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运输在我国综合交通体系中的作用

2014-11-18 12:36赵巍
交通企业管理 2014年9期
关键词:大通道枢纽机场

□赵巍

航空运输是我国综合运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战略性先导产业。随着经济全球化步伐加快、转变生产方式和产业升级的驱动,应充分发挥航空运输的比较优势,促进综合交通体系的完善和提升,推动我国社会经济持续快速发展。

一、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概要

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是以运输线路为主线,各种运输方式分工协作、有机结合、连续贯通、布局合理的运输综合体系。其核心要素是以交通运输需求的特性为出发点,按照不同运输方式的技术经济特征和区域运输环境状况,合理配置各种运输资源。全面建设综合交通体系,有利于发挥其整体优势和集约效能,有利于运输服务中公平与效率的兼顾,有利于区域协调发展和经济增长、社会进步。

《综合交通网中长期发展规划》(2006—2020)和《“十二五”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规划》提出了我国综合交通体系的发展规划,核心内容是建设“五纵五横”的综合运输大通道和42个综合交通枢纽型城市(如图1所示)。

图1 综合运输大通道和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图

1.“五纵五横”综合运输大通道

综合运输大通道承担主要客货运输任务的、由两种或两种以上运输方式线路组成的运输走廊,是国家交通网的主骨架。综合运输大通道布局规划的基本要求是:连通所有直辖市、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城市及其他50万人口以上的城市,连接主要的陆路、海上和航空口岸;连接区域经济中心、重要工业和能源生产基地;为各个地区之间、省际间的沟通提供多条走廊,满足国土开发和国防功能需要;构成通道的各种运输方式(铁路、公路、内河、航空、管道)有机衔接和相互协调,并与国际运输网络衔接,形成以优势互补为基础的一体化运输体系。

“五纵”综合运输大通道包括:南北沿海运输大通道;京沪运输大通道;满洲里至港澳台运输大通道;包头至广州运输大通道;临河至防城港运输大通道。“五横”综合运输大通道包括:西北北部出海运输大通道;青岛至拉萨运输大通道;陆桥运输大通道;沿江运输大通道;上海至瑞丽运输大通道。

2.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

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位于综合运输大通道的重要交汇点,依托中心城市和口岸城市,在跨区域人员和国家战略物资运输中集散、中转功能突出,有广大的吸引和辐射范围,对综合交通网络的合理布局、顺畅衔接和高效运行具有全局性的作用和影响。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节点城市)42个(见表1所列),其中,北京、上海、深圳、广州、大连、武汉、西安、成都等8个城市为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试点城市。

表1 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节点城市)

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涵盖了现有和规划发展的所有重要枢纽港口、枢纽机场,铁路及公路主枢纽,与“五纵五横”综合运输大通道共同构成我国综合交通网络骨架。

二、航空运输的特点与优势

五种运输方式通过在地理空间和功能上的有机组合、衔接,构成了综合交通体系的基础。截止2012年底,全国公路网里程424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里程9.6万公里),铁路营业里程10.23万公里,航空里程18.4万公里,水运里程12.46万公里,管道里程10.6万公里。

各种运输方式在技术、经济上各有各有所长,适宜于不同的范围。由于具备快速、便捷、舒适、安全及天然的国际性特征,航空运输在综合交通体系中相对其他运输方式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1.五种运输方式的特点与适用性

铁路具有速度较快、运量大、可靠性强的特点,适合大批量、中长距离、较低运费、低风险的客货运输。

公路具有速度较快、机动性强、运量小的特点,适合多批次、中短距离、灵活机动性较高的客货运输。

航空运输具有速度快、机动性强、通达性强的特点,尤其适合小批量、长距离、时效性强的客货运输。

水运具有运量大、速度慢、可达性差的特点,远洋水运适合长距离或超长距离、最低运费、定期货物运输,内河、沿海适合各种距离、最低运费、定期客货运输。

管道运输主要应用在给水、排水、供热、供煤气、长距离输送石油和天然气、农业灌溉、水力工程和各种工业装置中。

2.航空运输的特点和优势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航运输总周转量、旅客运输量和货邮运输量分别以17.5%、15.9%和14.9%的平均速度增长,增长速度远高于其他运输方式。2010年中国民航的运输总周转量跃居全球第二,仅次于美国。

(1)在长途、国际及地面交通不便地区的运输中优势明显。在综合运输网络中,从2011年统计数据看,航空主要承担了长距离的客货运输(见表2所列)。随着我国国际政治经济地位的提升,对外交流和沟通的客货运输需求日益加大,航空运输在长距离洲际客货快速运输方面的优势日益凸显。我国地域广阔,地理条件千差万别,在很多地方地面交通困难的偏远地区,航空运输不仅改善了当地的交通状况,还对促进各民族间团结与文化交流、发展经济、巩固国防等起到独特的作用。同时,航空运输在应对社会重大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方面发挥了重大的作用。

