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种鸡产蛋高峰后的管理

2014-11-18 00:33郝春光
今日畜牧兽医 2014年3期
关键词:体况受精率产蛋率

郝春光

(河北飞龙家禽育种有限公司,河北石家庄050091)

产蛋高峰后所发生的问题主要有产蛋率和受精率下降过快、公母鸡料量过高或过低、体重控制不当、未保证有效的公母比例等,这些不仅仅与高峰后的饲养管理有关,还与育雏、育成期、高峰前的饲养管理有关,因为整个生产周期的管理都会对高峰后的生产有影响。

1 母鸡生产性能的维持

1.1 饲喂管理

鸡只对饲料的需求:产蛋高峰后母鸡逐渐减少生产需要、缓慢增加维持需要、基本稳定生长需要。由此看来高峰后鸡只总的饲料需要量逐渐减少。

1.1.1 高峰料量

正常情况下每只鸡需要460~465大卡的能量就足够了,但是在以下三种情况下:高峰产蛋率较高(超过85%)、体重超标、鸡舍温度低于20℃时,需要提高高峰料量,产蛋高峰后饲料需求也应遵循相同的原理。

1.1.2 高峰后减料

最大产蛋重一般出现在产蛋高峰后2周并持续几周,所以高峰料应该维持一段时间,达到最大产蛋重后才考虑减料,且温和减料,一次不宜超过2克/周,最好初期一次减料0.5~1克/周,50周后减料不要超过0.5克/周。冬季减料更要慎重,母鸡平均周增重应保持每周15~20克的体重增长曲线。

1.1.3 通过观察体重或蛋重的趋势来确定减料幅度

产蛋率高的鸡群需要较高的料量,减料幅度也应小些。产蛋率低的鸡群减料应稍快以避免肥胖。观察并记录每天体重或蛋重的增长趋势,以此来确定每周的饲喂量。例如:产蛋率较高的鸡群,如果减料太快,蛋重会持续4天下降,或者体重在下降,这样饲料量就应该恢复到原来的水平,不能减料。

1.2 控制母鸡体重

1.2.1 维持产蛋性能

控制体重和周增重,使其处于目标范围内。超重的母鸡也许能产蛋,但是需要较多的料量来维持。而体重不足的母鸡会逐渐停止产蛋。因此,如果鸡群已经超重,则应该维持这种体重与标准的差异,调整饲喂量以维持产蛋水平。

1.2.2 维持受精率

受精率并不是单纯受公鸡的影响,也会受到母鸡方面的影响。肥胖的母鸡死淘率较高、较多的腹部脂肪、输卵管更多脂肪侵润,影响精子储存,从而会影响受精率,另外母鸡体重越高孵化率会越低。

1.3 控制舍温、保证饲喂量适宜

无论是高峰期还是高峰后,冬季的能量需求应该高于其他季节。饲养管理手册中饲喂量的建议是基于鸡舍温度在20℃的条件下,任何鸡舍温度低于或高于理想温度均应考虑调整料量。

1.3.1 温度对能量需求的影响

以20℃为基础能量摄入量调整。当鸡舍温度从20℃下降到15℃时,大约每只鸡需要增加30大卡的能量,当舍温从20℃升高到25℃时,大约每只鸡减少25大卡的能量,如果20℃时的饲喂量为160克,那么在16℃时的饲喂量应增加到165~166克。

1.3.2 季节不同饲喂量不一样

夏季产蛋高峰的鸡群,高峰料量偏低,但是后期(往往在冬季)需要保持较高的料量。冬季高峰鸡群,高峰料量偏高,但是后期(在夏季)料量应该稍低。故冬季尽量使鸡舍温度保持在目标范围,或者增加饲喂量。

1.4 母鸡羽毛覆盖差会影响生产性能的维持

羽毛覆盖差的母鸡饲料需求量也高,更容易受伤、应激大,会造成生产性能持续性较差,即产蛋下降快。同时,羽毛覆盖差的母鸡不愿意接受交配,这样受精率下降也快。一般营养或管理较差的情况下,会造成羽毛覆盖差。羽毛覆盖差的母鸡累计孵化率也较低。

