感到难过的地方。那时,家里的钱随他挥霍,他的日子过得潇洒惬意极了。西门锁慢慢忆起赵玉茹的好来,觉得应该为他们母女做点什么。但是,他们母女搬出这个家后,从来未给他打过一个电话,未向他要过一块钱,尽管他们的日子过得极为简朴省俭。西门锁准备了10 万元的银行卡,找机会要给赵玉茹送去,但是费尽心机,任凭他百般解释,软磨硬缠,赵玉茹就是不接受,母女俩的决绝态度,更让他感到了难过,也更促使他反省到自己过去的罪孽。就这样,一点一点,他从赵玉茹身上看到了自己过去邪恶的影子,内省到自己曾经堕入的地狱般糜烂生活,从而良知萌动,善念生长。后来赵玉茹患癌症住院,他一直悄悄到医院照顾,直到赵玉茹生命的最后一刻。赵玉茹临死前,给女儿映雪交代后事:“你爸这个人……现在对我……没说的,有些事……真夫妻……也做不到,不管我咋对他……你自己看……妈妈……再也照顾不了你了,可惜……我可能照顾不到你……大学毕业了。”赵玉茹终于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原谅接纳了西门锁,她让女儿去找爸爸,至此,她觉得把女儿交到西门锁手里可以放心了,女儿在母亲死后,痛哭着叫到:“‘爸,再救救我妈吧’,西门锁的心都被女儿呼唤出来了”。

西门锁这个人物性格的逆转,看似意外,但是将他放在具体环境中,就看出其中的必然性。促使他发生逆转的有正反两方面因素:一方面是他的前妻赵玉茹,一方面是他现在的妻子郑阳娇。赵玉茹知书达理、温柔贤淑;郑阳娇横蛮撒泼、自私庸俗。两相对比,促使他反省自身的错误,为什么自己能赶走一个好妻子而选择郑阳娇?显而易见,这个错误的选择,是自己做出,苦果是自己一手酿造。他与赵玉茹所生女儿映雪,又懂事又聪明,学习成绩优异,最后考上北京名牌大学;而与郑阳娇的儿子金锁,则混沌未开,冥顽不化,他所能做的就是不断找人说情,求学校能将这样的儿子收留。自身所历经的两个女人,判若云泥。这使他越到最后,越觉得对赵玉茹有深深的歉疚。他通过不屈不挠地接近赵玉茹,以求对她补偿,获得她谅解。在这一自省忏悔的过程中,他在心理上开始厌恶疏远郑阳娇,郑阳娇的狮吼他也权当没有听见。对身边的一切都淡淡的,昔日争权夺利的火热之心,也烟消云散。郑阳娇不知他内心发生变化,觉得奇怪。小说以郑阳娇的视点,生动地描述了西门锁前后的改变。村里要选新一届村干部,文庙村人仿若打了鸡血,个个兴奋不已,郑阳娇也非常希望西门锁往上冲一冲,但她明显感觉西门锁给不上劲,他啥也不争,啥也不抢。觉得他成了一个很窝囊的男人了。“哪像过去,村里有个大事小情的,一蹦就去了。听说哪里打架骂仗,半夜都能穿个裤衩从窗户飞出去,飚到街上一去一夜不回家。现在别说哪里打架闹仗,就是说哪里杀了人了,他也是木杵杵的,问都懒得问一下,更别说去凑热闹了。郑阳娇就觉得怪。西门锁才50 岁的人,对啥都不感兴趣了。连床上的事,也是有一下没一下的。”

西门锁最后变得极富同情心,使这个混混痞子式的人物,脱胎换骨。作者运用一些鲜活的细节,描画出他内心被唤醒的细腻柔情和真诚善良。郑阳娇一直极喜欢那条贵宾狗,取名曰虎妞。大年三十回娘家,大家讨好她,给虎妞吃了太多巧克力,加上逗弄虎妞倒立、逮物,疯玩,结果搞死了。这下不得了,郑阳娇仿若天塌下来,大哭大闹,逼西门锁花费一万多元买块墓地厚葬了。但事情并未就此完结,郑阳娇的哭、闹、骂,从初一折腾到大年十五,没有停下来的意思。西门锁为讨她安宁,又给她买回一条一模一样的贵宾狗,但是郑阳娇越来越不喜欢。后来,金锁撞人的官司被人家索要50 万,为此她又与西门锁大闹而踢断了小狗的腿并赶狗出门。西门锁抱着小狗直想流泪,他赶到兽医站为狗做了手术,然后将小狗送给伍疤子养,并答应每月给他500 元。伍疤子潦倒落魄,终生所干营生是小偷小摸。但是西门锁环视周遭,也只有将小狗托付于这个负不了责的人,想着日后有机会在另行安排。温莎是个过气了的妓女,曾经与西门锁常来常往,像情人不像情人的,但是西门锁对这个晚景清凉的女人充满同情,他不仅给予她情感上的慰藉,也不时帮助帮助她。在她走投无路时,西门锁找到段大姐,求段大姐为她介绍了做医院陪护的工作。

他过去的圈子都是这样一些人,游走在社会的边缘,无责任感,但西门锁却最终挑起了自己的社会责任,不仅抚养了自己的女儿映雪,还接过赵玉茹收养的两个残疾孤儿。

西门锁这个人物,在城市化进程中,颇具典型意义。城中村处在城市扩展的特殊位置,也因此滋生出特殊的社会生态。堕落化生存,是城中村目前面临的严重现实。金钱对人的诱惑和腐蚀,传统的价值缺失,使人内心的美好情愫丧失。西门锁由浪荡子变为一个省思性的人物,逆转为一个具有一定良知和责任感的人,为城市化发展提供了一个可圈可点的参照。西门锁命运的最后完成,是以自我救赎式的方式获救和升华。

与西门锁这条线索相交的人物,值得一提的还有医院陪护段大姐。这个人物虽然着墨不多,然而栩栩如生,令人过目难忘。她爱唠叨,尖刻直率,对病人心理有着准确的把握,甚至对病人生死时间也有敏锐的直觉。她干练,洞明人情世故,有着与人相处的高超艺术,所有这些,都为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作者陈彦,为作品涂抹上一层省思的色调。内省,本是中华民族的古老遗训,在孔子时代已经非常引人注目了。《论语》中,记有孔子弟子曾子之语: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儒家将修身法门化为人的日常生活准则,以此增强和凝聚社群关系。儒家文化作为主流文化,良知是从孟子以来所昌明的重要理念思想,先哲所要求我们的是反躬自省、面壁思过;是“手拍胸膛想一想”式的“致良知”。西门锁就是一个经过内省而良知发现的人物。

注释:

①②③④⑤⑥⑦见陈彦著《西京故事》,人民文学出版社,太白文艺出版社2013年12月第一版,60页、420页、420页、346页、413页、415页、324页。

猜你喜欢
天福西门
扎根“老家河南” 筑福“美好生活”
凝心聚力,传播幸福
姚天福力驳忽必烈
雪落西门
挖坟
黄昏
吴希泽 “我想演一个比较前卫的西门”
一个岛锁住一个人
会唱歌的车
西门法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