表2 五种运输方式客货运输平均运距对比表 /公里

(2)在高价值客货运输中优势明显。在旅客运输方面,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国民生活水平提高,人们出行的频次增多、范围扩大、距离延长,对便捷性、省时性、舒适性、安全性有了更高的要求,由此对航空运输服务的需求不断增加,航空运输日益成为大众出行的重要方式。在货物运输方面,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和产业结构的升级,体积小、附加值大、运输时效性要求高的高科技产品对航空运输具有很强的依赖性。据国际民航组织统计,国际贸易货物价值中约有40%是通过航空运输方式实现的。

(3)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作用突出。航空运输在改善当地投资环境、促进区域经济结构调整、产业升级方面,发挥着基础性和先导性作用。国际机场协会(ACI)研究指出,世界范围内机场每百万旅客吞吐量可以产生1.3亿美元的经济总量和相关就业岗位2500个。我国机场每百万旅客吞吐量可以产生18.1亿元的经济总量和相关就业岗位5300多个。在我国积极推动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的背景下,民航的社会经济贡献呈现上升趋势。机场开始突破单一的运输功能,通过与多种产业有机结合,形成带动力和辐射力极强的临空经济区,成为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引擎。一些大型国际枢纽机场成为全球生产和商业活动的重要结点,不断吸引众多与航空业相关的行业聚集到其周围,最终形成以机场中心的现代化航空大都市。

三、航空运输在我国综合交通体系中的作用

1.航空口岸是综合运输大通道对外开放的门户

“五纵五横”连通我国的陆路口岸,起到东西南北与国际化贯通的功能。机场尤其是大型机场在“五纵五横”的国际化贯通中处于核心节点地位。通过我国门户枢纽机场与国际主要枢纽机场的航线对接,可实现航空运输网络与世界航空运输网络相连。从我国任意一个有机场的城市,可以通过在不同等级枢纽机场的中转,即可通向世界各国的其他城市。航空网络的结构特性使得洲际客流更为快捷,文化、信息和物质交流更为畅通,让世界变小,经济全球化成为可能。

目前,我国有民用机场193个,对外开放的航空口岸62个,机场对外开放率32%,航空口岸占各类开放口岸总量的22.4%。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都有航空口岸,通过航空口岸出入境的人员、货物在出入境人员和进出口货物总量中的比重逐年增加,已经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有力支持。主要航空口岸已实现国内转国际行李直挂,中转联程。北京、上海、广州三大枢纽机场正在建设和完善相关配套的综合保税物流园区,将进一步为进出境货物和行邮物品提供更加安全高效的监管和服务。在综合运输大通道中,南北沿海运输大通道以上海、广州枢纽机场为节点,满洲里至港澳台运输大通道以香港国际机场为节点,包头至广州运输大通道以广州枢纽机场为节点,临河至防城港运输大通道以昆明机场为节点,实现我国的综合交通体系与国际航线网络的全面衔接。

2.机场布局规划建设不断增强综合运输的区域覆盖

机场对航空运输网络具有决定性的意义,机场的数量和结构分布决定了航空运输服务的覆盖程度。

近年来,我国机场建设步伐加快,机场数量持续增加。航空运输服务范围(以地面交通100公里或1.5小时车程为服务半径)覆盖了中国内地77.7%的地级以上城市和76%的少数民族自治州、盟、地区首府。“十二五”期间,我国将新建82个机场,迁建26个机场,改扩建109个机场,开展36个机场建设前期研究。根据《全国民用机场布局规划》和《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航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到2020年我国民用机场总数将达到244个,航空运输服务范围将覆盖全国80%的县、89%的人口和96%的经济总量产生区域(如图2所示)。

图2 全国民用机场布局规划图(2020年)

3.促进综合交通枢纽城市的建设

航空运输对于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航空运输越发达的地区,其经济的外向性越高,发达的航空运输已成为各国迈向国际化的重要衡量指标。以大型机场为核心的综合交通枢纽已经成为世界级城市的重要标志之一,如伦敦希思罗机场、巴黎戴高乐机场、德国法兰克福机场、香港机场等。

我国42个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所在地的机场基本上占据了我国现有188个机场中前38名(按2012年旅客吞吐量排名),其旅客吞吐量总和占全国的87.5%。尤其是旅客吞吐量千万级以上机场21个(旅客吞吐量占全国的75%),更是具有极其强大的客源吸附力。