1.5 应激因素

实际生产中会遇到各种应激情况,例如:日常操作中噪音太大、舍内老鼠的骚扰、各种免疫、通风不当引起过冷或过热、光照突变、传染病的入侵等。这些均会或多或少都能引起产蛋率和受精率的下降。所以在饲养管理中,我们应尽可能减少各种应激,给鸡群提供一个舒适的饲养环境,保证鸡群健康稳定的生长发育。

2 公鸡生产性能的维持

2.1 饲喂管理与公鸡体况影响受精率

后期受精率下降快的主要原因与公鸡体况及饲喂管理有关。饲喂管理及饲喂量不正确会造成公鸡太肥、体重不足或者公鸡均匀度差。公鸡均匀度差、超重、体重不足等都会造成45周龄后,受精率下降过快。

现代公鸡主要以肉鸡的性状进行选育,即出肉率高、生长速度快、料肉比低,因此胸肉比例较高,很少有脂肪沉积。如果公鸡体重下降,体况会很快下降,这样就要求公鸡饲喂量应随着周龄的增长而逐渐增加。产蛋期公鸡体重应保持逐渐增加的趋势,每2~4周增加1克料量。

2.2 控制公鸡体重

轻而结实的公鸡更活跃,交配成功率更高。超重的公鸡交配平衡性差,而且母鸡不愿意接受交配,所以会严重影响受精率。公鸡体重随着周龄的增长而逐渐增加,周增重应该保持在20~30克。公鸡体重不能下降,否则体况会下降。

2.3 检查公鸡体况

2.3.1 检查公鸡胸肌大小

最佳的公鸡应该是:龙骨稍有外露,胸肌结实,呈窄“U”形。每周称重时都要进行胸肌的评估,记录每周的平均指数,检查每周胸肌指数的趋势。

2.3.2 检查公鸡头、腿、脚、羽毛与肛门

受精率高的公鸡:鸡冠、肉髯及眼睛周围颜色红润均匀。平时应加强垫料管理、保证棚架干净无毛刺,检查腿部与脚趾时,应挺直无弯曲、足底干净、没有物质性损伤。同时,翅膀、大腿、胸部、尾部羽毛有些脱落。肛门红润、潮湿,周围羽毛脱落。

2.4 保持公鸡均匀度

绝大多数的公鸡具有比较一致的采食与交配竞争力。体重不足的公鸡会表现:死淘率增加、体重下降、体况下降、交配欲下降、精液质量下降或停止。体重超重的公鸡表现:较好的精液质量、胸肌大、交配困难、腿爪问题多、较凶及霸道、干扰交配。由此可见体重不足或超重都会影响公鸡的受精率,我们应保证鸡群中公鸡有较高的均匀度,避免出现过大或过小鸡只。

2.5 保持有效的公母比例

在生产中我们应每周定期淘汰状态较差的公鸡,这样大群内的公鸡都应该是有效的公鸡,即使降低了公母鸡比例,也应该保持大群内的公鸡有效,如果有必要可以在45周时替换一部分新公鸡。淘汰超过和低于平均体重12.5%的公鸡。有效的公鸡比例(每100只母鸡)22~24周:9.5~10只;24~30周:9~10只;30~35周:8.5~9.75只;35~40周:8~9.5只;40~50周:7.5~9.25只;50周后7~9只。

总之,应根据产蛋率、温度、蛋重、体重等及时调整母鸡喂料量;保证很好的公母分饲系统并做好维护工作;检查公鸡胸肌及身体状况,保持有效的公母比例。只有这样才能控制好母鸡和公鸡的体重,维持较好的产蛋率和受精率。

猜你喜欢
体况受精率产蛋率
种蛋受精率检查的重要性和结果解释
提高蛋鹅产蛋率的饲养与管理方法
提高种鹅受精率的几项关键措施
种鸡产蛋期的限饲方法
中国荷斯坦奶牛体况评分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产蛋周龄对科宝父母代肉种鸡受精率及孵化效果的影响
母猪体况卡尺的开发
藏母羊妊娠后期补饲时间对其体况和羔羊初生重的影响分析
浅谈蛋鸡产蛋率骤然下降原因和防治措施及饲养管理要点
高温高湿季节应对蛋鸡产蛋率下降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