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是帮助人类寻根的事业

2014-11-16 02:13贺云翱
大众考古 2014年7期
关键词:寻根考古学考古

“寻根”意识是人类最宝贵的特质之一,它让人类始终坚守精神家园,感恩先民馈赠,牢记历史教训,体察人世沧桑,超越眼前利益。为此,人们经常会问:人类自身是从哪里来的?我们今天丰富多彩的文化和文明,包括吃穿住行、家庭国家、工艺技术、语言文字、宗教艺术、礼仪风俗等等的一切是从哪里来的?是亘古不变,还是有兴衰变迁,是流传有绪,还是时断时续;是天生如此,还是各存机理?无数的问题曾经拷问着人类,神话遂由此诞生;后来则拷问着学问家,考古学等科学也由此而诞生。

以上仅仅还是问题的一个方面,在现代化的背景下,人类已经获得了巨大的物质满足能力和创新能力,那么为什么人类还要追问“我们是从哪里来的?”以致每年世界年度重大科学发现中经常会出现与考古学相关的内容。是的,社会现实告诉我们,“现代化”确实给人类带来了意想不到的广阔前景,然而它也带来了许多危机,人类过分地追求新奇享受而日益加重了地球的负担,过分地崇拜金钱和物质而忘记了人类精神的滋养,过分地张扬及时行乐,而违背了对历史责任的应有承担,许多人目空一切,数典忘祖,背信弃义,否认历史,张狂自大,迷失方向。总之,现代化也带来了若干的“现代病”。许多有识之士指出,在快速发展的今天,人们更应回望历史,追根寻脉,把握规律。只有当我们知道自己是从哪里来的,我们才能清醒地认识到自己将向哪里去。

“寻根”的意义包含了两个维度,一是“科学”,二是“人文”。其“科学”性在于,所谓的“寻根”行为,其实就是人类探索自我从诞生以来及其所创造历史的运动过程、运动机理、运动规律的行为,不管是人类过去的偶然性创造还是必然性创造,都要在事物的产生和运动过程中得以呈现,考古学的“寻根”研究正是为达到这一目的而进行的科学活动,它的研究时段上起数百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开端,下迄现代的需要保护与传承的“文化遗产”对象,其涉及时间之长、内容之广,是一般人文科学所难以企及的;其“人文”性就在于通过考古学的“寻根”,我们才感知在不同的时代和地理环境背景下,人类是如何历经艰辛,创造出适应不同生存需求的文化体系和文明模式的,而且在出土遗存的细节上,我们才能更加公正地认识不同人群和民族所做出的不同贡献,以及他们彼此的文化交流所曾经发挥过的深远影响。今天,当我们描述某个地域某座城市的“文化”是“博大精深”“底蕴深厚”“特色鲜明”的时候,如果离开考古学所揭示的物质表达,这种描述就可能是苍白的和无力的。

作为一名考古工作者,无论是面对巨大的古代城市或宫殿建筑遗存,还是面对微不足道的细小石器、陶片、灰坑、墓葬,除了严格按照考古工作规程予以调查发掘和研究之外,我们还会产生敬重、理解、欣赏、惊叹的感情。我想,只要把其中的奥秘告诉大家,所有人都会产生与我们同样的感觉和感情。记得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我在先后参加扬州高邮神居山西汉广陵王刘胥家族墓和徐州龟山西汉楚王刘注墓发掘时,经常会每天面临成百上千的远近来访者,考古工地周围,里三层外三层的看稀奇者不断询问和交流着奇奇怪怪的猜测判断,有时,通过我们的讲解,人群中就会发生一阵惊讶声,这种场景在此后多次考古现场都反复再现过。不仅是我,所有的考古学者可能都有过类似的经历。只有这样,我们才会理解前些年“曹操墓”的考古发现为什么会引起全国那么多的关注者和讨论者。

可以说,人类如果没有考古学,我们就不会有今天如此真切的历史认知,如此丰富多彩的博物馆,如此异彩纷呈的文化遗产地;就难以走出“上帝造人”的神话时代,就无法把握人类数百万年以来所创造的一切文化与文明成就的科学历程,就无法从根本上和细节上知道我们是从哪里走来的。考古学的作用和魅力过去是这样,未来也是这样。

猜你喜欢
寻根考古学考古
考古学未来的威胁与挑战
十大考古发现
考古出乎意料的几件事
作 品:珠玑古巷寻根
三星堆考古解谜
我的镇江寻根之旅
辽代圹墓的考古学初步观察
“考古”测一测
寻根稽古德祚绵长
考古学是知识创新的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