四、发展航空运输,提升综合交通能力的建议

1.优化机场布局,构建多层次航空枢纽网络

(1)区域五大机场群平衡发展,建立多层次的航空枢纽,实施区域覆盖和多层次枢纽战略,促进多区域机场网络体系的形成。

(2)打造北京、上海、广州三大国际航空枢纽,依托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地区,作为亚太航运中心服务于国家政治经济。

(3)加快发展20~40家区域枢纽机场,服务于区域政治经济。北方机场群主要包括哈尔滨、沈阳、大连、天津、石家庄、太原、呼和浩特、长春等机场,分别在东北振兴和天津滨海新区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培育面向远东地区、东北亚地区的门户功能。华东机场群主要包括上海(浦东、虹桥)、杭州、南京、厦门、青岛、济南、福州、南昌、合肥等机场,满足长三角、上海浦东新区、海西地区和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等国家区域发展战略需要,发挥面向日韩地区的门户功能。中南机场群主要包括深圳、武汉、郑州、长沙、南宁、海口等机场,满足珠三角地区、中部崛起、北部湾地区、海南国际旅游岛等国家发展战略和国际区域合作战略需要。西南机场群主要包括成都、重庆、昆明、西安、乌鲁木齐、兰州、银川、西宁等机场,加快培育面向东南亚、南亚地区的门户功能,满足国家加快发展藏区和偏远地区发展需要,发挥面向西亚、中亚地区的门户功能。

(4)深入发展30~60家具有特色功能的机场,服务于区域特色经济(如旅游)。发展漠河、大庆、二连浩特、淮安、百色、腾冲、玉树等支线机场,新增抚远、九华山、衡阳、稻城、石河子等支线机场。增强三亚、桂林等旅游机场功能。将库尔勒、喀什机场发展成为南疆的主要机场。

2.围绕机场建设新一代城市综合交通枢纽

(1)强化机场作为城市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建设。要发挥航空运输优势,积极发展多式联运(空铁联运、空地联运)。根据国家民航发展规划,机场未来的发展方向是要建设成为城市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在综合交通运输规划和建设上予以统筹,把机场纳入到高速铁路和高速公路干线网络中,吞吐量较大的枢纽机场建设机场轨道交通,省会及部分经济发达城市的机场建设机场快速通道。积极将高铁、地铁、公交等其他运输方式引入机场,将机场打造成为汇集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零换乘、无缝隙”的城市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

(2)扩充机场的交通枢纽功能,建设特色航空城。航空城的建设和发展,可以带动地方经济发展,机场成为该区域和城市的经济中心和人口集聚地,产生巨大的人流和物流。航空城作为新兴的城市化发展模式,对于促进城市经济优化、社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3.提升航空服务能力,大力发展航空运输

(1)扩大国际航空运输,完善国内干线网络,促进支线航空发展,大力发展旅客运输。发展快线化旅客运输,构建骨干航空运输通道。提高枢纽机场与省会城市、沿海开放城市、重点旅游城市的航班密度;引导航空公司提供多层次、差异化的航空服务。鼓励支线航班开展代码共享、联营联运等合作,构建“干支衔接、协调发展”的航线网络结构,提升支线航空的通达、通畅能力。政策扶持低成本航空在二线及支线机场多基地枢纽建设,通过市场竞争和价格弹性优化运输结构,提升航空运输量。

(2)提高国际货运能力,推动航空货运物流化,加强货运枢纽建设,积极发展货邮运输。打造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全货运航空公司。引导我国航空货运企业开辟国际航线,加入国际航空货运联盟,扩展国际货运网络。加强与海关等联检部门的协作,实行便利通关、异地清关,提高货物通关效率。支持和鼓励综合型物流公司发展,发挥不同运输方式的合作协同优势,开展多式联运,促进航空货运向现代物流转型。鼓励口岸机场建设航空保税物流园区。引导建立航空物流公共信息平台,促进航空企业与其他物流企业实现信息对接。支持和鼓励航空货运企业建设航空货运枢纽、货运集散地和快件处理中心,在航线经营权、航班时刻等方面给予支持。引导形成3个国际航空货运枢纽群:环渤海地区以北京、天津为主,大连、青岛、济南、石家庄为辅;长三角地区以上海为主,杭州、南京为辅;珠三角地区以广州为主,深圳为辅。加强沈阳、厦门、郑州、武汉、成都、重庆、昆明、西安和乌鲁木齐等机场航空货运枢纽的建设。

猜你喜欢
大通道枢纽机场
机场罢工
京港澳高速:版图上的“黄金大通道”
如何避免GSM-R无线通信系统对机场电磁干扰
枢纽的力量
淮安的高铁枢纽梦
枢纽经济的“三维构建”
面部识别使机场安检提速
关于物流大通道你需要知道这些
福建“物流大通道”畅通正当时
物流大通道中西部的崛起之路